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襲永平

鄭藩臺的家小已經跟隨黃漢的家人去了開平鎮臨時居住,畢竟那裡根本沒有被戰火洗禮,深宅大院何其多也。

鄭秀娥和幾個識字的鄭家婢女一直主動幫着才十一歲的黃義和他的兩個姐姐黃馨、黃顰管事,黃家畢竟現在人口衆多,進出的糧食、物資、器械的記賬就需要不少人手。

鄭國昌一直在打聽灤州知州楊濂的消息,現在已經能夠確認在灤州城破之時楊濂橫刀自盡,楊家滿門五十餘口只有十幾個奴僕逃了,楊家公子和楊夫人等等三四十口都死於非命。

這個消息得到多方證實後,鄭國昌感嘆老友楊濂時運不濟的同時也在替愛女考慮,他已經給夫人去信,吐露了自己想把秀娥嫁給黃漢的意圖,也想聽聽結髮妻子的意見。

畢竟鄭家乃是士大夫而且是朝廷高官家世顯赫,下嫁嫡女給一個赳赳武夫恐怕會引起非議,搞不好會貽笑大方。

鄭夫人接到丈夫的來信同樣嘆息了楊家一番,然後就找來女兒秀娥告訴她楊家遇難的慘事。

鄭秀娥早在正月裡就有心理準備,此時倒不是顯得太過悲傷,有可能也是她根本不認識楊家公子故而沒什麼感情的緣故。

她反過來安慰母親道:“母親,要是我鄭家沒能在去年大年三十趕到九里臺村避難所,結局恐怕未必比楊家強,這一切的始因都是因爲建奴作惡,怪不得誰來。”

鄭夫人乘機問女兒道:“秀娥,你父親感激黃家長子黃漢的救命之恩,想着把你許配與他,不知你意下如何?”

鄭秀娥羞得滿臉通紅,低頭道:“女兒全憑母親做主。”

鄭夫人道:“黃漢帶領‘紅旗軍’殺了千百建奴,正是替楊家報仇雪恨之人,娘做主把你許配給他,楊家泉下有知也應該能夠安然。”

“娘,女兒嫁到黃家也一定會不遺餘力支持夫君練兵保家衛國,再也不能讓楊家的慘事發生在永平府。”

“女兒不嫌棄那黃漢是個武人娘就放心了,這就回信給你父親,讓他早日把婚事定下來,以免夜長夢多。”

“現在大明用山河破碎風飄絮來形容都不爲過,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哪能抗擊東奴,武人崛起那是早晚,連哥哥都去軍中效力就可見一斑。”

“這倒也是,黃家的人都很齊心,不僅僅是鐵匠在打造器械忙,連女人們都在忙着縫製鴛鴦戰襖,爲娘閒着也是無趣,也經常去幫忙呢!”

“是啊!黃家用人還是很有門道的,那些工匠在黃家幹活人人都肯下死力氣,比以前在永平府城裡看得的工匠賣力多了。”

幫着黃家管事的鄭秀娥倒是洞察入微,現在黃家擁有鐵匠的人數再次暴增,因爲開平鎮的匠戶都被“紅旗軍”徵用,跟任何時候朝廷徵用工匠都不同。

黃家不是讓工匠們白乾,而是採取發月餉的僱工模式,這個舉措使得工匠們感激涕零,人人下死力氣幹活,他們生怕由於出工不出力失去一個月掙八錢銀子並且每天管飽飯的工作機會。

黃漢知道歷史走向,雖然有他攪局,但是大方向沒變,他相信以“紅旗軍”加白桿兵的實力,留在關內的後金軍全部集中起來攻打也無法撼動這小一萬人馬。

此時的後金軍早就不是去年剛剛入關時的模樣,他們沒有了戰心,根本不可能跟在渾河打出軍威的白桿兵硬撼,因此這一支隊伍完全排除被建奴主動攻擊的可能性。

現在到了消滅後金軍收復失地的光榮時刻,“紅旗軍”當然要敢爲天下先。

封閉戰場封鎖消息使得敵軍不能準確獲知我方兵力使用、人馬布置尤其重要。

“紅旗軍”騎兵全體出動,每天都以百總爲單位跟建奴哨馬遊鬥,沒多久就打得爲數不多的建奴斥候退避三舍,後金軍已經無法得知永平府西二十里外的軍情。

五月十二日,“紅旗軍”步兵的人馬和器械集結完畢,醫官劉大壽的醫護隊組建完畢,他已經做足了惡戰過後救治大量傷患的前期工作。

醫護隊有李睦鄰、郭孝以下男子三十六人,女子七十二人,他們都能夠給傷員消毒、縫合、上藥並且包紮。

“紅旗軍”還專門組建了一支擔架隊,有足一百二十人,六十副擔架,擔架隊員都是隨軍雜役,也是預備兵,讓他們上戰場見血的同時給予表現的機會,他們都是優先成爲正兵的考察對象。

