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議事3

趙旭升看王世忠離開,滿懷疑惑的問道:“軍門,您真的打算送金復二州的學子前往京師赴考嗎?”

周顯點了點頭,問道:“有什麼問題嗎?”

趙旭升沉默了片刻道:“軍門,屬下實話實話啊!金復兩州被東虜佔取多年,境內百姓多受其壓迫,不說要讀那些聖賢書的,就是連識字的也沒有多少人。您送這些人前去科考,基本上沒有高中的可能。而且朝廷春闈早過,按照朝廷規制,他們連參加院試的資格都沒有。屬下實在不明白您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周顯嘆了一口氣道:“我並不指望他們給我中一個狀元回來,只是想借此向世人表明金復二州同樣爲我大明的領地。自我軍攻取金州之後,對治內百姓雖然不能算是極好,但他們的生活至少比在東虜統治之下要強上太多。但爲何在我軍與滿清交戰之時,卻有那麼多普通百姓和士卒主動給清軍傳送情報?在我看來,除了清軍那邊開出重賞之外,還有就是他們對我軍並不信任,對清軍的認同度遠遠大於我軍。從這點上,我軍要自我反思,爲什麼會讓他們有這樣的想法?”

周顯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個人認爲,至少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民心不穩。昔日,尚可喜因私人恩怨而攜部衆投靠滿虜,導致金州失陷,支持大明的當地百姓遭滿虜屠戮殆盡,很多人因此而家破人亡。雖然目前我軍克復金復二州,但時間尚短,而且在很多普通百姓看來,我軍依舊可能隨時放棄兩州。所以,他們中的很多因爲擔心在我軍離開之後遭到滿虜的報復而那麼做。還有第二點原因,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國的概念,認爲我大明和滿清並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在將來的戰事中,誰的勝算更大,他們便傾向於支持誰。在之前的多次戰事中,我大明屢次敗於滿虜,也就讓他們認爲這次和以往不會有什麼不同,那做出向清軍透風報信的事情自然也不算什麼稀奇之事了。”

黃蜚微微點頭,“軍門說的是。高毅審問那些細作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都說我軍根本不可能戰勝清軍。”

周顯向黃蜚點了點頭,說道:“大部分金復二州的百姓所擔心的我軍可能隨時撤離遼南的問題,我們只能通過實際行動慢慢讓他們安心。而對大明的認同感問題則刻不容緩,至少先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大明的子民。科舉三年一次,大明從全國取士,如果讓兩州士民也參與其中,至少會對他們產生一些影響。這件事情的意義,我已經在奏摺中向聖上言明,並提議准許金復二州的學子直接參加朝廷的院試。如若有一兩人高中舉人,甚至是進士,我們就可以藉此大力宣傳,讓二地百姓明白他們與其他地域的大明子民並沒有什麼分別,以此博得他們的認同感。”

周顯掃視了一下衆將,繼續說道:“從小的方面講,此事有助於我軍穩定金復二州;從大的方面講,對朝廷方面亦有同樣重大的意義。現在運河被阻斷,劉澤清在山東掀起叛亂,河南亦闖賊所佔,今年的京師科舉,必然會冷清異常。如果有金復二州的學子趕去,至少可以向天下百姓證明,朝廷並非全線潰敗。對整個天下大局來講,我們在永寧監城的這場小勝算不得什麼,但起碼可以穩固一下京師的民心、軍心。在大明國勢衰微至此的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消息,哪怕是這樣很小的好消息。”

黃蜚聽完周顯的話語,心中忐忑不已。就軍事指揮方面,他自認爲自己並不比周顯差。但周顯考慮事情,總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將每件小事都泛大化,然後落實下去。而他不能說沒有考慮,只是從來沒有那麼長遠。

周顯轉向趙旭升道:“趙副將,金復二州的政務一直由你兼做,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趙旭升站起來拱手道:“軍門放心,我一定辦好此事。”

周顯點了點頭,側身下令道:“章懷,你到外面守着。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這間屋子。”

章懷走了出去,大門被緩緩關上,屋內氣氛頓時變的有點凝重起來。

周顯緩聲道:“此戰的經過,我就不多作贅述了,說兩個主要的問題。黃僉事,既然你已經制定了突襲清軍的計劃,一切都應當秘密進行。你爲何卻提早將自己的計劃告知千總以上的將領,而且還未要求他們對此事進行保密?”

