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震遼陽23

哨騎不斷回報,先是明軍在渾河對岸解馬去鞍,沒有絲毫要決戰的跡象。後他們又在橋頭堆砌了幾千顆清軍頭顱,祭祀曾經在渾河岸戰死的明軍將士。之後,他們又團圍在一起,生火做飯,大聲歡笑。

看到明軍沒有絲毫要與自軍相戰的跡象,杜爾祜心中滿是疑惑。令哨騎探索四周,沒有其他明軍的跡象。但越是如此,杜爾祜越是不敢輕舉妄動。

等到天色完全黑了下去,杜爾祜仍舊沒有派兵出城。在這期間,不斷有將領請求出城與明軍決戰。但也有不少城中勳貴直言城外情況不明,請求杜爾祜緊守城池,以防會像勒克德渾一樣中了明軍的埋伏。

天色已黑,此時再行出城,中伏的可能性要比之前更高。想着耿繼茂以及城外明軍的異常反應,杜爾祜心中猶豫萬分。除了下令士卒嚴守城池,哨騎在外嚴密監視明軍動靜外,還急忙派人將這邊的情況通報向盛京瀋陽。

明軍在渾河對岸紮營,沿河插了無數火把,以防清軍渡河偷襲。營中不斷傳出馬嘶之聲,金鼓也一直鳴響。杜爾祜下令所有兵卒不得下城牆,而他也一直站在牆頭,緊緊注視着遠處的清軍營地。直到後半夜,等他再也受不了了,才下令讓自己的副將留守城頭,而自己則準備在箭樓裡小憩片刻。

但剛躺下沒多久,他的副將便匆忙走進箭樓。“主子,盛京來的援兵到了。”

杜爾祜臉色一變,驚聲叫道:“這麼快?”說着,他連忙隨自己的副將奔了下去。

盛京瀋陽這段時間熱鬧的很,近十萬清軍匯聚在此。雖然還未開戰,但劍拔弩張之勢卻絲毫不減。皇太極暴死,死前沒有指定皇位的繼承人。而滿清不像大明,還未形成父死子繼的傳統。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皇族成員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只看誰的手中掌控有足夠壓倒其他人的實力。

但目前的情況是,多爾袞稍強,豪格稍弱,但前者也不具有在短時間攻滅後者的實力。在這個時候如果爆發內戰,滿清很可能完全傾覆。不能打,那就只能吵了,縱橫捭闔,相互聯結,以求給自己謀求到最大的支持。

滿清八旗中,多爾袞掌管着正白、鑲白兩旗。這兩旗實力雄厚,在八旗中實力僅次於正黃旗,分列二三兩名。豪格掌控的正藍旗雖然在金州之戰中折損嚴重,但遠征察哈爾蒙古時,皇太極將鑲黃旗的部分兵力補充到正藍旗中,使其實力得到了一些恢復。而且,鑲藍旗的主事濟爾哈朗全力支持豪格,使豪格也算是同時掌控兩旗。

正黃、鑲黃爲皇太極親率,但內部將領卻分化嚴重。有的支持多爾袞,有的支持豪格。在這個時候,掌控雙紅旗的禮親王代善的態度就至爲關鍵了。但代善這個老狐狸卻久不表態,一副事不關己,兩不相幫的樣子。

除了這些滿人,漢人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投靠滿清的漢人內心一直想將滿清改造了正統的一統王朝,以便掩蓋自己投靠異族的恥辱經歷。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父死子繼的傳統,以爭取在皇位之爭時,將內耗降到最低。因爲這個原因,大部分漢人文人是支持豪格的。

但漢人中掌握軍權的武人的想法卻又不同了,他們不在乎身後的名聲,只在乎現在自己手中握有的權力。他們親眼看到豪格在金州是如何的慘敗,而多爾袞又如何在松山生擒洪承疇而還。兩相對比,孰強孰弱一目瞭然,他們不認爲豪格有能力領着他們入主中原。因而除了少數人不表態外,武人中的大多數人是支持多爾袞的。

雙方吵了一個多月,仍舊沒有達成一致,反而對抗的情勢越來越緊張。而正在這時,勒克德渾的信件傳到了盛京到了代善手中,裡面說有四千明騎正在遼東腹地橫衝直撞。代善思索之後,叫來了多爾袞和豪格,並將那封信交給了他們。

