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拉攏大臣

很快這個亓詩教就到,看見這米柱的排場,他是相當的羨慕,他十八歲在幹什麼?在讀書捱餓了,而眼前這位,官居三品,即將封爵,真是人比人死,貨比貨扔。

不過這個米柱並不踞傲,主動上前拱手道:“久聞亓(其)大人之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這個態度讓亓詩教十分高興,畢競是花花橋子人擡人,如果米柱年少氣盛,對他指手劃腳,他會拂袖而去,他笑著作揖回禮,笑道:“米大人才是傳奇人物,十八歲以軍功封爵,當年的冠軍侯也不過如此。”

米柱道:“亓大人以先賢對比本官,這莫不是要折殺本官?”

亓詩教翰林院提督四夷館兼太常寺少卿,齊黨黨魁,以前依附方從哲,這可是炙手可熱,如今大樹既倒,這個猢猻們毫無着落,倒是米柱,朝中新貴,未來不可限量,他們分賓主坐下。

米柱贊曰:“萬曆四十一年十二月,孝元崩停宮中者兩年尚未發引,朝中大臣爲怕怒神宗而不言不發,唯大人上疏曰:“皇太子母葬已有年而膳田未給,香火無供,忍令墳園之荒廢,皇太子妃逝世二載而葬地不擇,靈樞未發,寧無暴露之傷。“皇上每思及此事,都贊曰:“亓詩教志行端純,才獻朗練,自掄廷獻,在理邦刑,而爾能察,民自不冤,庭無滯訟,大吏稱爾能者數矣,實是能吏也。”

這個亓詩教大喜,說道:“可言只是盡人臣之本份,如何敢當皇上如此盛讚。”

米柱道:“本官尤爲欣賞者,乃是大人萬曆四十三年的《饑民疏》,觥觥靜初祖,獨立萬仞巔。河南開府臨,孤月當空懸。清風攜兩袖,大任克負間。當其立朝日,風霜肅班聯。每有所論列,毅然一身先。其時東省飢,青州獨尤焉。洋洋數千言,至誠乃格天。億萬萬生靈,頃刻獲安全。公德系人思,功業垂史篇。”

這說的是亓詩教平生最大的政績,救山東饑民,在萬曆四十三年的山東饑荒中,這個亓詩教可是爲了大力,爲了感激亓詩教對山東百姓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萊蕪、青州兩地百姓在萊城城西爲亓詩教修建了生祠,以表達兩地對他的愛戴之情,坐落在小曹村的亓詩教生祠,氣勢雄偉,規模宏大,整座建築飛檐斗拱,雕樑畫棟,蒼松翠柏,是時堪稱萊蕪祠堂之最。這傢伙精於鑽營,擅於黨爭,但是確是做了不少實事,讓米柱頗爲欣賞。

對付這東林黨,光有內廷發力可不行,這個劉一燝也是獨力難支,拉上這個齊黨領袖,是一個妙招。

這算是搔中了亓詩教的癢處,他說道:“這萬曆四十三年,山東省境內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從春天到夏末滴雨未下,夏季莊稼顆粒不收。到了陰曆的七月,雖然下了幾場小雨,但隨即招了蝗災,秋季莊稼幾乎絕產。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本官身爲齊魯子弟,又是朝廷命官,當然急百姓所急,爲朝廷分憂。”

米柱給亓詩教倒了一杯酒,說道:“話雖如此,時任禮部尚書的趙秉忠也是青州人,雖然對家鄉的災情表示同情和關注,卻沒有一個敢直言面對朝廷說話的。大人關心百姓,心繫天下,平息了可能爆發的危機,堪稱能員。”

這個亓詩教納悶了,今個是神馬情況,這威震京師的米提督爲何對他讚不絕口,他道:這比不上大人撫慰瀋陽衛的驚天戰功,渾河江頭建鼓旗,間關百戰壯軍威。青天自許孤忠在,赤手親殺叛將歸。夜靜舉烽連孤城,月明傳箭過鼉磯。紛紛肉食皆臣子,絕域看君臥鐵衣。這是本官贈欽差米大人的詩。”

