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神操作

沙賈汗皇子的名聲並不好,因爲他前年曾經公開的反對皇帝陛下,還被皇帝陛下派兵去征討,兩父子差點就鬧得下不了臺,皇帝可是公開的派出大軍對他征討,還公開的聲討他,譴責他。

那時候皇帝從德里調遣一支大軍前去鎮壓沙賈汗皇子,這支大軍都由德里附近一帶的百姓子弟組成,結果這支大軍全軍覆沒了。

京城的百姓本來對於這一位皇子,他的印象就不好。

當然皇帝傳位給哪個皇子,這是皇帝陛下的事情,與他們沒有關係,百姓也都沒有權利進行干涉和有任何的疑問。

但是沙賈汗皇子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至少他不是百姓心目中合格的皇帝。

因爲這一位皇子率領着五萬大軍去攻打果阿,結果就是他自己帶領的幾十名親兵回來了。

從此他身上就貼下了貪生怕死、昏庸無能的標籤,這一種的皇子怎麼會獲得百姓們的喜歡和熱愛?

國家在十分危難的時候,居然任命這樣一個人爲皇帝,這起不到任何的振奮人心的作用,反而令百姓更加的慌張了。

許多百姓都在想,沙賈汗皇子那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對待自己的父親都可以起兵造反,更不用說對付他的兄弟了,他會不會像他的父親查罕傑一樣,對京城進行大舉的清洗,殺死了許多的人呢?

本來百姓們就對時局充滿了擔心,充滿了憂慮,並不看好。

儘管官方做了許多方面的宣傳,他們宣稱這次傳位,儘量的對他進行美化,聲稱這是一次和平的權力交接,是值得稱稱讚的仁恕之舉。

就在百姓們將信將疑之時,官府傳來了消息,那就是進一步的削減口糧供給。

自從南洋軍包圍了德里以後,官府就開始把所有糧店、百姓家中的糧食都收集了起來,不允許任何一個人藏有糧食,任何一個店鋪或者是家庭藏有糧食的話,一律都當做是經濟犯罪來處理,抓住了不單止要沒收全部的財產,還得處死。

這麼嚴厲的法律,在德里史上是從來沒有的,作爲印度最富有的地區,從來就不曾缺過糧食,現在官府爲了弄糧,居然做到了如此喪心病狂的地步,這就讓人知道官府非常的不妥,他們極其的缺糧。

而且官府實行了極其嚴酷的供應方式,就是每個人只提供半斤的糧食,如果是老人和小孩,還進一步的削減,這樣根本就吃不飽,讓許多人怨聲載道。

要知道這是官府無償的徵收的,徵收了所有人的糧食,再發回給每一個人,這就意味着他們是搶的,至於他發回給每一個人,這也都不好說,因爲經過了官府之手,他們肯定是要貪污的,畢竟再苦再累也不可能苦了當官的。

皇家在頒佈這一法令之時,他們是宣佈一視同仁,官府之家的供應標準也是一樣,那就是每人半斤糧食,吃不飽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很多百姓他們拒不配合這一條例,偷偷的藏了糧食,如果被官府知道以後,當衆就拉出去砍了腦袋,這給城中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震懾,讓許多人都爲之害怕,主動交出糧食。

這些條例是一視同仁的,如果當官的和貴族們藏有糧食,一樣的被如狼似虎的禁衛軍給沒收了,只不過當官的和貴族們是不會被殺,只是當衆的重大八十大板而已

糧食的發放自然是由皇帝的親兵和官府們負責,當官的要吃飽飯,只能夠從百姓的口糧裡面打主意,所以名義上有半斤,實際上就是更少。

而現在新皇登基,本應該是普天同慶,大家吃飯喝酒,載歌載舞的慶祝這一偉大的時刻,但是皇室卻傳來更加絕望更加傷心的消息,那就是口糧再一次減半。

皇室的這一條條例一出,結果就讓城中的百姓徹底的慌了,徹底的害怕了,他們眼裡本來就是一個不好的消息,他們根本就不相信官府,根本就不相信當官的說的話,現在當官的嘴上說的漂亮,但事實卻做的如此的惡毒和如此的絕,他們根本就吃不飽飯,很多人都開始捱餓了。

