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風雲變幻(一)

兵貴神速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當林若得知長沙城內有四萬的守軍。而洞庭湖裡又有三萬的水師的時候,林若當機立斷,讓甘寧率領一萬水師配合張飛的三萬山地營的行動,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巴陵、巴邱兩個縣。

並且將水師大軍屯在了洞庭湖口,紮起了營寨,緊緊地遏制了洞庭湖裡長沙水師出人長江口的咽喉。同時,又讓張飛的三萬山地營駐紮在了巴陵城裡。

形成了一股強有利的威逼之勢,緊緊地壓抑住長沙。

倘若時間允許的話,估計林若會選擇最爲安全,損失最少的威逼勸降的計策。可是時間不允許。

就在張飛拿下巴陵的時候,大公子劉琦的三萬荊州精銳的水軍已經有襄江開出,與駐紮在武林、漢陽兩地的水師匯合,與夏口水師隔江而望,虎視眈眈的,對江夏和夏口兩處形成了威脅。

江東能調動的水軍並不多,甘寧調走了一萬人馬把守在洞庭湖口,因此在夏口處之剩下了一萬的江東水師,不過好在統領這一萬水師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黃蓋。林若倒也放心,何況在夏口也不只是只有一萬水師。還有兩萬多的江東路軍。

身爲江東的軍隊最高統帥,林若給黃蓋下的命令是,不要擅離職守,只需守住夏口即可。畢竟此刻江東的兵力遠遠不夠了。而且荊州的三萬水師訓練的時間遠比江東的要長,統帥霍峻又是一個治軍很嚴的人,用兵謹慎的人,要從他的手裡討便宜,似乎很難。

林若此刻不得不考慮放棄江陵城。

其實當初林若之所以讓周瑜偷襲江陵,目的也並不是要佔領江陵,此刻已江東的實力,一時間還真的很難一口將整個荊州吞下去。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江陵是整個荊州南北通道關鍵,與江夏對接,是連接荊州長江以南與長江以北的交通樞紐。因此荊州的錢糧軍資多半在江陵,江陵的繁華絕不亞於襄陽城。

這就是爲什麼林若當初選擇將嫣然山莊建立在此處的原因了。

何況江陵的旁邊就是南郡城,南郡城人口衆多,而江東地廣人稀,若是再做一次強盜行徑,將江陵和南郡的百姓強制性地搬到江東來,那是一件對江東極爲有利的事情。

不過南郡和江陵在劉表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要將他們強制性搬到江東,那可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這不同當年由淮南遷移百姓到豫章,當年淮南的百姓在袁術的統治下,民不聊生,百姓遭就怨聲道載。

不過,周瑜知道林若的意思後。當下也好手筆,他一進江陵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請城內所有世家的家主到府衙做客,然後再讓士兵門到各個家主的家裡強制性讓所有的世家的家人收拾好包袱,不管願不願意,一律捆了,綁上船運到江夏。

待那些家主的家人上船後,周瑜再告訴這些家主們,他們的家人已經上了船,將要去江夏,希望那些家主們也跟着去。

江陵城內本有二十萬的百姓,一時間竟然被周瑜搬走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都是平民百姓,周瑜當下貼出佈告,原因到江東去的,承諾分田地,一律等同江東的子民看待,而那些不願意去的,也不勉強。

不少平民百姓的家人很多都是世家的傭人,眼見自己的家人被綁去了,他們不少人爲了能夠骨肉團聚也跟着去了。

面對着江陵城裡送來的一批又一批的百姓,林若當下忙得有些暈頭轉向。還好最後張昭從豫章趕來了,與袁渙兩個人合計,提出了將江夏到武昌,武昌到到九江附近的荒地化爲屯田區,十幾萬百姓的安置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安置百姓,那是需要錢,需要糧食的。

這自然由江陵府庫裡拿了,江陵的府庫也因此被搬空了,一切都做好之後,就在劉琦帶着人馬到達江陵城的前一個時辰,周瑜帶着三萬水師,由江陵撤回了夏口。

走得很瀟灑。就連林若都沒有意料到,周瑜會那麼果斷地放棄江陵。本來林若還以爲周瑜會和劉琦打上一仗,勝了之後,才撤軍。

爲此,林若對周瑜又高看了幾分。

當林若看着張昭遞上來的,從江陵掠奪來的錢糧的清單的時候,眼睛不由地發直了,這江陵太富裕了,從江陵掠奪來的物質和錢糧,比整個江東所有大小州郡府庫里加起來的還要多。

除去安置那些被強制性搬遷來的百姓的錢糧外,足夠江東水師用整整三年的了。

林若感嘆道,荊州真的是太富裕了。

“公瑾,你這次辛苦了!”林若當下忍不住對周瑜笑着說道。

周瑜拱了拱手說道:“沒想到我周瑜,竟然也有做強盜的一天……呵呵,軍師,你可知道瑜現在被人稱爲什麼?”

