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

司馬安等二三十人第一次勸進,秦牧不允。

很快,他們會同秦軍千戶以上的將領,計有兩三百人一齊至書武昌,再次勸進,秦牧仍然不允。

這期間,秦牧並沒有乾等着,一面調兵遣將,暫時穩住了東線的戰局,將清軍阻在了建德縣以東。一面加快整編李自成餘部的速度;李自成在太行軍的餘部有十萬之衆,秦牧挑挑撿撿,取了六萬,包括兩萬騎兵,其餘的四萬全部安置歸農。

同時進一步向麻城龜峰山上的兩萬關寧軍施壓,以期早日迫降這兩萬人馬。

宜城方面,李過也答應歸附了,但前提條件是保持現有的編制,不接受整編。

秦牧就此事找司馬安等人緊急榷商,作戰參謀蔣義涵當即說道:“大人,若是讓大順軍仍自成一體,儘早會尾大不掉,不接受整編,這絕對不行,”

另一個作戰參謀許文長也說道:“大人,李過若是再堅持,咱們就先斷其糧草,再吞掉他六萬人馬也不見得有多難。”

邵華搖頭說道:“沒這麼簡單,先不說咱們在襄陽只有一萬兵力,李過若真要拼個魚死網破,咱們能不能困住他還不一定;

更重要的是,李過與田見秀、袁宗第等人本是大順軍一脈,田見秀這邊正在接受整編,軍心未定,此時一但與李過兵戎相見,田見秀這邊的六七萬人馬極有可能出現反覆。”

秦牧摸着下巴長出的胡茬沉思了一下,然後讓許文長等人暫時退下,只留司馬安等幾個核心成員在場。

他這才說道:“根據雲端提供的消息,高桂英當初之所以與李自成分道南下,主要是爲了掩人耳目,李自成帶着老弱婦孺吸引清軍追擊,高桂英負責押運大順軍的財物遠走漢中。是爲了確保這批財物的安全。李過不甘心接受整編,很可能也是因爲有這批財寶在,他覺得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何亮輕聲問道:“大人。具體數目雲端說了嗎?”

“所有金銀財寶合計值六千九百萬兩之多,主要是當初在京城拷掠所得。其中六千萬兩在高桂英南下時。接到襄陽失守的消息後,便緊急埋在襄陽以西的大扒溝一帶;

餘下價值九百萬兩的財寶以黃金爲主,高桂英一直帶在身邊,直到被困在荊門以北的雙河溝,才由高桂英帶入荊山,現藏於青龍咀。”

雖然夜不收早就並報高桂英軍中有異常之舉,秦牧等人也大致猜到了高桂英押運的是大順軍搶來的金銀財寶。但一直不知具體數目,更沒想到高桂英早就把大頭埋藏了起來。

若不是雲端相告,夜不收估計只能找到後面的九百萬兩。

秦牧非常感慨,不想當初在金陵兩一個煎餅換來的卻是整整六千萬兩銀子。

包括司馬安在內。無不面露喜色,這可是將近七千萬兩的橫財啊,秦牧通過匯通銀行雖然從江南圈來不少錢,但總數也沒有這麼多,一但這六千九百萬兩到手。對秦軍的助力將難以估量。

李源當即說道:“大人,目前襄陽以西的谷城、保康、房縣都已由我軍掌控,正宜速取大扒溝之財,以免夜長夢多。”

秦牧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我已讓雲端帶去襄陽。由馬永貞主持其事,由凌戰親自帶人去挖。”

司馬安沉吟道:“紙包不住火,挖回六千多萬兩的金銀財寶,這動靜小不了,或許能瞞住別人,但必定瞞不住宜城的李過。”

“司馬先生有何高見?”