沙賈汗他是當上了皇帝,當上了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任皇帝,可以這麼說,自從他懂事以後,他就一直覬覦着他父親的這一個孔雀王座。

他的母妃和所有的人都告訴他,他所有的努力就是要他不惜任何代價坐上這個皇位,如果他坐不上這個皇位的話,最終來說他身邊的人都要死,所以說這是一場許勝不許敗的戰鬥,到了今天,他終於取得了勝利,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皇帝。

在以前他心裡面想過,如果他當上了皇帝以後,一定會大赦天下,讓全天下的百姓都爲他歡呼,都爲他慶祝,但是他當上皇帝以後,他想搞一場大型的宴會,官員們都表示了反對,那就是沒有這麼多糧食,太浪費了。

沙賈汗他憤怒之極,說道:“我們連舉行一場宴會的糧食都沒有了嗎?”

易卜拉欣他說道:“我們舉行一次宴會的糧食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我們海吃海喝,估計我們就餓好幾天的肚子,因爲我們經過嚴密的計算,目前德里已經被敵人封鎖了,我們的糧食儲備很少,只夠勉強能夠支撐三個月。”

聽到了這一句話,沙賈汗他也感到頭皮發麻,想不到他們的存糧居然這麼的少,而且他也算是知道了,現在的京城實行的就是口糧供給制度,也只出去打仗的士兵才能夠吃一個飽,如果是守城的只能夠吃半飽,甚至有些沒有任務的吃一點點東西,這樣子如何打仗?

本來新皇登基,舉行大型的宴會,宴請羣臣,大赦天下,還要犒賞全城的百姓,這都是很小的一件事情,都是皇帝他隨口一說就可以達成的事情,但是他就不敢開這個口,因爲他也待在軍營裡面,他知道現在軍糧供應都極其的緊張。

在這種情況之下,他還大吃大喝舉行大型的宴會的話,是得不到軍隊的支持的,軍隊裡面的人一定會炸窩的。

沙賈汗覺得自己是一位皇帝做的,那是非常的挫,登基爲皇,第一件事想大吃大喝一頓都不行。

而且他也通過他的親兵去城中四處的打探消息,他也都知道現在極其的不妙,德里城非常的大,地勢險要,城高池深,城上也有大量的守城武器,堅守着抵抗敵人的進攻,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居然就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缺糧。

如果是以前別人告訴他德里缺糧,他都不會相信,但是他們居然就是有這麼的倒黴,在他們調遣了大量的糧食,前往果阿和孟買方向時。

糧食來不及補充,還沒有從各地運回來,德里城就被南洋軍給包圍了,他們根本就來不及補充糧食,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倒黴的時候連喝水都塞牙。

德里城中的困境局都傳到了外面去,南洋軍印度司,可是在這裡部署了許多的密探和特工,他們負責打探各種各樣的消息,然後再傳出去。

印度司他們可是收買了許多印度的本地人,他們負責打探消息,然後通過秘密的渠道傳了出去。

所以聯合司令部很快就知道了城中的消息,他們知道城中極其的淒涼,而且城中還發生了一句戲劇性的事情,那就是在這危機關頭之時,查罕傑皇帝沒有想着怎麼君臣上下一心,擊退南洋軍的圍攻,而是想着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把這責任交給了他的兒子,由他兒子來負責。

查罕傑皇帝他有一千種說辭,但是南洋軍他們這裡只有一種想法,那就是這人是二逼。

湯正和韓剛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當年的宋徽宗和宋欽宗這兩個寶貝皇帝。

宋徽宗這一個昏庸無恥的皇帝,也是一個活寶,駝鳥式的人,在敵人進攻首都,包圍了首都之時,沒有想辦法對抗敵人,而是第一時間傳位給兒子,以爲就可以逃避所有的責任了,在這一刻,韓剛和湯正心裡面都傳來一種荒謬絕倫的想法,那就是搞不好這裡要演繹一出,印度版的靖康之恥。

