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旗風獵獵(三)

城下的激戰依然在繼續,只是和方纔卻有些不同了,先前雙方激戰連連,但後金明顯佔着優勢,畢竟他們圍住了山東衛所的兵馬,只要將這一部全殲,這次就算是裡子面子全部賺到,而明軍的救援則顯得有些乏力,有些戰力較弱的甚至已經扛不住了,原本的急行軍衝鋒,逐漸變成了雙方攻守各半,最後發展到了全面防禦,根本談不上要去救援山東兵。

可隨着宋慶人馬加入,戰場形勢迅速發生變化,首先皇太極身邊精兵強將派出去不少,一時間沒有什麼合適的人去攔阻宋慶,二來周圍後金各部也都在激戰,同樣分身乏術,最重要的是,宋慶沒有去救援山東衛所,而是直接朝着戰場正中心處殺來,目標直指皇太極本陣,當週陵騎在馬上,將宋慶的大旗打起來時,全城都被震住了。

這面大旗是宋慶臨時做的,作爲一個騷包的人,他是絕不會允許自己出現的地方不留下痕跡的,尤其想想自己奮力死戰,取得輝煌戰果之後,在民間口口相傳中,卻只能以年輕小將,白馬銀槍小將軍之類的稱呼出現,他就覺得製作旗幟很有必要,之前因爲沒打這麼大仗,因此還只是做了個狗營的旗子,如今既然要見大場面了,乾脆做出了一整套設備。

新版的旗子比舊版大了一倍有餘,上面畫了個巨大的猛犬,雖然造型略微抽象了一些,不過勉強能夠表達出含義來,猛犬下頭則屬下四個大字:徐州宋慶,算是把該展現的東西全部展現出來了。

大旗的效果果然不錯,宋慶這個名字如今也算是有不少人知道了,主要得益於安定門那場大戰,哪怕是周圍那些勤王軍,也對他十分佩服,不少人還專門在營中祭奠了一下,畢竟能在國難關頭挺身而出,確實值得軍人們燒柱香。

崇禎對此人印象同樣深刻,無論是最初那個斬首二十,還是後來的安定門出城迎敵,都讓他記住了這個年輕將領,也曾經爲這人的戰死而悲傷過那麼一小會兒,如今見這大旗又重新豎起,崇禎居然覺得自己有些熱血沸騰,大聲朝宋虎那邊喊道:“宋虎,你快過來看看,那是不是你兒子宋慶?”

宋虎早已經在看了,如果不是怕城下射箭,他都想趴在牆頭看,只可惜宋慶隊伍離得老遠,就是旗子上的字也只能勉強看清,哪裡瞧得見人,不過見陣中領頭那將領身量高大,倒是頗有幾分相似,宋虎一直覺得宋慶沒死,雖然他自己都覺得是自欺欺人,可在內心深處早已經根深蒂固,如今見了宋慶旗號,下意識便覺得這肯定是兒子,聽到皇帝動問,毫不猶豫道:“沒錯,正是犬子,犬子沒有死在外面,帶着人又殺回來了!殺回來了!”

宋慶兵馬不過七千多人,在雙方將近二十萬人的大戰中,並不能算多麼顯然,只是兩邊打了許久,局面早已經僵持住了,這個時候出現一支生力軍,而且看起來頗爲瘋狂,對明軍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對後金來說則有點意外之災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皇太極害怕,他到現在還沒忘了那天的事情,更忘不掉那個目露兇光向他殺來的騎士,過後他曾經找鰲拜問過,知道那人叫做宋慶,當時沒有抓住,不過中了一箭,亂軍之中估計也活不了多久,因此也就沒太當回事。

誰能夠想到,這人竟然又殺回來了,而且帶的部下比當時還要多,足足七千有餘,鋪天蓋地一般朝着自己本陣衝來,皇太極身邊精兵悍將大部分都已經派了出去,鰲拜遏必隆等人都在攻擊山東兵馬,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叫誰攔住這人爲好。

外圍的後金部隊倒是展開抵抗了,可宋慶前軍都是馬隊,有潰兵自己帶來的,還有些乾脆就是搶來的,數百騎兵跟着他毫無顧忌的衝鋒,頓時將陣勢撕開一道口子,直取皇太極本陣,引得外面不少人緊急回援,後面的步兵們則趁機魚貫而入,瞬間將陣勢攪合個稀巴爛,宋慶提着長槍,滿臉都是興奮,大聲喊道:“弟兄們,前面那胖子便是賊酋皇太極,只要能殺了他,大夥兒都是封妻萌子,跟老子殺啊!”