“大人,你聲東擊西的戰略屬下仔細想過,確實有可取之處,大人請看。”

司馬安拿起小木棒,指着大沙盤說道,“遠取關中確實過於冒險,我軍戰線也拉得太長,但咱們不防折中一下,只取河洛;各位請看,洛陽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東西南北共有八道雄關爲屏;

李過六萬大軍既然不願接受整編,咱們不妨趁韃虜兵力空虛之際,派其北上攻取洛陽,盡取周邊要塞以守,引多鐸兵力北上,如此,我軍再集重兵,順流而下直奪取江南。”

司馬安此計一是調虎離山,將李過調離襄陽一帶,以方便秦軍掘取大扒溝和青龍咀兩處金銀財寶;

二來可避免李過在心腹之地生亂,使秦軍難以集中全力東下。

三來用他們來現實聲東擊西的構想,以減輕奪取江南的難度。

至於李過能不能奪下洛陽,奪下之後又能不能守住,這已經不重要,只要成功把多鐸的兵力分散過去,目的就算達到了。

秦牧詢問何亮等人,大家都贊同此策之後,秦牧沒再猶豫,立即火速傳令襄陽,讓馬永貞按計施行,李過若再不願接受這個折中的辦法,說不得只有調遣兵力強行吞併他了。

這時唐王朱聿鍵再次派來使者,賜秦牧國姓,並封遼王之爵。

楚王府正殿裡,大夥面面相覷,暗暗感嘆朱聿鍵還真是下血本了,按大明祖制,異姓不得封王,功勞再大,象徐達也是死後才追封爲中山王,而且這種追封的王爵子孫是不能繼承的。

朱聿鍵一口氣就給秦牧一個王爵,這注下得確實夠重了,只不過封的是“遼王”,這就顯得沒什麼誠意了;

換句話也就是說,除非秦牧把遼東打下來,否則他這“遼王”就永遠是空頭支票。

這還是其次,讓秦牧糾結的是這國姓,“朱牧.......怎麼這麼彆扭呢,呃,什麼珠穆朗瑪峰還是好的,別搞成‘豬母’纔好,靠,這不寒磣我嘛!”

秦牧神色變幻不定,顧君恩等人只道他動搖了,準備接受朱聿鍵這份大份呢,立即出來詰問來使朱國英:“敢問朱大人,這是唐王的意思嗎?”

“唐王如今已即皇帝位。改元隆武.......”

“我問你這是唐王的主意嗎?”顧君恩不等朱國英說完,立即猛噴道,“唐藩本是罪藩。有何資格繼承大統?爾等立一罪藩爲帝,置桂王於何地?若唐藩可承大統。則何人不可?大明有祖制,異姓不得封王,指的是非皇族血親不得封王,豈是指朱姓以外不得封王?如此胡作非爲,混淆視聽,豈是一國之君所應爲之事?”

朱國英不甘示弱,怒斥道:“大膽。你是何人,竟敢口出狂言,辱及君上。”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爾等不辨是非,擁立一罪藩繼位,本已難令天下人心服,復行此悖逆之舉,是爲大不孝。豈怪得了別人相辱耶?”

顧君恩口若懸河,把朱國英駁得啞口無言後,纔對秦牧說道:“大人,唐藩得位本就不正,如今封大人王爵。也不過爲是日後給大人羅織罪名埋下伏子,大人萬不可接受。”

秦牧有些好笑,顧君恩這也太積極了,連司馬安等人的風頭都搶盡了,不過這種得罪人的活計司馬安等人應該不介意讓他來做。

當初連丞相牛金星都開溜了,顧君恩與喻大猷作爲後來才追隨李自成的人,卻能患難與共,這足以說明兩人忠義,而且他這種直言不諱的性格,秦牧很喜歡。

襄陽。

馬永貞面無表情地把兩個選擇擺在李過面前,一,接受秦軍整編;二,率六本部六萬人馬在秦軍配合下,北取洛陽。

李過再三權衡,終究是接受了後一種方案。

馬永貞指着地圖說道:“阿濟格西路軍幾乎全軍覆沒,目前韃子在洛陽一帶的兵力極爲空虛,趁此機會攻下洛陽至少有七成勝算,洛陽關山險固,西屏三秦,東控豫魯。若能在洛陽站穩腳跟,就等於挺進了韃子心腹之中;

要守住洛陽,必先守住周邊險隘,諸位請看,洛陽東面是虎牢關,位於滎陽汜水西南十里,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守住虎牢關,則洛陽東面之敵難越雷池一步。

北面是孟津關,孟津關北瀕黃河,南依邙嶺,有山河作託,關隘便於堅守,形成了以關制河、以河衛關的局勢。控制住此關,則洛陽北面可保無憂。

西面是函谷關,函谷關西據三秦,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洛陽與西安之間的咽喉,奪下這關,則西面之敵難犯河洛。

