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日報

朱由校玩得十分高興,如果不是米禮義、袁應泰、張銓他們一再推促,還不想回去呢?

米禮義親自發信,讓京城的西側門廷遲一個時間關門,皇城方面藉口準備獻俘大典,也延遲一個時間,這才讓朱由校及時的進入皇城,返回宮中,魏忠賢和王體乾在門口等侯多時,幾乎是急壞了,看見朱由校由米禮義率領大隊步騎護送回來,這心才放回肚子裡。

魏忠賢嘆道:“米公呀!這種事以後還是少幹,咱家今天就沒有安生過。”

米禮義道:“明白。”

朱由校卻道:“朕是皇上,天下是朕的,朕出去看看都不行,這皇帝是你們做還是朕做?”

自從客氏離宮,他就老大的不爽,變得燥鬱不安,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話順耳還好,話不順耳,逮誰咬誰。

魏忠賢被朱由校搶白,也不敢生氣,他陪笑道:“皇上所言甚是。”心裡則在想,對上大臣們,有這股子氣勢就好了。

王體乾等則是歡天喜地的簇擁着朱由校還宮。

獻俘禮屬於軍禮,獻俘禮前一日,皇帝命某禮部尚書趙秉忠赴太廟、社稷壇告祀,告訴歷代祖宗和聖賢們,朕打了大勝仗,給你們送禮來了。

這最好的是滅國殺將,獻上一國君主於太廟,然後大度的赧免他們,以顯示自己的仁義之風。

不過這一次瀋陽衛也不賴,獻上真建奴首級一萬二,俘虜三千,這首級經兵部勘驗之後,由戶部支銀四十八萬兩,然後送往太廟廣場前,築京觀三座,以顯示武功和軍威。

參與獻俘儀式的士兵們則進行彩排,他們將以最強軍威,展示給京城的老少爺們。

下午,由米利堅商行爲代表的十幾家商行訪問豐臺大營,進行軍民聯歡,帶來慰問銀五萬兩,豬羊糧食酒水一批。

同時《大明日報》出版,四葉開四版面的《大明日報》,由司禮監經廠刊印,印出來以後,他們僱了大批的報童,讓他們走上街,免費的發放,他們也與幾十家茶樓酒館達成協議,經廠每天遣人送一些報紙至此,讓他們免費的發放。

《大明日報》現在主要與的是這次瀋陽衛大戰前後,有許多未曾流傳出來的英雄事蹟,奇聞秘聞,比如慘烈的虎皮驛之戰,瀋陽衛城下的血戰,官方文件都一文帶過,而《大明日報》則是獲得了許多獨家的秘聞,寫得十分詳細,比之市面上的《三國演義》中的戰爭還佯細。

特別是虎皮驛指揮官武大同,身中十箭,還是指揮餘部,發動逆襲,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武大同也抱着一白甲兵,滾入烈火熊熊的房子中,壯烈犧牲,觀者無不感動垂淚,呼曰好漢子

而東廠掌班李天華一劍出關除奸,更是傳奇中的傳奇,誅殺漢奸李永芳、范文程全家,人人拍手稱快,在金花廟一戰,殺死賊酋無數,更是令人擊節叫好,拍手稱快,這可是出自官方的宣傳機構,豈能有假,人人稱之爲劍神?《大明日報》首印五千份,一下子發完了,即使是加印五千份,也是供不應求,一時洛陽紙貴。

半天之內,在京師掀起了讀報熱,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報紙,沒看過報紙,那是非常落伍和丟人的事,許多茶樓酒館適時推出讀報業務,就是爲了照顧那些不識字又有強烈好奇心的人。

《大明日報》第一日推出,就捧紅了兩個人,虎皮驛壯烈殉國的武大同將軍,無人不爲他壯烈的事蹟感動,詩人墨客爲他寫詩作傳,而老百姓們則口口相傳這位英勇將軍的偉大事蹟,在報紙上還記述到,皇帝陛下聞言後落淚哀嘆:“帝國痛失名將,國家之損失。令當地及家鄉建祠供奉,永受子孫香火,與國同休。”

而另一位則是一劍出關除奸的李天華,這完全是李白《俠客行》中的真實寫照,充滿了俠客的浪漫豪情,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給人的感覺是,書上的傳奇人物,走了出來,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

