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亂平

高聲吶喊着從東華門徑直衝了進去,一直走到文樓之前,才發現了幾具屍體。趕緊加快速度,繞過了柔儀殿。隨着逐步深入,混亂也愈發的明顯了。

在柔儀殿前就可以看到坤寧宮的大火,說不清的內宦、宮女、雜役和各色內廷人員,尖聲哭喊着四下奔跑,還有人在試圖救火。

也不知是從哪裡跑出來的內廷侍衛們就好像是一大羣無頭的蒼蠅,揮舞着着刀劍高聲呼喊。

“大旗軍救駕來了!”沈周子扯開喉嚨大聲呼喝:“是大旗軍,救駕的大旗軍來了。”

“我是沈周子,不要亂跑,都過來,朝着我這邊來……”

混亂之中,聽到“大旗軍”這三個字,那些個慌亂的侍衛終於感覺到了一絲底氣,就好像重新找到主心骨一般,紛紛朝着這邊靠攏。

宮裡的情形可真夠亂的。

就在不久之前,弘光帝偷偷摸摸的開溜了,楚華文等人簇擁着太子“奪宮而入”的時候,崔耀祖就已經帶着人廝殺過一次了。許許多多的內廷和侍衛和內宦宮女趁機逃散,人員嚴重不足。這纔剛剛過去幾天呀,叛軍就又殺進來了,然後崔耀祖又一次帶着人馬進宮“平叛”。來來回回的這麼折騰,真是不得安寧,那些個內宦宮人早就嚇破了膽……

所謂的“平叛”,只不過是一個說法罷了。其實在混亂之中,很難分辨得出誰是叛軍誰是忠良。當然,崔耀祖也懶得去仔細甄別,而是一個勁兒的帶着那兩百多號士兵往裡闖,沿途所遇到的任何阻礙,不問青紅皁白也不辨敵我,直接就下手捅刺……

同樣的舉動,叛軍剛剛做過一次,同樣是見到人就砍,至於那些金銀器皿的珍稀之物,反而沒有人在意了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大明朝的核心中樞就已幾經劇變。而這皇宮大內每一次都會無一例外的成爲雙方爭奪的焦點。

尤其是今天晚上這一次,外有清軍猛攻,內有奸賊作亂,而宮裡的侍衛本就嚴重不足,更有許多被臨時抽調上了城牆去督戰。猛然之間就毫無徵兆的殺進來這麼人,還真的招架不住。

“不必理會其他,直奔春和殿,先控制住……先保住太子殿下。”越是到了這樣的關鍵時刻,崔耀祖就越冷靜,他很清楚的知道現在最要緊的是什麼:“沿途一切阻礙,都是叛軍,全都格殺勿論。”

“有我崔閻王坐鎮寧城,竟然還有人敢在太歲的頭上動土,不好好整治一番,總是有些不知道馬王爺到底生了幾隻眼!”

一直挺進到了坤寧宮之後,終於銜上了叛軍的尾巴。

叛軍正是四處縱火,把皇宮攪動的猶如鼎油之沸。服色不一指揮不一的叛軍並非是正規的軍隊,大多是一些臨時武裝起來的家丁,他們顯然和崔耀祖一樣的清醒,知道現在最要緊的就是趕緊找到太子。

奈何偌大皇宮,想要找一個人實在有點不容易。

開始的時候,因爲急於衝進來,叛軍的表現還算不錯。但是現在,真實的嘴臉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

挨門挨戶的搜索,打着“尋找太子”的幌子大肆搶掠,宮裡頭的古玩字畫、金銀器物全都是他們的目標,甚至還有人把姿色還算不錯的宮女一繩子捆起來,串成一大串兒,準備弄回去慢慢享用……

毫無疑問,這嚴重遲滯了叛軍的進展速度。

因爲不是正規軍,更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廝殺,根本就談不上什麼警戒,一直到崔耀祖帶着人衝過之後,才猛然察覺到了敵人的到來。