米柱笑道:“如何敢當!如何敢當!既然這維新與大人相互欣賞,這個維新就不再試探了,左副都御史張正望外放雲南布政使司,皇上對於左副都御史接任人有所疑惑,吏部提名僉都御史左光斗,但這又通不過廷推,內廷魏公公有意提名亓大人。”

這個亓詩教眼眉一揚,這可是一個大肥缺。

太祖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爲都察院,長官爲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明代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爲最高監察機關。

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等十三道監察御史(正七品)共110人,讓他去做左副都御史,這是大大的優差,言官中的大佬,當年他以吏科給事中之位,就可以在朝中揮斥方遒,爲齊黨首領(禮部尚書趙秉正反而不行)一旦外放,就是巡撫級了,這對於這個亓詩來說,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這個朝廷的形勢又與以前大大不同,在三黨聯盟圍攻這個東林黨得勝後,聯盟失敗,三黨爲人事大權相互攻訐,反而讓東林黨在了喘息之機,這個先帝泰昌帝還是看重東林黨的,詔回不少被貶斥的東林黨大臣,比如葉向高,但是缺少原版的移宮案,這個東林黨也做不到強勢崛起,輾壓其它,所以朝中亂局一團。

反倒是不聲不吭的楚黨,因大佬熊廷弼之戰功而威望大振,有後來居上之勢,而擔任司禮秉筆的魏忠賢也成爲了不可小覷的一環,這個司禮監權勢猶在內閣之上,他們肯定會在權力分配的盛宴中分一杯羹,成爲新的政治勢力。

不過無論是魏黨、東林黨,遠沒有原版勢大,魏忠賢上有王安,又不兼提東廠,權勢大減,但在內廷依然是第一,他的聖眷也是第一。

東林黨則是內有齊黨、楚黨夾攻,算是某種平衡。

這個左光斗是東林黨中的少壯派,在新帝登基後任左僉都御史,楊漣、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顧大章合稱六君子。他通不過廷推的原因很簡單,資歷淺,對於這一切,這個亓詩教是知之甚深,這個內廷魏忠賢是終於向外廷下手了。

而米柱則是有些奇怪,因爲他這纔想起,以前的米柱似乎頗爲忠情這個左遺直之女,在詩會上公開做詩表示愛慕之意,但出生清貴世家的左女似乎並不看得上錦衣衛軍漢之家的米柱,但在米柱的兩首名詩一出,在京城詩壇大有名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若只如初見”打動了多少人?

但米柱醉心於鑽營官事,不再出現在詩會,也沒有新作出,令不少人爲之扼腕,如此才情,卻醉心於做一濁吏,追求功名,最近流傳於京師,大街小巷都在傳唱的《送別》就是出於米柱之手。

這些米柱知道,這個京中老油條亓詩教也知道,這米柱抯止左光斗更進一步,這是在報復嗎?以前作爲東林外圍人士,不得其門而入,現在身居高位,卻拒絕與舊友來往,還成爲了打擊東林黨的急先鋒。

米柱拉這個亓詩教入夥,是看中對方在齊黨中的號召力,方從哲既去己成定局,齊黨無靠山,正好招攬,讓自己在朝中有發聲之人。

米柱在拉這個亓詩教入夥之後,又火速的在晚上會見了另外一個人,新任河南巡撫張續我。

這張續我乃前刑部尚書、太子少保張國彥之子,生有異質,七歲能文,年方十九中舉人,萬曆八年中進士(二十歲),現任工部侍郎,張我續有妻妾百餘,其中有一個是魏忠賢的侄女兒,長相極爲醜陋,以前張對她十分厭惡。但爲攀附魏忠賢,不得不虛情假意,對醜妾極爲尊敬,接着帶三萬兩銀子,去見魏忠賢,口稱“侄婿叩頭”,使魏大爲開心,就讓他拿五千兩銀子捐助殿工(修繕宮殿),獲得了河南巡撫的缺。

河南巡撫,全稱“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理河道屯田”,爲本朝設置的負責河南地區的巡撫職位。宣德五年,遣兵部侍郎于謙巡撫山西、河南。正統十四年,以左副都御史王來巡撫湖廣、河南,並不常設。景泰元年,始專設河南巡撫。萬曆七年,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軍務。

