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

反正長山之戰的最後結局是張春被俘,同時被抓的明軍將領達到七十幾人,俘虜明軍士兵接近三萬。

此戰後金軍損失四千餘正兵遠大於歷史,取得殲滅明軍五萬餘的戰果也略高於歷史。

吳襄和宋偉玩命地往錦州跑,佈置在外圍的後金軍騎兵圍追堵截好一陣廝殺。

眼看着接近到了錦州城下三裡之時,吳襄、宋偉僅有的幾百騎兵又被後金軍圍了進去,在城頭瞭望的吳三桂瞧見了老爹被圍,打開城門率領八十鐵甲家丁衝了上去。

少年三桂子弓馬嫺熟是個猛將,跟隨的鐵甲家丁的忠誠度和戰鬥力都不亞於建奴正規軍,包圍吳襄的後金軍中韃子佔比達到八成,他們又是從黎明打到中午,體力、馬力都堪憂。

吳三桂以下八十一位猛士的體力和馬力此時都是最佳狀態,他們奮力衝殺居然衝開了建奴、韃子聯軍的包圍圈,吳三桂此時殺紅了眼,仗着身上穿着兩層堅甲根本不去抵擋羽箭,揮舞斬馬刀只管向前。

混戰中不知是哪個韃子揮刀砍斷了吳三桂的鼻樑骨,雖然吳三桂受傷了滿臉鮮血,但是他依舊大呼酣戰所向披靡,居然救回了吳襄和宋偉以及二三百騎兵。

在城頭觀戰的邱禾嘉對吳三桂讚不絕口,立刻寫奏疏報告朝廷長山戰況,其中有很大篇幅是描繪吳三桂救父之戰。

這個時代的通信不暢,情報送達的效率低下,如果張春率領的五萬餘援軍全軍覆沒的信息能夠及時反饋,恐怕大明會少了一樁禍事。

因爲吳橋兵變具備太多偶然性,對孫元化懷有感恩之心的孔有德不陷入絕境暫時不可能反叛大明。

登萊巡撫孫元化沒有得到大明四萬援遼人馬損失殆盡的情報,他依舊催促渡海沒有成功的孔有德率領騎兵援遼。

儘可能拖延時間的孔有德帶着人馬慢吞吞上路之時,這支人馬已經沒有了援遼的必要性,因爲他們纔不足一千騎兵而已,這一點點人馬去幹嘛?送死嗎?

沒有人管孔有德以及這不足一千騎的死活,他們一路上得不到任何補給,這段時間冷空氣南下,天氣陰冷無比,出發沒幾天就下起了凍雨,緊接着又是雪花飄飄,不到一千騎在雪中行,人人義憤填膺。

這支軍隊早就沒有了一絲士氣,只有滿腔的怨氣,他們不僅僅要忍受飢寒交迫還要忍受山東軍民的白眼和冷言冷語。

孔有德駐紮在吳橋之時想賣馬買糧食填飽肚子都沒有這個可能性,這裡的所有商戶都聯合起來罷市,他們叫囂着遼兵滾回遼東去,別再禍害山東人。

這些“禍害山東人”之類的話一語成箴,當然,第一批這樣說話的山東人無一例外都被滅了門。

這個世界上只有軍隊欺負老百姓,哪有被老百姓欺負得都快活不下去的軍隊,況且孔有德部的騎兵十有八九都上過戰場,跟建奴刀刀見血幹過仗的也有不少。

悲劇開始上演,孔有德部一個小卒偷了一隻雞殺了吃肉,他根本不知道這隻雞不是一般人家的雞,它屬於上了東林點將錄的東林黨干將王向春家的奴僕。

道貌岸然的東林黨代表了官僚地主階級利益,是人上人何等清高?在他們眼裡升斗小民、基層兵丁都不是人。

王向春乃是東林點將錄裡的天損星浪裡白條,他家的奴僕也自認爲高人一等。

連東林黨干將的小小奴僕都牛氣沖天,居然膽敢爲了一隻雞尋找到參將孔有德的大營指着孔有德的鼻子質問他這個參將是幹什麼吃的?是怎麼管束自己的麾下?爲何王家會遭受丟了一隻雞的巨大損失?