廝殺過程短暫而又急促,簡單而又粗暴,先是抽腰裡的皮兜裡抽出“手榴彈”,劈頭蓋臉一通轟鳴之後,然後就可以上去收割了。

直到這個時候,劉良第等叛軍首腦才知道大旗軍已經殺進來了。

大旗軍的名號實在是太響亮了,簡直如雷貫耳,劉良第瘋狂的大叫着:“擋住他們,擋住他們,重重有賞,重重有賞……”

叛軍的構成非常複雜,既然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指揮體系,劉良第馴養的少量私兵已經算是最強的戰鬥力了,用來對付驚慌失措的宮廷衛還能打出點樣子,一旦遇到正規軍,也就只剩下“送人頭”的份兒了。

到了這個時候,崔耀祖已經懶得再做任何指揮了。

在具體的廝殺過程中,韓福財顯然比崔耀祖更有發言權。

這個廚子的兒子,早已現出對手的不堪一擊,很大膽的把只有兩百多人的隊伍分散成爲兩個部分。一部分負責掩護遮蔽剿滅沿途的一切阻礙,另外一部分則直衝春和殿。

衝進春和殿之後,卻沒有找到太子等人。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難道說太子已經被叛軍捉去了?

不可能!

因爲叛軍還在急吼吼的四下搜索,很顯然他們也在找太子的蹤跡。

太子到底哪裡去了?

在春和殿西邊的御花園中。

當叛軍火燒坤寧宮的時候,太子就知道春和殿也不是什麼穩妥的避難所。在二十幾侍衛的幫助下,翻過高牆一路奔逃到了御花園內,現如今正躲藏在“賞秋亭”旁邊的石坊之後。

爲了確保太子的絕對安全,這二十幾個從北京一路輾轉追隨太子的老侍衛全都抽刀在手,時刻堤防隨時都有可能殺進來的叛軍。

現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這一切總是讓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闖軍攻破皇宮的那一幕。

闖進破京,先皇殉國,先皇后殉國,若不是李侍講拼死一戰,率勇士們在百萬賊軍之中殺了個來回,太子早已成爲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氣運不絕,上順天意下應民心,更有歷代先皇暗中保佑,終於在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結果呢,還不等正式登基,還不等太子的名號改爲天子,清軍的殺到了城下,一時羣情洶洶人人自危。

在此緊要關頭,按說就應該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合力抗擊外辱,再現大明朝的輝煌纔是正理。

程園畢、王宣同,還有路恭行路師傅他們都說,現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聖天子臨朝,只要親賢臣遠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現一個輝煌盛世。

一直以來,太子也是這麼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幹,勤勉克己禮賢下士,輕徭薄役永不加賦,就可以成爲中興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鐵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經這麼做了,爲何下面的人還是沒有絲毫精忠報國之心?竟然率衆反叛殺進了皇宮?

自太祖洪武皇帝開國以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功業曠古凌今,歷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兩百七十多年,按說早就應該是澤被衆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爲何還有那麼多的奸佞賊子?

先是有無數文臣武將投靠了反賊李闖,又有更多地方大員蒙着臉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現如今連身邊的臣子都反了,難道說大明朝真的氣數已盡?

大明朝空有三百萬控弦之士,空有億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後卻是這樣的一番景象。

這個時候的太子已經開始有點明白了,明白了當年大行崇禎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淪喪至此,不是當皇帝的不賣力氣,是因爲人心盡失早就收拾不起來了。

如果說前幾天的太子還有刷新鼎革勵精圖治的雄心壯志,現在已經絕望了。

勵精圖治再現大明朝的輝煌,不過是南柯一夢。

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麼容易的?

宮裡的大火燒的熊熊烈烈,廝殺吶喊之聲越來越近,想起這一路南來的苦楚,想起中興大明的艱難,性情本就有些柔弱的太子殿下已忍不住的潸然落淚……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呼喊之聲:“殿下何在?大旗軍前來救駕了!”

聽到大旗軍這三字,太子的神色陡然一喜。

在這個時候,也只有大旗軍能給太子帶來一絲希望了。

要不是大旗軍,太子早死在百萬賊軍之中。

要不是大旗軍,哪裡還有這丁鼎南都的機會?