多爾袞看過之後,首先跳起來指責豪格不顧社稷,調李率泰入京才使得明軍有可趁之機。而豪格雖想反駁,但勒克德渾信中寫的明明白白,說這股明軍是從遼南而來。而距離明軍最近的,的確是敗退到蓋州的李率泰部,而李率泰正是被他調到了盛京。

但豪格反應也快,直接言說事情未明,有待查證。下令讓李率泰率部南下遼陽,清剿這支明軍。而多爾袞當然不會任由豪格如此將這件事掩蓋過去,令自己的親信石廷柱也率部與李率泰一起南下。

多爾袞和豪格的皇位之爭一時間暫停了下來,兩軍萬餘騎迅速集結,然後疾馳向遼陽。在半路上,他們遇到了從遼陽出來送信的兵卒,知道明軍竟然到了渾河,頓時大驚。連忙催促大軍向前,緊趕慢趕,終於到了遼陽城外。

但遼陽周邊靜悄悄,根本沒有已經爆發戰爭,或者將要發生戰爭的跡象。李率泰和石廷柱不敢入城,在距遼陽北門五里處停下,派人入城。

杜爾祜出城與二人會和,三人一商議,決定趁夜突襲明軍。李率泰和石廷柱所率騎兵也不進城,在當地士卒的指領下,他們選了距離石橋稍遠的兩處淺灘。決議從那裡過河,然後繞到明軍後方再行進攻。而杜爾祜則從城中點起四千精卒,從東、西、南三門悄悄出城,然後在南門外匯聚,趁着夜色向着渾河上僅有的那條石橋行去。

到距石橋大約一里時,杜爾祜揮手止住大軍,引目望向對面。整個明軍營地靜悄悄的,只有偶爾傳出的鼓響聲和馬嘶聲。在河邊火光的照耀下,可以遠遠看到幢幢的人影,應該是巡防的明卒。但因爲相隔較遠,看的不甚清晰,也看不出具體的人數。但令杜爾祜欣喜的是,那些人影靜立當地,一動不動,顯然沒有發現自軍,一切都十分順利。

實際上,從一開始,杜爾祜就十分好奇這支明軍到底想幹嗎?雖然不知道明軍到底有多少兵力,但遼陽城池堅固,在已有準備的前提下,沒有數萬兵力絕難攻下,而在遼東腹地怎麼可能存有數萬明軍?從明軍之前的反應來看,他們是想引自軍出城,然後設伏。杜爾祜以爲自己只要不出城,等到天黑之後這支明軍必然撤離。到時候自己只要以哨騎在後面跟着,等到援騎到達之後再全殲了他們。

但令杜爾祜更奇怪的是,這支明軍不但沒有離開,反而在渾河對岸安營紮寨。他想了好久,卻始終想不通這支明軍到底有什麼倚仗,難道他們就不知道一旦援兵到達,他們這些人便一個都跑不了。

爲了鬧清這些明軍到底要幹什麼,杜爾祜派出多股哨騎,令他們嚴密監視河對岸的明軍。但這並不容易,明軍騎兵的數量遠遠多於城中騎卒。每當清軍哨騎想要靠近渾河之時,便有數倍於他們的明騎過橋追殺,逼的那些哨騎不敢太靠近。只能在三裡之外,遠遠的望着。明軍爲了防止城中出兵偷襲,一直敲動鼓面,以此提醒自軍兵卒。這個聲音也讓那些監視他們動靜的清軍哨騎安心,至少他們知道明軍還在對面,這是杜爾祜對他們的最低要求。

雖然杜爾祜心中依舊充滿疑惑,但此刻他知道自己不用再多想了。只要那兩路騎兵到達,自己再從此處出擊,不管那些明軍到底有什麼打算。三路大軍齊出,定能殺的那些明軍片甲不留。

大約等了一炷香時間,對面兩支響箭從東西兩邊先後升空,接着是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杜爾祜看到李率泰和石廷柱已經得手,心中狂喜,頓時大喝一聲道:“全軍上前,給我殺過橋去。”

