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未來應對

不但是米柱辭了他最爲惹人忌恨的總督之位,就是米禮義,也會辭去他的總司令之位,如果官封國公了,這就是人臣的頂點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如果是君王忌之,唯有賜其一死。

大明的政治生態之中,國公是人臣極點,國之重器了,只有危急存亡之秋,纔會徵召出來使用,像英國公和成國公,他們得朝廷的信任,皇室的重用,是因爲他們己是N代國公,地位極高,軍中的威信卻是不高。

召之出來掌軍,手持虎符前來掌兵,地位和資歷足,別人也會服氣,但是他們的威望也沒有到一聲令下,三軍聽命的地步。

但是現在在軍中迅速崛起的米禮義,卻是有這等威信,這等威信,對皇權來說,簡直是洪水猛獸一般的威脅,即使皇帝信任,口中不說什麼,心中不免有刺。

如本朝之韓國公李善長,他是本朝開國功臣之一,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打天下,可以比肩漢代丞相蕭何,在本朝的開國功臣中,武將功勳最著者,當屬徐達、常遇春,文臣論功排名當推李善長、劉伯溫,太祖朱元璋對李善長也十分器重,洪武三年,李善長任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李善長被朱元璋欽點爲開國功臣第一人,可謂是榮耀至極,但是李善長最後的下場也是無比的悽慘,已經76歲的他仍然被朱元璋以謀反罪和全家70多人一起被處死。

既然太祖皇帝對李善長那麼信任,卻爲什麼在李善長晚年的時候還要殺他呢?

表面原因是爲了朱允炆皇帝的位子,朱允炆個性比較柔弱,仁厚,爲朱允炆上位鋪平道路,殺掉功臣老臣。

另者李善長是淮西集團的老大,淮西集團是朱元璋賴以起家的本錢,其政治地位自然非同一般,作爲淮西集團的靈魂人物,李善長在富貴兼得的同時,還驕橫專擅,憑藉手中的權力頣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極力打壓持不同見證者,這當然會招至非淮人集團和太祖皇帝的不滿。

李善長跟太祖皇帝朱元璋,湯和他們都是淮西人,淮西勳貴就是那麼來的,加上李善長這人這關係跟其他武將連在一起,李善長的威望很高,可以說相當於劉邦之蕭何了,這堆人萬一抱團了,太祖皇帝能爽嗎?

其次是李善長也有一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意思,他在位期間,外寬和,內多忮刻,一但有人得罪了他,他輕則貶官,重則殺頭,可謂是囂張至極,而且,他在位期間,逼走了劉伯溫,把大權盡入自己手中,而這也是他最後被殺的伏筆。

再者李善長可以說的才華橫溢,並且很有謀略,被稱在世蕭何,而他後來雖然自己主動請辭回家,但是他本身對於大明朝就是一個威脅,你的地位,威信,勢力不會隨着你引退而消失,只有死,這一切纔會消失,對明朝的威脅纔會消失。

果不其然,李善長是個放不下權勢的人,同鄉湯和退隱是徹底放下,從此不再過問政事,而李善長卻一直與權勢糾葛在一起,不要然胡惟庸也不會平白無故的找上他。而在這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他居然還模棱兩可,首鼠兩端,都這時了,還想兩頭下注,以太祖皇帝的刻薄小氣,怎麼可以忍受。

最不能忍者,是七十幾歲高齡還想以權謀私,向湯和借300衛士爲自己幹私活,居然還能動軍權,這讓出身極爲低賤和內心極度猜忌的太祖皇帝爆發了,不顧親戚之情,除李善長之子李祺與臨安公主一系外,其它的全部處死。

即便是李祺和臨安公主也被遷徙至江浦,過了一段時間後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任旗手衛鎮撫,但被取消世襲韓國公的權利,韓國公李善長這一系,算是完了。

由草莽崛起,成爲了位極人臣的大明首相韓國公,風光榮耀到極點之後又歸於平凡,泯沒於世間。

太祖皇帝對李善長評價不謂不高: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衆數千,在羣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但是伴君如伴虎,自古都是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米禮義有李善長這麼大的功勞嗎,有這麼高的評價嗎,有這麼顯赫的權勢嗎?