就算是在氣勢洶洶的清軍攻打南京之際,就算是三軍退散的垂危之時,也只有大旗軍還在一力死戰。

也只有在這個時候,太子纔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大旗軍的重要。

市井坊間都說大明朝淪落至此,完全就是大行崇禎先皇帝的責任。現在看來,這話雖言過其實但也並非全錯。大明朝現在的這個局面,曾經執掌江山十七年的先皇一定是有責任的,但先皇帝也給大明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那就是大旗軍。

即便是到了最後關頭,先皇的識人之明依舊遺澤後世。不管大行崇禎先皇帝的功過是非究竟如何,至少這大旗軍是先皇打造出來的。

所以,一聽到大旗軍的名號,太子本能的就要做出迴應,但卻被那些個年老而又忠誠的侍衛給攔住了:

“眼下紛亂無比良莠難辨,需仔細提防。”

“不知這是不是叛賊的軌跡,萬歲千萬不可迴應,更不可現身。”

“需等到時局明朗,救駕之兵到來之際,再論其他。”

這位大明正朔實在是太金貴了,千萬可別處什麼意外啊。

呼喊聲中,太子隱隱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消頹之態一掃而空頓時喜上眉梢:“是崔耀祖崔府丞,我聽出了他的聲音,是他,真的是他!”

在新朝君臣的心目當中,崔耀祖的形象並不怎麼好……準確的說,是非常非常的不好。

這崔耀祖素有“崔閻王”的兇名,此人嗜殺成性,做事不擇手段。當初血洗壽州,後來又火焚儀真,真可以算得上是劣跡斑斑。而且此人並不是科舉正途出身,更是生就了一副獐頭鼠目的嘴臉,而且言語粗俗,很是被程園畢等人瞧不上眼,自然也就不得太子的喜愛了。

此時此刻,叛軍環逼。

此情此景,太子蒙難。

崔耀祖在衆人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變得偉岸起來,趕緊朝着天際遙遙拜了一拜,口中唸唸有詞:“上天垂憐,列祖列宗遺蔭,這場風波終於過去了!”

絕處逢生的希望早已溢於言表,太子起身重新整理衣冠,命人去引崔耀祖等人過來……

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清柱石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五十四章 話桑麻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四百一十五章 滅頂之災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四百六十五章 狗屎運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百六十五章 狗屎運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信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二百九十一章 騙人騙己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
第五百四十章 有女初長成第四百三十九章 同始同終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題大做?第一百零八章 妖夢入懷第二百四十八章 有生之年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四百六十七章 煙消雲散第四百五十九章 全新路途第九十八章 結黨第二百三十章 重返義和第四百三十八章 如獲新生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七十二章 有錢的掏錢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軍爺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清柱石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百五十四章 話桑麻第二百九十八章 潰流第四百零九章 使命第五百二十四章 贖身費第五十五章 南下北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北開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宗故事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位詔書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一百四十章 仗義之輩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三十九章 童子兵第五百三十五章 夕死可矣第二百五十一章 高僧大德第三百一十一章 臨時客串第二百七十章 夜雨蒼茫第四百八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四百八十九章 勞動改造第八十一章 生意人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狼初長成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四百一十五章 滅頂之災第二百四十九章 江北總督第九十三章 手中筆掌中刀第四百六十五章 狗屎運第三百九十七章 清醒的痛苦第三百二十三章 灰飛煙滅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二百七十一章 書法家第六十八章 空手而歸第五百八十一章 改組朝廷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五百七十九章 青出於藍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四百八十一章 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五百八十六章 世界在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回籠覺第五百八十五章 萬國來朝第四百五十八章 一面之緣第九十七章 市井中人第二十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五百零八章 三心二意第五百一十六章 學堂內外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第一百一十章 荒堂之君第九十一章 一個條件第五百三十九章 誓言之重第五百零九章 姑且一試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三百二十八章 烏雲壓城第三百五十章 英雄輩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心當官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與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人心思定第一百八十六章 帥府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十三章 鬼話連篇第四百六十五章 狗屎運第三百二十七章 強爺勝祖第四百九十一章 不是納妾第一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信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二十一章 水淹七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覺悟第二百九十一章 騙人騙己第三百四十九章 反正第一百一十三章 神仙還是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