黃漢認爲此時發動奔襲奪城的時機已經成熟,他主動來到沙河驛明軍中軍行轅面見鄭國昌。

這一路人馬的主要將領齊聚中軍大帳,黃漢現在的品級只是從四品,級別還不如模特美人秦妡怡。

但是這一路文官武將沒有一個人膽敢輕視黃漢,恰恰相反,經過幾天前跟關寧鐵騎火併,大家見識了“紅旗軍”的戰鬥力,對此次奪取永平府城的戰鬥任務充滿信心。

見禮後,黃漢直接請令道:“藩臺大人,卑職請令爲大軍先鋒官奔襲永平,這些天‘紅旗軍’已經進行了針對性訓練,一舉奪城不在話下。”

話說得很滿,倒不是黃漢狂妄自大,而是因爲黃漢乃是先知,知道歷史上的永平府城就是後金軍主動棄守,其實並並沒有發生激戰。

由此可見,阿敏那小子根本沒有做守城準備,更加不會有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一旦“紅旗軍”下手奪城,保不準這小子就會立即開溜。

將領請戰這乃是大好事,可是這個愣頭青未免把攻防戰看得太簡單了,鄭國昌道:“黃將軍,老夫在永平府城爲官足四年有餘,那裡可謂城高牆厚不是太好打。

今年正月,建奴如果不是事先用間混入城池,恐怕未必就能夠拿下永平城。如果你帶着‘紅旗軍’冒進,一旦攻城不下導致損失,會折了我軍士氣,本官以爲還是穩打穩紮徐徐推進纔是上上策。”

秦良玉也勸道:“黃將軍忠勇可嘉,可惜我們這一路軍沒有攻城利器紅夷大炮,由此可見蟻附攻城在所難免,這樣的戰法完全靠人多,只憑將軍的‘紅旗軍’奪城恐怕勉爲其難。”

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五百零三章:官軍殺賊第二十五章: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二百八十章:燧發槍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溝村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三百二十章:殺了一路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三百二十章:殺了一路第八百七十九章:兵敗如山倒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九百一十一章:穩紮穩打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三百八十五章:賺錢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十八章:佔便宜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七百八十九章:天羅地網第五百二十六章:無招勝有招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五百零四章: 瞬間崩潰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二十五章:教育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計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百八十章:燧發槍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三百二十三章:打黑槍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
第二百零九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五百零三章:官軍殺賊第二十五章:教育第四百一十七章:對轟第二百一十三章:味道好極了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馳入援第二百八十章:燧發槍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溝村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餘悸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三百二十章:殺了一路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一百五十二章:殺祖大樂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三百二十章:殺了一路第八百七十九章:兵敗如山倒第八百六十一章:節外生枝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給事中第九百二十四章:禪讓第五百一十八章:營嘯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第九百四十六章:人盡其才第九百一十一章:穩紮穩打第五百六十五章:車廂峽第七十八章:扯張虎皮做大旗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章:安得廣廈千萬間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三百八十五章:賺錢第三百零七章:明軍殺來了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四百三十七章:爭功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八百零五章:功虧一簣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十八章:佔便宜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七百八十九章:天羅地網第五百二十六章:無招勝有招第二百七十三章:天子召喚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二百九十三章:輪船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八十二章:廣渠門第一百六十一章: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第五百零四章: 瞬間崩潰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七十三章:殺一儆百第八百零七章:剮了多鐸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三百八十三章:佈局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一百二十八章:圈套第一百五十四章:天外有天第七百九十五章:爲何而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戰第二百零一章: 滲透第二十五章:教育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計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過第二百九十二章:謀奪南四衛第二百八十章:燧發槍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三百二十三章:打黑槍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八百一十章:競爭機制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