黃蜚臉色難看,站起來拱手道:“屬下失職,當時未考慮那麼多。”

周顯擺手示意他坐下,“此事已過,我不願深究。只是藉此告訴諸位,復州形勢複雜,敵我難辨。在這種情形下,凡事都需多長一個心眼。什麼事情該什麼人知道,你們在心中都應該有個標準在。否則,最後吃虧的一定是我們。除此之外,你們還犯有另一個大錯,爲何能允許王世忠擁有兩千餘私兵?”

黃蜚猶豫了一下,向周顯道:“軍門,此事也是我的錯。本想借助王世忠哈達貝勒的身份招募一些士卒爲我軍所有,便沒對他做過多限制。後來雖然隨着他實力的增強變的有點肆無忌憚,但始終來說還算可以控制。況且,他手下的那些兵卒從未拿過我軍的軍餉、糧草,因而便對他多加容忍。”

趙旭升站起來道:“軍門,這並非完全是黃僉事的過錯,而是諸將共同商議的。金州、復州之戰後,我軍俘獲了大量清軍,除少量招募入軍外,其他的大部分都送回登萊爲礦奴。這些人中的很多從兵多年,但作惡亦重,最擔心的事情便是我軍對他們加以報復。而王世忠身份特殊,那些俘虜也更願意投靠他。諸將的意思是先借王世忠的名義收降這些俘虜,然後在將來再將他們編入我軍,這樣所受的壓力便會銳減。”

周顯輕輕的搖了搖頭,“你們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王世忠此人的權力慾很重,一旦其嚐到了手握重兵的甜頭,豈會那麼容易讓你們整編他的私兵?在我軍與清軍在永寧監城的關鍵時刻,他不僅沒有領兵向前,反而撤到了大軍的後方。假設此戰我軍大敗,王世忠會不會率領他手下的兩千私兵截斷我軍的退路,以我軍數萬的將士的姓名作爲他投靠清軍的進身之階?”

黃蜚驚出了一身冷汗,如若真是那樣,在金復兩州的數萬明軍只會有全軍覆沒一個結局。他不知道周顯是得到了什麼訊息,還是其他的原因,纔會做出這樣的推論。但他內心對此卻不大相信。“不會如此吧!畢竟王世忠和滿清有家仇,而且他的親屬都還在我大明境內。”

周顯嘆了一口氣道:“對於有些人來說,權力和利益纔是他們想要追求的,家人根本就不值一提。當然我並不是說,王世忠便一定是那樣的人,只是我們賭不起。在座的諸位,官職最低的也是守備,一個決定就關係數千士卒的生死。因而在做出決定之前,必須儘自己所能將一切可能的威脅排除在外,因爲我們沒有資格疏忽大意。”

衆將沉默,臉色都有點難看。

周顯用手指輕輕的敲動了一下桌面,緩緩道:“好在此戰的結果並不算太壞,雖然我軍的損失重了點,但至少成功拿下了永寧監城和五十道驛。對此,黃僉事當居首功,我也已經上書朝廷爲諸位請功。但此戰卻並非完結,清軍不可能准許我軍威脅他們統治的核心區域蓋州,接下來我軍必將迎來清軍的激烈反撲,我們對此要提前做好準備。我在不久之後便要返回登萊去平定劉澤清之亂,你們需要我做什麼可以儘管提出,我會盡自己所能滿足你們的一切要求。”

