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

在完成與哈油公司、露西亞石油公司的談判後,能源聯盟再次平靜下來,絲毫沒有理睬其他原油生產商的意思。

與此同時。

魔都,高盛大中華區分公司。

總裁羅傑斯、投資經理江華,收到了總公司的指令,準備出售一些資產,以緩解總公司在期貨市場的巨大損失。

目前高盛在期貨市場上,累積虧損了1134億米元,如此龐大的損失,導致非常多客戶,託管在高盛的資金,基本被消耗殆盡,很多客戶開始要求高盛賠償,或者歸還投資資金。

現在勞埃德等人,也不得不割肉自救了。

如果不能償還債務,後果就是被強制破產,進入財產清算,然後那龐大的資產將被拍賣。

顯然對於破產清算,對於高盛而言,是最不利的選擇,也是勞埃德無法接受的結果。

但是此時,誰可以拿出如此龐大的資金,收購高盛手上的資產?

羅傑斯看來看去,才發現唯一一個適合的買家,竟然是他們的死對頭“黃氏國際”。

在原油期貨、天然氣期貨交鋒中,黃氏國際雖然操作的資金裡面,很大一部分是兩桶油獲得的違約金,但是本身的資金也不容小覷。

根據事後統計,黃氏國際本身做空的收益,加上幫兩桶油做空的分紅,和其他客戶做空的分紅,一共盈利了175億米元。

目前黃氏國際持有的資金中,自有資金高達284億米元,客戶資金則是467億米元。

加上燧人系本身持有的現金流,這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現金流,也是出售資產最佳的對象。

只是羅傑斯非常糾結,從個人感情上,他是不傾向於黃氏國際的,畢竟高盛的鉅額虧損,就是黃氏國際的手筆。

如果沒有黃氏國際設局,在猝不及防下,打爆高盛在原油期貨的多單,他們公司只需要十分鐘,就可以將損失降低,甚至通過反向操作,獲得巨大的收益。

只可惜,黃氏國際的空頭攻勢太兇猛,根本不給高盛反應的時間,直接擊穿了高盛的槓桿底線,然後高盛瞬間爆倉。

“羅傑斯總裁,不要意氣用事。”一旁的江華提醒道。

捏緊拳頭的羅傑斯,最後還是不得不嚥下這口氣,賣給黃氏國際價格可能會高一些,如果賣給其他公司,價格肯定高不了。

而且現在高盛需要的資金,是短時間內可以到位的,而不是拖拖拉拉的,債務違約已經在逼近高盛,再不想想辦法,就真要破產了。

羅傑斯深呼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我明白了。”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 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 領現金紅包!

黃氏國際在魔都有分公司,很快魔都分公司,就通知了汕美總部,說高盛有意出售一些資產,希望和總公司談一談。

2月11日。

黃氏國際總裁王菱欣,副總裁李策一行人,抵達了高盛在魔都的大廈。

其實高盛在大中華區的員工中,80%都是華國人,這些人對於黃氏國際的到來,其實是百味雜陳的。

背靠燧人系的黃氏國際,總是可以利用燧人系的科技革新風口,精準鎖定金融投資機會,獲得利益最大化。

而高盛這兩年來,經常在黃氏國際手上吃癟,比如皇明太陽能的收購戰中,又比如去年的手機和儲存器,高盛都被黃氏國際來回暴打。

這讓一直不重視發展具體科技的高盛,第一次見識到,科技公司主導下的金融,竟然可以壓制傳統金融企業。

其實,也是黃氏國際的先天優勢之一。

其他傳統金融公司,是尋找投資和炒作機會;黃氏國際是自己創造機會。

比如燧人系推出璃龍4儲存器,這個消息對三星、海力士、東芝、英特爾,絕對是一個利空消息,黃氏國際就可以提前準備好,在猝不及防下,做空這些公司的股票。

別人根本不知道燧人系會推出璃龍4儲存器,這種先知先覺的信息優勢,絕對是一個利器。

這也是黃氏國際,在幾年內迅速成長的原因,就是因爲擁有不同於傳統金融企業的核心。

會議室內。

雙方入座後,王菱欣翻看着高盛提供一份資產清單,她看到了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

例如工行、移動、海王星辰、雙匯、雨潤、西部礦業、中石油、平安、泰康人壽、中芯國際、分衆傳媒、無錫尚德、吉利汽車、雷士照明、昌盛地產、紅獅控股、口子酒、喜得龍國際、21世紀不動產、太子奶、明拓集團、華視傳媒、鼎程傳媒、揚帆集團、熔盛重工、英茂糖業。

