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

由於宣傳到位,接下來排隊登記承諾種植甘薯和馬鈴薯的農民比比皆是。

只要經過覈實,家中自有或者租種了田地又確實由於躲避兵災而錯過了農時的都會領到定金。

這些老百姓有了銀子多多少少能夠買一些急需的糧食度過眼前危機,只要熬到甘薯、馬鈴薯收穫他們今年就算挺過來了。

徐光啓把這一切瞧在眼裡,他對關門弟子滿意度大大提升。

以一戶農民種植十畝甘薯、馬鈴薯爲基數進行推廣,平均一個農民家庭會得到黃漢給的二兩銀子定金,估摸着放出去了有五六萬兩白銀。

這就意味着有兩三萬戶老百姓得以度過青黃不接的夏天熬到秋收,以平均一戶八口計,這無疑給二十萬左右的升斗小民提供了及時的幫助。

這些老百姓未必就已經山窮水盡,家裡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存糧。但是他們會爲了節約口糧成天不敢動,因爲運動量大了,會直接多消耗糧食。

得到了意外的幫助,眼看着能夠搞到糧食度過最難熬的時刻,而且今年又有了得到豐收的希望。

慣於吃苦耐勞的漢民們終於捨得多吃幾口糧食恢復體力下地勞作,良性循環馬上就能夠形成。

爲了體察民情隨時掌握情況,徐光啓拉着黃漢穿上了普通士子的衣服來到聽課的農民中間。

瞧着關門弟子穿上他的青衫立刻變了一個人,文質彬彬跟讀書人基本上分辨不出,科學家在想爲何不想辦法給黃漢弄一個功名?這樣豈不是就能夠把這員悍將拉進讀書人的隊伍?

科學家雖然豁達,但是腦子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還是根深蒂固,這其實沒什麼不好,學而知之,徐光啓少年時如果不刻苦讀書也不會有如此高的成就。

兩人在一大羣農民裡轉悠了沒多久就到了中午,幾千農民都樂滋滋等着開飯。

徐光啓特意擠到幾十個打飯棚子中的一個仔細查看,發現桶裡的稀粥幾乎沒幾粒米,眉頭馬上皺了起來。

他問來義務勞動的“紅旗軍”少年學兵道:“你們家主就給老百姓喝這照得見人影的稀粥嗎?”

那個少年學兵叫做曾同享,由於在永平南伏擊戰建功,現在是學兵小旗官,帶領一個被提升爲伍長的老學兵和九個剛剛收留不久新學兵來參加社會實踐。

他瞧徐光啓年紀不小又是士子打扮,客客氣氣回話道:“老人家,您誤會了。本來咱們僅僅是提供涼開水,後來咱們老家主讓放些米熬粥,免得老百姓吃乾巴巴的炊餅噎得慌。”

這時旁邊的學兵伍長皮小虎帶着驕傲的神情掀開了籠布,一個個三兩重的白麪大饅頭映入眼簾。

徐光啓以前參與多次賑災,官府從來都是給災民喝粥,好粥那是插上筷子不倒的存在。

今天見到了黃家熬的稀粥能夠照見人影,雖然他也知道這完全是免費,也忍不住上前問問,誰知人家是給老百姓吃炊餅,這也太大方了些。

這其實是科學家誤會了,因爲黃漢得到的糧食不由自主,約等於都是搶劫而來,被劫對象手裡麥子佔了九成,稻米連一成都不足,因此黃漢沒法施粥,只能給大家吃白麪饅頭。

徐光啓默默地瞧着笑容滿面的老百姓排着隊來打一碗稀粥拿兩個炊餅,瞧着他們滿足的樣子深有感觸。

這時只聽見一個聲音道:“老伯,做人要厚道,你連續來了三天,都是領了粥拿上炊餅就走,記住了明天如果再來就不會讓你如願了。”

被曾同享指出來混飯的農民滿面通紅,旁邊的老百姓也紛紛道:“不知足的人就沒臉了,別以爲‘紅旗軍’是傻子,人家只不過故意不點破而已。”

徐光啓看向一直跟着只看不說話的黃漢問道:“有人成功混到飯勢必導致更多人效仿,你不打算採取什麼辦法嗎?”

黃漢大咧咧道:“就是中午提供一碗稀粥兩個炊餅而已,犯不着因噎廢食,畢竟來認真聽課的佔了絕大多數。況且又有誰家裡日子過得去大老遠跑來就是爲了區區兩個炊餅?”

徐光啓愕然!原來這個徒弟大來大去是個習慣做大事的人才,根本不跟升斗小民斤斤計較,自己反而小家子氣了。

這時徐光啓看到一個壯漢吃完了一個炊餅,喝光了稀粥把碗添得乾乾淨淨,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可是他卻不肯再吃剩下的一個炊餅而是用布包好了藏入懷中。

徐光啓問道:“以爾的塊頭,吃兩個炊餅恐怕都填不飽肚子,現在爲何還要留下一個?”

見是一個讀書人問話,那人恭恭敬敬道:“今天不要下死力氣幹活,有個半飽足夠了,剩下的炊餅帶給孩子娘和孩子們嚐嚐,他們太久沒吃過白麪炊餅了。”

原來這個漢子選擇自己扛着餓,預備把口糧帶給妻兒。徐光啓不由得同情心氾濫,他也來到打飯的棚子領了兩個炊餅,自己拿着一個大口咬,把另外一個遞給那個漢子。

誰知那人不要,道:“兩個炊餅下肚才能夠勉強充飢,先生莫要跟小的客氣。”

徐光啓道:“你比老夫年輕,也比老夫高大,你都能忍飢挨餓,老夫爲何不能?拿着吧,算老夫帶給汝妻兒的。”

黃漢笑盈盈瞧着徐光啓,他其實不認爲靠自己省一口來救助別人的做派可取,此乃小善爾。

他始終認爲要給千千萬萬捱餓的老百姓提供工作機會,讓他們付出的勞動能夠換回足以溫飽的報酬纔是大善。

但他倒是瞧上了這個壯漢,很明顯這是一個有愛心的人,還是一個知進退的人,今天他偶然間遇見了自己,說明這個人還是個幸運兒。

黃家的工廠、農田會需要大量管理者,完全可以給這個漢子一個工作機會。

黃漢道:“你叫什麼名字?多大年紀?家住哪裡?家中還有幾口人?”

那漢子見黃漢器宇不凡,又是讀書人打扮,連忙答道:“小的名叫谷滿倉,今年三十了,家在離此地二十里的谷家溝村,家中有妻子和四個孩子,大的今年十二歲是個小子,最小的閨女才五歲。”

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喚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賺錢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六十九章:交換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賺錢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二百七十二章:欺君之罪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四百四十六章:啞火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裝待發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八百一十九章:報仇雪恨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二十二章:總旗官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二百八十二章:天佑助威大將軍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計孔有德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戰術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圍圈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一百八十九章:一方樂土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動性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層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
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九百一十四章:召喚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賺錢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六十九章:交換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八百五十一章:迫在眉睫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三百九十八章:出海賺錢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兩重天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三十五章:人脈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二百七十二章:欺君之罪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九十一章:壞壞的第四百四十六章:啞火第三十六章:人馬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設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淺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九百一十五章:整裝待發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四百六十二章:狂熱第八百九十八章:算無遺策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八百一十九章:報仇雪恨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動力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二十二章:總旗官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九十八章:救命糧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四百九十五章:寧死不從賊第二百八十二章:天佑助威大將軍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計孔有德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戰術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圍圈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七百零八章:怕啥來啥第八十一章:凝聚力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一百八十九章:一方樂土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動性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層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