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壓力

明軍的炮擊加大了七星關上叛軍的混亂,大將軍陳其愚己死,羣龍無首,他們最後決定投降。

叛軍代表冒着炮擊之險連夜舉着白旗前來求見明軍主帥,要求投降。

“什麼?”馬祥麟和秦良玉都覺得驚異無比,這好像是太扯了吧?陳其愚就這樣死了?陳其愚是叛軍之中少有的可以領兵打仗的大將,其指揮能力有目共睹,誰知落得如此下場,馬祥麟命令停止炮擊,接受叛軍投降。

爲防止他們是詐降,馬祥麟要求叛軍在天亮之後列隊出關,先將人開出來以後,明軍再派兵入關,叛軍代表在獲得馬祥麟保證生命財產安全之後,他們同意了這一要求。

天亮之後,叛軍們獻上陳其愚人頭,放下武器,列隊出關,人數多達一萬五千人。

明軍派出尖兵偵察,在確以無誤之後,正式派兵佔領七星關,這拱衛大方的重鎮再次落入明軍之手。

關上叛軍本有二萬人,兵力上不是問題,也是叛軍中少有的能戰之兵,關上有水源,糧食儲備也充足,他們是有長久作戰之心,只是明軍的炮擊戰術,讓他們吃盡了苦頭,這才幾天,就折了五千多人,明軍的炮擊,令他們傷亡巨大,叛軍沒有什麼醫療體系,只有幾個隨軍郎中,根本無法應付如此大的場面,基本是受傷則是意味着死,這也是叛軍傷亡數字如此重的原因。

沒有大規模交戰,就死了這麼多的人,這讓叛軍驚惶害怕之極,加上主將死亡,人心惶惶,再也無力抗衡了。

秦良玉纔是圍攻七星關的主帥,這一路明軍由她指揮,她看見明軍進展如此之快,攻勢又是如此猛烈,紅衣大炮的出現,也改變了她對戰爭的看法。

秦良玉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她熟讀詩書,深諳兵法,同時又武藝出衆,戰必爭先,每次打仗,白馬銀槍,衝鋒在前,馬祥麟的武藝騎術便是她親自所教。

但是目前明軍的戰術令她大感惶恐和不安,如果用以前的戰術與明軍交戰,只有死路一條。

她一手訓練出來的白桿兵,可以抵擋得住建奴鐵騎的衝擊,擋得住任何一支冷兵器部隊的衝擊,但是絕對擋不住明軍紅衣大炮加火槍的衝擊。

紅衣大炮發威,即使你的盾牌再厚再大,戰甲再堅固不可摧,也沒有辦法,它們可以輕易的撕裂你的防線和陣型,然後火槍兵如潮水般推進,百步之外開槍,射殺你的兵丁,這種戰術,連秦良玉明知如此,也不知怎麼打,除非是升級自己的武器,否則一直被動挨打,怎麼打也打不贏,註定被打敗。

如果是像她以前那麼打仗,每戰必爭先,必身先士卒,只怕她早己戰死了,明軍火槍手操典之一,就是優先射殺軍官,軍官最好認,軍官一般佩甲,但是明軍軍官和兵,一式板甲,你都分不清那一個是軍官,想仿效此法,專門獵殺也不成。

石柱土司,其實也算是地方軍閥以之一,他們幾百裡之地,養兵上萬,壓力是非常大的,別看馬祥麟家業大,開支也大,所以他爲人並不奢華,相反有些節省,因爲他們有很多人要養。

他們深深明白一點,這就是有兵纔有土司,硬槓朝廷,死路一條,一味服軟,也是死路一條,只有綿裡藏針,軟硬兼施,這纔是王道,大明的兵有多爛,多麼戰五渣,他們一清二楚,手下有上萬精兵,是可以和朝廷談一談的,他們手中的精兵,在別的軍隊那裡,這是家丁級了,李成樑一萬家丁,稱霸天下,他們手裡有家丁一萬,不敢稱霸天下,自保是有餘的,但現在看見如狼似虎的皇家衛隊,不敢說自保自衛之說。

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秦邦屏侄子秦翼明、秦拱明俱是皇家衛隊高級軍官,參與皇家衛隊的組建,對於大明皇家衛隊的實力一清二楚,大明有如此精兵十萬,天下諸候,誰也不可以對皇家陛下說不!

