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橫財

根據秦牧與朝中大臣榷商的結果,中南半島上的海陸兩軍正式開始了戰略轉型,以原來佔領疆土爲目的,轉變爲對資源的獲取爲目的。

除了白起城、升龍府、順化、仰光、阿瓦這些相對富裕的平原地區外,秦軍對中整個南洋半島上的山區不再急着去佔領,不能讓大秦的精力陷在於些山區裡。

當然,也不是全部放任不管,要利用當地的資源,多組織僕從軍,秦軍只負責守住這些重要的城池,然後把清剿山區的土著的任務,全交給僕從軍來完成。

你燒也好,殺也好,來個三光政策也罷,大秦不再過問,大秦要的只是當地的資源,這種資源包括人力在內。

另一方面,秦牧也制定一個十年計劃,就是在十年內,要讓整個南洋土著的人口減少六成以上。同時讓所有山區變成無人地帶。除了用戰爭消耗,也可以弄回國內從事勞役。

剩下的四成,能漢化的就漢化,不能漢化的,就想辦法趕到新西蘭那樣的海島上去。

甚至可以在加裡曼丹島那樣的地方劃一塊地,讓他們去居住,把各個部族都一起放進去,讓他們內爭不停。反正不能再象現在一樣,到處都有分佈。

這個戰略計劃要交有軍方來實施,呂宋、清海、中南半島,現在大秦是不會派文官去治理的,還不到治理的時候,十年後吧。

秦牧給吳進封了一個順義伯,在南京賜第,賜婢妾。大加封賞。

吳進入京受封后,崔鋒立即對他那五萬大軍進行分拆,分別交給洪原、吳山、昂山鶴、那耶力、屠逸五個人率領指揮。

崔鋒開始收起咄咄逼人的氣勢,把清剿洞吾各地的任務交給了洪原等五個人,你們去打吧。燒殺搶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

打了敗仗也不要緊,我再給你們組織兵力就是了,阿瓦地區是魚米之鄉,人口多的是,要重要組幾萬僕從軍不是什麼難事。

馬六兩、顧容、海如風等人。也紛紛組織僕從軍,如是施爲。

而且隨着朝廷開始調派陸軍去接管,海軍將很快從這些戰區投身出來,全力準備向外開拓。

還有廣西和雲南的土司,你們也可以組織更多的狼兵來。按規矩,所有繳獲分你們四成。

崔鋒要做的就是派出少量人馬,監督各路僕從軍的行動而已。

這陣子,天氣炎炎,南京戶部的官員忙得腳不沾地,除了清點新入庫的夏稅外,還有渤泥的王歸晨、升龍府的顧容、馬六兩、廣元的鄭四海、仰光的海如風、阿瓦的崔鋒,把大量的繳獲紛紛押運回了南京。

交趾和洞衙是中南半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也是相對開化、富裕的國家。

像仰光的大金塔,是用七八噸黃金鎦面的,所以千萬別小看這些國家擁有的財富;

只不過因爲他們的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商品沒有大秦豐富而已,但論值錢的東西,他們絕對不少。

而且這次秦軍的作戰方式是在掠奪爲主,佔領區能搬的,儘量搬回國庫來。

這次繳獲的光時黃金、白銀、寶石、翡翠、瑪瑙之類的,價值就高達七千萬龍幣。

另外還有大量的香料、珍珠、藥材等商品。多不勝數,一船船的運回來。根本沒來得及統計,如果一起統計下來。價值絕對超過一億龍幣。

當然,如果算上大量的人口,哪怕一個青年女子只賣五龍幣,那也一筆取之不盡的鉅額財富。

這天早朝上,戶部侍郎許英傑第一個出班奏道:“陛下,海陸兩軍在中南半島大捷,全部繳獲據未完全統計,將超過一億兩千萬龍幣。”

這個數字一經許英傑口中說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譁然,百官不顧朝堂秩序,紛紛交頭接耳。

自古以來,戰爭都是燒錢的事情,特別是以標榜仁義道德的儒家理念治國的時代,對外戰爭幾乎都是隻賠不見賺的事情。

大臣們沒有經歷過這種殖民式的戰爭,根本沒法想象,西班牙那樣一個小國,從海外掠奪回何等驚人的財富。

這次海陸兩軍攻打中南半島,一次弄回數以億計的財富,對他們的震撼有多大可想而知。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之前朝野之間,有很多聲音反對這樣的戰爭,因爲這種戰爭與儒家的仁義思想反差太大。

但在鉅額的財富面前,朝中反對的聲音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錢啊,有幾人會和錢過不去呢?

