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

崇禎十三年正月初一,黃漢帶着上千文官武將在遼陽原總兵府現在的“漢王”行轅門前的廣場上見證“傳國玉璽”重見天日。

這真不是弄虛作假,而是經過二十幾天清理、挖掘,從“清寧宮”廢墟中找到了疑似裝傳國玉璽的櫃子。

經過娜木鐘仔細辨認,確定無誤後,劉在旗、姜新親自大張旗鼓押運送達遼陽。

黃漢爲了搞得有儀式感,特意選在正月初一開箱,而且是在上千文武百官和上萬軍民注視下開啓。

當然,爲了防止出現意外,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劉在旗懷着藏好了一個玉匣,裡面也有黃綢包裹的一方“傳國玉璽”。

這東西誰也沒見過真貨,只是通過文字記載得知尺寸和歷代刻字,弄個假的魚目混珠沒有什麼難度。

黃漢的運氣不錯,用不着在衆目睽睽之下作弊,劉在旗打開的紅木匣內還真有一隻玉匣。

當劉在旗把玉匣高高舉過頭頂高呼“萬歲!萬萬歲!”之時,軍民官吏都異口同聲響應。

原大明文官武將沒有誰露出異色,他們同樣跟着歡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既然好事成真,當然要做得更加坦蕩,省得被猜測。

黃漢沒有接玉匣,而是讓鄭孝文、孫傳庭二人當衆打開,讓他倆拿出“傳國玉璽”後先向文武百官和軍民們展示。

這一刻,鄭孝文猶豫了,他心裡沒底,實在擔心玉匣里根本沒有傳說中的先秦“傳國玉璽”。

孫傳庭看出來端倪,他笑着安慰道:“鄭大人,玉匣裡肯定有'傳國玉璽',‘漢王’讓我倆開啓,乃是給予我倆最大的信任,難道這等小事我倆都辦不好?”

鄭孝文看了看一邊說話一邊擠眼睛的孫傳庭,立刻明白了。

瞧見真東西給大家展示一番未嘗不可,如果裡面沒東西,直接裝作被“傳國玉璽”震驚了,然後哆哆嗦嗦雙手高舉玉匣山呼“萬歲!萬萬歲!”即可,誰敢窺視?

黃漢不關心“傳國玉璽”,而是在關注孫傳庭,發現他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心裡有數了。

很明顯這位明末俊傑已經歸心,以後可以放手委以重任。

沒有出現意外,大火來得突然,崇德皇帝都來不及穿鞋就往外跑,誰還有空琢磨着跑入內室打開櫃子、紅木匣、玉匣取走“傳國玉璽”再把它們鎖好?

鄭孝文打開玉匣,“傳國玉璽”確實存在,這時沒有人專門考證這方玉璽,先入爲主認爲這就是先秦遺物。

連一向淡定榮辱不驚的孫傳庭都掩飾不住激動的心情。

接下來氣氛達到了最高潮,鄭孝文、孫傳庭輪流高舉“傳國玉璽”給大家展示,數萬數十萬軍民官宦頂禮膜拜山呼“萬歲!萬萬歲!”

只不過沒有人肯當着成千上萬軍民官宦的面揭開最後一層面紗,大家究竟是膜拜“傳國玉璽”還是叩拜“漢王"?心照不宣爾!

毫無疑問,“漢王”得到了“傳國玉璽”給體系內軍民官宦帶來的歸屬感無與倫比,甚至於超過了打得建奴亡國滅種。

私下裡,太多軍民在議論改朝換代,“漢王”登基稱帝在體系內乃是衆望所歸毋庸置疑。

貪腐成風國將不國,參與貪腐的士大夫心知肚明,士子、舉子、進士來到“漢王”治下做官、做胥吏後用不着迎來送往、用不着貪贓枉法,收入能夠保證。

用心做事的官員、吏員不會被忽略,考績都是依據老百姓口碑,參照政績公平對待,賄賂、收受賄賂同罪。

因此太多士大夫、士子放下私心雜念認真處理公務,基本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他們雖然沒有參戰,但是也有許多人得到了提拔。

況且“漢王”體系不拘一格用人才,哪怕是擔任吏員的士子,只要工作做出成績,一樣的可以一步步升遷不封頂,做到封疆大吏布政使、巡撫皆有可能。

遼東何其大也?“紅旗軍”豈肯依託原遼東長城建立防線故步自封?