秦良玉對馬祥麟道:“你不去兵部武選司,老孃打爛你的屁股!”

馬祥麟道:“當了這郎中,何時才能襲宣撫使之職?武選司郎中那裡有石柱土司逍遙?”

秦良玉道:“石柱宣撫使這位子,老孃給你兼着,等孫兒長大了,老孃自會還權於你們老馬家,至於你如此天大的機緣,必須給老孃好好去當這郎中。”

馬祥麟道:“有土司不當去當郎中。”

誰也想不到,二位將軍登上七星關城牆,意氣風發,虎視眈眈,卻是說這等與軍隊完全無關的事。

七星關攻下,一萬五千名水西兵加入了討逆軍,搖身一變,成爲了官軍,討逆軍指揮官就是安位的親信安忠,他的正式官銜是水西宣慰司指揮同知,手掌四萬五千名的大將,對待馬祥麟,卻像是哈巴狗一樣,在馬祥麟面前,腰桿不敢挺直,就差沒有搖尾乞憐了。

安忠深深一揖道:“下一步該如何走?還請大人明示!”

馬祥麟道:“七星關既下,沒必要派這麼多人鎮守,留下五千人,其它開往大方,是時候結束這場戰爭了。”

安忠道:“遵命。”

數萬明軍雲集大方城,外圍城市如黔西縣、織金、金沙和七星關、納雍,六盤水、水城、六枝等一一被攻陷或投降,大方成爲了孤城。

大方城又叫畢節城,是水西宣慰使駐地,又是畢節衛駐地,位於貴州省西北部,東鄰金沙縣,南連黔西縣,西接七星關,地處貴州金三角核心地帶,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設施完善,地理位置優越,是黔西北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

從蜀漢至唐,大方一直受封於中央王朝爲地方王國政權,唐朝就已修建九重宮殿。宋朝時被改封爲羅甸國。元朝時期被中央王朝設置爲八番順元路沿邊宣慰司,本朝被設置爲貴州宣慰司,這裡是千年土司水西安氏統治核心,以前叫水內。

四路明軍由亓詩教統一指揮,這麼多大軍雲集大方城附近。

這裡就是畢節地區的核心,安氏的統治核心,亓詩教的大營設在靈峰寺之內。

靈峰寺位於七星關附近靈峰村。巍巍靈峰雄踞在畢節城西,遠看周圍山勢極像一尊彌勒坐佛,而靈峰古寺就坐落在彌勒佛的肚皮上。靈峰古寺四周植被茂盛,因峰高路險,常被山嵐所縈繞,置身其中,確有幾分進入仙境的神秘之感。

據《畢節縣誌》記載,靈峰仙境位於畢節城西南五公里,奇峰入雲,巍峨聳秀;山凹有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

傳說當時滇籍寺僧燃指和尚雲遊至此,見羣山競秀,清溪潺潺,雨帶蒼煙,雲似飄帶,山勢如虎踞龍蟠,蜿蜒嵯峨,蒼松似仙鶴展翅,躍躍欲飛。遂化緣募捐,在此建寺,取名白雲寺。

寺前栽培有兩株玉蘭樹,逢陽春三月,滿樹銀花,香溢四野,神氣清爽,太平之時騷人墨客慕名踏青,絡繹不絕。

人稱:“磅礴烏蒙厝南國,仙境縹緲有靈峰”,亓詩教愛這裡環境清雅優美,所以將大營設於此,因爲戰亂,寺中僧人早己逃走,只剩下一個老得逃不動的掃地僧。

亓詩教一文人雅士,當然不會做出破壞優美環境這等焚琴煮鶴的大煞風景之事,他還命人修緝了一些被破壞的地方,捐了香火錢,也將外逃的僧人們勸回。

但畢竟是明軍大營,這裡戒備森嚴,並不對外開放,守衛的不但有皇家衛隊,也有錦衣衛。

既有錦衣衛,當然是名震天下的廠衛高級提督米柱來了。

以前米柱的頭銜是欽命提督東廠、錦衣衛官校辦事提督,現在是加上高級二字,儘管乾的事是一樣,領的俸祿還是這麼多,但是高級二字是皇帝加的,他們就必須加上去。

米柱己辭去貴州善後督辦一職,將權利移交回給亓詩教,幹回他的老本行,但是現在誰都知道,貴州現在是雙巨頭。

米柱邀請亓詩教在寺前玉蘭樹下飲茶,這兩株明代玉蘭樹相傳爲洪武年間建寺後栽植,迄今已二百五十餘年曆史。玉蘭樹高20餘丈,直徑0.7米,葉爲卵形,互生。花白而厚,6至9瓣,長7釐米左右。蕊爲淡黃色,無萼片。香氣撲鼻濃郁,花期二十天左右。

