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張獻忠的決策

梓潼之北,距離城池百里之外的一處山谷之中。張獻忠坐在一塊石頭上,下首位置坐着的是他的兩個軍師,徐以顯和潘獨鰲。緊接着的是他的四個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以及他所信任的王定國、馬元利、馮雙禮等將。

張獻忠身材雄偉,坐在那裡,猶如一座小山一般。“沒想到楊嗣昌這個王八蛋這次進軍會如此的迅速,雖然我們失去了梓潼,但實力沒有太大折損。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如此垂頭喪氣。關鍵是,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老徐、老潘,你們兩個先說說。”

徐以顯投靠張獻忠較早,深受其信任,爲他的首席謀士,資歷甚高。他歷來志存高遠,性情百折不撓,常常以諸葛亮自比,一心想要輔助張獻忠成就霸業。雖然遭遇多次失敗,但始終不改其初心。

此刻聽到張獻忠問策,知道自己此時的作用不是提出具體的方案,而是穩定軍心。他想了一會道:“大帥,雖然此次我軍此次失利,但尚有四萬之衆。楊嗣昌此次出擊迅速,我們在缺少防備之下,略輸一籌。但就像大帥剛纔所說,實力未損。接下來養精蓄銳,以求再戰,未必就一定會再次落於下風。但是,我們首先要先知道官軍的具體情況。”

張獻忠點了點頭,道:“老徐說的對,我也是這樣想的。之前我們屢次大敗官軍,是因爲情報準確及時。我欲增派斥候向梓潼、CD,一方面要弄清楊嗣昌這次帶了多少兵力前來,都由哪些將領統率。另一方面,要弄清楚官軍接下來準備怎麼辦。是像以前一樣圍追堵截,還是會採取其他的圍剿方案。老徐,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徐以顯點頭應命。

潘獨鰲和徐以顯以往的經歷有所不同,他是秀才出身,是一個極其不安分的人。在農民軍四起的時候,他在家鄉組織鄉勇抵抗。後來,張獻忠率大軍攻打到他的家鄉,他在形勢不可爲的情況下選擇了歸降。自此,跟隨張獻忠南征北戰,屢次獻策,成爲軍中僅次於張獻忠和徐以顯的三號人物。

但馬有失蹄,後來張獻忠被左良玉擊敗,他以俘虜的身份被押往襄陽。但當時,楊嗣昌想從他那裡得到有關農民軍的情況,便饒了他一命。後來,他又趁官軍與農民軍混戰,逃回到張獻忠這邊。因而,他深知農民軍和官軍兩邊的情況。

他思考片刻,望向張獻忠道:“大帥,我們連破數城,得到金銀財寶無數,此刻該是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刻了。一、用他們購置糧食,以圖和官軍做長期周旋。二、派出善辯之士,前去官軍那邊。左良玉、賀瘋子、李國奇這些楊嗣昌能夠依靠的將領,都是陝西人,和大帥打斷骨頭連着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只要誘之以利,說之以情,相信他們不會太過爲難我們。”

張獻忠大笑道:“老潘慮的是。旺兒,去把我軍所有的財寶拿出一半,交給老潘。至於如果使用,你聽他吩咐就行。”

孫可望拱手應道:“孩兒聽命。”

張獻忠看李定國一直沉默不語,完全不似他平時的樣子。“國兒,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李定國站起來,躬身向張獻忠拜道:“父帥,之前楊嗣昌故意在湖北與四川邊境故意露出防守漏洞,故意引我們前往四川。他的本意是將我們堵在蜀地的崇山峻嶺間,以徹底剿滅我們。但邵捷春太過愚蠢,主動放棄險地要隘,從而導致我們入川成功。楊嗣昌可並非邵捷春,我們一個不慎,可能就會遭受全軍覆沒,父帥對此不可不慎。”

“楊嗣昌這個王八蛋,幾次都將我逼入絕境。都說吃一次虧,長一點智,我最不會做的就是看輕他。對於怎麼對付他,你是不是有其他的建議?”