除了在國內曲線控股的高華高盛,其他可以拿出來的資產,他們都拿了出來。

由此可見,這一次高盛的損失,已經到了多麼慘重的地步。

王菱欣停下瀏覽動作,擡起頭來問道:“工行港股10%的股份?120億米元?羅傑斯總裁當我是傻子嗎?”

“NO,王總裁,我認爲這個價格非常合理,目前工行的股價是5.6港元,未來還會繼續升值。”羅傑斯辯解道。

嗤之以鼻的王菱欣,用看白癡的目光盯着對方:“既然你們這麼看好,那就繼續留着吧!”

“額……”頓時羅傑斯啞口無言。

一旁的江華出來圓場:“王總,我們在商言商,價格可以談判。”

王菱欣擺了擺手:“好了,我沒有空陪你們在這裡浪費時間,一口價120億米元全部資產打包。”

“不可能!”羅傑斯差點拍桌子。

要知道單憑工行的股份,就高達上百億米元,加上其他公司的股票,或者控股權,高盛在華國的投資資產,價值達到了240~270億米元。

對此王菱欣卻一臉滿不在乎:“那你們去找願意出高價的冤大頭吧!反正我的價格就是120億,賣不賣隨便你們。”

“……”羅傑斯太憋屈了。

短時間內,可以拿出上百億米元現金的公司,根本沒有多少,或許那些大銀行可以。

問題是近期的西洲聯盟債務危機,加上原油危機帶來的金融風暴,已經開始爆發了,很多銀行都不敢隨便拿資金出來。

其他行業的公司,一個個去談判,或許可以拿到一個比較高的售價,問題是高盛現在急用錢。

“如果你們願意將高華高盛的股份出售,以及債務轉交給黃氏國際,我可以提高到125億。”

面對王菱欣的態度,羅傑斯只能選擇中場休息,其實他是打算向總公司彙報。

在大洋彼岸的勞埃德,聽了羅傑斯的彙報後,又看了這幾天的資產出售情況,目前他們已經可以確定的資金,大約是572億米元。

基本就是賤賣,但是勞埃德卻只能接受這個無奈現實。

最後他同意了打包出售方案,不過高華高盛卻被保留下來,顯然他們對華國市場並沒有死心。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七十五章 代工合同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利益與本質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利刃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六百八十三章 雲海(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計劃第一百二十一章 整合兼併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七十五章 代工合同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網恢恢第四百二十三章 入選第七百五十六章 理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九十五章 旱情(續)第三百二十九章 貔貅第二百四十五章 羨慕嫉妒第三百六十九章 新工藝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產糾紛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二百八十二章 17分鐘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春賀歲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八十七章 紡織第九十七章 電視劇第六百二十四章 前沿(三)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三章 兼併第三百七十章 上市計劃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四百三十章 虛擬會議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六百四十五章 瑞克•卡恩第七百六十六章 技術倒逼第二十二章 活着第七百一十七章 角力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一百八十六章 和風細雨第四百六十八章 反應第二百五十七章 謠言四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竣工和發展第四百九十四章 異動第十七章 購地洽談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九十一章 二代設備第五百章 蠶食鯨吞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一百七十章 崛起(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蒲公英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六十四章 馬太效應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三百一十一章 極致和反思第七十三章 紛至沓來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三百四十七章 遠東冬雷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二百一十八章 產業生態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十二章 發展理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三百六十一章 利益與本質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生第七百二十七章 波瀾(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一百五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二百八十七章 純粹第三百二十一章 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