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贛州危局

贛州知府楊廷麟大概四十多歲,面容清癯,-相貌儒雅,他與黃道周、倪鴻寶並以文章節義名天下,稱爲“三翰林”。

在治政方面他頗有建樹,但在軍事方面卻是弱項,當初在盧象升軍中,他也只是負責籌集後勤糧草,有關作戰事宜,他一向插不上嘴。

南贛巡撫進京述職,剛好碰上清軍入叩京城,並肆虐河北山東等地,到四月底才撤軍出關,南贛巡撫因此滯留京城,至今未返。

楊廷麟身爲贛州知府,現在贛州事務都得他來承擔,會昌賊勢日盛,除了督促贛州衛指揮使朱騰盡力剿賊之外,自己也拿不出什麼高明的辦法來。

堂中坐着的還有贛州同知陳紹平,判官高定方。贛州衛指揮同知馬思忠。

再有就是兵備道王拱了。

王拱身份比較特殊,兵備道是介於省之下與州府之上的權力機關,類似於後世的地區行政公署。

弘治年間始於各省軍事要衝遍置整飭兵備之“道員”,稱爲兵備道。掌監督軍事,並可直接參與作戰行動。

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僉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種。又稱兵備副使,兵憲。

兵備道這個衙門說來有些複雜,要說清楚它,有必要說說朱元璋設立的明朝政治構架,朱元璋主要把國家權力構架分爲三個體系,分別是政、軍、監察這三大體系。

在省級權力構架中,對應以上三個體系的分別布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

兵備道原來也象巡撫一樣,只是臨時性機構。

它本身屬於監察系統,但卻幹着行政、事軍這兩個系統的活計;

它本是按察司的派出機構,但設置與革除又均由兵部負責;

你說他是屬於監察系統吧,他幹着行政系統的活,你說它是行政系統吧,它的設置或革除由軍事系統說了算,你說它是軍事系統吧,它的官員都是監察系統的...............

這簡直比製造核彈還複雜,當初也不知是哪個天才把兵備道弄出來的,有這麼精明的頭腦,用來造核彈大明朝還會亡嗎?

而且,現在兵備道雖然成了地方常設衙門,但尷尬的是,它又不象府、縣官那樣,有歷代相承約定俗成並通過“諸司職掌”確認的職權。

它所有權力全部通過一紙敕書得來,敕書上若規定你有行政、財政、監察、督軍等方面的職權,你就可以凌駕於本道所轄的知府、指揮使等所有官員之上。

若是敕書上規定你只有軍權,那麼對不起,知府、知縣不鳥你,王拱的職權剛好就是隻管整飭兵備,現在贛州亂起,按說王拱職權應該突顯出來,衆人應以他馬首是瞻纔對,但是別急。

咱們得先弄清楚贛州兵備道衙門坐落在哪兒才行,它坐落在該死的——會昌。會昌扼守江西、廣東、福建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很重要,所以當初把兵備道衙門設在會昌,而非贛州城內。

明白了吧,王拱現在不過是一隻“喪家之犬”,自己的衙門都丟兩年了,他到現在還沒被革職,這絕對是一個奇蹟,是李自成、皇太極、張獻忠等無數風雲人物一起努力,替王拱創造了這個奇蹟。

王拱雖然還沒有被撤職,但他本身就管不了楊廷麟這個知府,現在又是“喪家之犬”,待罪之身,所以在坐的官員都以楊廷麟爲首,反而把他給冷落在了一邊。

楊廷麟等一干官員憂心忡忡,面色凝重,今天若是不秦牧應對有方,及時制止了奸細煽動民亂,城中幾萬難民被煽動起來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今天僥倖逃過了一劫,但大家知道,若繼續這樣下去,城中數萬難民遲早會被有心人煽動起來。

如何安置這幾萬難民,就成了眼下議事廳中所有官員必須儘快解決的棘手問題。

贛州同知陳紹平一臉憂色地說道:“如今正值青黃不接之時,府倉之中雖然還有些米糧,但須得先確保前方剿賊官兵的口糧,能用於賑濟百姓的不多,這可如何是好?”

贛州兵備道僉事王拱接口道:“大凡匪人作亂,總是想方設法招納難民,以壯聲勢,這次匪首馬永貞卻大反常態,照下官看來,他分明是早有預謀,將難民驅趕到贛州來,讓咱們作難,這數萬難民之中,還不知道混進了多少奸細,絕不止今日擒殺的這十來個,咱們不得不防啊。”

“王僉事言之有理,照本官看來,府庫既然拿不出足夠的糧食賑濟難民,再留這些難民在城中,遲早會引發大變。”贛州衛指揮同知馬思忠補充道。

坐在上首的楊廷麟蹙眉問道:“照馬大人的意思要如何處置?”