他不同於李白,李白詩劍雙絕,但只會作詩感嘆,懷才不遇,人生懷纔不得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而李天華則是一劍出關,殺得建奴哭爹喊娘,聞風聲變,大振大漢男兒之威風,一下子,他成爲了天皇巨星級的人物。

李天華爲人懶散,猥瑣好色,作爲東廠掌班,擁有錦衣衛指揮同知的軍銜,這可是指揮使之下的高官,但他又不掌錦衣衛事,米柱便派他去朱由校身邊護衛,暫時擔任朱由校的貼身護衛。

當他騎着白馬,從宮中走出,經過長街之時,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震天的歡呼聲和掌聲,這種萬衆矚目的受歡迎度,絕不是戲班子的那些名角可以擁有的,李天華不明所以,只好連連抱拳,多謝大家的捧場。

人羣裡發出歡呼聲:“天呀!多麼有禮貌,多麼氣度出衆。”

“太帥了,不知將便宜誰家小娘子!”

“不愧是劍神,這氣度,沒得說。”

這時英國公世子張世澤飛馬前來,大笑作揖,道:“李公!找得小侄好苦呀!家父得了一罈極品杏花村,就等李公前去品嚐呢?”

李天華道:“固所願也!固所願也!”

現在他算是知道,得益於《大明日報》的宣傳,他又大大的火了一把,這時代沒有做廣告代言之說,如果有,他的廣告和代言會接到手軟。

看見《大明日報》旗開得勝,米柱十分的高興,等它站穩了腳根之後,將是對付仕林所謂的清議的利器,所謂的清議,就是輿論導向權,他們就是以清議和禮法將皇帝侷限在皇宮和他們制訂的道德規範裡,從而獲利。

要對付東林黨,就必須要奪取他們的清議權,米柱在上次的四君子事件之中,是嚐盡了甜頭,這四個傢伙,或許是爲正義和真理而死,但這正義和真理是有立場的的,別人有了別的看法,他們就變成白白犧牲了。

《大明日報》在遼東鎮獻俘太廟之前發行,自然是借這件事造勢,將這件事炒得更火更旺,擡高百姓的自豪感,然後逐步幫助他們脫離仕林的控制,有了自己的意識,從而開始統一收稅。

自萬曆二十四年起,萬曆先後以採礦、徵稅爲由,派遣宦官至各地擔任礦監、稅使,從此中官四出,荼毒天下。不數年間,鈔關遍佈大江南北,運河、長江沿岸尤甚,造成重徵疊稅。稅使所至,害商擾民,搜刮民財無算,且形成由地痞惡棍集合、披着稅務外衣的黑惡勢力,各地城市與商業經濟受到極大影響,工商業倒閉者甚衆。

猛於虎毒於蛇的礦稅苛政,終於在全國各地城市廣泛引發民變。除了1601年蘇州織傭之變,此前還有1599年臨清萬人抗稅,此後還有1602年蘇鬆地區機戶官文以揭帖“君無戲言,稅監可殺”煽動的劫掠騷亂,1603年杭州機戶大規模罷工、逃亡的羣體性事件等等。直到萬曆四十八年,神宗駕崩,泰昌帝登基罷除礦稅才告一段落。

萬曆皇帝要收稅,這沒有錯,以南宋的孱弱,做商業之利,都可以每年收入上億,而大明一年纔多少,不過五百萬左右。

大明是仕農工商,但是稅收並不高,才三十稅一,可以說是極低,這是藏富於民的政策。

但該死的是,這麼低的稅率,他們還是不想交,大明當官的是有免稅特權的,奸商們便將生意掛靠在官員名下,貢獻一筆銀子,就可以免稅了。

當官的發現,做生意的這麼好賺,又不用交稅,這是一本萬利呀!我爲什麼要替人作嫁,乾脆自己做好了,他們便一邊做官,一邊讓家人們做生意,憑着他們的特權,那個不獲利頗豐?流失的只是國家的財富。

萬曆收稅,並沒有錯,只是他不收富人的,反而收窮人的當然是容易出事,又或者這是有的人轉嫁危機,皇帝是衝着官商們來的,但人家憑着手中的特權,輕易的移花接木,轉駕危機,結果那些傻子們被當成犧牲品,出來鬧事,最後捉的捉,殺的殺,皇帝收了一點小錢,招致了一身的罵名,而真正獲利的卻是在幕後偷笑。