黃蜚猶豫了片刻道:“軍門,永寧監城和五十道驛被我軍所佔,只要能守住這兩地,清軍主力便不能輕易前來複州。這兩地地勢有利於防守,也不需要太多兵力,但問題是此戰我軍兵力折損嚴重,僅戰死者就超過六千。雖然屬下亦知道劉澤清之亂必須儘快平定,但希望軍門不要從這裡調回太多兵力,否則將很難守住這兩地。”

周顯面露難色道:“你的難處我知道,但我的難處你也要理解。劉澤清之亂,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對之形成壓倒性優勢,此事將對朝廷產生致命性的打擊。”

說到這裡,黃蜚的眉頭已經高高蹙起,而衆將臉上也差不多是同樣的表情。

周顯沉默了片刻,最終道:“我看這樣吧!黃僉事,你首先把王世忠手下的那兩千人打散後整編入軍,以補充我軍的兵力損失。”

黃蜚明顯愣了一下,“這可以嗎?要不要問問王世忠的意見?”

周顯淡淡一笑道:“他不是已經前去京師了嗎,還怎麼問他?而且軍務緊急,一切都應便宜行事,我們自己做主就行。”

黃蜚恍然大悟,他起初就好奇周顯爲什麼要讓王世忠前往京師送信,原來是爲了這個。他隨即拱手道:“軍門放心,屬下明白該怎麼做了。”

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沂州攻防2第六百二十八章 審問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第一百零九章 夫妻第二百五十四章 借貸富商第二章 兄長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七十九章 出京7第八百七十八章 風三姐2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六百零六章 松山之戰12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遼陽17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勢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七章 夫子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八百四十章 酒後醉話第九百六十四章 調山東兵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九百七十三章 嚮明之心2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八百七十章 藏富於民乎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十章 考察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起潛第四十七章 兵起5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6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九百七十三章 嚮明之心2第八百二十七章 震遼陽23第三百零四章 賊入登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誘敵之士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二百零七章 防線第二百二十三章 刺張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九百九十二章 南陽大戰3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八百零九章 震遼陽5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一百一十章 單發手銃第七十五章 城盟之約第一百九十三章 從命第九百九十七章 南陽大戰7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一百二十九章 衝陣第八百零六章 震遼陽2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六十八章 京師3第八百九十九章 說服孫可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槍之威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七百九十八章 黃蜚的擔憂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一百一十七章 轉折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八百零六章 震遼陽2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五百二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943章 朱慈烺2
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八百五十四章 沂州攻防2第六百二十八章 審問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六百一十九章 周顯嘆形勢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第一百零九章 夫妻第二百五十四章 借貸富商第二章 兄長第一百四十章 擁立蒙古汗第七十九章 出京7第八百七十八章 風三姐2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八百三十一章 引軍東向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六百零六章 松山之戰12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遼陽17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九百八十七章 形勢第四十二章 震懾第七章 夫子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八十九章 朱慈烺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二百四十章 挾蒙出兵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九百三十六章 算計第四百零八章 戰果磊磊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八百四十章 酒後醉話第九百六十四章 調山東兵第九十四章 赴京師第九百七十三章 嚮明之心2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八百七十章 藏富於民乎第九百二十二章 第一軍第十章 考察第六十六章 京師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五百七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5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六百五十四章 高起潛第四十七章 兵起5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6第五百一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九百七十三章 嚮明之心2第八百二十七章 震遼陽23第三百零四章 賊入登州第一百二十七章 誘敵之士第六十七章 狠人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五百一十八章 賊襲登萊第二百零七章 防線第二百二十三章 刺張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九百九十二章 南陽大戰3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第八百零九章 震遼陽5第八百零二章 出征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一百一十章 單發手銃第七十五章 城盟之約第一百九十三章 從命第九百九十七章 南陽大戰7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一百二十九章 衝陣第八百零六章 震遼陽2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六十八章 京師3第八百九十九章 說服孫可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槍之威第四百五十九章 李巖的思慮第六百四十九章 詐言3第七百九十八章 黃蜚的擔憂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一百一十七章 轉折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八百零六章 震遼陽2第五百八十一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1第五百二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零八章 何人爲將?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943章 朱慈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