李定國沉默片刻,道:“父帥,有兩個方法或許可以收到奇效。一是依靠本地的普通百姓充當我軍的斥候。蜀中富庶,但財富、土地都掌握在皇族,以及那些大族鄉紳手中。就這樣,他們仍然不知足,處處兼併小民的土地爲己所有。導致川地雖然未曾遭受饑荒,但到處都是饑民。如果我們所到之處,分以金銀,給以糧食,絕對可以收攬百姓之心。他們會心甘情願充當我軍斥候,爲我們提供官軍的一切情報,這比由我們派出斥候更加有效。”

張獻忠點了點頭,示意李定國繼續說。

“還有一個就是分兵。無論楊嗣昌這次帶了多少士卒前來川地,官軍的實力都遠超我們。他們下一步要做的,肯定是找到我軍主力以求決戰。我們現在有近四萬士卒,川中的小道雖然很多,但這樣大規模的行軍,不可能不被官軍探得蹤跡。只有分兵,四處出擊,讓蜀中遍地狼煙。才能完全打亂官軍的部署,讓他們搞不清我軍的主力到底是在何處,纔有機會逃出川地。”

衆將臉露驚愕,劉文秀首先出言道:“二哥,如若分兵,難道你就不擔心我們被官軍各個擊破嗎?”

李定國笑了笑,道:“三弟不用擔心這個。川中地形複雜,隨意一個地方便可隱藏數千大軍。只要我們將兵力分爲幾千幾千的,官軍想要徹底殲滅,至少要投入等量的士卒。而且分兵也不是全分,父帥帳下的兩萬精兵是不會分的,他們纔是我們以後逃出川地的最大保障。到時候,如果官軍同樣分兵,我們就聚兵殲滅他們的其中一部。如果他們不分兵,我們就四處出擊,不斷給他們造就壓力。”

張獻忠沉思良久,最終站起身子,說道:“就依國兒所言。全軍分爲六部,由我親自率領中軍兩萬人。剩餘的兩萬人分成五部,每部四千人。聚兵而攻,散兵而撤,一定要讓楊嗣昌這個王八蛋完全搞不清我們確切身在何處?”

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九章 修羅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五章 山東之局5第七百七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九章 山東之局9第八百五十六章 沂州攻防4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九百二十六章 葡萄牙人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五百章 高勁鬆歸附第七十五章 離京3第八百一十二章 震遼陽8第二百五十八章 丁志鬆告狀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六章 早課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歸屬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六百七十章 回宮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五十七章 戰啓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三十章 收心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張2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峙4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五十二章 一人破敵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七十八章 滅寇計劃第十一章 山東之局11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一百六十五章 兩黨之爭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國的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議事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十三章 山東之局13第八百零四章 過海州2第五十六章 進京2第958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北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五百八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5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三十二章 排陣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線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漱玉館題字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
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三十九章 修羅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八百三十三章 逃脫上船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五十一章 兵起9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六十一章 審問3第六十三章 驚變第五章 山東之局5第七百七十四章 離間之計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九章 山東之局9第八百五十六章 沂州攻防4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五百七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7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五百八十四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4第三十五章 唐王朱聿鍵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九百二十六章 葡萄牙人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二百六十四章 圖爾海出兵歸化第五百章 高勁鬆歸附第七十五章 離京3第八百一十二章 震遼陽8第二百五十八章 丁志鬆告狀第八百九十八章 傳言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六章 早課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九百三十五章 勸說第五百九十五章 逃離松山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歸屬第四百四十七章 黃蜚的心思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四百五十三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2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六百七十六章 誘導2第八百零七章 震遼陽3第六百七十章 回宮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三百零一章 方正化抵萊第六百五十三章 劉澤清的圖謀第五十七章 戰啓第四百五十章 顧炎武討銀子第三十章 收心第一百五十章 盧象升之道第二百二十四章 刺張2第五百三十一章 對峙4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九百一十四章 奪城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四百七十二章 周泰請戰第九百六十三章 清軍入關2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五十二章 一人破敵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七十八章 滅寇計劃第十一章 山東之局11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一百六十五章 兩黨之爭第四百五十八章 李定國的決議第二百一十三章 議事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四十三章 兵起第八百五十五章 沂州攻防3第一百七十九章 楊嗣昌的謀劃第十三章 山東之局13第八百零四章 過海州2第五十六章 進京2第958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北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八百六十七章 留置沂州第五百八十五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5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三十二章 排陣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防線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六百二十四章 漱玉館題字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三百二十二章 松山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