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南北黨案結案

黃宗羲挑戰北黨,得罪了太多人,加上他們的手段太過低劣,連一些正派的大臣,都看不過眼。

李虎自殺成爲了一個零界點,高義歡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立刻下旨訓斥了黃宗羲,畫清了界限。

這幾個月,不少問題其實不大的官員,也被整倒流放,他們或貶官,或回家,有的甚至丟掉性命,勳貴也有大批人被削爵發配遼東和碎葉充軍。

這些人有朋友,有家人,恨急了黃宗羲,立時帶着憤怒上書,請求徹查諫臺官員誣陷大臣之事,不少人還想趁機翻案。

看到這幅架勢,黃宗羲反應了過來,知道完了。

他也算機靈,馬上來到皇宮求見高義歡,只要高義歡保他,他就能繼續屹立朝中不倒。

天閣內,高義歡端坐在龍椅上,黃宗羲伏地跪在地上,屁股高高翹起。

高義歡知道黃宗羲的來意,想要高義歡保他,但是高義歡老早就準備用他來讓朝野泄憤了。

歷史上,在觸動利益集團的利益後,利益集團通常會有一次猛烈的反撲。

如秦國商鞅變法,宋王安石變法,明代張居正改革,都有舊勢力反撲。

這個時候統治面臨巨大壓力,通常會找人來給他們泄憤,可是泄憤後,聰明的統治會設法抱住變法的成果,有得則進行徹底妥協,最後變法失敗。

秦君雖殺商鞅,給舊貴族出了口氣,但商君變法的成果,卻保持下來。

雖說大魏朝的這次動盪,並非是什麼變法,但實際上,卻是在爲變法,實行近代化,掃清障礙。

這次魏國朝廷大換血,那些被趕下去,被流放的人,以及他們的親屬和朋友,都滿懷怒氣,高義歡必須讓他們出氣,讓他們心裡舒服一些,但他們想回來,也是不可能了。

高義歡站起身來,走到黃宗羲面前,將他扶起,臉色沉重道:“卿家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竟然無中生有,污衊大臣,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高義歡沒等黃宗羲開口,先發制人,把調子定下來。

他這話一出,立時將黃宗羲的話堵住了。

黃宗羲原本還想,他順着皇帝的心思,解決了北黨,怎麼都算自己人,現在別人要弄他,高義歡得給他做主。

可高義歡這麼一說,便成了他辜負高義歡的信任,將事情辦砸了。

黃宗羲站起來,一臉慚愧,他立功心切,什麼手段都用,誣陷確實不對,“臣知錯了。”

高義歡嘆了口氣,“現在朝野要彈劾你的聲音很大,去外面避一避吧。等過幾年,朕在招愛卿回來!”

高義歡並不準備殺黃宗羲,聰明人能看出來,黃宗羲背後有高義歡的支持,如果利用完就弄死,有點不厚道,以後就不太容易找人爲他辦事了。

黃宗羲一陣黯然,他本以爲自己搬到陳名夏,前途一片光明,再幹兩年就能夠入閣,一步步掌握朝廷,成爲大魏首輔,可不想突然從雲端跌落。

皇權專制之下,臣子的權利,都來自皇帝,明代權傾朝野的猛人不少,可他們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皇帝想弄他,立時完蛋。

魏忠賢權傾朝野,整個朝廷半數都是他的人,崇禎登基後,幾招就把他解決了。

黃宗羲內心忽然一陣恍惚,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

“愛卿!”高義歡見他失神,不禁出聲喚道。

黃宗羲回過神來,忙行禮道:“臣謝過陛下庇護!”

……

幾日後,高義歡下旨,捉拿黃宗羲、吳應箕等人下獄,交三法司審理。

僅一日,判決下來,黃宗羲、吳應箕革職爲民,充軍萬里,流放到大魏帝國最西之地裡海東岸。

黃宗羲與吳應箕到了流放之地,一邊戍邊,一邊講學,教授當地人,還有來此的漢人讀書,可是兩人得罪之人太多,最終黃宗羲被勳貴刺殺於裡海邊。

吳應箕整理黃宗羲遺物,發現書稿數十萬字,整理爲一書,書中以“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提出“天下爲主,君爲客”的思想。

此書出現之初,引起了極大反響,後爲魏太宗所禁。

其餘的南黨官,按着上書的奏摺來查,一個都沒跑掉,視情節輕重,判處貶官,流放。

高義歡遂即下旨,趁機收回諫臺聞風奏事之權,令今後奏事必有依據。

在黃宗羲等人被流放後,一些人認爲南黨倒了,自己就算是冤枉的,想要翻案。

許多被貶官,被趕回家中的北黨官員,便開始打點關係,想要重新回來。

高義歡遂即招來李巖,暗示他上書結案,李巖沒有推辭,上奏皇帝,南北黨案就此結案,不許再提。

高義歡立刻同意,並下詔書說,黨爭禍國,朝廷動盪數月,政令不行,事務堆積,荒廢國事,如今兩黨以清,令各部官員專注政事,不得再參與黨爭。

聖旨一出,大魏朝廷立時安靜,想要重回朝廷的北黨,失望之餘,便又恨上李巖。

這時朝廷內,少了陳名夏,朝中的老官僚又被掃去一大半,內閣中李巖一人獨斷,開始收拾殘局,並準備推行武鼎新政。

於此同時,雖然不太願意,但是藩屬國被攻擊,作爲宗主國,必須有所表示。

高義歡開始着手抽調兵力,準備干涉東籲國戰事,而就在這時,孫可望和東籲國的奏疏,卻同時送來。

孫可望的奏疏中,繼續向高義歡稱臣,並解釋說,並非他無故攻擊東籲,而是東籲國突襲周軍,他被迫反擊。

現在他已經與東籲國達成了和解,希望沒有驚擾大魏,而東籲王的奏疏,內容與孫可望的差不多,只是站在東籲王的角度來陳述,最後的意思也是,東籲已經與孫可望達成和解,天朝上國就不要爲他擔心了。

