第103章 傳臚大典

殿試結束,三日後發榜,在皇極殿舉辦傳臚大典。

鄭勳睿等人離開建極殿,禮部官員就告訴他們,三月十八日卯時趕到大明門,參加傳臚大典,絕不能夠遲到,因爲傳臚大典的儀式非常的威嚴,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員都是要參加的,皇上親自主持,若是因故遲到,等同於欺君之罪。

回到酒樓之後,鄭勳睿等人甚至不敢喝酒,三天時間一晃就過去了,若是真的喝醉了,傷及了身體,耽誤了傳臚大典,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了。楊廷樞的興致很好,大概是此次殿試的文章寫的很不錯,他也恭喜鄭勳睿,認爲鄭勳睿一定就是一甲了,畢竟皇上親自要求賦詩,這在以往是不曾有過的情況。

鄭勳睿表現的很是鎮定,能夠讓他清閒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一旦殿試之後,他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如何體面的離開翰林院,出去開創一番天地,這需要考證他的智慧,前面有不好的例子,崇禎元年的進士劉之綸,敕封翰林庶吉士,崇禎二年就被重用,擢升爲兵部右侍郎,當年的十月底,後金韃子分三路入關,侵襲北直隸諸地,劉之綸主動請戰,短時間之內招募萬人,分爲八營,出薊州抗擊後金韃子,結果也是在短時間之內慘敗,八營軍士僅僅剩下一營,劉之綸本人拒絕投降,於崇禎三年正月底在遵化陣亡。

這件事情據說對皇上的打擊是頗大的,因爲皇上異常信任劉之綸,從翰林院庶吉士的位置上面,直接提拔爲兵部右侍郎,可謂是超規格的提拔重用了,可惜皇上最終得到的還是失望,劉之綸雖然死戰不降,可一個讀書人,對於軍隊真正瞭解多少,短短兩個月時間,僅僅兩次戰鬥,率領的一萬多人就只剩下一千多人,其餘全部被後金韃子斬殺。

劉之綸所造成的後果,就是讓皇上覺得,薑還是老的辣。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想要得到離開京城的機會很難,鄭勳睿需要耗費一番心思。

三月十八日,寅時。

鄭勳睿和楊廷樞準備從酒樓出發,一切依舊是酒樓掌櫃做好的安排。

來到大明門的時候,禮部官員已經提前在這裡等候,看見稍微來得遲一些的鄭勳睿和楊廷樞,禮部官員竟然沒有說話,只是要求所有人都做好準備。

衆人開始換衣服,也就是穿上進士的朝服。

依舊是老線路,不過這一次所不同的是,諸多身着進士朝服的貢士來到了承天門的時候,等候了足足一刻鐘的時間,這也不奇怪,因爲這個時間段,朝中的文武大臣正在進入紫禁城。

終於再次見到了皇極殿。

此時的皇極殿,顯得特別的巍峨,皇極殿前方的御臺上面,已經擺設好了黃案,黃案的上面,擺放的就是皇榜。

御臺下方,諸多的文武大臣站在御道兩邊的丹墀內等候。

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引領者鄭勳睿等人,來到了御道兩邊,在距離文武官員十來米的地方等候。

卯時,皇上來到了皇極殿。

皇上進入大殿之中,能夠跟隨進入大殿之中的,就是內閣大臣,六部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其餘官員依舊是在大殿外面等候。

傳臚大典正式開始。

首先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禮,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所有的貢士,統統都要跪下。

一邊跪下行禮,鄭勳睿內心一邊在咒罵,你說這磕頭一次就可以了,還要磕頭九次,而且還要分三次跪下,豈不是找事情做,老子給祖宗叩首行禮也沒有這麼複雜,再說你皇上在大殿之內,老子跪沒跪,你又看不見。

行禮結束,鴻臚寺卿開始宣《制》:

“崇禎四年三月十五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鴻臚寺卿宣讀完畢,身着朝服的內閣首輔周延儒面容嚴肅的從大殿之內走出來了,慢慢朝着御臺的方向走去,御臺的黃案上面,擺着皇榜,周延儒就是要去宣佈的。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周延儒的身上。

這是傳臚大典最爲莊嚴的時刻。

第一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三人,唱名都是三次,至於說第二甲和第三甲的進士,全部都只是唱一次名字。

此外還有一點不同之處,那就是第一甲的三人由鴻臚寺官員引領出列,在御道的左右分別跪下,第二甲和第三甲的進士不出列,依舊在原地等候。

周延儒慢慢打開皇榜。

“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貢士鄭勳睿,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周延儒的聲音很是洪亮,尾聲甚至在大殿四周迴盪。

“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貢士鄭勳睿,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貢士鄭勳睿,欽點第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周延儒唱名三次,鴻臚寺的官員已經來到鄭勳睿的身邊,用眼神提示鄭勳睿,跟着他到前方的御道左邊跪下。

低着頭的鄭勳睿,誰也沒有看,跟着鴻臚寺的官員,他想不到自己會成爲殿試狀元,這豈不是六元及第了,熟讀歷史的他,知道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三元及第的僅僅有十五人,大明只有商輅和黃觀兩人,至於說兩人是不是**和小三元同時包攬,還不得而知,歷史也沒有這麼詳細的統計,不過此時此刻,他這個**和小三元都包攬的狀元,終於是出現了。

歷史總是要出現一些改變的,否則穿越是爲了什麼呢。

跪在御道上面,左右兩邊都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感受着衆人的目光,鄭勳睿內心是不爽的,憑什麼狀元就要出列跪下,二甲和三甲的進士,悉數都不需要跪下,這真的有些不公平。