“立即將難民集中到城外安置。”

坐在下首的秦牧一直沒有出聲,聽到這他終於聽不下去了,一抗聲說道:“你今日能把數萬難民驅趕出城,明天他們就能打進城來。”

馬思忠冷冷地掃了秦牧一眼,未等他出聲,楊廷麟已經先說道:“不錯,馬永貞叛軍已經逼近府城,此時將百姓驅趕出城,百姓必定心生不滿,這無異於將他們推給叛軍,萬萬使不得。”

馬思忠神色有些不渝,論品級,這的衛所指揮同知是從三品,比楊廷麟這個四品知府還高,只不過因爲他是武職,品級雖高,在楊廷麟面前卻不得不低一頭,見楊廷麟支持一個小小的知縣,而駁他的面子,便不耐煩地反問道:“楊大人既然這麼說,那如何安置這數萬難民,就全憑楊大人作主了。”

馬思忠這分明是賭氣撂挑子了,楊廷麟爲了顧全大局,也不好說什麼,現在贛州民變漸成燎原之勢,連府城都岌岌可危,武官不甘再被壓制,出來爭取話語權這很正常。

他略一沉吟,向秦牧問道:“秦知縣可有何良策。”

秦牧也不拖泥帶水,立即起身答道:“如今只有在城中找一空地,集中安置入城的難民,派兵加強防備,同時在難民之中,編戶爲甲,選出甲正,甲丁,令其協同維護治安,每甲之中,但凡有人散佈謠言,煽動叛亂者,由甲正甲丁負責扭送衙門治罪,若是甲正甲丁失職,致使謠言在本甲內傳播,則全甲治罪。”

馬思忠立即譏諷道:“我道你有多高明,這些方法當我等不知道嗎?不解決賑濟的問題,百姓飢腸轆轆,你再如何編甲也是枉然,他們爲求活命,仍免不了鋌而走險。有本事你就生出點錢糧來,這些就不用你來班門弄斧了。”

秦牧不理他譏諷,接着說道:“城中並非無糧,贛州府南通兩廣,東接福建,西帶湖廣,自古商路不斷,下官想來城中鉅商富戶必定不少;

方今天下局勢不穩,這些富戶家中必定多存錢糧。如今官府要向他們曉明利害,若無糧賑濟,則贛州不保,贛州不保,則他們萬貫家財必爲叛軍所奪,如此之後,再由楊大人出面向富戶借糧,申明以來年賦稅嘗還。”

“別人若是不借呢?”馬思忠冷笑道。

秦牧也立即冷聲道:“誰不借,就是通敵!”

楊廷麟搖頭說道:“秦知縣此舉過激了,只怕會激起民變,不妥,不妥。”

秦牧一揖道:“楊大人,張獻忠攻下武昌,得數十萬衆,南昌方面爲防着張獻忠乘虛而來,必定不敢派兵助我贛州剿賊,如今的的贛州,外無援兵,內有數萬難民如同火藥桶一點就爆,下官敢肯定,若不盡快安置好這數萬難民,贛州必定不保;

當此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舉,楊大人借糧,會不會激起民變下官不知道,但借不來糧,下官卻敢肯定民變就在眼前;

這等情況下,沒有多餘的道理好講,強借也好,硬搶也罷,顧不得許多了。楊大人只須守好本心,將來平賊之後,主動償還他們便是;

至於拿什麼償還,楊大人也無須太過擔心,如今叛軍所過之處,官紳富戶被搶殺一空,叛軍得了不少髒銀,咱們若能迅速平亂,這些髒銀足夠償還借糧所欠了。”

贛州同知陳紹平脫口問了一句:“若是不能平亂呢?”

秦牧攤攤手,懶得回答這麼白癡的問題。

陳紹平很快反應過來,臉上不禁露出一抹訕然之色。可不是嘛,你不平賊,賊就平你,到時還用得着你去還債嗎?

秦牧的這番話,或許確實是解決眼前危機的唯一方法了,但這無異於強搶民財,一但激起民變,就算鎮壓下去了,將來也順利平定了叛軍,但過後朝廷追究起來,楊廷麟等人仍是免不了要被治罪。

而且楊廷麟也覺得,此舉太過激進了,不到萬不得已不能用,至於什麼時候纔到萬不得已,各人心中的認知自然不盡相同。

楊廷麟沉吟着向在坐的衆官問道:“各位不防各抒己見,看看究竟秦知縣此策當行不當行。”

馬思忠立即答道:“下官仍堅持己見,將難民集中安置到城外,若是楊大人打算強行向城中富戶借糧,下官不敢附和,一切全由楊大人定奪。”