伊闕關是荊襄北上洛陽的必經之道,此關不必多說。

再說東南面的廣成關,此關兩山夾一川,其東北有長蟲山,西南有大馬山,自古是通往汝穎的要塞。此關也是必守之地,以防穎州之敵進犯洛陽。

再有就是轘轅關,此關爲洛陽通往許、陳的捷徑要衝。關處鄂嶺阪,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道路險隘,迴環盤旋,守往此關,則許、陳方向之敵可難犯洛陽。”

歷史上,洛陽曾數度爲一國之都,連宋太祖都有意遷都洛陽,正是由於洛陽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易於防守的原因。

馬永貞一邊說,一邊將這些關隘在地圖上一一標出,同時接着說道:“目前洛陽城內只有一千滿蒙旗兵,由滿將達斡爾統率,其餘各城皆是新降之綠營兵,阿濟格大敗,這些綠營兵必定驚慌,我軍挾大勝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北伐,必能破敵。”

李過問道:“只是我六萬大軍北取洛陽嗎?”

“不,本將會親率一萬步騎,你再撥一萬人馬給本將,我以兩萬大軍攻洛陽,李將軍和高將軍則率五萬大軍,同時攻取上述各處關隘,爲了不給韃子喘息之機,我軍明日即拔營北上,不得有誤。”

“馬將軍,常言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咱們就這麼拔營北上,這糧草.........”

“就糧於敵,目前只能這樣,只有這樣才能搶得寶貴的時間,你們不用擔心,糧草補給我後勤部已經起運,咱們到洛陽時,第一批糧草補給很快也會運到,之後更會有源源不斷的補給送達。”

()

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99章 誓師第121章 豁出去了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211章 以匪之名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409章 觀望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31章 大秦鐵騎第1159章 政變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860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1107章 用意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342章 浙江亂局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84章 夾心餅乾第489章 暗流洶涌第775章 入侵河套第502章 驚心動魄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485章 必須堅持的第1075章 夜渡塞納河第517章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49章 老馬識途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904章 盛宴開始了第276章 剃髮令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5章 我要上青樓第960章 疲憊不堪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258章 樹倒猢猻散第661章 秦風篇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232章 帝崩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1110章 啓航吧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971章 驅狼吞虎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295章 天命所歸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691章 悲喜兩重天第53章 甕底游魚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1016章 鳥獸散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1131章 風捲殘雲第2章 家有悍妻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52章 針鋒相對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996章 趣事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981章 應變第497章 帝王之怒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790章 李定國行險第63章 戎馬倥傯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681章 煙火之戰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86章 馬永貞遇伏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50章 古墓神光第779章 巴音淖爾湖
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800章 捷報頻傳第218章 居庸關.鬼門關第613章 科爾沁之秋第99章 誓師第121章 豁出去了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211章 以匪之名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409章 觀望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391章 雪域傾城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766章 攻守異位第757章 夜戰黃岩礁第340章 暴風驟雨第806章 各有算計第31章 大秦鐵騎第1159章 政變第649章 以邊養邊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860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1107章 用意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342章 浙江亂局第193章 橫掃六合,天命歸秦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784章 夾心餅乾第489章 暗流洶涌第775章 入侵河套第502章 驚心動魄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485章 必須堅持的第1075章 夜渡塞納河第517章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49章 老馬識途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904章 盛宴開始了第276章 剃髮令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5章 我要上青樓第960章 疲憊不堪第730章 英國使者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258章 樹倒猢猻散第661章 秦風篇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232章 帝崩第328章 招兵買馬第261章 殺聲透漢陽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906章 狼行千里吃肉第1110章 啓航吧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第971章 驅狼吞虎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295章 天命所歸第909章 逃離升龍府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691章 悲喜兩重天第53章 甕底游魚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21章 血濺桃花扇第1016章 鳥獸散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1131章 風捲殘雲第2章 家有悍妻第436章 秦王旌旗遮天來第503章 含煙畫繡坊第64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一)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52章 針鋒相對第966章 掏心戰術第262章 死神的盛宴第996章 趣事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140章 大王來巡山嘍第981章 應變第497章 帝王之怒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134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第790章 李定國行險第63章 戎馬倥傯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526章 第一臺蒸汽機第681章 煙火之戰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237章 血戰荊門第86章 馬永貞遇伏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554章 漢城亂戰第50章 古墓神光第779章 巴音淖爾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