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丁憂

古代,父母死後,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並須離職,稱丁憂。

這源於漢代,在漢末丁憂去官很通行,非但是父母三年之喪要丁憂,就是兄弟姊妹期功服之喪也要丁憂。陶淵明詩有說及奔妹喪的,潘安仁《悼亡詩》也有說及奔喪的,可見丁憂之風在那是很盛,唐時此風漸息,宋代,由太常禮院掌其事,凡官員有父母喪,須報請解官,承重孫如父已先亡,也須解官,服滿後起復。

西漢時規定在朝廷供職人員丁憂(離職)三年,至東漢時,丁憂制度已盛行,此後歷代均有規定,且品官丁憂,若匿而不報,一經查出,將受到懲處。

但朝廷根據需要,不許在職官員丁憂守制,稱奪情,或有的守制未滿,而應朝廷之召出來應職者,稱起復。到明代把它定在律令,除了父母喪不必去官。

韓爌作爲當朝閣臣,文壇領袖,道德文章,爲仕林標杆,身負天下之名,如果讓人知道母親去世,不回鄉丁憂,只怕會是天下羣情激憤,難擋天下人悠悠之口。

做官的父母死了,要告丁憂回鄉守孝,孝服滿後再陳請復職。三年守孝中不能參加宴會應酬,夫婦不能同房,家屬不能生孩子,否則經人告發就要辦罪。

正統七年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爲民。正統十二年又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復。皇帝詔令明確,隱瞞父母喪事,不辭官守孝的,一旦發現削官爲民,而且不準在守孝期起用爲官。所謂奪情指因爲某些官員職位重要,皇帝特別下令,不許辭職,繼續爲國效力,從內心裡,韓爌命望皇帝奪情,至少給他幾個月的時時間,但是奪情的情況很少見,爲父母盡孝道乃是人生大事,皇帝這麼做,也會被人批評,罔顧他人孝道,非仁君所爲。

而且慘的是,當官的政治前途問題,朝廷當官,實權在握的缺,一個人蘿蔔一個坑,還有無數人盯着這坑,守孝三年後還能做官嗎?當然是可以的,畢竟如果一個官員辛辛苦苦幾十年,父母一去世就要從頭再來,豈不是不合情理?

不過官員未必能夠官復原職,畢竟職位要人做事,不可能等人三年,具體職位需要朝廷安排,大明內閣宰輔,可以丁憂後成功起復的,只有楊榮一人,當然這只是文官,武將丁憂不解除官職,而是給假100天,這是重文輕武的時代,粗魯武夫有什麼資格丁憂?

所以老夫人的死,對於韓家來說,真的是相當於天塌了,親人去世己是一種打擊,韓氏家族的守護神,當朝閣老韓爌回鄉丁憂,這對於韓氏家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這時代,一個當官的爲家族帶來的巨大好處,真正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韓爌家乃官宦世家,該撈的,該享受的特權早就享受了,金錢己引不起他的興趣,他只有政治上的追求和抱負了,他相當擔心,一旦離開朝廷,再回之日,己是人是物非。

韓爌乃官場老鳥,萬曆時都朝廷官場都是十幾年變化不大,但是這過去三年,變化也太快和太兇險了。

薩爾滸之戰、萬曆駕崩、泰昌駕崩、康熙登基,然後是瀋陽衛之戰、開原之戰、奢崇明之亂、貴州之戰、蒙古之戰,大明帝國像是打了雞血般奮起,慘烈外戰,百戰百勝,但一系列的大戰和大動作,透支了國家最後一點元氣,大明對外無敵,但國庫和內帑卻是餓死老鼠,這是極其的危險了。

而且隨着系列大戰的勝利,武將勳貴集團開始崛起,皇帝爲小人所惑,竟有放棄二百年既定國策之意。

仕大夫共治天下,這是既定國策,二百年穩定的關鍵,這也是他們仕林的逆鱗,他們所一直追求和保護的偉大理想,大明處於變革的前夜,他實在不想此時離去,這相當於於少保(于謙)缺席京城保衛戰呀。

但是母親歸天,錦衣衛又知道了,是無法隱瞞和拖延了,張居正的經驗也太慘痛的了點。

萬曆五年,張居正十九年未相見的父親張文明去世了,這時正值張居正掌握權力不久,各項改革事業剛剛鋪開,他當然不願意此時離職。恰逢小皇帝萬曆這時也對他崇拜得不得了,兩邊一拍即合,奪情!