“不知。”林若故意說道。

周瑜聳了聳肩膀(這壞習慣是和林若學的),一臉可憐兮兮的樣子說道:“他們都叫瑜爲周扒皮!”

林若本來打算喝水的,聽到周瑜這話。當下差點將嘴裡的水噴出來。這也太強大了,周扒皮?不過似乎說得沒錯,周瑜確實將整個江陵扒了一成皮。

林若放下手中的茶杯說道:“呵呵,沒辦法啊,這些百姓在劉景升的治理下,一直沒有什麼戰亂,都過慣好日子了,如何能捨得了安樂窩來我們江東呢!不怪他們罵你,換了我,我也罵人的。”

周瑜當下給林若白眼,然後說道:“這難道不也是軍師的意思麼?這主意是軍師出的,黑鍋不能只讓我一個人背了,軍師必須要和瑜一起背才行。”

“那自然。我早就上書告訴主公此事了。主公也未曾責怪我。我不會讓公瑾替我背黑鍋的。”林若當下說道。

周瑜聽了之後,當下說道:“軍師,瑜方纔是開玩笑的……你不必當真……”

林若搖了搖頭說道:“呵呵,公瑾,這背黑鍋的事情,你不要和我爭了。對了,公瑾,你怎麼會那麼果斷地放棄江陵的?我還以爲你會和荊州的人馬大幹一架呢?”

“守城並非是江東水軍的優勢,就算軍師你給了在下一萬步兵用以守城,可是比起荊州的五萬人馬,還是有差距的。況且。如今我軍不宜將防線拉得過長,這樣會使我們的防備薄弱,給敵人有可趁之機。”周瑜當下說道。

確實如此。本來江東的兵馬就不多,確實不合適再分兵把守過長的防線。

“軍師,你看,一旦我們將江陵還給荊州,那麼荊州的水軍的方向,就必須拉長了,從三江口到江陵這一大段的長江沿岸,有諸多要塞,他們都必須要安排人馬。派兵把守,如此以來就分散了他們的兵馬。對我們就無法形成威脅了。”周瑜繼續指着地圖說道。

林若讚許地點了點頭。

“公瑾以爲我們下一步該當如何?”林若再一次問道。

就在這個時候,黃敘走了進來,他躬身說道:“軍師,三將軍派人送來一個荊州的細作和一封長沙太守張羨對劉表的回信。”

林若一聽當下恩了一聲,然後讓黃敘把人帶上來,他拿過回信一看,原來劉表竟然封張羨爲長沙王,並且許諾張羨打下江夏後再封張羨之子張澤爲江夏王,可以讓他們張家永遠鎮守這兩個地方。張羨答應了,只說一旦江北起兵攻擊江夏,他們必然會竭盡長沙的人馬,攻擊江夏,使江東的人馬首尾不能兩顧。

這算盤還打得挺響的。

林若冷笑地看向那個細作,這細作不是別人,正是宋忠。林若在荊州的時候和這宋忠見過面,而且知道他是能言善辯,學識還算是不錯的人。而且宋家在荊州也算得上是世家。淮南學院似乎老師奇缺啊。

林若看向宋忠說道:“宋大人,像你這樣的大儒,應該在家中閉門教學,做學問的,怎麼有空替人跑腿了?這劉景升也太不會用人了。”

宋忠早在被張飛拿住的時候,就被張飛暴打過一頓,如今看到嚴新文質彬彬,不像是一個用粗之人,何況嚴新又多有詩詞歌賦流傳天下,也當得上是風流雅士。在這樣的人的面前,宋忠反而倔強地說道:“老夫食漢祿,爲漢臣,理應爲天子分憂!況且我主英明神武,乃是天下之主,他如何用人,還輪不到閣下這樣的亂成賊子來評說。”

林若聽了之後不由地點了點頭說道:“公瑾,我們成了亂成賊子了。你說該怎麼辦?”林若說着朝周瑜眨了眨眼睛。

當下周瑜明白這林若肯定要耍什麼心眼,不由接話說道:“既然我們是亂成賊子,那自然不能將這個所謂大漢忠臣留下來。據說當年董卓霍亂京城的時候,曾經吃過人肉。喝過人血……”

宋忠一聽,臉色頓時煞白了。

林若看到宋忠這個樣子,不由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宋忠,你說你是大漢的臣子,那我想問你,那劉表真是當今天子?當今天子被劉表派人救出後,卻莫名其妙地死在了馬車上。他劉表說是曹操做的?可是曹操卻說是劉表蓄意嫁禍。這其中真假,讓人難以辨別啊!可是天子死後,他劉表卻登基當了天子……呵呵……這真是讓人費解啊。他劉表到底是忠於漢室,還是圖謀天子寶座已久呢?”