但是朝中所流傳者:大明精銳盡在米氏之手,相當誅心,相當的惡毒,這是故意挑動皇帝之逆麟也,讓他忌恨米氏父子,最後誅殺他們。

所幸者,這妖風一起,立即讓米柱注意到,這些愛傳謠言的人不是陷於東廠大獄,就是送上前線去當炮灰,米柱用鐵血手段讓人知道,傳謠信謠沒有什麼好下場。

另有者,這也引起了米柱的驚覺,他們是在皇帝手下混的,如果不顧忌君王之忌,必招橫禍呀!

所以,在昨日他在公開拜會父親之後,在後帳之中有半盞茶功夫的密談,左右無人,米柱道:“朝中有人慾挑皇帝對米家之忌矣!”

米禮義道:“可有化解之道。”這個兒子比他厲害,大事都是問計於米柱,聽米柱定奪,有點像嚴蒿父子的樣子,嚴世蕃不顯眼,卻是謀主的角色。

米柱道:“國公和皇家軍總司令只能二選其一,若父親有志於軍權,兒子將發動一切力量,爲你推去國公爵位。”

國公固然是位極人臣,風光榮耀,但是掌管天下精銳,吒吒風雲,這種大權在握的地位也不差。

米禮義道:“掌兵打遍天下,名留青史又何況?還不是爲了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現在己有,何必再操勞?”

他們父子交談,就這一會兒便擦身而過,不注意者,都不會留意,但還是有一雙眼睛注意到了,若有所思,只是米柱父子他們沒有注意到。

不過有了決定,他們父子便有了戰略層次的改變。

這也是米柱低調回京的原因,而且一向懶於上朝的他,居然大清早的在午門外等候,看見首輔葉向高來了,還主動過去攀談,執禮甚躬,許多人都驚訝不己,他們私下議論,豬頭提督也來了,不知爲了誰?

當朱由校升上御座,看見米柱,也是十分驚訝,這位廠衛提督不愛上朝參政議事,全朝廷都知呀,朝廷是巴不得,朱由校則是無可奈何?所以看見了這貨,他居然有些與有榮焉。

今天朝議,還是集中討論幾日之後的獻俘大典之事,這是百年難得盛事,大夥兒眉飛色舞,興高采烈的討論,又有戶部的資金支持,他們決定是往大里了搞,爭取成爲歷史盛事,名垂千古,這次他們確認允許各報記事(記者)參與,開創了媒體現場參與報道國家大事的先河。

他們還給了皇家軍隊和將領們以極高的評價,特別是米禮義,封爵國公,這是衆望所歸,無可爭議,不重賞會令至天下不服史書抱屈的地步,連徐光啓、戚金、賀世賢、許顯純、毛文龍都有封伯爵之議,這功勞也是足夠的了。

朱由校的康熙朝,開局大好,武運極好,先後己有四人因軍功封爵,現在又有7人有此資格,如此盛況,除了洪武朝和永樂朝,無朝可比,另有他一朝所封者,居然比兩朝之外十三朝加起來的還多,這也是異數。

熊廷弼、袁應泰、米柱是因爲瀋陽衛之戰,硬是打壓下了建奴的滔天氣焰。

曹隨是因爲水西安氏,他的事蹟很少人知道,但是大佬們都點頭,朝議也不能怎麼的。

現在米禮義、徐光啓、戚金、賀世賢、許顯純、孔德興毛文龍七位則是因爲滅掉蒙古之戰,其中殲滅和收降三十萬,攻破白城,生擒林丹汗,獲傳國玉璽,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輝煌之戰,蒙古帝國一直是大明最大的敵人,至直現在,依舊是最大的敵人,百萬邊軍,只爲防他們。