何況中南半島上的戰爭有多殘酷,朝中這些大臣其實並不知道,只是聽說軍隊又打哪裡了,又取得了幾場大捷,報上來的一切,都只是一個模糊的數字概念。

秦牧擡手輕輕一拂,制住了金鑾殿裡的雜音,然後對許英傑說道:“許卿似乎還有話要說。”

“是的陛下。”許英傑說道,“在臣看來,這筆鉅額財富對我大秦而言,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給大秦帶來一場影響深遠的災難。”

許英傑話音一落,大殿裡再次譁然一片。

有不少人隱隱意識到許英傑說得沒錯,但更多的大臣覺得這是無稽之談,認爲許英傑是在危言聳聽。

甚至有大臣忍不住立即站出來指責許英傑,言詞頗爲激烈。

“肅靜!”殿中侍御史李仲明大喝一聲,讓殿中的秩序重新恢復。

秦牧點點頭道:“許卿作爲戶部侍郎,能看清這一點,朕可以放心了,就請許卿給殿中不明白的大臣解釋解釋吧。”

“是,陛下。這次軍方上繳的鉅額財物,這筆財富不是能過商品輸出賺回來的,對於我大秦來說,相當於是不勞而獲,憑空多出一億龍幣。

如果貿然把這筆鉅款揮霍出去,必然會對大秦的金融貨幣的秩序造成巨大的衝擊。打個直白的比喻,這麼做就相當於朝廷一下子印出一億龍幣投入流通,這必然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如果真導致這種後果的話,不但不會給大秦帶來一絲好處,反而遺禍無窮,因此,怎麼用這筆鉅款,還需要從長計議。”

“許卿所言極是,各位大臣都聽明白了吧?不過在朕看來,如果封存這筆鉅款,也不是辦法,那麼如何使用這筆錢,才能讓它發揮出相應的效益,就請各位大臣各抒己見吧。”

工部侍郎魏元立即搶先說道:“陛下,臣以爲,可用來修路,修水利,改善民生,促進農業發展。”

“不錯,這個可行,各位大臣還有建議嗎?”

禮部尚書覃秋白不甘落人之後,也立即搶道:“陛下,臣以爲,這筆錢最恰當的用法,莫過於用來發展大秦的教育。陛下常說,知識改變個人的命運,也改變國家的命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臣建議,加大教育投入,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免費入學讀書。”

這回不等秦牧答話,太僕寺卿就搶出來道:“陛下,僕投寺需要更多的經費,用於畜業科研,陛下,想以爲,沒有比把錢投到科研上再適合的了,它會催生很多科研成果,對促進大秦的生產力有着難以估量的作用。”

工部、司農寺、軍器監等等部門,也紛紛站出來支持太僕寺卿,同時給自己的部門要科研經費。

本來,這筆鉅款如何用,還有些犯難,各個部門一站出來伸手,你立即發現,其實這點錢不但不多,而且還有些不夠用了。

總的來說,把這種不勞而獲的財富投到基礎設施、教育、科研上去,秦牧認爲是可行的。

只要錢真的用到實處,不但不用擔心會對大秦的金融貨幣造成衝擊,而且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效益。

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960章 疲憊不堪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國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363章 坦誠第392章 逆遊的魚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118章 內鬼第406章 捲土重來第375章 往日依依今日否第11章 侯方域裸奔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694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358章 黃振林第673章 交趾來使第620章 乾清宮夜話(上)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755章 紅毛鬼子來了第69章 龍歸滄海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162章 呂太監認爹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958章 德干總督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764章 戰前閱兵(下)第286章 勸進第869章 理工學院第429章 戰略武器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395章 建個皇家書院吧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810章 殺人盈野復盈城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388章 香囊暗解第303章 以史爲鑑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560章 商丘戰雲掠地飛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762章 龍吟第498章 又見螯拜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821章 無聲的較量第471章 皇家海軍第917章 橫財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547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各懷心思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231章 絕色雙嬌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38章 大混戰第125章 呂督師也想歸附大西王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18章 亂世匪蹤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169章 金融、糧食、水師第254章 南明紀事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560章 商丘戰雲掠地飛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971章 驅狼吞虎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1072章 大逃亡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979章 順流而下
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256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452章 大破徐州第960章 疲憊不堪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299章 開科取士第704章 陛下可是要用法家治國第116章 四省總督呂大器第363章 坦誠第392章 逆遊的魚第275章 氣壯山河第58章 一個香囊一封信第1118章 內鬼第406章 捲土重來第375章 往日依依今日否第11章 侯方域裸奔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672章 你敢不敢第694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358章 黃振林第673章 交趾來使第620章 乾清宮夜話(上)第923章 龍率領的狼羣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48章 社稷壇前天共語第755章 紅毛鬼子來了第69章 龍歸滄海第495章 羣情鼎沸第162章 呂太監認爹第270章 大別山會戰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958章 德干總督第742章 風暴在醞釀(四)第764章 戰前閱兵(下)第286章 勸進第869章 理工學院第429章 戰略武器第813章 橫渡瀚海第395章 建個皇家書院吧第145章 縱觀九萬里河山第810章 殺人盈野復盈城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388章 香囊暗解第303章 以史爲鑑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560章 商丘戰雲掠地飛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759章 朕不是背水一戰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19章 誰是狼誰是羊第762章 龍吟第498章 又見螯拜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634章 剪羊毛計劃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821章 無聲的較量第471章 皇家海軍第917章 橫財第56章 亂世用重典第547章 釜底抽薪第268章 各懷心思第783章 進軍巴達維亞第591章 一個響屁引發的叛亂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231章 絕色雙嬌第291章 滿清內部矛盾第990章 西方人考察學習第479章 逃離昆明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38章 大混戰第125章 呂督師也想歸附大西王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18章 亂世匪蹤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169章 金融、糧食、水師第254章 南明紀事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560章 商丘戰雲掠地飛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578章 感謝安達送上門來第971章 驅狼吞虎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556章 漢官縮影第1072章 大逃亡第944章 天花預防第979章 順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