宋忠當下說道:“天子被曹操所殺,這天下人皆知,我家主公,不過是順應天命人心,登基爲帝,以號令天下羣雄討伐曹操這個奸賊。”

“恩?討伐曹操這個奸賊?奇怪了,那他劉景升怎麼不去討伐曹操這個奸賊,反而派黃祖這個武夫屢次進犯我九江?這真是讓人費解啊!想必宋大人是一個聰明人,應該知道其中的緣故吧!我就不多說了。”

宋忠當下問道:“嚴新,你打算如何對待老夫?”

林若說道:“你該知道壽春有一座淮南書院吧!如今書院裡,正缺像先生這樣的大儒,我想請先生暫時委屈點,到淮南書院當一下夫子。”

“來人啊,派兩百人馬,護送宋先生到淮南書院去!”

“你……”

送走宋忠後,林若把信給周瑜看後,說道:“公瑾,長沙太守張羨已經答應了劉表要兩面圍攻我們江夏,我們此刻必須要先下手爲強了。”

“不知軍師有何打算?”周瑜看完信後,看向林若說道。

“我想將江夏的防務事宜全權交由你,我親率兩萬人馬與翼德在巴陵的三萬人馬匯合,攻打長沙等四郡,你可願意接受此重任?”

周瑜聽了之後當下躬身說道:“末將領命。”

“公瑾,你是水軍大都督,水軍的事情全交由你做主。希望你莫要推辭!”林若看向周瑜說道。

林若這話的意思是說,在江上打仗,你愛怎麼樣都可以,我絕不會干涉你的。你也不必去問我的意思。

周瑜當下說道:“末將知道。”

林若說道:“公瑾,我相信你。”

歷史上,在孫策死後,你一個人支撐起整個江東。你定然可以面對江北的挑戰的。就算對方是鳳雛加飛鶴兩隻鳥。

“軍師,長沙有三萬水軍,是否要多派兩萬水軍與你?”周瑜有些擔心地看向林若說道。雖然不知道長沙的水軍如何,可是張羨圖謀造反已久,水軍的訓練只怕不會弱於荊州的水師的。他還是有些擔心一萬水軍不足敵長沙的三萬水軍。

“放心,公瑾,一萬水軍足矣。我又不是要消滅他,我是要對他實行迫降。”林若當下看向周瑜說道。

“而且我已經讓人去將子龍調來了。有翼德、子龍兩員猛將在手,拿下長沙是不成問題的。”林若看到周瑜還有些擔心,當下不由地拍了拍的肩膀說道。

“公瑾,你可知道荊州民謠所唱?”林若還是忍不住要提醒周瑜某些事情,畢竟知自知彼百戰百殆才能百戰不殆。

“?”周瑜一臉迷惑地看向林若說道,“請軍師賜教。”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鬼狐一人可亂乾坤。如今在劉琦帳下有兩個人,公瑾你必須要小心,一個是襄陽的龐統,另外一個是徐庶。”林若看向周瑜說道。

龐統和徐庶兩個人周瑜曾經聽林若提及過,從林若的嘴裡他得知這兩個人的才華不是一般的謀士可以比擬的。如今又聽林若聽到這兩個人,不由說道:“軍師莫非認爲瑜比不上這二人?”

“那倒不是。這兩個人雖有才華,可是還沒有實踐過。一時間還不是公瑾的對手,只是我比較擔心的是,這兩個人當中,龐統擅於出奇謀,而徐庶又擅於出明計,這兩個人一正一奇相結合,會極難對付。公瑾還須小心爲好。”林若當下說道。

聽林若這話,周瑜抱拳說道:“軍師所慮,末將知道了。末將小心就是了。”