看到這兩份奏疏,高義歡臉色陰沉,他知道孫可望已經控制了東籲,東籲王已經成爲他的傀儡政權,不過高義歡看了奏疏後,卻並未繼續調集軍隊,反而停下攻擊的準備,表示要派天朝上使,前往東籲調查,聽取事件的具體彙報。

第163章韃子急追第210章湖廣形勝第927章同意交易第89章決戰中州五第367章簽訂密約第325章範永鬥要砸盤第801章兵臨太原第655章鑿空西域第1089章陳名夏下野第555章重塑信心第219章劫獲船隊第729章突襲蒲津關下第408章漢人都是陰逼第527章柔軟的劉黑子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1064章南北黨爭第773章臼炮轟擊第361章督憲~督憲~醒一醒第79章調兵西進第459章活捉孔有德第971章泰山封禪第5章孫傳庭復出上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891章再次招降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805章無顏見江東父老第294章戰馬換軍糧第607章兵臨洛陽第841章準格爾汗國崛起第971章泰山封禪第713章活捉多鐸第273章燒麥田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815章劉宗敏的騷操作第145章幹票大的第189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下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991章汝南陷落第1014章連山關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24章滾滾南下第954章明軍北上第295章都是豬第851章多爾袞和豪格第76章滿洲入寇第1018章壓垮駱駝第922章提醒劉黑子第709章誘敵決戰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90章決戰中州六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418章勸說劉黑子753章擔起責任第596章於應龍死了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175章自身火銃第86章決戰中州二第1020章鄭芝龍降魏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第157章俘韃額駙第970章確定國號1064章南北黨爭第867章救援先鋒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200章坑人的高義歡第788章朱慈烺膨脹了第717章魏王回宮第697章海上航行第504章開始你的表演第198章出兵迎戰第339章韃子撤了第203章將計就計第102章金聲桓要投降第151章破敵策略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733章向帝國主義演進第823章滾滾而來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442章何騰蛟入京第830章燧發槍陣的對決第1103章武鼎大帝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818章高大王的算盤還是響了第695章朱慈烺的焦慮第466章高義歡是個惹禍精第866章三面張網第3章我來自未來第185章刁民全反了第1036章炮擊周軍第287章南京黨爭第405章迎頭痛擊第564章詐取西安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305章炸城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165章藤縣破韃第349章鄖陽流民第776章明軍北伐
第163章韃子急追第210章湖廣形勝第927章同意交易第89章決戰中州五第367章簽訂密約第325章範永鬥要砸盤第801章兵臨太原第655章鑿空西域第1089章陳名夏下野第555章重塑信心第219章劫獲船隊第729章突襲蒲津關下第408章漢人都是陰逼第527章柔軟的劉黑子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1064章南北黨爭第773章臼炮轟擊第361章督憲~督憲~醒一醒第79章調兵西進第459章活捉孔有德第971章泰山封禪第5章孫傳庭復出上第351章高漁夫來了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576章吳三桂的選擇下第891章再次招降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805章無顏見江東父老第294章戰馬換軍糧第607章兵臨洛陽第841章準格爾汗國崛起第971章泰山封禪第713章活捉多鐸第273章燒麥田第328章大明還有沒有王法第815章劉宗敏的騷操作第145章幹票大的第189章高義歡計取樊城下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991章汝南陷落第1014章連山關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24章滾滾南下第954章明軍北上第295章都是豬第851章多爾袞和豪格第76章滿洲入寇第1018章壓垮駱駝第922章提醒劉黑子第709章誘敵決戰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90章決戰中州六第338章多鐸愁死了第418章勸說劉黑子753章擔起責任第596章於應龍死了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175章自身火銃第86章決戰中州二第1020章鄭芝龍降魏第728章突襲蒲津關中第157章俘韃額駙第970章確定國號1064章南北黨爭第867章救援先鋒第1027章兵臨韶關第200章坑人的高義歡第788章朱慈烺膨脹了第717章魏王回宮第697章海上航行第504章開始你的表演第198章出兵迎戰第339章韃子撤了第203章將計就計第102章金聲桓要投降第151章破敵策略第68章水灌汴梁上第733章向帝國主義演進第823章滾滾而來第702章魏國新政下第442章何騰蛟入京第830章燧發槍陣的對決第1103章武鼎大帝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818章高大王的算盤還是響了第695章朱慈烺的焦慮第466章高義歡是個惹禍精第866章三面張網第3章我來自未來第185章刁民全反了第1036章炮擊周軍第287章南京黨爭第405章迎頭痛擊第564章詐取西安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305章炸城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165章藤縣破韃第349章鄖陽流民第776章明軍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