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朝廷和崇禎皇帝的用意,陳越也無可奈何。因爲就連父親陳江河自己都非常願意帶兵出征,統兵出戰爲國盡忠是陳江河一直以來的夙願,這一點陳越還是瞭解的。
希望此次能順利把清兵擊退,父親也好回到南京頤養天年,過幾天舒心的日子。這錦衣衛指揮使的官職交了也好,平南軍現在有敵情司在,論弄情報的能力不比錦衣衛差。陳越暗暗的想道。
“都什麼時候了,朝廷還在勾心鬥角,嘖嘖。”錢楓林冷笑道,他早已看透了大明官場的本質,這也是他明明可以繼續做官,有陳越的關係當個知府也不成問題,卻甘願呆在平南軍中的原因。
陳越瞥了錢楓林一眼,知道他在試探自己,這錢楓林和單明磊一樣,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都算不上大明的忠臣。
“還是談談怎麼應對多鐸軍的南下吧。”陳越果斷的岔開了話題。
“應敵之策早就做好了,咱們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行。”錢楓林道。
“不過對那些雜牌軍來說有些殘酷了一些。”陳越有些不忍道。
“這些軍隊戰力孱弱,正是藉機削除的時候,侯爺萬萬不可心軟。”錢楓林連忙勸道。
按照參謀司的推演,多鐸部清軍攻打的方向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從歸德南下經宿州泗州攻打揚州,再一個就是攻向鳳陽,再從鳳陽南下直趨長江,由浦口渡江進攻南京。
不過經過仔細推演之後,衆人認爲清兵經鳳陽從浦口攻打南京的可能性不大。因爲大明在揚州駐有重兵,若不把揚州拿下多鐸恐怕不敢輕易渡江,否則會擔心腹背受敵。
再就是揚州城極度繁華,爲天下有數的富裕之地,拿下揚州會使得多鐸賺得盆滿鉢滿。消滅了平南軍拿下揚州,又能弄到大量的船隻,可以從瓜洲順利渡過長江。
還有就是大軍從瓜洲渡江要比浦口容易,這對生於北方的清兵來說最爲重要。
所以,揚州就是清兵進攻的目標,這一點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知道清兵進攻的方向目標,進而制定出應敵之策,這是錢楓林統領的參謀司的職責。
按照參謀司的推演,以平南軍的軍力無法在野戰上擊退清軍,只能據守城池憑藉高大的城牆消耗對手。
可是江北總督府下轄四府上百個縣,這麼多城池都派兵把守根本守不過來,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可派。平南軍不到七萬人,防守揚州一城尚且不足,如何能在分兵把守?
好在江北總督府下轄並非只有平南軍,還有衆多的雜牌軍。比如總兵李棲鳳、副將史德威、總兵馬應魁、總兵劉肇基、總兵張天福、張天祿兄弟,總兵胡尚友等部,各自帶着三五千的兵馬,加起來也有七八萬之多。而各府縣也都有數百到數千不等的地方守兵,淮安府還有數萬團聯軍。
要是全算下來,江北總督下轄的軍隊加起來有二十多萬,人數是來襲的清軍的兩倍多。可是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戰力孱弱的魚腩,根本抵不住八旗兵一擊。而平南軍七萬人也只有一萬餘老兵。所以論戰力來說,江北總督府軍隊要差清兵太多。
所以出兵硬擋根本擋不住,分兵據守城池又會攤薄兵力讓清軍各個擊破。唯有把主力放在揚州,以揚州爲戰場和清兵決一死戰!
不過各地府縣又不能完全丟棄,經過仔細思考以後,錢楓林定出了一個疲敵之策,在宿州到揚州一路上各個要地城池均派出一部雜牌軍據守,遲滯清兵進兵的速度。
都督府對這些軍隊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守城兩日即可,然後就可以撤退。若是守住兩日就是大功,守不住兩日則有過會受到重責!
從宿州到泗州之間四五座城池,每座要是都能夠遲滯清兵兩天時間,清兵到達揚州時間就會推後十天半月,留給揚州準備的時間就更爲充分。
而僅僅守兩天就棄城而逃,對清兵來說也沒經歷什麼激戰,也會證明明軍戰鬥力之孱弱,會使得清兵驕矜之心不減,自然也不會重視揚州的守軍。
當然對這些雜牌軍來說,守城兩天也不是那麼容易,棄城而逃時恐怕大部分軍隊不能順利逃跑,畢竟在擁有大量的騎兵面前,想逃也不是那麼容易。恐怕只有將領的少部分家丁才能安然逃出。無處可逃之時,很多人恐怕會投降。
這對這些雜牌軍隊來說其實非常的殘酷。
參謀司做出這樣的決策也無可奈何,因爲這些軍隊根本無法納入平南軍的體系。如張天福、胡尚友、王之綱等將領把自己手下的軍隊完全看作自己的財產,使得總督府想改編他們都不可能。
而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太差,數千軍隊中只有將領的幾百個家丁能夠打仗,士兵大部分都是兵痞,改編他們還不如從百姓中徵募新兵,最起碼服從紀律上比他們好上太多。
這些軍隊大部分都是客兵,從四川河南江西各地而來,軍紀極差,騷擾百姓的事情屢見不鮮,讓總督府非常的頭疼。而且這些軍隊既然在總督府的地盤,就得總督府供養,這些將領整天派人到總督府索要糧餉,而撥付給他們的糧餉大部分都進入了將領們的口袋,被中飽私囊。
兵爲將有,這已經是明末大部分軍隊的常態,就連朝廷都拿這些軍頭無可奈何,總督府的精力都放在招募訓練平南軍上,也抽不出時間整肅這些軍隊。
所以,錢楓林便做出了借敵手鏟除異己的心思,這讓陳越心裡頗爲不忍。
不過陳越很快還是克服了心裡的障礙,他知道參謀司做出的是最佳的選擇。若是讓這些不受控制的軍隊都來揚州,恐怕另一個時空揚州十日會再現!還不如讓他們發揮一些餘熱,能阻擋清兵一時片刻也是好的,也算對得起他們吃了多年的軍餉。
驕敵之心,誘敵深入,引誘敵人在揚州決戰,這就是平南軍對南下清軍做出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