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重回書院

自從花朝節過後,回到的縣城的餘良玉便有了心事一般,餘光也察覺出了侄子的變化,發現這兩天餘良玉經常站在窗口對着北邊放空,不知在想什麼,或者說,在籌謀些什麼。

夥計們私下裡也都議論紛紛,自從知道餘良玉原本是聚香書院的生員後,便都對這位半路出家的“二掌櫃”管理茗香閣的能力更加懷疑了。

餘光雖有心袒護良玉,只是想着口頭言語並不能服衆,反倒讓衆夥計對餘良玉的偏見更大,因而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天餘光從外邊進到裡間,見餘良玉又站在窗口邊出神。

“可是想念京城那邊了?”餘光走近問到,後來想了想,北邊可不就是京城的方向,莫不是餘良玉想要回京城而又礙於面子不說。

餘良玉還沒接話,餘光便又說起來:“叔叔這裡廟小,自然是比不得京城茶樓的,你若覺得待在這裡受了委屈,一定要同叔叔說。”

“叔叔說的哪裡話,侄兒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餘良玉聽了這話,有些哭笑不得,雖然餘光說的不假,這裡自然是比不得京城,但是他卻也沒有嫌棄,又笑到:“侄兒雖然對着北邊出神,卻不是千里之外的京城,卻是咱們縣城的北邊。”

“縣城的北邊?”餘光喃喃道,忽然想起來,縣城的北邊除了花神宮可不就是聚香書院所在,是餘良玉舊時的求學場所,花神宮餘良玉也已經去過,就剩聚香書院沒回去看看了,恍然大悟到:“莫非你是想回書院看看。”

“正是。”餘良玉點點頭,離開了窗邊。

“原來如此。”餘光總算是舒了一口氣,笑到:“還以爲是咱們茗香閣池子小,容不下你這尾金鯉。”

“叔叔難道忘了俗話說的,是金鯉不早就躍龍門去了嗎?”餘良玉陪笑到。

餘良玉所說的魚躍龍門即登科及第,看來棄文從商這件事始終還是他內心的一個心結,大抵也因爲這個而望北卻步,餘光會意,只得寬慰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畢竟也在書院當過生員,師生一場,已經兩年沒有回來,與其內心糾結不下,不如回去看一看吧。我說你怎麼最近有些恍惚,這天地君親師,大哥那一關都過了,還怕師這一關麼?”

本來主意不下的餘良玉聽了餘光這話,很是感激,終於下定決心重回聚香書院,笑到:“謝謝叔叔一直都這麼幫助侄兒,既然您這樣說了,也就是答應準侄兒的假了。”

“這話說的,我倒成什麼了,你又不是來給叔叔打工的,隨時想去哪裡都可以,只要同叔叔說一聲便可以了,免得把你弄不見了,叔叔可賠不了大哥你這麼一個大人。”餘光哈哈一笑到。

回想當初,餘亮仕途暗淡,就指着餘良玉給祖上爭光了,所以堅持要餘良玉走仕途,只是餘良玉卻熱衷經營之道,尊孔子卻也敬范蠡,然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現實逼他只能選擇其一。餘光也確實看出了侄子的心意,雖然表面站在餘亮那一邊,暗地裡卻是餘良玉這邊的陣營,倒也不全然是因爲自己也是走的經營之道,說到底他還是不忍看到餘良玉爲此事痛苦。

爲表示對餘光支持的感激,餘良玉很願意把心事說與餘光聽,把趁上京趕考之際改弦更張之事也說與了他知道。

當時餘光聽了雖小小驚訝了一番,卻也沒有多加勸阻,贈與銀兩讓餘良玉好好照顧自己,又讓他做好迎接風暴的準備,餘良玉也知道他做出這個選擇會付出的代價,只是讓餘光在家幫着周旋勸慰。