孔有德被逼無奈,只能處罰偷雞吃的那個兵丁,按照軍中潛規則穿箭遊營。

這一種刑法比較野蠻,就是用一支羽箭扎穿被懲罰兵丁的腮幫子,使得箭頭穿過嘴巴從另一面出來,整支箭橫在臉上。

如此處罰兵丁沒有起到一絲震懾效果,相反激起了大部分兵丁的仇富情緒。

一隻雞而已有必要如此這般?簡直是欺人太甚,許多東江兵冷眼瞧着狐假虎威的王家奴僕記住了他們的樣貌,在他們得意洋洋離開大營之時還被幾個東江兵遠遠的跟蹤了。

夜裡,幾十個不想活了的兵丁和臉上左右各有一個洞的吃雞兵丁潛入王家在吳橋的一處宅子,幾十個遼兵把那個欺人太甚的家丁剁了,把他的家人全部砍了,把女性全部輪流……

第二天王向春的兒子就得知出了大事,在吳橋一處宅院的兩家八口人全部被孔有德的兵禍害了,王家立刻給孔有德去了帖子,責令他交出殺人兇手送吳橋縣太爺法辦。

幾十兵丁參與作案,孔有德要向王家妥協不是那麼容易,此時營地裡的兵丁都在談論夜裡發生的滅門慘案,人人拍手稱快。

他們聽說王家送了帖子逼主將孔有德交出殺人兇手,立刻齊聚到參將行轅營帳前吶喊,聲援犯下滔天大罪的那些兵丁。

孔有德陷入絕境,他想給王家交代就必須最少送上八個參與惡行的兵丁去抵命,因爲王家死了八個下人,以現在的情形看來即便他下達逮捕作案兵丁的命令也得不到執行。

可是不能滿足王家,他會被彈劾縱兵劫掠導致滅門慘案,雖然這樣的事情在這幾年屢有發生,但是基本上都是沒有真憑實據,也沒有士大夫咬住不放。

孔有德真的很不幸,他明明沒有縱兵劫掠,但是麾下確實搶劫並且滅了苦主滿門,按照大明律,砍了孔有德的腦袋都不過分。

兵丁們藉機鬧事事出有因,因爲他們全部不願意去救援祖大壽的遼鎮人馬。

在東江兵的潛意識裡,遼鎮拿着遼餉的大頭吃香喝辣,理應跟建奴去拼命,東江兵一個個都是後媽生的,吃不飽穿不暖憑什麼千里迢迢去遼東送命?

現在好了,出事了,大家都別走了,能夠鬧多久算多久。

幾十個作案的兵丁被幾百戰友保護起來,所有的遼兵空前團結,導致孔有德不敢用強,暫時放棄了派遣家丁去營中抓人。

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五十九章:投桃報李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第九百四十八章:血雨腥風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挾朝廷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十章:發財了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二百七十七章: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八十六章:帥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五百零六章:放虎歸山第六十七章:二貨阿敏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六百七十章:陽方堡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三十二章:座上賓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發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十章:遭遇戰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四百零三章:吳三桂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彈肆掠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一百四十七章:殺良冒功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六百六十章:殺來了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四百四十四章:西征第八百七十二章:大戰一場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
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五十九章:投桃報李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五百九十一章:義州燃起戰火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動崇禎第九百零七章:全面進攻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第九百四十八章:血雨腥風第六百三十五章:要挾朝廷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十章:發財了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六百四十一章:點兵排將第二百八十五章:弗朗機教官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二百六十一章:說走咱就走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二百七十七章:擴軍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八十六章:帥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八百四十五章:鬆錦大戰第五百八十章:騎兵奔襲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五百零六章:放虎歸山第六十七章:二貨阿敏第九百三十章:搗毀鷹巢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五百二十一章:罪莫大焉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六百七十章:陽方堡第七百零二章:忍氣吞聲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膽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二百一十六章:大鬧怡春院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三十二章:座上賓第五百一十五章:流寇大爆發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鯨船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戰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十七章:三屯營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十章:遭遇戰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七百八十四章:攤上壞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三百九十四章:遼西走廊第四百零三章:吳三桂第三百四十二章:炮彈肆掠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一百四十七章:殺良冒功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五章:一個倒黴鬼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七百三十二章:開疆拓土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六百六十章:殺來了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八百章:兩股壞蛋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四百四十四章:西征第八百七十二章:大戰一場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死攸關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