韓剛他說道:“非常好,想不到他們竟然這麼的倒黴,居然是城中缺糧,誰會想到這麼富裕的德里,居然會缺糧食。”

他們本來都已經這麼樣的執行了,只是現在執行的更加的透徹而已,德里就在印度河的旁邊,這裡也有巨大的碼頭,南洋軍在佔領對方的碼頭之時,也繳獲了不少的糧食,這是對方運糧運過來的,但是隨着德里被圍的消息傳了出去,外地的運糧船和運糧的車隊也不敢往這裡運糧了,紛紛的停在了外地和外圍去。

也會有一些船隊和馬隊,他們沒有死心,希望可以往德里城中送糧或者衝進去,但是他們都衝不過南洋帝國的封鎖線,現在南洋帝國方面加大了力度,他們就更加的沒有希望了。

第525章怒火第163章密謀無題第105旗開得勝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93章報復第969章長久統治第163章密謀第822章身陷重圍第671章和親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761章波斯大帝第510章陰謀無題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860章招商引資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968章臨危傳位第840章利益使然第913章封鎖不力第208章海上舊事第763章回家第768章併購?第527章驅逐第310章遊子歸鄉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88章千秋大計第557章風向第327章進攻第21章謠言第957章亂成一團第439章籌備新府第254章出征第608章雞肋之地第139章銀行第225章驚人消息第986章包圍皇宮第330章遼北風雲第592章擊垮第210章攻擊第211章攻下其城第729章帝國危機第887章內部憂化第777章針鋒相對第735章外來人第224章布西南局第242章品茶第998章新型戰艦第610章衆望所歸第123章東廠大神第686章成親日第633章意外決定第199章以和爲貴第554章兩難第189章朝廷爭議第646章自投羅網第128章拉攏大臣第872章蓄勢待發第300章是非成敗第690章各方盤算。第983章大明改革第455章弱點第680章適應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01章推薦第1033章伏誅第278章坐鎮第343章計中計第765章新發現第363章前路艱難第972章形勢大好第352章廠督威風第747章轉變第836章猜疑第277章蓄勢第483章餘孽第668章控制力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526章教訓第656章出手相救第531章自投羅網第247章黑胡椒第501章策略第50章陽謀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554章兩難第520章反目第33章救駕第199章以和爲貴第592章擊垮第34章登基第26章遊說第324章新形勢第359章妖孽再現第335章破城第857章新的危機第410章鑽空子第463章名帥第210章攻擊
第525章怒火第163章密謀無題第105旗開得勝第485章李旦進京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293章報復第969章長久統治第163章密謀第822章身陷重圍第671章和親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761章波斯大帝第510章陰謀無題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860章招商引資第1002章空前大敗第968章臨危傳位第840章利益使然第913章封鎖不力第208章海上舊事第763章回家第768章併購?第527章驅逐第310章遊子歸鄉第358章謀定後動第988章千秋大計第557章風向第327章進攻第21章謠言第957章亂成一團第439章籌備新府第254章出征第608章雞肋之地第139章銀行第225章驚人消息第986章包圍皇宮第330章遼北風雲第592章擊垮第210章攻擊第211章攻下其城第729章帝國危機第887章內部憂化第777章針鋒相對第735章外來人第224章布西南局第242章品茶第998章新型戰艦第610章衆望所歸第123章東廠大神第686章成親日第633章意外決定第199章以和爲貴第554章兩難第189章朝廷爭議第646章自投羅網第128章拉攏大臣第872章蓄勢待發第300章是非成敗第690章各方盤算。第983章大明改革第455章弱點第680章適應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701章推薦第1033章伏誅第278章坐鎮第343章計中計第765章新發現第363章前路艱難第972章形勢大好第352章廠督威風第747章轉變第836章猜疑第277章蓄勢第483章餘孽第668章控制力第873牽章老牌帝國第526章教訓第656章出手相救第531章自投羅網第247章黑胡椒第501章策略第50章陽謀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554章兩難第520章反目第33章救駕第199章以和爲貴第592章擊垮第34章登基第26章遊說第324章新形勢第359章妖孽再現第335章破城第857章新的危機第410章鑽空子第463章名帥第210章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