果然此事一經傳來,便在家裡引起了軒然大波。餘亮大發雷霆,決意要與餘良玉斷絕父子關係,餘光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做好規勸工作,漸漸地讓大哥放下成見,後來餘亮也是想通並鬆了口,餘光才忙修了家書到京城去,讓餘良玉回來團聚,這一來二去的就過去了兩年。

兩年說長不長,說短卻也不短。

果然這世間沒有什麼是時間不能撫平、不能帶走的。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人尚且不能按照自己的初衷去自我完成,又何談對別他人對天下呢。

餘光自然也理解餘亮苦心經營多年卻付諸東流的痛心,在大哥和侄子斷絕關係的那段時間裡,餘光時有自責,對支持餘良玉的立場就像風雨飄搖中的旌旗,更是不敢正視大哥,致使他清減了許多。

苗氏向來同餘光同心同德,見餘光時有消沉嘆息之態,詢問了實情,才知道原來他已經提前知道了風暴的到來,因而如今很是自責自己當初沒有阻止。

不過,苗氏倒是看好餘良玉的決定,到底他是信任餘光這個叔叔不會阻止才告訴了這件事;還預言了三年內父子倆一定會解開心結,與其這樣對峙,不如各安一隅各自冷靜。

有了苗氏的時時寬慰,餘光方纔從自責中走出來。

雖然在餘光的鼓勵下餘良玉終於下定決心回書院看看,只是當天夜深,他仍舊不能寐下,想着到書院後的種種,但是這兩年的人情練達不輸文章卻也讓他安心不少,他並非沒有了功名的最求便把書給丟在了一邊,這樣自我寬慰後餘良玉方漸漸入睡。

隔天聚香書院文房中,梅級正看完文書捏着鼻樑休息,何其多來訪,便又忙起身引座,笑到:“今日何兄怎麼得空來?”

“今日私塾不上課,得了空便來了,正好還了上次從書院借的書。”何其多說到,見梅級面有疲色,有問到:“級老弟是不是還不得閒,應該不會叨擾吧?”

“剛閒下來何兄就來了,可真是會挑時間,倒是何兄不用看着繼學的功課了?”梅級揶揄到。

“就算看着,也得鬆弛有度,所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何其多笑到,其實也是給何繼學一個放鬆的機會,不然這孩子總是怕着自己。

兩個人正說着,只見門房來報,說有一位叫餘良玉的要見梅教諭,說是書院曾經的生員。

梅級聽了此名字,在腦海中努力地搜索着,雖然有些耳熟,一時倒想不起來,便叫把人請進來。

“看來今日大家都一起得了空,又都挑對了時機,便都扎堆來了。”何其多笑到。

“此名字聽着甚是耳熟,卻一時沒想起是何人。”梅級說到。

“書院生員衆多,除開在院的,還有出去了的,一時想不起來也是有的,不足爲怪。”

何其多說的倒自是實情,只是梅級恍惚感覺此人並非一般生員,而是有什麼讓他留下印象的人,等下見了真人了便可想起來了。

這麼想着,梅級倒是很期待等會兒見到此人的廬山真面目。

“既然級老弟有稀客到,我也就先走了。”

何其多說完,便起身要走,卻被梅級給叫住,說到:“你難得來一趟,不也是稀客,沒得凳子還沒坐熱便走的,不如也同我一起瞧瞧此人。”

見梅級如此說,何其多也只好又坐了下來。

過了一會兒,門房引進來了一個人,舉手投足穩重成熟,卻是一副年輕模樣,一時難猜年紀,何其多瞧着越發眼熟起來。

餘良玉先是問候了梅教諭,又看向何其多,不知該作如何稱呼。

“這位是清漣書齋私塾的何先生。”梅級引見到。

“晚輩見過何先生。”

