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

常溫超導體的突破,將進一步促進國內的能源有效利用率。

去年本土的發電量,再次突破歷史新高,達到了12.3746萬億千瓦時,但是電能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消耗,也高達1.4367萬億千瓦時,超過了十分之一。

這個無效損耗是觸目驚心的,粵、桂、瓊三地去年的綜合用電量,也僅僅只有1.3萬億千瓦時左右。

而電能在運輸過程中,出現的無效損耗,主要是因爲導線存在電阻,將一部分電能轉變成爲熱量。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採用超導電線,只是之前的超導材料,需要低溫維持,小規模應用還馬馬虎虎,如果要大規模鋪設低溫超導電線,就需要大量的製冷系統,這本身就是一個電老虎。

這樣做明顯得不償失。

蔣海霖看了常溫超導的量產報告,便知道這個技術的重要性:“好東西,這樣一來,我們的能源綜合利用率,將更上一層樓。”

“海霖,你們做一個詳細合理的技術商業化安排。”黃修遠又想到了什麼,補充道:

“先在內部推廣,3年後再評估向社會公開銷售的可行性。”

蔣海霖點了點頭:“我明白了。”

對於黃修遠這個安排,他理解其中的用意,主要是當前國內的技術優勢非常大,不宜過度刺激諾亞會、西洲聯盟和露西亞。

畢竟在沒有形成絕對優勢之前,這些勢力如果聯合起來,仍然可以帶來一定的威脅。

常溫超導體的出現,必然擴大這種技術不平衡。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的策略,就是先保持當前的領先優勢,但儘量不在明面上擴大技術差距,要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最後再一瞬間爆發。

目前,需要隱藏起來的技術,包括可控核聚變技術、常溫超導體技術、電場合成技術、人體冷凍技術、熒惑真菌的基因嵌入技術等18項技術。

這些技術,能隱瞞的儘可能隱瞞,延緩被外部勢力發現的時間。

蔣海霖和黃修遠討論幾個小時。

初步確定在一部分秘密基地、秘密項目中,率先應用常溫超導體,以減少其中的能源無效損耗。

特別是密級很高的雄鷹航天,那些航天器就可以率先應用常溫超導體。

在外太空的亞真空環境下,航天器的散熱問題,成爲一個難題。

之前雄鷹航天和航天科工的散熱方案,是採用激光推進器,一邊消耗多餘的熱量,一邊作爲動力,可以一舉兩得。

這套方案最典型的應用項目,就是星盤通信系統,運行在近地軌道210~370公里之間的星盤衛星,將這個方案用得爐火純青。

但是這種激光輻射散熱方案,也不能將衛星內部的熱量,百分百散發出去。

特別是電路、芯片中釋放出來廢熱,雖然可以通過溫差發電模塊,回收一部分,但仍然有一部分殘留。

因此航天器內部,都配備了一個氫海綿吸熱罐,可以用氫海綿中的氫吸熱,然後將高溫氫氣送入激光推進器中,作爲推進器工質使用。

這個方案麻煩的地方,就是要定期更換氫海綿罐。

幸好現在大中華區在航天領域,已經可以做到近地軌道3~8萬噸/年,同步軌道0.5~1.5萬噸/年,月球軌道0.2~0.7萬噸/年。

這個年有效載荷,在當前的航天發展中,已經處於高度領先的地位,有相對充沛的有效載荷,定期更換航天器的一些耗材,也是可以選擇的。

但現在有了常溫超導體,航天器的散熱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小,而且可以提高航天器的電利用率。

要知道,當前的電能綜合利用率,已經被人類開發到極致,接下來別說1%的提升了,就算是0.1%的提升,都困難重重。

而常溫超導體的實用化,可以將系統的綜合電能利用率,提升8~15%,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進步,一個不亞於可控核聚變的技術。