張居正這麼幹,一是貪慕權力,二是實在不想心中理想,付諸東流。其時十五歲的萬曆也非常需要他,主少國疑,朝廷恰是需要重臣發揮定海神針作用之時,韓爌完全理解張居正的做法。

但是大明仕林的輿論力量非常強大,無數官員上書譴責張首輔的不孝行爲,結果小皇帝生氣了,當衆痛打反對者的屁股,有人甚至被打成殘疾。

這件事的結果是複雜的,對於張居正,奪情一事讓他愈發自我膨脹,開始了從賢相到權臣的轉變;對於萬曆,長大以後覺得自己被張老師騙了,拿奪情做文章,將死去的張居正抄家奪爵、子孫流放;而對於政敵來說,由於萬曆記恨張居正,導致初見成效的張氏改革人亡政息,而且張氏牆倒衆人推,子孫後代下場極慘。

這件事也給了後面的官員一個警省,父母歸天,沒有什麼好想的,直接丁憂,他的老鄉萬曆的首輔張四維也是如此。

萬曆十一年張四維其父嵋川公亡,四維將歸裡服喪,辭朝廷於文華殿,勸神宗以法祖、孝親、講學、勤政、清心、寡慾、惜財、愛民,保終如始。

他是作好了政治安排,也爲日後復起埋下伏筆這纔回家,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他倒黴到了極點。

四維帶病匍匐奔喪,日夜兼程,廢寢忘食,道病幾殆。剛至家,後母胡夫人亦亡,兩弟又亡,悲痛交集,帶病致哀服喪,十三年十月,四維服喪將滿,病歿於家。神宗聞卒震悼,輟一日視朝,遣官治葬事,贈太師,諡文毅。

大明官場常態,人走政息,欲離茶涼,韓爌沒有什麼好想好說的,直接的寫了請求丁憂的摺子,態度堅決,不可挽留。

對於朝中的政爭,他只是向葉向高和劉一燝寫了一封信:朝中大事,仕林福祉,唯公作定海神針,領導羣臣,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象雲拜別。”

韓爌深知朝廷冷漠,人末走茶己涼,他沒有再要必要上朝,與同僚告別,告誡君王十二條清規戒律什麼的,這隻會讓人生厭。

在閣臣之位,有輔助君王之權,自應該敢犯顏直諫,勸君王近賢臣,遠小人,現在不在其位,還囉囉嗦嗦的說教勸人,只會惹人生厭,令君臣生分,復起無望。

所以韓爌,連早朝也不去了,只等天亮之後,旨意下了,立即回鄉奔喪。

今日早朝,討論的議題是,後日的獻俘大典之事,另有西南亓詩教來了消息,各路大軍分進合擊,收復瀘州,攻入永寧,擒獲奢崇明,其百戶以上軍官,全部處斬,奢崇明也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西南亂平。

這確是錦上添花的美事了,國內的戰亂全部平定,蒙古帝國歸降,他們大明經過這些日子的戰亂,是時候放馬南山,休養生息了,大臣們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的高興,所有人都知道了一點,在大夥兒的努力之下,大明很快走上了盛世了。

他們將成爲盛世名臣,流傳千古。

但是當收到韓爌請求丁憂的上書,請多人都覺得婉惜不己,更多的人是幸災樂禍,心中燃起野望。

朱由校道:“驟聞惡噩,朕心甚驚?韓老三朝老臣,朝廷磐石,朝廷不可一日有離,朕欲奪情駁回,衆卿以爲然?”

皇帝永遠必須做好人,壞事髒事都是下面的人乾的。

禮部尚書周如磐立即道:“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人以禮義立天下,國以孝而自治,人若無孝順之心,與禽獸何異?皇上貴爲天子,卻需體恤下臣,不可奪人孝順之心。”

魏廣微等把心放回了肚子裡,有人搶了先,就不用他們枉做小人了。

朱由校道:“非是朕無情,而是朕年幼,主少國疑,正需韓老這種重臣相輔,可保朝政無虞矣!”