餘良玉見禮後,何其多也點頭致意,梅級也便示意其坐下。

“剛纔聽門房說你是我書院的生員,只是我一時倒記不起來,不知是我院哪年生員?”梅級笑問到。

“梅教諭貴人多忘事,莫不是忘了那個說自己也是范蠡門生的古怪生員了麼?”餘良玉笑問到。

餘良玉這句話就像是一把開啓一段塵封記憶的鑰匙,梅級也終於想起來,笑到:“是你,沒錯,我想起來了,怪道我聽了這名字就覺得你不是我院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物了。”

此時兩個人就像是榫卯一樣對了坎,突然變得熟絡起來,只有置身事外的何其多還不明就裡,不過一個入了孔子門的生員,竟說是范蠡的門生,確實夠古怪的了,也如同梅級嘴上所說的,不是普普通通的人物,因而對了解此人更多了幾分興致。

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六十四章:終得肯定第二十二章:京中邸報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九十三章:嘲諷第八十五章:說退第二十七章:團聚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七十七章:反諷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六十四章:終得肯定第十四章:何繼學監堂第八十二章:泄密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八章:三顧茅廬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十三章:小童生的嘲諷第八十一 章:發現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九十二章:茶禮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七十八章:變化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八十九章:細則第九十章:討論第五章:試探兒女心思第十五章:及時雨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八十二章:泄密第八十四章:看望師兄第九十四章:示好第九十五章:對立第四十二章:商量對策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四章:神明的庇佑第八十章:商議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九十一章:遊子吟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五十八章:清漣書齋和解第五十一章:茗香閣夥計齟齬第七十七章:反諷第七章:入住師府第四十四章:奔走詢問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九十四章:示好第二十九章:和好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七十四章:同說往事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十七章:姚夏花的關注第六十二章:兵分兩路第二十七章:團聚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二十二章:京中邸報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六十七章:冤家路窄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五十章:白歡喜第三十一章:評價第四十八章:角鬥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九十三章:嘲諷第九十二章:茶禮第九十一章:遊子吟第七十五章:同意第四十六章:庸人自擾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三十章:廟會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八十一 章:發現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奔走詢問
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六十四章:終得肯定第二十二章:京中邸報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九十三章:嘲諷第八十五章:說退第二十七章:團聚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七十七章:反諷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六十四章:終得肯定第十四章:何繼學監堂第八十二章:泄密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八章:三顧茅廬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十三章:小童生的嘲諷第八十一 章:發現第八十七章:趙厚誼與蘇正居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九十二章:茶禮第四十五章:門房的線索第七十八章:變化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七章:大禹治水第八十九章:細則第九十章:討論第五章:試探兒女心思第十五章:及時雨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八十二章:泄密第八十四章:看望師兄第九十四章:示好第九十五章:對立第四十二章:商量對策第五十五章:朱順的情報第八十六章:息事寧人第三十二章:歸家第四章:神明的庇佑第八十章:商議第五十四章:交換信息第九十一章:遊子吟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五十八章:清漣書齋和解第五十一章:茗香閣夥計齟齬第七十七章:反諷第七章:入住師府第四十四章:奔走詢問第六十章:餘良玉發威第九十四章:示好第二十九章:和好第七十三章:苗東喜第七十四章:同說往事第九十九章:孟光何時接了梁鴻案第十七章:姚夏花的關注第六十二章:兵分兩路第二十七章:團聚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二十二章:京中邸報第二十八章:和事佬第七十二章:錢泰多第六十七章:冤家路窄第二十六章:堂親碰面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五十章:白歡喜第三十一章:評價第四十八章:角鬥第九章:何珍珠借書第九十三章:嘲諷第九十二章:茶禮第九十一章:遊子吟第七十五章:同意第四十六章:庸人自擾第五十九章:萬年青來訪茗香閣第六十三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二十五章:生出嫌隙第六十六章:同時來訪第四十章:意見分歧第二十三章:兩副面孔第九十六章:順水推舟第四十三章:寫信與送信第三十章:廟會第四十九章:探口風第二十四章:反將一軍第四十一章:察覺異樣第八十一 章:發現第二十一章:久別重逢第四十四章:奔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