“南直隸蘇州府宜興縣貢士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宜興縣貢士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宜興縣貢士陳於泰,欽點第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

鴻臚寺官員引領陳於泰,在鄭勳睿右邊稍後的位置跪下。

鄭勳睿看向陳於泰,發現陳於泰的身體微微顫抖,顯然是非常的激動。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貢士楊廷樞,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貢士楊廷樞,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貢士楊廷樞,欽點第一甲第三名,賜進士及第。”

這一下,鄭勳睿的身體微微有些顫抖了,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楊廷樞居然成爲了探花,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擔憂。

楊廷樞跪在他的身後,厚重的呼吸聲都能夠聽見。

一甲三人的名單唱完之後,鴻臚寺官員帶着三人回到了貢士隊伍的最前面。

唱榜持續的時間有些長,畢竟是四百人的名單,要一一宣讀,不過周延儒後面的速度就快了很多了,再說二甲和三甲的進士,不需要出列跪拜。

唱名結束之後,《慶平之章》的樂曲開始響起,這個時候,鴻臚寺的官員再次帶領所有的進士,開始行三跪九叩的大禮。

鄭勳睿磕頭磕的都有些麻木了,算起來從辰時到巳時,一個時辰的時間,他都磕了十九個頭了,這樣高的頻率,也是第一次出現。

周延儒宣讀完皇榜之後,內閣輔臣、禮部尚書溫體仁走上了御臺,用手捧着皇榜,小心的放入到雲盤之內。

鴻臚寺官員手持黃傘在前方引導,溫體仁跟隨在黃傘之後,他的身後就是內閣大臣,接着是文武百官,再接下來就是鄭勳睿帶領的諸多進士了。

隊伍顯得浩大。

一行人走出了太和門、午門。

張榜在東長安街門外,按照規矩,皇榜要在這裡張掛三天的時間,讓諸多的百姓也能夠看見。

諸多的進士享受到了一生只有一次的殊榮,那就是從午門的正門出去,正門是皇上才允許走的門。

東長安街門外,已經有很多的百姓,包括讀書人在這裡圍觀了,他們也想知道此次的狀元是誰。

文武百官和進士的朝服是完全不一樣的,老百姓和讀書人都知道,走在進士隊伍最前面的就是狀元,狀元的身後是榜樣和探花,而且張榜的時候,狀元還要帶着諸多的進士,從左至右看一遍皇榜。

走在最前面的鄭勳睿,迅速感受了關注的目光,隱隱還能夠聽見驚歎的聲音,大概是他這個狀元太過於年輕了。

這一刻的殊榮是屬於狀元的。

鄭勳睿帶着諸多的進士觀榜的時候,態度很是低調,他走的有些快,除開看榜的時間,幾乎都是低着頭,沒有在皇榜前面逗留,後面的人自然也走得快。

一邊的周延儒等人,自然是看到了這一幕。

衆人的眼神很是複雜,周延儒也曾經是狀元,觀榜的時候,還時不時的用手指一下自己的名字,可這個鄭勳睿很是奇怪,如此年輕卻如此低調,還真的是有一些意思了。

第574章 女兵營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67章 乾脆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6章 淡定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403章 桃花運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28章 初步規劃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656章 彷徨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391章 過分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0章 上任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651章 露崢嶸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73章 戒急用忍第4章 退婚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85章 相互考證第560章 宿命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456章 閃電戰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684章 誤判?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42章 天堂蘇杭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273章 明智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51章 壯士(2)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216章 內訌第67章 鄉試解元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43章 暗流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64章 鄉試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71章 憂慮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345章 蓬萊閣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7章 吉榜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641章 不甘心第672章 感慨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646章 微服第225章 突破口第122章 勸阻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42章 天堂蘇杭第635章 發難第527章 羣英會(2)
第574章 女兵營第892章 孰先孰後第667章 二十四旗並立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67章 乾脆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971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6章 淡定第706章 進退兩難第403章 桃花運第361章 竹籃打水第495章 勸解家人第837章 潼關之戰(3)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457章 輕而易舉第28章 初步規劃第835章 潼關之戰(1)第656章 彷徨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462章 還算是明智第112章 直來直去第963章 適得其反第391章 過分第993章 豪格的末路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955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130章 上任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651章 露崢嶸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73章 戒急用忍第4章 退婚第607章 一挫再挫第311章 爭論和辯駁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948章 范文程的悲哀第85章 相互考證第560章 宿命第147章 登萊兵變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368章 暗中運作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222章 天意如此第456章 閃電戰第437章 內閣震動第224章 西安古城第684章 誤判?第889章 不可能心軟第42章 天堂蘇杭第605章 有準備和無準備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946章 萬國來朝(4)第273章 明智第108章 若即若離第51章 壯士(2)第117章 厚黑之術第216章 內訌第67章 鄉試解元第557章 勞逸結合第962章 也算是尊嚴第663章 餘音繞樑第243章 暗流第596章 范文程的目標第64章 鄉試第546章 再次的告誡第184章 文震孟的來信第423章 絕非意外第740章 段宗奎的作用(1)第71章 憂慮第736章 衰落的前兆第825章 年輕人的弱點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345章 蓬萊閣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811章 全面兼顧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113章 險鑄大錯第97章 吉榜第458章 洛陽古城第641章 不甘心第672章 感慨第464章 進退維谷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947章 終於力不從心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第939章 海外奠基之戰(1)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646章 微服第225章 突破口第122章 勸阻第230章 秦王朱存樞第126章 一個不留第726章 天妒英才(2)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761章 齊聚南京第42章 天堂蘇杭第635章 發難第527章 羣英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