陳紹平,高定方,王拱三人猶豫了一下,也各自表示,與其強行向城中富戶借糧,還不如將難民安置到城外。

秦牧明白,誰都不想承擔責任,誰都想得過且過,強行借糧的風險對他們自身來說,比將難民驅趕出城高得多。

將難民驅趕出城,難民必然會投向叛軍,這個大家沒有太大的疑問,但他們還有一絲僥倖,認爲就算這幾萬難民都投向叛軍,贛州城也未必就不能守住,只要贛州不破,他們的罪責就輕得多。

而一但強行向富戶索糧,在城中激起民變,將來他們必受朝廷追究,這是跑不了的。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些官員作出這樣的選擇再正常不過。

楊廷麟艱難地權衡了許久,最終他還搖頭說道:“本官身爲贛州知府,替皇上守牧一方,當此之際,萬不能將百姓逐出城外,這與逼他們從賊無異,若真到了那時,在坐的各位恐怕同樣難逃朝廷追究。這樣吧,先將難民安置到府學,派兵嚴防,同時編甲戶,查處奸細,開設粥鋪賑濟。本官再把城中富戶請來,曉以利害,想來多少能籌到一些錢糧,暫且應付着,再派人前往南昌府,請巡撫大人調糧賑濟。”

楊廷麟這翻話說完,除了馬思忠冷笑不言外,陳紹平,高定方,王拱同意了這折中之法。

秦牧也不再說什麼,只是心中也不禁暗暗冷笑,和崇禎相比,你楊廷麟算那根蔥,李自成打到北京時,崇禎出面讓京中權貴捐款籌集軍餉,結果京中權貴寧願坐等城破,也沒人願拿出錢出來,最後白白便宜了李自成。

越是亂世,富戶越是想多留棺材本防身,這是必然的,除了強“借”,想讓他們把錢糧拿出來,一個字,難!兩個字,休想,三個字,你去死!

PS:因爲合約在路上延遲,弄得俺七萬字了還沒個版面推薦,十分憂桑,等到下週的話,俺都成半老徐娘了。

過了別離時,還解相思否?

親們,求安慰,求狠狠的安慰。

第835章 靜夜思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77章 後勤武器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1002章 有線電報機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683章 神兵天降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692章 一個條件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961章 我有一個要求第1018章 死地第685章 過年不容易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815章 乘勢取青藏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53章 甕底游魚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358章 黃振林第188章 搶銀子嘍第206章 除夕佳節第342章 浙江亂局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29章 第五縱隊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1076章 亂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214章 口水大戰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157章 韓贊周的禮物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559章 碭山烽火蹄聲亂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215章 活捉瘟神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487章 風起青萍之末第979章 順流而下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712章 破城第1064章 克倫威爾的心思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441章 水龍吟第677章 金鑾殿上全武行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963章 夜火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921章 經典的口袋戰術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871章 臣服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846章 堂審(下)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979章 順流而下第210章 井岡山遇匪第42章 一個希望第936章 航行第375章 往日依依今日否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1132章 酬勞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38章 大混戰第552章 親清的洛黨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848章 指紋第25章 玉漱公主第514章 挖坑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
第835章 靜夜思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619章 本宮就是皇后第77章 後勤武器第747章 梅子黃時雨(三)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38章 蘇祿蘇丹國王子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1002章 有線電報機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683章 神兵天降第118章 南邊放出一頭狼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692章 一個條件第725章 海軍聲音第961章 我有一個要求第1018章 死地第685章 過年不容易第152章 紅娘子版《瀏陽河》第290章 慾求不滿第815章 乘勢取青藏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53章 甕底游魚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358章 黃振林第188章 搶銀子嘍第206章 除夕佳節第342章 浙江亂局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29章 第五縱隊第366章 紅娘子守清流關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1076章 亂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214章 口水大戰第327章 安慶告破第157章 韓贊周的禮物第470章 天地是一筐風景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559章 碭山烽火蹄聲亂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147章 英雄美人?第112章 烈火焚城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266章 富春山居第840章 戈壁風雲第215章 活捉瘟神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487章 風起青萍之末第979章 順流而下第444章 美女使者第712章 破城第1064章 克倫威爾的心思第1080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1051章 利益考量第441章 水龍吟第677章 金鑾殿上全武行第1046章 莫愁湖上第963章 夜火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921章 經典的口袋戰術第1091章 合縱連橫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688章 白霧茫茫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1025章 司法改革的大幕第647章 膾不厭細第871章 臣服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846章 堂審(下)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639章 攻守同盟第753章 好漢不吃眼前虧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979章 順流而下第210章 井岡山遇匪第42章 一個希望第936章 航行第375章 往日依依今日否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1132章 酬勞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38章 大混戰第552章 親清的洛黨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848章 指紋第25章 玉漱公主第514章 挖坑第521章 東海大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