花謝後更枝繁葉茂至深秋,盛貌不衰,木蘭科落葉喬木有三種最爲名貴:一爲“木筆”,花爲粉紅色;一爲“辛荑”,花爲紫紅色;花爲白色者,方爲“玉蘭”,玉蘭花不僅可供欣賞,且可食用,將花瓣摻入豆漿中做成玉蘭豆花,味醇香且美嫩。

現在碰巧是開花時,滿院芳香,令人心曠神怡,這裡不但有玉蘭樹,還有兩株樹齡逾千年的古杉,被當地百姓奉爲“神樹”。

兩株玉蘭樹早年高大挺拔、遮天蔽日,他們在樹下乘涼喝茶,好不快活,亓詩教道:“仙境靈峰悠悠縹緲,古玉蘭樹聞名遐邇。”

米柱道:“大人好雅興。“

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694章舊裝備第974章形勢有變第166章順天府尹第866章欣欣向榮第46章針鋒相對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858章償還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886章改組部門無題第269章救援第802章特殊任務第931章再次勒索第34章登基第634章旗艦第102章形勢逆轉無題無題第687章婚禮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151章闖禍第345章慘敗第267章堵決口第372章迅速應對第86章調整第798章他鄉故知第510章陰謀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429章善後督辦第964章戰略要地第584章題詩第923章抵達錫蘭第254章出征第592章擊垮第241章力量壯大無題第589章威攝敵手第146章圖謀第38章東廠老大第328章開原血戰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841章利益構成第903章迷失方向第741章肆虐第729章帝國危機第92章大戰前夕無題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267章堵決口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71章新職務第906章落入虎口第924章西南局面第61章名將歸心第640章積極備戰第12章聯合第213章呂宋第929章脫險第49章挖人第555章戰略第380章打主意第62章收伏老將第951章信德首府第239章租界第894章救兵抵達第549章和談第477章駱氏家族第442章豐收之時第842章開國大典第48章色膽包天第355章爭端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504章雪夜交戰第321章交易合作第905章第358章謀定後動第231章新年第612章自強之道第293章報復第498章皇城夜宴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838章因勢導利第677章政治聯姻第216章戰略平衡第780章南洋之變第186章新三巨頭第73章平衡各方第606章坐而論道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275章志向第982章拔除爪牙第695章裝備第207章海洋構想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
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694章舊裝備第974章形勢有變第166章順天府尹第866章欣欣向榮第46章針鋒相對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858章償還第1035章遊說使者第886章改組部門無題第269章救援第802章特殊任務第931章再次勒索第34章登基第634章旗艦第102章形勢逆轉無題無題第687章婚禮第1010章得不償失第481章先下手爲強第151章闖禍第345章慘敗第267章堵決口第372章迅速應對第86章調整第798章他鄉故知第510章陰謀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429章善後督辦第964章戰略要地第584章題詩第923章抵達錫蘭第254章出征第592章擊垮第241章力量壯大無題第589章威攝敵手第146章圖謀第38章東廠老大第328章開原血戰第27章暴風雨前的冷靜第841章利益構成第903章迷失方向第741章肆虐第729章帝國危機第92章大戰前夕無題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267章堵決口第492章國家利益第571章新職務第906章落入虎口第924章西南局面第61章名將歸心第640章積極備戰第12章聯合第213章呂宋第929章脫險第49章挖人第555章戰略第380章打主意第62章收伏老將第951章信德首府第239章租界第894章救兵抵達第549章和談第477章駱氏家族第442章豐收之時第842章開國大典第48章色膽包天第355章爭端第662章威迫利誘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504章雪夜交戰第321章交易合作第905章第358章謀定後動第231章新年第612章自強之道第293章報復第498章皇城夜宴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838章因勢導利第677章政治聯姻第216章戰略平衡第780章南洋之變第186章新三巨頭第73章平衡各方第606章坐而論道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275章志向第982章拔除爪牙第695章裝備第207章海洋構想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