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層

上路幾天來,還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小三萬人被分組管理後秩序井然,連勞改犯都樂滋滋跟隨,一個拖家帶口逃跑的案例都沒有出現。

張揚通過和幾個鎮撫官、宣傳隊員攀談得知這些人被餓怕了,更加厭惡爲了搶一口吃食不得不下手打人、殺人,至今都有昧着良心搶劫、殺人後受了刺激的人每每被惡夢驚醒嚇得嚎哭不已。

接近一無所有的流民現在能夠吃上不混雜野菜、樹皮的糧食已經覺得是一步登天。

又聽宣傳隊和鎮撫官講述他們即將面臨的勞動和待遇,大多數人對未來有了憧憬,在能夠混飽肚子的情況下,根本不排斥押解他們出海。

張揚率領騎兵回來的時候幾百架馬車都要滿載糧食送到侯家莊這個堡壘囤積,達到一萬石屯糧之時纔會告一段落。

這幾天,附近出現小股拖家帶口的流民都被引入小侯莊安置,還是採取超過兩千人派一個百總“紅旗軍”一趟的送辦法分流。

侯家莊的父老鄉親和白桿兵同生共死得到了東平侯嘉獎,不僅僅上奏天子請求給予老族長封賞,還又一個算一個得到了三鬥精米三兩銀子的獎勵。

戰死的侯家莊老百姓也沒有被遺忘,他們都得到六鬥精米六兩銀子撫卹,由直系親屬代領。

東平侯豪爽、大氣,處理事情公平、公正、公開使得侯家莊上上下下感激涕零,直接導致太多青壯年男子異口同聲要參加“紅旗軍”,勸都勸不住。

侯家莊的青壯年已經不足四百人,黃漢怎麼能夠把這些人都收入麾下,況且侯家族長和族老根本沒有遷徙整個宗族去遼西屯墾的意圖。

這不能怪他們不識時務,畢竟他們是方圓二十幾裡數一數二的大地主,哪能放着中原大地的寨子、住房不要,拋棄幾萬畝良田帶着兩三千族人背井離鄉去關外那個兵兇戰危之地?

最後也不是一個沒收,張揚挑選了以侯本齋、侯本林爲首的九個弓馬嫺熟的壯漢補充到冷兵器騎兵行列見習,在六個月的實習期裡,他們如果不掉鏈子就可以轉正。

附近被流寇席捲,太多老百姓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不少通過甄別的漢子仇恨滿腔發誓要爲父母、妻兒報仇雪恨,太多青壯年跪求“紅旗軍”收下他們從軍,大多數人得到了滿足,先從隨軍勞役做起。

經過宣傳隊、鎮撫官再次深入瞭解,幾百具備騎術的青壯年獲得了參加競選一顯身手的機會,最後三百六十人被選上專門負責照料戰馬參與軍事訓練,他們是騎兵擴充時的備選。

張鳳儀麾下還有不到七百白桿兵倖存,他們每人得到了黃漢打賞的十兩白銀,還有三百左右傷患必須留在營地修養,估摸着一兩個月內能夠有一半人痊癒,剩下的肯定會留下殘疾,不可能繼續從軍。

剿殺流寇根本不是隻爭朝夕,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黃漢根本不着急。

大軍駐紮侯家莊後以這裡爲中心掃蕩五十里範圍的蠅營狗苟,效果槓槓的,秩序在恢復之中,法制重新建立。

由於用不着擔心被流寇、流民禍害,侯家莊的老百姓和不少附近的村民都下田勞作爭取降低損失,還有不少逃出去躲避兵災的老百姓陸陸續續重返家園。

工兵營每天都在忙碌,他們的任務是爲侯家莊的父老鄉親儘可能多的打灌井,當然,新收留的隨軍勞役會承擔絕大多數重體力活兒。

侯家莊真的因禍得福,他們的麥田如果不遭遇這一次兵災也有可能因爲旱災顆粒無收。

在麥苗快要乾死之時,“紅旗軍”勞役推着獨輪車去十幾裡外沒有斷流的漳河運水保苗,又以二三十畝地擁有一口的標準不間斷打灌井。

古人早就知道打井抗旱,可是一口灌井需要的勞動力和材料費根本不是食不果腹的農民能夠承擔。

況且明末亂世,社會及其不安定,誰會傻兮兮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花錢、花力氣打出灌井大有可能便宜了別人。