第一步目標就是全取漠南,恢復奴兒干都指揮使司,接下來謀取漠北,把實際控制區往西伯利亞推進。

遼東很快就會變成關外腹地,地方大着呢,最少設一個承宣布政使司,早晚要往文治過度,需要的縣丞、知縣、知州、知府等等官員少不了,帶來的升遷機會自然多。

黃漢以後根本不考慮修建長城,只會定期維護保留下這個歷史遺蹟。

而是把精力、財力用在訓練騎兵,只要發現某個草原上的部落賊心不改還膽敢入關打劫,等待他們的命運——滅族。

大草原何其遼闊?宣誓主權必不可少,緊靠長城的草原、山林相隔一二百里必須修建一座城池,更遠的北方可以掌握二三百里範圍內就會出現一座漢人的城堡。

關外所有的城池、堡壘都不是單一用來駐守僅僅起到防禦作用,因爲以後的“大漢帝國”不懂如何防守,只知道把潛在的敵人尋找到殲滅之。

城堡不僅僅是宣誓主權,還是帶動周遍發展的基石,也是方圓幾百裡的商品集中地,擁有官衙、寺廟、軍營、醫院、學校、集市、工廠等等配套設施。

黃漢心情不錯,正月裡幾乎每天都宴請文官武將,在跟大家喝酒談心之時暢談以後如何在北方佈局,爭取徹底消弭幾千年裡從來沒有間斷過的來自於遊牧民族的禍端。

不防守,只管攻擊的模式聽起來貌似不靠譜,但是“紅旗軍”舊將都無條件相信做得到。

孫傳庭、陳奇瑜、曹變蛟、猛如虎、虎大威等等原大明文武經歷過了瀋陽攻防戰,也是自信滿滿。

他們都仔細研究過了飛行軍在天上指揮地面部隊接近、包抄草原部落的戰術構想,一致公認行之有效,都躍躍欲試。

大草原上的部落一盤散沙,相互之間聯絡困難,一路“紅旗軍”兩萬人馬,有可能將要對陣潛在的敵人四五萬。

但是這些敵人以部落的模式、或者以家庭的模式逐水草而居,散落在幾百裡方圓。

“紅旗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只要找得到就不愁吃不下,原本找大草原上的部落千難萬難,如今有了熱氣球、有了訓練有素的飛行軍空中偵查,這個大難題迎刃而解。

文官武將對接下來的掃北行動定點清除潛在威脅充滿信心,雖然韃子窮得很,但是戰馬、挽馬、牛羊不會少,征服他們,也應該虧不了本。

只不過有些官員不太理解,極北之地雖然廣袤都是沒有什麼用處,爲何“漢王”謀劃着奪取、控制那些地方?

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襲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七百八十八章:層層扒皮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三百一十三章:會攻金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種田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義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七百六十八章:鐵了心第四百五十八章:擊斃李九成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四百三十三章:充軍發配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八百八十六章:兵敗身亡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五百四十四章:黃河冰封第二十一章:回家第六十九章:交換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
第八百四十一章:心如止水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語點醒夢中人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襲第四百五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懾第六百九十八章:傷筋動骨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四十一章:如虎添翼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十六章: 追逐戰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號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五十三章: 發大財第四百六十三章:轉向登萊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七百八十八章:層層扒皮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六百七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三百零三章:攻心戰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三百零九章:宣傳很重要第二百一十二章: 瞧一瞧看一看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九十四章:雙魚村第六百六十二章:雁門關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三百一十三章:會攻金州第八百四十七章: 見異思遷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一百七十九章: 種田第七百一十一章:掃蕩河套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八百六十三章:脊樑骨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五百六十六章:建奴流寇互動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一百九十五章:四方快運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義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七百六十八章:鐵了心第四百五十八章:擊斃李九成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二百一十五章:擡槓第四百三十三章:充軍發配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九十三章:降低危險性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一十章:甕中捉鱉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八百四十三章:閉關鎖國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八百八十六章:兵敗身亡第八百零九章:崇禎十一年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五百四十四章:黃河冰封第二十一章:回家第六十九章:交換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八百八十二章:奮起直追第七十二章:新鳥銃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三百三十四章:復州大捷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