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拉起隊伍

三天時間搞定了身份問題,接下來怎麼辦呢?當務之急自然是招募子弟兵。

黃沂州身穿百戶官衣親自出馬宣佈招募家丁戰士的條件,九里臺村積極響應。

當天十五到四十歲的青壯年來了超過八成,但是九里臺村實在沒有多少人,青壯年也只有一百掛零而已。

以鄉親們信任黃沂州的程度,在九里臺就可以招募足一個總旗的兵丁,黃勝知道時間倉促,目前就要面臨戰爭,屯田練兵現在絕無可能,現在需要的是拉出去就能跟後金軍幹仗的會家子。

最後熱情高漲的青壯年被好說歹說勸回了家,只有十二人被選上了。

他們都是經常跟着黃沂州舞槍弄棒的會家子,有四個人馬術還不錯稍加練習就能夠騎戰,其餘八人也能夠騎馬,但是練就騎戰恐怕非朝夕之功能夠達到。

十二人中以楊漢威、楊國恩、楊大年、黃四方、黃峰這五人最爲出色。

因爲他們不僅僅會槍棒會騎馬,他們家裡都有獵弓,經常射殺獵物補貼家用,射術完全達到成爲弓箭手的標準。

還有三人也很不錯,他們分別是黃健、楊堅、楊國兵,雖然不會射箭,但是都有家傳武藝,手上有兩下子。

還有四人是黃春生、黃農生、楊谷、楊家和,他們都會些槍棒,而且長得牛高馬大,一個個都孔武有力。

九里臺其實就只有兩個姓氏,三成人家姓黃,其餘都是楊姓。

大冬天青壯年無所事事,聽說黃沂州當上了官老爺要招募家丁,開出一個月一兩銀子折色外加五斗雜糧本色的好價錢,整個莊子裡的青壯年當然趨之若鶩。

可惜最後的結果接近十中取一,但是瞧清楚了是哪些人被選上後,落選的後生們都服氣,因爲大家都是鄉里鄉親,擡頭不見低頭見,相互間的底細都瞭然。

很明顯黃大人要的就是能打敢拼武藝出衆的好漢,看來黃漢說的話是真的,一個月之內就有可能跟後金軍幹仗。

這個時候沒時間慢慢訓練沒有戰鬥技能的年輕人,等到明年五月,如果黃家父子兵不戰死,那時候會大量招募家鄉子弟做家丁。

被選中的人都與有榮焉,他們知道後金軍肆掠遵化,周邊老百姓全部遭了殃,亂世來臨最好的選擇就是拿起武器在老家附近當兵保民。

黃漢代表總旗官訓話之時坦白告訴大家,當兵跟後金軍幹仗肯定會死人的,但是有一條,只要黃沂州活着,每一位戰死的兄弟都會得到三十兩銀子的撫卹金。

可是現如今如何積攢出撫卹金和大家需要的糧餉?眼下沒有什麼好辦法,只有靠戰場繳獲。

因此一切繳獲歸公中,成爲了成軍時的第一條規定也是基本條例。

第二條軍紀就是能不能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

憨子秉性善良,宋鵬飛本來就是個好孩子,招募的十二人也都是本分人,他們有武藝在身也不欺負別人,他們理所當然認爲不搶劫、不強姦婦女、不無故殺人天經地義。

小小隊伍開張了,有掛百戶官虛職的總旗黃沂州以下十六人,有戰馬二十五匹,挽馬三匹,每一位戰士都將要擁有鎧甲裝備。

其中憨子、楊漢威、黃峰等七人不僅僅要給他們裝備精鐵甲,還有棉甲和明軍鴛鴦戰襖疊加,防禦力可以跟建奴馬甲相比。

因爲有一大半鎧甲需要修理,所有的家丁都穿上明軍制式戰襖進行操演。

制服果然能夠帶給人認同感,十幾個老百姓換上鴛鴦戰襖後立刻如同變了一個人。

所有的家丁都精神抖擻站軍姿,惹得圍觀的後生人人羨慕不已。

大義有了,人馬也有了,下一步就是必須解決生存需要,人吃馬嚼,糧草的消耗是個無底洞,

黃漢請父親出馬去離九里臺大概七裡的五里臺村借糧草,那裡有一個大戶,家裡從來不缺糧草。

放印子錢幾乎是明朝每一家大戶都乾的創收,只不過有的人家仁義,適可而止不把升斗小民逼上絕路,有些人家心狠手辣,借出印子錢就奔着奪人家產、田畝而去。

五里臺比九里臺富裕太多,因爲這裡的田畝都是高家的不用交稅。

高家老太爺是大明朝正二品文官大老爺,門生故吏何其多也,他家就在離永平府城不遠的欒州,名下的田產恐怕用萬頃來形容也不算太誇張。

黃沂州去五里臺高家莊園借貸麥子五百石,馬料三百石,用祖傳的十五垧地作爲抵押,借期一年,到時候還本後多付出三成作爲利息即可。

如此借貸小事一樁,根本用不着見高家大老爺連小老爺都不出面,當然,五里臺高家莊園裡也沒有高家老爺。

一個在莊園裡的管事直接討價還價把事情給辦了,借據上註明抵押物依舊是黃家祖傳的十五垧地,但是黃沂州只借到了四百石麥子和二百五十石馬料,利息依舊是三成。

九里臺的所有的大牲口和大車都出動了,拉了五趟才把糧食、馬料運完。

黃沂州把祖傳的田畝都押了謀發展,豪情壯志是不小,但是回家之時難免有些失落。

黃漢明明有五六千兩銀子的家當,卻鼓動父親抵押田產借糧草多多益善,其實是準備玩空手套白狼而已。

灤州的高家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退休遼東經略高第大人,他馬上會在建奴進攻灤州之時帶着一大家子遠遁,最後被朝廷問罪下獄。

大明朝廷的法度,一座城池內的所有的官員都有守土之責,哪怕是告老還鄉的退休老頭也不例外,因此正二品大員高第在這件事上栽了。

黃漢很是懷疑遠在五里臺莊子裡的高家管事是不是也會早早的跑路,如果他沒敢丟下高家的產業逃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

最後誰還會拿着借條來黃家討要糧草?說好以田產作爲抵押那是寫在紙面上的,地契在黃家沒有違約的情況下依然在黃張氏手上呢。

這個時代人的信譽度完全不同,用不着協議,口頭承諾大多數都是板上釘釘,基本上不會出現耍無賴的行爲。

況且以高家的權勢,還真的不擔心在有白紙黑字文書爲憑的情況下,出現賴賬之人。

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三百八十二章:再拓土二百里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二百五十八章:變故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八百九十九章:漢文明之光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動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二十七章:遇敵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四百九十七章:雲山霧罩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願,去者自由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三百九十三章:寧遠城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熱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一百九十章:全鋼胸甲第九百一十八章:烈火焚城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四百九十二章:坤興公主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鎮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
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八百零六章:戰火蔓延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三百八十二章:再拓土二百里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二百五十八章:變故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順號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殺式衝鋒第六百二十八章:軒然大波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八百九十九章:漢文明之光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動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二十七章:遇敵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三百七十八章:金州大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五百七十章:勸降第五十六章:滿載而歸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三百五十三章:今嫌紫蟒長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四百九十七章:雲山霧罩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三百一十九章:北上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薦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願,去者自由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三百九十三章:寧遠城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熱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六百五十三章:披堅執銳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二百六十二章:迴光返照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一百九十章:全鋼胸甲第九百一十八章:烈火焚城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二百四十一章:驚愕莫名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四百九十二章:坤興公主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鎮第八百七十二章:壓寨相公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