黃漢看中了侯家莊鄉親們和白桿兵同生共死的豪情,有了這樣的羣衆基礎好辦事,他決定把這裡經營成爲永不放棄的堡壘。

不僅僅會把方圓五十里範圍的無主田畝收爲己用,還會收留一部分不願意出海去遼東的河南老百姓在這裡屯田,燒製水泥、磚瓦。

以後以侯家莊爲中心五十里範圍只有侯家莊人有屬於侯家幾個大地主的私人田地,其他田地除了還有人在堅持耕種的予以承認,其餘都是“紅旗軍”擁有。

逃出去避難的地主發現地方安定了一定會回來索要被“紅旗軍”侵佔的土地,沒門兒。

留守的宣傳隊員和鎮撫官會率領軍隊跟地主老財友好協商,對於能夠提供田皮、田契等等合法證明的予以承認。

但是原則上採取不歸還一畝田的規定進行談判,可以跟地主老財簽訂一畝良田每年不超過一斗麥子的租金由“紅旗軍”牽頭統一租種。

出現給臉不要臉自認爲朝中有後臺的地主老財,“紅旗軍”不介意讓他們遭遇流寇洗劫丟了性命。

渾水好摸魚,數萬流寇已經打到過這裡,肯定會有餘孽躲入西邊的太行山餘脈中伺機而動,發生了流寇劫掠的血案官府也只能徒呼奈何!

經過實地調查和侯家莊的族老們確認,這裡最大的地主應該是誰也惹不起的大人物,此人太牛掰,恐怕見了當今皇帝都用不着下跪。

這位就是潞王,隆慶皇帝的孫子朱常淓,當今皇帝的表叔,黃漢當然不可能爲了跟這位爺爭田畝而得罪整個皇室宗親。

爲了能夠做到黑白通吃,這段時間旗衛一直在積極佈局。

除了派遣旗衛隨着商賈進入內地大城開設鴨血粉絲店、開設大車店、擺攤賣烤紅薯等等潛伏下來。

還派遣了裴大能、趙十三這兩個因傷轉入旗衛的軍官專門跟隨剿寇主力進入河南伺機而動。

裴、趙二人如今是黃四方麾下大頭目,他們準備執行打入流寇核心層的大計劃。

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四百五十章:炮火紛飛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九百四十九章:潼關攻防戰第三十一章:投軍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鎖消息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一百六十二章:選擇題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一百零九章:人體盾牌第九十二章:諄諄誘導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七百零七章:窮瘋了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動性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襲青城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三百七十一章:巷戰在持續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二百六十八章:好爲人師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十二章:奪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亂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三百六十四章:勸降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九十二章:諄諄誘導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發威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殺
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四百五十章:炮火紛飛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九百四十九章:潼關攻防戰第三十一章:投軍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戰告捷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鎖消息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六百五十八章:晉商大出血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一百六十二章:選擇題第一百零八章:混戰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礎建設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二百六十六章:青城大捷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圍錦州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一百零九章:人體盾牌第九十二章:諄諄誘導第五百三十七章:軍犬兵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七百二十九章:轟擊前進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六十三章:“紅旗軍”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熱兵器混搭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六百三十二章:奴酋稱帝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二百八十三章: 擁有氺營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華島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錯地方了第七百零七章:窮瘋了第一百二十五章:對射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動性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譴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襲青城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三百七十一章:巷戰在持續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一百四十九章:罵祖大壽第二百六十八章:好爲人師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十二章:奪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亂第二十四章:備戰備荒第三百六十四章:勸降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八百五十六章:封無可封第九十二章:諄諄誘導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發威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五百三十五章: 權衡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一百六十七章:掩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