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

周顯一直就想從田地和錢法這兩個方面進行改制,但他有想法,卻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法。而顧炎武卻在《田功論》和《錢法論》中制定了詳細的計劃。

在《田功論》中,顧炎武指出引起大明賊患不斷的原因,是因爲土地兼併和賦稅不均等社會積弊帶來的直接影響。

親王、藩王、郡王遍佈天下,比比皆是,他們佔着大明一半以上的田地而皆不用納稅。而其他豪強、鄉紳到處兼併土地,憑藉自己進士、舉人的身份只納部分賦稅,甚至隱瞞其擁有的田地。而小民、貧民佔據天下人數的十分之九,但能耕之田不及天下的兩成,還要納天下之稅。百姓困苦,無法過活,這才揭竿而起。

官軍即使一時得勝,但朝廷無法解決小民的生計問題。爲了活下去,他們便只能再次作亂。叛亂、平叛、投降,再叛亂,又平叛……,這是一個死循環。最終的局面是朝廷浪費無數糧餉,卻始終無法徹底剿平賊亂。

顧炎武提議以嚴苛之法阻擋藩王、豪強買田置地,並把他們之前兼併之地全部沒收入官。然後將田地與軍功掛鉤,凡是立下軍功者,可以分之一定量的田地,以此激勵他們。而同時免除所有人的特權,按照其擁有的田地畝數進行徵稅。

而《錢法論》則提議對天下的礦產、鹽場、漁場做一個統計,交辦給私人或者直接官營,按照產量衆寡來定其應交之稅,以充盈府庫。對於銅錢幣額太小、銀元寶數額太大,不便流通的特點,鍛造新的錢幣。例如金幣、銀幣,使金銀成爲真正的流通貨幣。大力推行紙幣,並開展回收機制,以免除流通過程的攜帶問題。

還有徹底改革稅制,無論是田稅、礦稅還是發放給士卒的軍餉,全部以金銀結算。不再爲之提供肉、糧、布等具體資貨,以減少各層非戰兵的數量。

顧炎武的很多想法,雖然有一些在當前的環境下實施會面臨很多困難,但一些還是十分可取的。如果按照他所敘述的方法一直施行下去,不僅可以極大的緩解流民之患,充盈府庫,還可以激勵軍心,勉勵士卒。

顧炎武看周顯不語,試探性的問道:“軍門,這寫的可還行?”

周顯笑道:“太行了。忠清,你對大明各種弊端的分析十分準確。可惜的是,有些地方並沒有根據我軍現有的情況來制定實施的計劃。例如你所寫的《田功論》和《錢法論》,論的是天下之田,天下之錢,太過寬泛。而在實際上,各地的情況不同,如果一體化實施,難免會南轅北轍,甚至會受到相反的效果。”

顧炎武臉露驚愕道:“軍門,你是說,這些可以推行?”

周顯疑惑的看了顧炎武一樣,“要不然你寫它們幹嗎?不就是想讓自己的想法有益於時局嗎?這幾本書我就暫時留下了。《軍制論》裡面的一些建議,我可以做主,會挑出一些立即實施。你乘船前往海門的途中,可以就我軍目前已經佔據的區域,給我詳細論述一下怎麼實施。等你回來之後,我們兩個再詳細討論此事。”

顧炎武聽到這裡,雙眼微紅。他秉性張狂,才華出衆,卻屢試不中。寫下這些東西,大書特書各種朝廷弊端,本是自娛。讓周顯看,更多是爲了顯示自己之能,從沒想過能夠施行。他感動萬分,不知道此刻該說什麼好,最終只是躬下身向周顯拜道:“多謝軍門。”

周顯小心的把四本書擺到桌子上,突然想起了另外的事情,滿臉驚喜道:“對了,我突然想起幾個人,你這次前往南方一定要將他們給我請來。一個是江陰城中名叫閻應元的典史,另一個是夏允彝的公子夏完淳,最後一個是黃宗羲。”

只要稍微知道一些南明歷史的,對於這三個名字都不會感到陌生。閻應元堅守江陰,八十日帶發效忠,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一個小小的江陰城,抵抗十數萬清軍。最終他雖然城破而死,但其壯烈程度足以流傳千古。