今年八月,李養正任期滿,上調刑部尚書,這成了朝中競爭最激烈的位子之一。

這個張續我走了魏忠賢的路子,獲得了這肥缺,說起來這張續我與米柱頗有淵源,張續我是一個善於鑽營的傢伙,他的妾是魏忠賢侄子魏良卿之女。

這貨現年六十,見魏忠賢得勢,便娶魏良卿之女爲妾,這貨有妻妾百人,沒錯,是百人,大多是娶朝中權貴的偏房親戚,一旦得勢,這就可以火速扯上關係,像魏忠賢比他小了八歲,但他卻娶了魏忠賢取了侄孫女兒,去見魏忠賢,這是侄婿磕頭,算起來與米柱是親戚,見米柱時笑容滿面,口稱表妹婿。

第191章大官僚第235章拒絕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58章大計第250章激烈對抗第919章成功解救第513章浮萍下第68章奸商無題第261章機關槍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848章地位第728章老舊帝國第788章哀鴻遍野第983章攻破城牆第469章戰場有變第774章死訊第978章征伐策略第768章併購?第618章攻打柔佛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62章搶先告狀第424章投效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0章妄想第639章討打第894章救兵抵達第915章當衆威脅第107章紅衣大炮第980章帝國處境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403章頭銜第946章大局爲重第872章蓄勢待發第983章攻破城牆第980章圍困城市第460章優柔寡斷第990章威迫利誘第968章傳承第120章公祭第668章控制力第305章幕後國士第222章第178章形態意識第686章成親日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29章昏庸無能第384章援軍第560章輝煌勝利第133章極品琉璃第728章老舊帝國第53章爭風呷醋無題第548章分化第825章軍心大亂第101章設局第174計劃第9章各有所長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714章艦隊歸來第551章未來政策第810章暗箭傷人第588章代表第54章政爭風向第525章怒火第127章布棋第968章臨危傳位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594章濠江風雲第183章歡迎宴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777章針鋒相對第468章拖時間第553章前無去路第766章皇帝心思第568章偏激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56章危機突發第670章海洋文明第798章他鄉故知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445章另有看法無題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851章忽悠第458章生存不易第617章馬來往事第443章龍吟第385聞風而逃第567章重文輕武第969章長久統治第524章佈署第735章外來人第630章懷疑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604章敗走第796章忠義之人第716章滅國之戰第23章紅丸進宮第829章日子難過
第191章大官僚第235章拒絕第404章慘烈之戰第758章大計第250章激烈對抗第919章成功解救第513章浮萍下第68章奸商無題第261章機關槍第830章倒黴的荷蘭人第848章地位第728章老舊帝國第788章哀鴻遍野第983章攻破城牆第469章戰場有變第774章死訊第978章征伐策略第768章併購?第618章攻打柔佛第813章巧舌如簧第162章搶先告狀第424章投效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0章妄想第639章討打第894章救兵抵達第915章當衆威脅第107章紅衣大炮第980章帝國處境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403章頭銜第946章大局爲重第872章蓄勢待發第983章攻破城牆第980章圍困城市第460章優柔寡斷第990章威迫利誘第968章傳承第120章公祭第668章控制力第305章幕後國士第222章第178章形態意識第686章成親日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29章昏庸無能第384章援軍第560章輝煌勝利第133章極品琉璃第728章老舊帝國第53章爭風呷醋無題第548章分化第825章軍心大亂第101章設局第174計劃第9章各有所長第110章皇臺吉的反殺第714章艦隊歸來第551章未來政策第810章暗箭傷人第588章代表第54章政爭風向第525章怒火第127章布棋第968章臨危傳位第540章邊城大戰一第594章濠江風雲第183章歡迎宴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777章針鋒相對第468章拖時間第553章前無去路第766章皇帝心思第568章偏激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56章危機突發第670章海洋文明第798章他鄉故知第602章呂宋攻防戰下第445章另有看法無題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851章忽悠第458章生存不易第617章馬來往事第443章龍吟第385聞風而逃第567章重文輕武第969章長久統治第524章佈署第735章外來人第630章懷疑第1006章團結的歐洲第604章敗走第796章忠義之人第716章滅國之戰第23章紅丸進宮第829章日子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