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徐光啓約談

大軍出動,前方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救世軍的步伐。

唯一讓張弘斌不滿的是,合格的軍官還是太少,現階段沒多少可以坐鎮一方的大將,索性低級軍官還夠用,面牆可以維持佔領區域的治安,並適當進行一定的防禦。

與武官一樣,文官也是非常稀缺。實際上這年頭可以當文官的人不少,但是符合張弘斌用人標準的卻沒有多少。用過去那種文人要冒很大的風險,家族勢力的影響,傳統官場習慣的影響,都有可能會讓救世軍走向萬劫不復之地。

明年,明年開春的時候就要舉辦新一輪的科考,同時兩個月後,軍校會初步建立。

是的,自己需要的人才,還要等上半年才能夠到位。爲此張弘斌不得不讓軍隊放慢步伐,減少進攻的速度和範圍,目的就是爲了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結果,最先等到的,還是徐氏族人。

徐光啓被貶那是大明朝的文人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徐光啓的敵對勢力。自被貶之後,他在山東可受了不少的苦。一家人算不上赤貧,但也是掙扎在溫飽線上,最重要的是從閣老變成普通的士紳,這讓人很接受不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崇禎沒有革了徐光啓的功名。

功名沒有被革除,這就意味着還有被啓用的那一天。前提是崇禎那孩子,在某一天能夠想起徐光啓,而那個時候,徐光啓還能夠活着。不過崇禎既然只是把徐光啓貶到山東而不是嶺南,這就意味着他本來也有重新啓用他的意思。

只是歷史上,這位並沒有遭到過任何貶謫,完全是死在了任上,享年72歲。

奈何如今救世軍的出現,改變了歷史,他心中的正義感,導致了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斥。幾乎全部的朝臣,都成了他的對立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崇禎不想要處罰他,也是不行了。至少,當時崇禎還沒有乾綱獨斷的魄力。

徐光啓去到山東,崇禎忙於政務,卻是不知不覺就忘記了這位老人。這就不奇怪當時,爲什麼有人寧願在京城當個不入流的小官,也不願意到下面當一方縣令。外放的官幾乎沒有返回京師任職的可能性,而在京師哪怕最小的一個官員,也有機會接觸到皇帝,故而運氣好的話,也有可能會青雲直上。

被皇上遺忘,在當時可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徐光啓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只怕是回不去了,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毅然違反了貶謫的基本原則,隨着族人西去,先是進入了山西境內,經過張弘武的護送,進入了陝西西安府境內。

這裡,可以說已經是另外一個國家,至少統治這裡的不是大明朝,而是名叫救世軍的勢力。是的,這是一夥反賊,而且已經成功的佔領了大明的一府之地。奈何,卻沒有人可以對付得了他。

別的不說,錢糧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哪怕是坐擁天下的崇禎皇帝,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也不得不低頭。

無他,內帑也花光了,徹底的花光了……

在基本國稅徵收率還不到25%情況下,誰還能夠指望內帑能否爭氣一些?和萬曆年間相比,崇禎年內帑的收入可是下降了好幾個等級,地方負責監督的太監敵視或者畏懼崇禎,爲了自己着想可是拼了命的給自己撈銀子。可若是不派他們去監督,誰來監督皇家名下的那些產業?難道,還讓皇帝自己去監督不成?!

“自萬曆十六年來過一次,已經好久沒有來了。”看着那依然老舊,卻是記憶裡一樣的城牆,徐光啓也不由得停下了腳步,看了一番之後發出了感慨。

“說不得,日後我們都得在這裡常住了。”長子徐驥嘆了口氣。

“至少還不壞,比起一路上我們遇到過的受災的地區比起來,這裡和沒有遭過災一樣。”歷史上原本不存在的次子徐守附和了句。

“大哥二哥,我們還是別杵在這裡了,別人都看着咱們呢!”同樣不在歷史出現過的三子徐靖不好意思的說道。

“也罷,進城!”徐光啓也知道,此刻不是發呆的時候。

既然是張家的親家,入住的是自然是張家的別院。這是長安城裡面,屬於張家的一份產業,比徐光啓在山東的房子還要大得多。諷刺的是徐光啓曾經是尚書,甚至入了閣的。而張家也不過是地方士紳,最出色的成績就是張老爺子的父親中過舉人,僅此而已。