將爲兵之膽,跟着宋慶時間雖然不長,但這位主將的作風早已經浸潤到整個隊伍當中,來的時候他們也曾經遇到過些後金兵,而且都是些小股部隊,幾仗下來大夥兒心氣高了,膽子也大了,後金兵的確能打,可只要自己敢玩命,也未必弄不死對方,如今聽說這人就是賊酋皇太極,又被宋慶身體力行的一鼓動,所有人都瘋狗一樣揮舞着兵器衝殺上去。

周圍的後金兵們已經發現不對,有心想要立刻回援,可明軍也不是傻子,看出此時形勢逆轉,哪肯讓他們回去,哪怕是被打的最慘的山東兵,此時也在長官帶領下重新組織起來,拼死拖住豪格鰲拜等人,不讓他們回去增援。

宋慶一馬當先,手中長槍已經不知取走幾條性命,在他周圍則是臨時委任那些軍官,周陵在身後扛着大旗,小狼狗抱着自己的輕弩,一直都在尋找目標,周志安和王霄打仗手藝不行,卻也拿着刀跟在後面,只是不知是膽子大,還是覺得在宋慶身邊更加安全一些,至少看起來非常勇武。

陳亞和李備帶着步兵,一左一右往中心處開進,中途要負責延緩後金兵的回援速度,戰陣之中其實也很吃緊,不過那些後金兵急着去支援皇太極,倒是也沒工夫跟他們糾纏,因此損失不算太大。

排在隊伍最後面的則是阿濟格,他渾身被捆得糉子一樣,還有幾個兵士隨時盯着他,這人是宋慶關鍵時刻拿來保命的,畢竟來之前不知這邊究竟什麼狀況,若是有什麼風吹草動,或者被人家圍了,這位十二貝勒總能換條生路出來。

只不過現在看起來沒必要了,別說是十二貝勒,皇太極自己都未必有多安全,若不是之前吃過虧,這次身邊多放了些人,怕是此時這位後金大汗早已經逃之夭夭了。

感謝白雲過隙01的打賞,求推薦票和收藏,謝謝大家!

第328章 登島第317章 徐州事第193章 祭祀第408章 談不攏就打第337章 乞活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44章 城南第475章 紅纓(下)第308章 田英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08章 報復下(3)第252章 重鑄堅城第105章 人頭(上)第269章 伯父受驚了第165章 練兵(上)第332章 火併第153章 旗風獵獵(三)第355章 楊管事第465章 猛擊第158章 皇帝與千戶(上)第191章 家鄉(下)第413章 探馬戰第163章 升賞第328章 登島第157章 父與子第125章 瀝血(二)第418章 追擊第135章 重整第397章 相遇第392章 單挑第109章 滿桂第419章 授勳第138章 野狗(三)第231章 餘波第135章 重整第180章 收復(三)第302章 升官第472章 突圍(二)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94章 出路何在第2章 奮力一擊第242章 閱軍4第447章 徐州好第372章 計議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103章 終於到來的戰鬥(下)第362章 北返二(4)第96章 北上勤王(二)第292章 血戰大淩河(二)第68章 籌劃第464章 矛盾第354章 邳州信第176章 沿途(上)第351章 想去看看第406章 左夢庚第334章 魂兮第456章 出征第314章 平度州第191章 家鄉(下)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466章 各部進攻(一)第179章 收復(二)第129章 霹靂第81章 那是我爹第62章 消費狂潮第312章 交鋒(上)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97章 北上勤王(三)第245章 新衣裳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130章 滔天第22章 聲望日漲第21章 三成第77章 回城(上)第193章 祭祀第78章 回城(下)第163章 升賞第319章 再敗九成第182章 放火第271章 對撼(下)第363章 北返(三)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88章 最後一次剿匪第33章 投靠第365章 最後的關口第281章 王堅的奮鬥(下)第308章 田英第17章 發財第69章 樹林第400章 調令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419章 授勳第118章 青春?第177章 沿途(下)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139章 突襲(上)第138章 野狗(三)
第328章 登島第317章 徐州事第193章 祭祀第408章 談不攏就打第337章 乞活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44章 城南第475章 紅纓(下)第308章 田英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08章 報復下(3)第252章 重鑄堅城第105章 人頭(上)第269章 伯父受驚了第165章 練兵(上)第332章 火併第153章 旗風獵獵(三)第355章 楊管事第465章 猛擊第158章 皇帝與千戶(上)第191章 家鄉(下)第413章 探馬戰第163章 升賞第328章 登島第157章 父與子第125章 瀝血(二)第418章 追擊第135章 重整第397章 相遇第392章 單挑第109章 滿桂第419章 授勳第138章 野狗(三)第231章 餘波第135章 重整第180章 收復(三)第302章 升官第472章 突圍(二)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394章 出路何在第2章 奮力一擊第242章 閱軍4第447章 徐州好第372章 計議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103章 終於到來的戰鬥(下)第362章 北返二(4)第96章 北上勤王(二)第292章 血戰大淩河(二)第68章 籌劃第464章 矛盾第354章 邳州信第176章 沿途(上)第351章 想去看看第406章 左夢庚第334章 魂兮第456章 出征第314章 平度州第191章 家鄉(下)第296章 塵埃落定4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466章 各部進攻(一)第179章 收復(二)第129章 霹靂第81章 那是我爹第62章 消費狂潮第312章 交鋒(上)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97章 北上勤王(三)第245章 新衣裳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130章 滔天第22章 聲望日漲第21章 三成第77章 回城(上)第193章 祭祀第78章 回城(下)第163章 升賞第319章 再敗九成第182章 放火第271章 對撼(下)第363章 北返(三)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88章 最後一次剿匪第33章 投靠第365章 最後的關口第281章 王堅的奮鬥(下)第308章 田英第17章 發財第69章 樹林第400章 調令第51章 發財的構想第419章 授勳第118章 青春?第177章 沿途(下)第380章 影憐公子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139章 突襲(上)第138章 野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