可控核聚變讓人類獲得充沛的能源,而常溫超導體,則讓人類的電能利用率,提升到極致。

在黃修遠看來,人類不僅僅要獲得更多的電能,也要充分高效的利用電能。

如果本土的輸電線路,都改造成爲常溫超導體,就算是當前的發電量不變,也會多出1.4萬億千瓦時的電能。

更何況整個大中華區內,隨着各大電網通力合作,將一部分落後地區的小電網整合後,整體年發電量已經達到了18.7138萬億千瓦時。

本土的電能無效損耗平均在11%左右,但東南亞地區的電能無效損耗,卻平均在15~25%左右。

其他的東北亞、大洋洲,也有7~12%的無效損耗。

電網的無效損耗,不僅僅浪費能量,也加大了電力系統的綜合成本。

如果可以將這部分無效損耗利用起來,相當於電力系統的綜合成本,可以壓低20~30%左右。

什麼是革命性的技術?

這就是革命性的技術,足以改變世界的格局。

對於這種技術的推出,黃修遠和一衆高層,都是非常小心謹慎的,避免一下子破壞目前的脆弱平衡,引發難以預測的突變。

在保密級別比較高的內部,逐步應用常溫超導體,最後在形成絕對優勢後,將這些王炸全部甩出來,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要不給其他勢力一點反抗的希望,同時將差距擴大到天壤之別,那他們就不會有拼死一搏的勇氣,反而會直接投降。

這就好比兩軍交戰。

如果一方是大刀長矛,一方是黑火藥火繩槍,那大刀長矛一方,還有拼死一搏的勇氣。

而如果一方是大刀長矛,另一方則是現代化的飛機大炮,還配備核彈,那大刀長矛一方,根本沒有一絲勝算。

現在大中華的綜合實力,還不足以形成絕對優勢,存在一些變數。

黃修遠和蔣海霖討論好了常溫超導體後,又馬不停蹄前往漠北,視察雄鷹航天的發展。

距離蟾宮空間站、廣寒宮基地的建立,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此時的蟾宮空間站,被擴充到385噸,內部空間742立方米;廣寒宮基地也進行了二次補充,由7艙變成14艙,總重量164噸,內部空間348立方米。

不過值守的宇航員,仍然是第一批的五人,他們需要值到今年6月左右,下一批宇航員纔會前去換班。

黃修遠這一次過來視察,主要是爲了下一批宇航員的安排。

根據計劃,下一批宇航員,將達到8人,除了空間站和月面基地日常運行人員,這一次還有3名科研人員,會前往月球。

第一批月球宇航員的性質,其實是工程兵,不是專業的科研人員,這不利於充分發揮航天設施的科研價值。

因此這一次前去換班的宇航員中,必須配備一些專業的科研人員,讓上面的科研設備運行起來。

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三百四十三章 隱藏彩蛋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話題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四章 處理手尾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
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鼎革第五百五十五章 活化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作用力第二百四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二百零七章 問題與邀請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六百四十二章 密道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三百四十三章 隱藏彩蛋第六百一十五章 隱患第五百零六章 威懾失衡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貴嶼(一)第七百二十章 大同號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二百零二章 配套升級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震動第三百五十二章 能源交易第二百零九章 致命溫度第五百五十一章 人間正道第三百七十一章 思路轉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七百一十八章 重典第四百四十九章 行動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支沙棘第三百三十二章 裝備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間地獄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九十九章 進化(二)第四百五十章 瑪爾斯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五百四十章 地下水層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一百八十七章 談判與電影第一百一十七章 支付第四百一十四章 縱橫千里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一百四十一章 反應各異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六百五十九章 納米前沿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七百五十五章 話題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四百七十二章 超越未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纜繩之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二百九十章 合縱連橫第七百一十三章 黑雪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三百七十六章 批准測試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八十九章 定製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五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七百一十二章 黃石畸變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八十四章 豐民農業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六十七章 在人間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六十八章 測試場第四章 處理手尾第三十五章 法律援助第四百五十一章 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