所以這向官商們徵稅,說來容易,但一個不留神,就讓他們轉嫁危機,然後還利用受害者來對付你,令你一身的屎。

這是一個狡猾的敵人,用大炮和鐵拳都抓不到的油泥湫,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戰役,米柱也沒有把握必勝。

米柱知道,他若勝了,大明活,若是失敗了,他做的一切都會毀滅,大明依舊是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最終是陷入毀滅,淪於異族之手。

即使是松山之戰後,說大明會四年後滅亡,或於會有許多人不信,但是他就是有這麼扯蛋,大家都在盡情的作死,焉能不滅?

第433章出兵第282章事發了第446章真龍天子第982章拔除爪牙第362章財政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17章秘密潛入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1章明升暗降第320章緝兇第169章風起雲動第517章擒獲第205章納妾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35章兵臨城下第128章拉攏大臣第704章獨立政體第409章新計劃第854章激怒無題第783章反擊第360章賊心不死第462章塞北局勢第317章緊急任務第623章安排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919章成功解救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868章印地安人第400章巧合第973章鐵桿盟友第298章婚禮第73章平衡各方第413章初次交手第778章劫收大員第570章國稅第580章大典第185章獻俘流程第426章追捕第472章大破敵軍第24章山雨欲來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89章朝廷爭議第784章出走第811章暗算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685章天賜之地第570章國稅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571章新職務第814章不相爲謀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996章佈局美洲第425章曹隨歸來第620章招降第16章戰鬥帝第903章迷失方向第576章丁憂第516章整合第810章暗箭傷人第145章政客第164章應變第706章椰城生活第43章衝突第435章大殺招第280章直取將首第574章制度第438章壓力第966章提議和談第808章無力抗衡第993章地區老大第604章敗走第367章激戰第1033章伏誅第990章徐徐圖之第750章上帝之鞭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12章女戰神第680章適應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92章鑽空子第223章土司第931章再次勒索第207章海洋構想第866章欣欣向榮第562章改變策略第340章又來了第262章艦隊第232章宣傳第216章戰略平衡第66章籌備第427章交易第493章鞏固內部第343章計中計第187章拜訪第656章出手相救第597章東印度公司
第433章出兵第282章事發了第446章真龍天子第982章拔除爪牙第362章財政第149章小人上位第917章秘密潛入第976章戰成平手第51章明升暗降第320章緝兇第169章風起雲動第517章擒獲第205章納妾第771章京城形勢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35章兵臨城下第128章拉攏大臣第704章獨立政體第409章新計劃第854章激怒無題第783章反擊第360章賊心不死第462章塞北局勢第317章緊急任務第623章安排第143章快刀斬亂麻第919章成功解救第36章快刀斬亂麻第868章印地安人第400章巧合第973章鐵桿盟友第298章婚禮第73章平衡各方第413章初次交手第778章劫收大員第570章國稅第580章大典第185章獻俘流程第426章追捕第472章大破敵軍第24章山雨欲來第788章哀鴻遍野第189章朝廷爭議第784章出走第811章暗算第760章蒼天饒過誰?第685章天賜之地第570章國稅第991章旁帝國時代第571章新職務第814章不相爲謀第842章開國大典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996章佈局美洲第425章曹隨歸來第620章招降第16章戰鬥帝第903章迷失方向第576章丁憂第516章整合第810章暗箭傷人第145章政客第164章應變第706章椰城生活第43章衝突第435章大殺招第280章直取將首第574章制度第438章壓力第966章提議和談第808章無力抗衡第993章地區老大第604章敗走第367章激戰第1033章伏誅第990章徐徐圖之第750章上帝之鞭第173章戰略佈局第212章女戰神第680章適應第102章形勢逆轉第292章鑽空子第223章土司第931章再次勒索第207章海洋構想第866章欣欣向榮第562章改變策略第340章又來了第262章艦隊第232章宣傳第216章戰略平衡第66章籌備第427章交易第493章鞏固內部第343章計中計第187章拜訪第656章出手相救第597章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