“不愧是經商的,房子都大!”進了房子,有點仇富思想的老二徐守開始抱怨起來。

其實,這更像是在抱怨自己的老子,身爲位高權重的官員,卻過着相對赤貧的日子,這官當的太失敗了。

“很快大家都是親家了,這樣說豈非把我們老徐家也算進去了?”徐光啓橫了老二一眼。

老二徐守這才乖巧的幫忙卸貨,一家人千里迢迢的過來,就算是輕裝簡從,但人多了東西自然也就多了。三兄弟老大給徐光啓添了五個孫子,可謂的光宗耀祖級別了;老二無奈,就生了一個閨女,不過剛好嫁給了陝西張家當兒媳婦,爲老徐家換來一場富貴,以及一個機會;老三尚未娶親,實際上他卻是不能人道,整天也表現得很娘炮,都三十多歲的人了,愣是還沒有長鬍子。不知道的,還以爲他已經被閹了。好吧,實際上閹不閹的已經無所謂了。

“老爺,外面有張府的家丁前來拜訪!”才落腳下來不多時,就有下僕上前彙報。

“讓他進來!”徐光啓倒也不扭捏,也不爲難別人,只是很平靜的說了句。

家丁很快就來到了正堂,此刻徐光啓就坐在正前方上首處,三個兒子則是坐在下首處兩側,至於幾個孫子,都在後面幫忙,甚至大一些的已經上街遊玩去了。

“老僕張犇,乃是張府管家,奉家主的指示,前來邀請徐老爺一家前去赴宴。宴會上,三郎弘斌也會出席。”張犇和以前一樣,身爲張氏的旁支庶出,卻依然堅持着自己的管家身份,絲毫不敢僭越。

“好的,我們準備一下就過去。”徐光啓沒有拿捏自己的身份,只是非常平和的回答道。

那感覺根本不像是一個官老爺,反而想一個親切的鄰家老爺爺。

“對了,我與張老爺子越好的事情,不知道他可幫忙辦妥?不需要太長時間,只需要一點點時間,我希望可以直接和救贖談談!”徐光啓話題一轉,卻是轉到了他和張老爺子的約定上來。

是的,徐光啓之所以不顧規矩隨着家族的人過來陝西這個敵佔區,主要就是爲了見上救贖一面。至於見面的目的,只怕就算是他的三個兒子,也未必知道。不過按照雙方的身份,只怕這個目的也未必不好猜。

要麼就是勸降,要麼就是勸救贖接受招安,換來換去似乎也沒什麼不同的。硬氣點的,最多威脅一番,但此刻朝廷的情況下,卻是根本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張弘斌,或者說任何威脅其實都沒有效果。到頭來反而還會激怒救贖,結果會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親家爺請放心,今晚,救贖大王也會前去赴宴。到時候,會留給你一個約談的時間的。”張犇微笑着說到。

“那好,我們準備一下就過去!”徐光啓滿意的點了點頭。

三十分鐘之後,他突然覺得自己被耍了……當張弘斌坐在席位上,由張老爺子介紹這是他三公子,同時也就是徐光啓他孫女的孫女婿的時候,看着那臉上的傷疤,徐光啓徹底無語。

在陝西甚至整個大明,那麼獨特的人工傷疤,只存在於一個人的臉上,那就是救世軍的實際統治者——救贖!

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49章 超重炮登場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8章 計議救公主
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49章 超重炮登場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34章 仗還得要打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64章 後金消滅戰(完)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8章 計議救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