而至現在,一戰而團滅,這樣的驚天戰功,你不重賞,只怕會是天下百姓報屈,史書抱屈也,所以儘管朝廷心中是有想法,一千種不願,一萬種不願,但是必須的高唱讚歌,對事件高度評價,對將領們高度評價,對戰士高度的評價。

並必須對所有的功臣重重有賞,好一片和好的大場面,如果不是米柱知道這些人的心理,只怕會是爲他們擊節讚賞,欣慰不己了,從而放鬆了警惕,米柱對此,面無表情,沒有高興,也沒有憤怒,他只是在朝會快散時道:“臣有本奏。”

第799章兄弟之情第228章出頭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27章轟動天下第404章慘烈之戰第693章困難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90章道德君子第983章大明改革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736章突襲第810章暗箭傷人第246章第100章反撲第43章衝突第550章秘密英雄第967章強大海軍第178章形態意識第243章美人計第522章升官第345章慘敗第1013章帝國弊端第796章忠義之人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451章偷城第658章政策打擊第896章雨夜突擊第85章絕地第657章勢力範圍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31章再次勒索第706章椰城生活第572章逆麟第115章改革第6章伴讀第66章籌備第605章拜訪第969章神操作第548章分化第343章計中計第299章驅逐第419章重奪重鎮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38章斬首戰術第435章大殺招第194章接新娘第415章奇兵突出第449章救兵第513章浮萍下第594章濠江風雲第535章兵臨城下第350章百年大計第20章勾結第796章忠義之人第108章血戰到底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940章和平解決第580章大典第516章整合無題第279章突襲第272章埋伏第914章重拳出擊第861章發展第700章洪水猛獸第385聞風而逃第957章亂成一團第614章勝利第850章軍事外交第84章慘烈追殺第13章結拜第147章納妾第301章過關第332章敵情不明第685章天賜之地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388章成都被圍第102章形勢逆轉第486章遲鈍反應第960章拉攏戰俘第234章犟驢脾氣第883章戰略盟友第327章進攻第535章兵臨城下第638章勢成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774章死訊第885章新的形勢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953章堅決抵抗第187章拜訪第626章準備功夫第986章包圍皇宮第208章海上舊事第160章對抗第251章相鬥第966章提議和談第1032章苦心孤詣
第799章兄弟之情第228章出頭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827章轟動天下第404章慘烈之戰第693章困難第412章一夜變天第190章道德君子第983章大明改革第600章呂宋攻防戰上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736章突襲第810章暗箭傷人第246章第100章反撲第43章衝突第550章秘密英雄第967章強大海軍第178章形態意識第243章美人計第522章升官第345章慘敗第1013章帝國弊端第796章忠義之人第1023章南洋皇后第451章偷城第658章政策打擊第896章雨夜突擊第85章絕地第657章勢力範圍第378章斂財妙計第931章再次勒索第706章椰城生活第572章逆麟第115章改革第6章伴讀第66章籌備第605章拜訪第969章神操作第548章分化第343章計中計第299章驅逐第419章重奪重鎮第173章戰略佈局第938章斬首戰術第435章大殺招第194章接新娘第415章奇兵突出第449章救兵第513章浮萍下第594章濠江風雲第535章兵臨城下第350章百年大計第20章勾結第796章忠義之人第108章血戰到底第391章畫虎不成反類犬第940章和平解決第580章大典第516章整合無題第279章突襲第272章埋伏第914章重拳出擊第861章發展第700章洪水猛獸第385聞風而逃第957章亂成一團第614章勝利第850章軍事外交第84章慘烈追殺第13章結拜第147章納妾第301章過關第332章敵情不明第685章天賜之地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388章成都被圍第102章形勢逆轉第486章遲鈍反應第960章拉攏戰俘第234章犟驢脾氣第883章戰略盟友第327章進攻第535章兵臨城下第638章勢成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774章死訊第885章新的形勢第349章奴爾幹都司第953章堅決抵抗第187章拜訪第626章準備功夫第986章包圍皇宮第208章海上舊事第160章對抗第251章相鬥第966章提議和談第1032章苦心孤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