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馬昭之心

過年這幾天還出現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出身蒙古貴族的娜木鐘自信那是天生的,因爲她乃是公認的草原上百年一遇的美人。

林丹汗、紅歹是這兩位關外梟雄都爲她傾倒就可見一斑。

她爲“漢王”尋找到了“傳國玉璽”立下大功,當然要求得到封賞,並且提出了一個小小附加條件,請求留在“漢王”身邊,哪怕做個侍婢也心甘情願。

這個女人其實是瞧上了跟她年紀相仿的“漢王”,準備逮到機會自薦枕蓆而已,黃漢當然心知肚明。

但是黃漢裝傻,給了娜木鐘“遼陽夫人”封號,給予朝廷一品命婦待遇,至於她是不是堅持留在身邊伺候,無所謂。

一品誥命當然不可能伺候人,這段時間一直都是“漢王”的座上賓,這個女人不是文盲,比較大氣,酒量不錯,漢語說得溜,跟文官武將閒聊、暢飲之時落落大方,倒有些類似於交際花。

“漢王”究竟有多大權力,如今沒有明確界限,那是因爲大明把藩王當豬養,給待遇不給權力和政治前途。

黃漢給予娜木鐘“誥命夫人”待遇,究竟算不算冊封?算大明的封賞?還是算“漢王”的私賞?沒有人提出異議。

娜木鐘很聰明,直接跪下謝主隆恩,崇拜強者的她認準了黃漢,根本不可能理會大明皇帝。

可是得到了“漢王”恩准留在行轅後院居住後,原本自信滿滿的娜木鐘見到了伺候在“漢王”身邊的徐妙茹、陳圓圓,頓覺亞歷山大,沒了信心。

後來她看戲之時又發現了柳如是、董小宛、李香君等等才貌雙絕各有特色的女主角,這個草原上的第一美人再也沒有了優越感。

即便如此,她依舊不肯離開“漢王”行轅,不是爲了其他,而是愛上了看戲,甚至於經常跑去戲班看排演,有可能用不了多久,娜木鐘就會成爲票友。

正月裡,“紅旗日報”和幾份主流報刊大張旗鼓報道了“傳國玉璽”被發現的始末,描述了遼東文武軍民的喜悅之情,大明朝堂上卻是諱莫如深。

崇禎皇帝沒等到“漢王”派遣使者來呈獻國寶,更加緊張。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崇禎能力不行但是不傻,豈肯坐等“漢王”逼宮、篡位,他立刻下旨調劉之倫、方正化回京以防不測。

然羣臣同樣知道,接下來朝廷會出現大變故,一小半人選擇爲“漢王”搖旗吶喊,還有一小半準備觀望。

不少清流錚臣決定爲保住大明江山社稷對抗奸賊,不惜粉身碎骨,由此可見京城裡暗流涌動。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是個渣。

黃漢沒有異動,而是繼續做好內功強大自己,早早的調撥錢糧、組織軍民五十萬疏浚大運河,正月初六就開工。

與此同時在南直隸揚州府同樣發動挑河大工程,開挖、拓寬南通州到達揚州聯通大運河的“通揚運河”。

這條運河上將要修建套閘七座調節上下河水位,保持能夠通航排水量一百噸左右平底船的水位。

完工後,能夠保證全年通航,裡下河地區的抗洪能力將要達到三十年一遇。

將要惠及至少一二百萬老百姓,近一千萬畝田地可以旱澇保收,成爲一年兩熟的豐產良田。

民以食爲天,“漢王”爲民做主,承包稅賦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產,又拿出真金白銀和糧食僱傭幾十萬老百姓修建水利設施。

得到實惠的升斗小民根本不可能去管天下姓朱還是姓黃,他們當然積極擁護爲民謀福祉的“漢王”。

爲了遏制住資本的貪婪,黃漢早就制定了許多硬性規定。

年底,按照這些規定製定出的法規在“紅旗日報”等等主流報紙全文刊登,並且要求所有的商家、廠家認真學習。

工作九天必須休息一天,每天工作時間不許高於五個時辰的勞動者保護條例,相對於後世一週四十小時工作制有些可笑,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很人性化。