第76章 子龍V5(二)第88章 善後與清洗(三)第58章 結盟(一)第96章 相互算計(二)第70章 劉備的決心(一)第22章 曹公被困第41章 壽張城破(二)第一百〇四章 落幕二第28章 震驚(二)第13章 舊日往事第33章 成親第21章 薊城之戰(一)第76章 徐州之戰(八)第90章 長沙之戰——攻城篇(四)第42章 瞞天過海(三)第66章 質疑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67章 裝神(一)第96章 相互算計(三)第68章 兄弟敘談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十五 宿命三外篇司馬家的客人上第61章 誰人天下?第86章 誰是贏家?(五)第100章 登基(三)第30章 袁尚(一)第105章 你是史阿?(一)第一百〇六章 破三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32章 程昱之謀第60章 意外+天意=無奈(二)第18章 太原城破第35章 梟雄與鬼才第86章 誰是贏家?(二)第42章 瞞天過海(三)第93章 破鄴城(一)第22章 劉備的後宮(一)第11章 趙雲VS馬超(一)第8章 風雨山神廟第92章 與王越之戰第25章 暗流涌現第21章 郭嘉的計算(二)第26章 幷州風雲(四)第90章 長沙之戰——攻城篇(八)第93章 破鄴城(二)第49章 漢中爭奪戰(一)第5章 袁術之心(二)第84章 再讓徐州(一)第51章 下邳之戰(六)第44章 嚴新所慮實爲川地第16章 撲朔迷離(四)第67章 裝神(三)第18章 救樹還是伐木?第65章 郭嘉的苦肉計(二)第30章 志向第61章 誰人天下?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24章 還有一路(一)第81章 諸葛玄讓豫章(二)第15章 誰算計誰?(一)第10章 廣陵之亂(二)第31章 梟雄的眼淚(下)第5章 該來的總會來(二)第7章 好客的趙府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32章 烽煙再起(二)第95章 真心爲君謀引子第23章 崔州平(一)第32章 長安風雲變(一)第61章 雙雄聚會(二)第4章 該來的總會來(一)第82章 曹操撤軍(一)第3章 知己難求,真情相交(一)第49章 下邳之戰(四)第104章 袁尚被俘(三)第30章 志向第98章 將計就計(二)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88章 戰後徐州第4章 成都風雲第34章 臥龍出山(二)第46章 說星第100章 登基(二)第83章 荊州風雲(二)第72章 官渡之戰(四)第41章 風雲再起(一)第一百〇六章 破一第80章 拿下江夏第41章 西川初定,張魯投曹第100章 登基(五)第111章 世家之恨(一)第19章 典韋VS許褚第16章 行刺關羽?!(二)第11章 秋蟬、螳螂、黃雀、獵人(一)第26章 幷州風雲(二)第3章 我們也可以是敵人第43章 郭奉孝病詐呂奉先,袁本初稱帝冀州城(二)第92章 急於求戰的張澤(一)
第76章 子龍V5(二)第88章 善後與清洗(三)第58章 結盟(一)第96章 相互算計(二)第70章 劉備的決心(一)第22章 曹公被困第41章 壽張城破(二)第一百〇四章 落幕二第28章 震驚(二)第13章 舊日往事第33章 成親第21章 薊城之戰(一)第76章 徐州之戰(八)第90章 長沙之戰——攻城篇(四)第42章 瞞天過海(三)第66章 質疑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67章 裝神(一)第96章 相互算計(三)第68章 兄弟敘談第26章 劉備的近憂(二)第十五 宿命三外篇司馬家的客人上第61章 誰人天下?第86章 誰是贏家?(五)第100章 登基(三)第30章 袁尚(一)第105章 你是史阿?(一)第一百〇六章 破三第59章 要人可以,用糧草來換第32章 程昱之謀第60章 意外+天意=無奈(二)第18章 太原城破第35章 梟雄與鬼才第86章 誰是贏家?(二)第42章 瞞天過海(三)第93章 破鄴城(一)第22章 劉備的後宮(一)第11章 趙雲VS馬超(一)第8章 風雨山神廟第92章 與王越之戰第25章 暗流涌現第21章 郭嘉的計算(二)第26章 幷州風雲(四)第90章 長沙之戰——攻城篇(八)第93章 破鄴城(二)第49章 漢中爭奪戰(一)第5章 袁術之心(二)第84章 再讓徐州(一)第51章 下邳之戰(六)第44章 嚴新所慮實爲川地第16章 撲朔迷離(四)第67章 裝神(三)第18章 救樹還是伐木?第65章 郭嘉的苦肉計(二)第30章 志向第61章 誰人天下?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24章 還有一路(一)第81章 諸葛玄讓豫章(二)第15章 誰算計誰?(一)第10章 廣陵之亂(二)第31章 梟雄的眼淚(下)第5章 該來的總會來(二)第7章 好客的趙府第46章 心向明月(一)第32章 烽煙再起(二)第95章 真心爲君謀引子第23章 崔州平(一)第32章 長安風雲變(一)第61章 雙雄聚會(二)第4章 該來的總會來(一)第82章 曹操撤軍(一)第3章 知己難求,真情相交(一)第49章 下邳之戰(四)第104章 袁尚被俘(三)第30章 志向第98章 將計就計(二)第95章 洪災與疫情(二)第88章 戰後徐州第4章 成都風雲第34章 臥龍出山(二)第46章 說星第100章 登基(二)第83章 荊州風雲(二)第72章 官渡之戰(四)第41章 風雲再起(一)第一百〇六章 破一第80章 拿下江夏第41章 西川初定,張魯投曹第100章 登基(五)第111章 世家之恨(一)第19章 典韋VS許褚第16章 行刺關羽?!(二)第11章 秋蟬、螳螂、黃雀、獵人(一)第26章 幷州風雲(二)第3章 我們也可以是敵人第43章 郭奉孝病詐呂奉先,袁本初稱帝冀州城(二)第92章 急於求戰的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