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

福利彩票算是賺大了,不僅讓不少運氣不錯的彩民獲得了不菲的收入,同時也讓希望工程基金會賺了個盤滿鉢圓。

賺了大錢的基金會,終於開始了行動,由寇白門主持,親自前往西藏地區進行第一次扶貧活動,針對西藏歸附地區的貧困村進行扶貧,並扶持當地的教育事業。

《日報》全程報導了正過程,正如同一開始基金會承諾的那樣,整個過程,所有的經費開銷,都是透明的,接受所有的百姓共同監督。有心人打算挑錯,奈何基金會的賬務由顧橫波打理得非常合理,以至於別人就算想要挑錯,基本上是算多了那是自己傻x,算少了似乎又不近人情,最後只能憋出一個‘服’字。

經過第一次的扶貧,西藏地區新建了五十多所希望小學,教師由基金會高薪聘用,服務年限是十年;同時還新建了希望中學二十所,教師同樣高薪聘請;新建西藏希望大學一所,教師向全國招聘,當然依然是高薪聘請;新建水泥主幹道五十多條,二級土路一百條;修繕水渠、水道二十多條,支援藏區同胞緊急生活資源若干。

這次扶貧極大的改善了當地的生活環境,雖然沒有讓百姓生活得更好,但是其影響卻是千秋萬代的。在這點上面,很多人覺得這是授人以漁,纔是真正的扶貧王道。

有意思的是,經過了扶貧活動,地方居然出現了信奉希望工程的宗教,或者說當地百姓自發把藏宗佛教,改爲了希望工程的愛心扶持部部長寇白門,美其名曰希望娘娘,隸屬於道教。

沒辦法,畢竟根據報紙的顯示,張弘斌似乎有意識的優待道教,雖然不打壓其他教派,但經過規範之後,佛教或者其他的教派,其利益都大幅度縮水,和打壓沒什麼區別。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張弘斌應該是扶持道教的,把希望娘娘算在道教的門下,其實也是一種投其所好。

扶貧的推動,使得很多人真正確認了,希望工程果然是爲百姓辦實事的機構,最重要的是它真的把賺到的錢投入到了需要它的百姓頭上,而沒有讓任何人中飽私囊。一個機構能夠做到這樣,已經足夠讓所有人認可了。

百姓的捐款開始多了起來,經過一次次的宣傳輿論炮轟,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生活不錯,但還有不少的同胞生活在水生火熱,朝不保夕之中。大家都是一脈相承的華夏同胞,不管以前是什麼民族,如今都團結在華夏民族的血脈下,團結在華夏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下,那麼,互相幫助那也是應該的。

捐款多了,而且收攏起來的福彩盈利多了,投資部也開始順利運作了起來。

很多人一開始也質疑投資部是不是拿百姓的錢去牟利,是不是一種中飽私囊的行爲了?結果基金會表示,基金是爲了拓寬基金會扶貧金來源的一個方法。僅靠社會捐款和福彩銷售被動的來錢太被動了,基金會要主動的開拓創收,爭取能夠有更多的錢財,來幫助需要它們的人。

保持着一貫的公正公平原則,所有的投資基本上都是公開化的,故而百姓完全可以查詢到具體過程。至少可以保證,這基金會沒有把他們的錢隨便亂花。

張弘斌的希望工程基金會,幾乎是一個不可複製的存在。至少在社會監督力度完全達到共和國的水平,而且科技水平也能同步之前,誰也模仿不來。

大明也不行,崇禎打算髮行福彩,但是沒有打碼機沒有識別機,出現了假貨如何處理,又或者如何保證選取的號碼沒有被塗改什麼的,都是一個個難以攻克的問題。更別說,如今的大明,很多人打心眼裡還看不起所謂的賤民,賤民又叫做蟻民或者草民,說的就是不會死絕的存在。最窮的死掉就好,反正也不會影響什麼的,過個十年八年,又會有數倍的百姓填補回去。在這些賤民身上花錢,別說是崇禎,黎落都覺得不太划算。

畢竟,邀買人心這種事情,大部分的人認可就好,剩下30%-45%左右的賤民到底認不認可,也已經阻擋不了什麼了。

到了第七期福利彩票開始銷售的時候,很多人突然發現,周圍的人用鈔票的範圍擴大了許多。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彩票的大獎都是用彩票來支付的,而且鈔票也有比硬幣更好的先天條件。只要政府信譽到位,那麼改用紙幣其實也是很多人所認可的。

而這個時候,各地的公務員工資結算,也改爲了鈔票。因爲銀行有着足夠的兌換錢幣的關係,所以基本可以保證鈔票的價值不會出現貶低的情況。而且很多人都看得出來,如今國會也好,皇家也罷都在積極推廣這種紙幣。爲了以後給自己在政治上獲得加分,進而能夠獲得進入國會的資格,各級公務員也是正式接納了這種紙鈔。

事實上,除了怕火意外,外出攜帶這種紙鈔也的確比攜帶金銀容易,最重要的是結算起來也方便。

最讓人無語的是,共和國下達了命令,各地商會結算貨款,或者購買商品的時候,若是使用紙鈔的話可以獲得八五折優惠。若是單純用金銀或者錢幣交易,將收取一部分的‘火耗’。商人經商不就是爲了錢麼?爲了一分錢,他們都可以斤斤計較,何況那麼大的金額?要知道,各地商人和張氏商會的交易額,從來都不會少啊!

三天後,魏國表示認可來自共和國的紙幣,表示這個可以在大魏各地使用,具備合法的效力。最重要的是,大魏如今各地都開滿了共和國的銀行,那紙鈔兌換錢幣或者金銀還是可以的。但是從現在開始,紙幣兌換金銀的話,兌換的金銀數額會相應減少,少的那部分被稱之爲‘服務費’。

方便,而且堅挺,最重要的是不希望虧本,所以魏國也開始慢慢有人使用紙幣。

經濟這玩意,尤其是金融這廝,有時候就是會迅速的自我壯大起來。隨着紙幣在共和國和魏國普及,大順和大明的商人也要求允許使用這種貨幣進行結算。黎落很想拒絕,但是國會很多人都表示,用也沒什麼,至少用這玩意在共和國買東西,可以享受優惠不是?而且這紙幣一直堅挺,只有升值沒有貶值,那爲什麼不用?!

黎落很想反駁,奈何自己的理論知識不夠,故而只能默認。最重要的是,身爲情報局局長的他,在國會上幾乎沒什麼發言權。至少,所有人都對他抱有不滿,畢竟情報局的另外一項工作,就是監視他們。

最後在各方面的推動下,共和國順利在大明和大順開設了銀行,開始了鈔票大普及的道路。

可想而知,當所有人都認可,都使用這玩意的時候,就是共和國把大明和大順,死死捏在手中的時候。

到時候,他們就蹦躂不起來了!

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46章 後金的抉擇(上)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
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41章 對晉商下手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40章 觀念的衝擊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46章 後金的抉擇(上)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49章 人口瘋漲年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14章 反賊新形勢第75章 輕敵遭敗績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29章 大批海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