“紅旗日報”、“漢江晚報”不僅僅連續幾天刊登法規條文,還歡迎工人舉報違法,並且刊登了舉報接待的地址。

各地工錢存在着地區差,不可以一刀切,但是有京畿之地最低工錢每個月一千二百文作爲參考,一個工人拿到手的保底工錢最起碼可以保證兩個成年人的最低生活有保障。

整個“漢王”體系都在大發展,所有的股份制公司都有擴大再生產的計劃書,定下了招工人數,貼出了招工喜報,有些工廠甚至於在“紅旗日報”刊登招工啓事。

老百姓在過年期間多了一個熱議的話題,不少青壯年想選擇一家離家鄉不遠或者就在家鄉的工廠做工。

正月中旬,劉之倫接到皇帝聖旨的同時也接到了“漢王”的親筆信,聖旨的內容很簡單,調京營人馬回京師另有重任。

“漢王”的親筆信沒有具體內容,而是分析了守穩黃河防線,避免流寇再次荼毒京畿之地的重要性。

聞絃音而知雅意,很明顯“漢王”這是讓自己站隊,這一刻,劉之倫真的舉棋不定,他連忙派遣劉全親自去邀請方正化密議。

其實方正化也收到了“漢王”的書信,內容大同小異,無非多了回憶崇禎三年一起躍馬廝殺之時的壯懷激烈進行鋪墊而已。

流寇撤退,並不表示高迎祥沒有了進取心,這段時間經常抓到流寇的細作,充分表明京營六萬人馬一旦撤退,流寇肯定會捲土重來。

哪怕本着中立的態度,此時也不能放棄防線退守京城,否則春耕無法進行,更加談不上秋收,損失何其大也,又會導致饑民遍地。

劉之倫、方正化對大明有感情,更加不會忘了皇帝的知遇之恩,可是他們跟“漢王”也有袍澤之情,曾經生死與共一同血戰建奴。

“漢王”、當朝皇帝乃是同齡人,一個如同戰神附體連戰連捷打得建奴亡國滅種,如今擁有子民以千萬計,麾下兵強馬壯足以氣吞山河。

一個未老先衰,面對國家盜寇四起支離破碎卻無計可施,在他的治下,民不聊生餓殍滿地,連藩王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最後誰主沉浮?不辯自明。

第三百五十一章:炫耀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二百零七章:橫幅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九十七章:得手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二百八十七章:叛亂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九百四十九章:潼關攻防戰第二十九章:墜馬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計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掃地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一百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七百二十章:算計鄭芝龍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九百五十三章:圍住高迎祥第八百七十三章:挾天子而令諸侯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十章:發財了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二百三十三章:準備野戰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百八十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襲青城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四十章:傷亡第三百八十二章:再拓土二百里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四百四十一章:請旨出擊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將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二百章: 旗衛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十五章:戰馬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鎮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斷歸路第九十五章:突襲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
第三百五十一章:炫耀第七百七十一章:直衝平壤城第七百一十六章:陽謀第四十五章:忠義千秋第二百零七章:橫幅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無賴第九十七章:得手第五百五十三章:江心洲第二百八十七章:叛亂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九百四十九章:潼關攻防戰第二十九章:墜馬第四百八十二章:權衡、制衡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四百三十八章:算計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七百零四章:裡應外合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五十一章:先聲奪人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掃地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四百一十九章:過洋牽星術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章:一隻雞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一百六十三章: 守株待兔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七百二十章:算計鄭芝龍第四百二十五章:收穫巨大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七百一十四章:好狗第三十七章:不過癮第三百五十六章:戰敗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第二百零六章:爲人民服務第九百五十三章:圍住高迎祥第八百七十三章:挾天子而令諸侯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十章:發財了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二百三十三章:準備野戰第四百三十四章:掛爐烤鴨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三百九十五章:防禦體系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百八十章:半渡而擊第二百二十七章:奔襲青城第五百八十四章:敗北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禎痛哭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四百九十一章:周遇吉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還牙第一百三十五章:驕傲第七百零五章:疾風知勁草第四百八十五章:又是流爵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四十章:傷亡第三百八十二章:再拓土二百里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四百四十一章:請旨出擊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將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九百二十一章:傳國玉璽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一百三十一章:等缺額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齒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戰先怯第八百三十三章:爆炸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二百章: 旗衛第六百一十四章:到處亂竄第十五章:戰馬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鎮第八百一十六章: 截斷歸路第九十五章:突襲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