清軍蜂擁衝上石橋,堆在橋南頭的數千頭顱瞬間被清軍士卒踢散,光禿禿的腦殼滾的滿地都是。有些清卒不相信踩在圓突突的腦袋上,不小心摔倒在地,帶翻了周圍的好幾個兵卒。橋面狹窄,擠滿了清軍,前行速度逐漸放緩。

杜爾祜看清軍一時間不能全部過橋,心中大急,直接下令還未過去的兵卒下水過河。因爲剛下過雪,河水寒冷刺骨,還有不少冰碴子。入河清軍凍的臉色鐵青,大呼小叫,怎一個爽字了得。

但奇怪的是,喊殺聲初時高昂,後來減緩,等到最後完全止息。杜爾祜心中奇怪,再也等不下去,直接衝上石橋。他的親兵驅趕其他的兵卒,護着他一路上前。有些清軍因爲躲閃不及,被直接擠到橋下,使整個局面顯的更加混亂。

杜爾祜過河之後,看到自軍士卒團聚在一起,擠擠攘攘,並無戰鬥。他又急又驚,完全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他一路推開其他兵卒,大跨步上前,最後看到站在一起發愣的李率泰和石廷柱。他擡頭四望,發現周圍都是自軍,根本沒有半個明軍。

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七章 夫子第九百三十八章 死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七百八十八章 奪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十六章 立足沙巴第二百三十三章 滅虜之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匪失利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五百零五章 劉廉到訪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八百八十八章 牛金星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騎李彬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八百九十一章 激烈廝殺第五百九十一章 滲透作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六十五章 關破3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州血戰4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五十九章 雜事2第五百一十二章 孫傳庭出獄2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六百二十九章 船遊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五百三十二章 對峙5第二百四十二章 相邀趙宇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巖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三百零六章 馳援寧海2第三十章 收心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滅虜之策4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七十三章 郾城縣令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二十九章 精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船援松山4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五十章 兵起8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泰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三十四章 出城第六十二章 審問4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丁可澤所想第七十二章 陳鋒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勝局安民招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遼陽15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4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四百四十六章 清軍細作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四百三十章 賺銀子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9第一百五十六章 說服楊嗣昌2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竄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立錢莊2
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七章 夫子第九百三十八章 死路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五百零一章 安撫金州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七百八十八章 奪利第一百四十六章 封爵加寵第十六章 立足沙巴第二百三十三章 滅虜之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剿匪失利第五百五十九章 侯方域來訪第九百六十五章 甲骨文第一百零四章 紅娘子第二百零一章 訊息第八十一章 城外激戰3第五百零五章 劉廉到訪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八百八十八章 牛金星第一百八十五章 哨騎李彬第七十八章 出京6第八百九十一章 激烈廝殺第五百九十一章 滲透作戰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六十五章 關破3第五百五十六章 金州血戰4第四百五十七章 孫李生變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五十九章 雜事2第五百一十二章 孫傳庭出獄2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九百五十一章 陳名夏2第三十七章 誘敵第六百二十九章 船遊第一百六十二章 四大公子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六百零八章 松山之戰14第五百三十二章 對峙5第二百四十二章 相邀趙宇第十章 山東之局10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巖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第三百零六章 馳援寧海2第三十章 收心第五十九章 亂戰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二百三十六章 滅虜之策4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七十三章 郾城縣令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二十九章 精兵第三百二十七章 船援松山4第八十八章 脫明自立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六百三十四章 鑄錢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三十五章 攻入滕縣第四百四十四章 中原風起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五十章 兵起8第九百四十八章 劉玉尺第八十一章 出京9第一百六十九章 殿試3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泰請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三十四章 出城第六十二章 審問4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丁可澤所想第七十二章 陳鋒抉擇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勝局安民招兵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遼陽15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4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發援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良玉第四百四十六章 清軍細作第九百七十一章 淄博瓷器第七百七十二章 濟寧驚變2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遼三途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四百六十二章 閒談裝備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八百七十二章 重立新王第四百三十章 賺銀子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9第一百五十六章 說服楊嗣昌2第二十六章 財路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四百九十九章 逃竄第四百三十二章 建立錢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