葉向高和劉一燝震驚不己,正統十二年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復,但上可奪情,權在皇帝之手,他們內中燃起希望,皇帝畢竟重情,關愛老臣。

但是周如磐這一根筋的人不依不饒,大聲道:“皇上豈能因爲政事,而剝奪他們孝順之心?異日天下民心所摘,皇上寧爲壞人否。”

朱由校一嘆:“準了!敕令韓老夫人加護國夫人號,令禮部攜千金與祭品代朕前去祭拜。”

衆臣大聲道:“皇上聖明。”

這樣,東林黨名臣,身負天下之望的韓爌閣老回鄉丁憂,在朝廷出局,想再次起復,己是二十七個月之後事,那時人是物非,一切不同矣。

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364章西南有變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573章資本主義第943章老將歸心第280章直取將首第968章傳承第334章猛攻第478章家事第629章喜事不斷第937章佔據第634章旗艦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298章婚禮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233章抵達第807章雙方和談第544章陷井第685章天賜之地第986章包圍皇宮第815章拉人下水第327章進攻第167年山雨欲來第699章目標在望第633章意外決定第879章新任司令第916章逃離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77章力量第525章怒火第679章驢踢腦袋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585章御前侍衛無題第254章出征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619章變亂第568章偏激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356章盟友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68章緊急救援第901章措手不及第908章確定消息第225章驚人消息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577章力量第657章勢力範圍第655章掠奪計劃第79章頂級殺手第453章王宮激戰第284章選秀第170章斡旋第851章忽悠第207章海洋構想第185章獻俘流程第707章策反第453章王宮激戰第232章宣傳第554章兩難第683章海權論第819章進攻第432章大殺招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251章相鬥第853章戰略安全第82章追殺第724章縱橫捭闔第153章布衣謀臣第684章男人巔峰第193章迎親第996章佈局美洲第801章豬隊友無題第981章大明現狀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416章破敵第233章抵達第109章大慘敗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821章引蛇出洞第367章激戰第166章順天府尹第258章反擊打臉第451章偷城第415章奇兵突出第372章迅速應對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68以攻對攻第553章前無去路第375章土司難題第928章柳暗花明第424章投效第258章反擊打臉第809章豐厚待遇第293章報復第538章誓師出擊
第713章遠航艦隊歸來第364章西南有變第579章無所不用其極第573章資本主義第943章老將歸心第280章直取將首第968章傳承第334章猛攻第478章家事第629章喜事不斷第937章佔據第634章旗艦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298章婚禮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233章抵達第807章雙方和談第544章陷井第685章天賜之地第986章包圍皇宮第815章拉人下水第327章進攻第167年山雨欲來第699章目標在望第633章意外決定第879章新任司令第916章逃離第1001章武器優勢第828章西洋聯盟第577章力量第525章怒火第679章驢踢腦袋第530章集中權利備戰第585章御前侍衛無題第254章出征第597章東印度公司第619章變亂第568章偏激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356章盟友第700章洪水猛獸第268章緊急救援第901章措手不及第908章確定消息第225章驚人消息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577章力量第657章勢力範圍第655章掠奪計劃第79章頂級殺手第453章王宮激戰第284章選秀第170章斡旋第851章忽悠第207章海洋構想第185章獻俘流程第707章策反第453章王宮激戰第232章宣傳第554章兩難第683章海權論第819章進攻第432章大殺招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251章相鬥第853章戰略安全第82章追殺第724章縱橫捭闔第153章布衣謀臣第684章男人巔峰第193章迎親第996章佈局美洲第801章豬隊友無題第981章大明現狀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416章破敵第233章抵達第109章大慘敗第515章收編蒙古軍第821章引蛇出洞第367章激戰第166章順天府尹第258章反擊打臉第451章偷城第415章奇兵突出第372章迅速應對第1016章兒女之事第2章不靠譜的婚約第368以攻對攻第553章前無去路第375章土司難題第928章柳暗花明第424章投效第258章反擊打臉第809章豐厚待遇第293章報復第538章誓師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