夏完淳在十三歲時便開始抗清,十六歲時不屈而死。在他十六年的短暫歲月裡,留下了無數著作。如果不是他早逝,將來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而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在後世被評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如果讓周顯將他們三人在心中排個序的話。周顯會將黃宗羲和顧炎武並排第一,不相上下,而王夫之次之。因爲黃、顧兩人的著作都直批當時的弊制,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議。

王夫之的才學不輸於他們兩人,但他更多的成就是在文學和思想上。更類似於思想家,思考的深遠,但對當世的影響卻很小,尤其是這個明末亂世。顧、黃兩人,周顯可以直接用他們。而對王夫之,周顯更願意將他將他像聖人一樣好好供起來,好好的去做他的學問。在這個時候,便沒有直接招他前來的必要了。

黃宗羲在當時已經闖出了一些名聲,而夏完淳一直頂着一個神童的名聲。他們二人,顧炎武都曾有所耳聞。但閻應元一個小小的典史,周顯如何會認得。顧炎武心中有疑問,但也沒有多問,只是拱手道:“屬下知道了。那屬下現在就啓程?”

周顯擺了擺手道:“不用那麼着急。我先派人去通知俞百易,讓他提前給你準備那些刀槍和鎧甲,到時候你便可以直接帶着前往海門。再有一個月便是我父親的六十五大壽了,我寫封家書,你替我帶去。你返程時去蓬萊一趟,讓錦瑟準備一些賀禮,你一併帶去。今晚趁着有空,你去見見你叔父吧!他現在暫代青州知府,在益都幫忙處理政事,十分忙碌。我這邊也抽不出空,你代我去一趟吧!”

顧炎武點了點頭,“那我稍等一會,等督帥寫了信再走。”

第九十九章 國之大才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943章 朱慈烺2第二十四章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鳴吉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潛的反擊4第四十四章 入寨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泰請戰第958章 出兵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京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六十八章 穩定亂局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遼三途2第八百五十八章 沂州攻防6第七十二章 京師7第九百七十五章 會見使者第九百零四章 李巖的決定第六百五十六章 緩行第八百七十七章 風三姐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七十九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9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五十三章 兵起11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生變故2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八百四十四章 總兵白翥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戰用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強迫交易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七十章 京師5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七百七十六章 離間之計3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上漕運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的思量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五百零三章 拉長戰線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遼陽15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六百二十五章 節寰袁公行狀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九百六十一章 離間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議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收尾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故4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2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9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八百七十五章 報紙傳播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九百零六章 黃宗羲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
第九十九章 國之大才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943章 朱慈烺2第二十四章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鳴吉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六百七十三章 高起潛的反擊4第四十四章 入寨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四百二十章 返回大明第八百四十三章 周泰請戰第958章 出兵第九百二十八章 使出南洋第八百二十六章 震遼陽22第八百六十五章 分田第九百九十八章 南陽之戰8第二百八十三章 礦工礦場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二十五章 決議開戰第四百一十章 突襲漢城2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京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兵前序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六十八章 穩定亂局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四百六十五章 攻遼三途2第八百五十八章 沂州攻防6第七十二章 京師7第九百七十五章 會見使者第九百零四章 李巖的決定第六百五十六章 緩行第八百七十七章 風三姐第二百八十九章 破賊2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州血戰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五十八章 入京4第五百七十九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9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五十三章 兵起11第六百零三章 松山之戰9第四百一十九章 突生變故2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八百四十四章 總兵白翥第一百八十六章 兵戰用間第一百二十三章 強迫交易第七十四章 寒門進士第九百三十二章 接戰第八百三十八章 和解方案第三百二十九章 回京聽宣2第三十三章 分贓第七十章 京師5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七百七十六章 離間之計3第二百四十一章 海上漕運第二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的思量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2第五百零三章 拉長戰線第八百三十四章 戰後態勢第五百零七章 孟越心事第八百一十九章 震遼陽15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六百二十五章 節寰袁公行狀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九百三十七章 奪臨清第九百六十一章 離間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議事第五百五十八章 收尾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故4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五百六十九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2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二百一十章 撤退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陽之戰9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八百七十五章 報紙傳播第三百二十章 剿平白蓮教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九百零六章 黃宗羲第八百一十三章 震遼陽9第三十八章 相談第二百九十四章 屠殺3第五百零六章 劉廉到訪2第九百六十六章 京畿形勢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局2第二百零四章 賜字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