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南北黨案結案

黃宗羲挑戰北黨,得罪了太多人,加上他們的手段太過低劣,連一些正派的大臣,都看不過眼。

李虎自殺成爲了一個零界點,高義歡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立刻下旨訓斥了黃宗羲,畫清了界限。

這幾個月,不少問題其實不大的官員,也被整倒流放,他們或貶官,或回家,有的甚至丟掉性命,勳貴也有大批人被削爵發配遼東和碎葉充軍。

這些人有朋友,有家人,恨急了黃宗羲,立時帶着憤怒上書,請求徹查諫臺官員誣陷大臣之事,不少人還想趁機翻案。

看到這幅架勢,黃宗羲反應了過來,知道完了。

他也算機靈,馬上來到皇宮求見高義歡,只要高義歡保他,他就能繼續屹立朝中不倒。

天閣內,高義歡端坐在龍椅上,黃宗羲伏地跪在地上,屁股高高翹起。

高義歡知道黃宗羲的來意,想要高義歡保他,但是高義歡老早就準備用他來讓朝野泄憤了。

歷史上,在觸動利益集團的利益後,利益集團通常會有一次猛烈的反撲。

如秦國商鞅變法,宋王安石變法,明代張居正改革,都有舊勢力反撲。

這個時候統治面臨巨大壓力,通常會找人來給他們泄憤,可是泄憤後,聰明的統治會設法抱住變法的成果,有得則進行徹底妥協,最後變法失敗。

秦君雖殺商鞅,給舊貴族出了口氣,但商君變法的成果,卻保持下來。

雖說大魏朝的這次動盪,並非是什麼變法,但實際上,卻是在爲變法,實行近代化,掃清障礙。

這次魏國朝廷大換血,那些被趕下去,被流放的人,以及他們的親屬和朋友,都滿懷怒氣,高義歡必須讓他們出氣,讓他們心裡舒服一些,但他們想回來,也是不可能了。

高義歡站起身來,走到黃宗羲面前,將他扶起,臉色沉重道:“卿家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情,竟然無中生有,污衊大臣,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高義歡沒等黃宗羲開口,先發制人,把調子定下來。

他這話一出,立時將黃宗羲的話堵住了。

黃宗羲原本還想,他順着皇帝的心思,解決了北黨,怎麼都算自己人,現在別人要弄他,高義歡得給他做主。

可高義歡這麼一說,便成了他辜負高義歡的信任,將事情辦砸了。

黃宗羲站起來,一臉慚愧,他立功心切,什麼手段都用,誣陷確實不對,“臣知錯了。”

高義歡嘆了口氣,“現在朝野要彈劾你的聲音很大,去外面避一避吧。等過幾年,朕在招愛卿回來!”

高義歡並不準備殺黃宗羲,聰明人能看出來,黃宗羲背後有高義歡的支持,如果利用完就弄死,有點不厚道,以後就不太容易找人爲他辦事了。

黃宗羲一陣黯然,他本以爲自己搬到陳名夏,前途一片光明,再幹兩年就能夠入閣,一步步掌握朝廷,成爲大魏首輔,可不想突然從雲端跌落。

皇權專制之下,臣子的權利,都來自皇帝,明代權傾朝野的猛人不少,可他們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皇帝想弄他,立時完蛋。

魏忠賢權傾朝野,整個朝廷半數都是他的人,崇禎登基後,幾招就把他解決了。

黃宗羲內心忽然一陣恍惚,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

“愛卿!”高義歡見他失神,不禁出聲喚道。

黃宗羲回過神來,忙行禮道:“臣謝過陛下庇護!”

……

幾日後,高義歡下旨,捉拿黃宗羲、吳應箕等人下獄,交三法司審理。

僅一日,判決下來,黃宗羲、吳應箕革職爲民,充軍萬里,流放到大魏帝國最西之地裡海東岸。

黃宗羲與吳應箕到了流放之地,一邊戍邊,一邊講學,教授當地人,還有來此的漢人讀書,可是兩人得罪之人太多,最終黃宗羲被勳貴刺殺於裡海邊。

吳應箕整理黃宗羲遺物,發現書稿數十萬字,整理爲一書,書中以“民本”的立場來抨擊君主專制,提出“天下爲主,君爲客”的思想。

此書出現之初,引起了極大反響,後爲魏太宗所禁。

其餘的南黨官,按着上書的奏摺來查,一個都沒跑掉,視情節輕重,判處貶官,流放。

高義歡遂即下旨,趁機收回諫臺聞風奏事之權,令今後奏事必有依據。

在黃宗羲等人被流放後,一些人認爲南黨倒了,自己就算是冤枉的,想要翻案。

許多被貶官,被趕回家中的北黨官員,便開始打點關係,想要重新回來。

高義歡遂即招來李巖,暗示他上書結案,李巖沒有推辭,上奏皇帝,南北黨案就此結案,不許再提。

高義歡立刻同意,並下詔書說,黨爭禍國,朝廷動盪數月,政令不行,事務堆積,荒廢國事,如今兩黨以清,令各部官員專注政事,不得再參與黨爭。

聖旨一出,大魏朝廷立時安靜,想要重回朝廷的北黨,失望之餘,便又恨上李巖。

這時朝廷內,少了陳名夏,朝中的老官僚又被掃去一大半,內閣中李巖一人獨斷,開始收拾殘局,並準備推行武鼎新政。

於此同時,雖然不太願意,但是藩屬國被攻擊,作爲宗主國,必須有所表示。

高義歡開始着手抽調兵力,準備干涉東籲國戰事,而就在這時,孫可望和東籲國的奏疏,卻同時送來。

孫可望的奏疏中,繼續向高義歡稱臣,並解釋說,並非他無故攻擊東籲,而是東籲國突襲周軍,他被迫反擊。

現在他已經與東籲國達成了和解,希望沒有驚擾大魏,而東籲王的奏疏,內容與孫可望的差不多,只是站在東籲王的角度來陳述,最後的意思也是,東籲已經與孫可望達成和解,天朝上國就不要爲他擔心了。

看到這兩份奏疏,高義歡臉色陰沉,他知道孫可望已經控制了東籲,東籲王已經成爲他的傀儡政權,不過高義歡看了奏疏後,卻並未繼續調集軍隊,反而停下攻擊的準備,表示要派天朝上使,前往東籲調查,聽取事件的具體彙報。

第978章迅猛擴張的羅剎第508章公主也不小了。第447章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176章關中變化第480章怎麼收場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687章突襲河套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956章怪悲壯的第670章下馬步戰第235章西安開朝第940章先斬後奏第970章確定國號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121章面見李自成中第8章熬出頭了第750章瞭解民情第429章鏖戰正酣第751章幫豪格一把第419章襄城阻敵第364章給何總督留點面子第1000章江面激戰第1092章周國的野望第443章主戰派第924章滅清計劃第714章龜孫在哪兒第406章偷襲大營第984章天下大戰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315章再遇多鐸第163章韃子急追第183章黃雀在後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513章返回南陽第797章軍事貴族第412章羣狼環伺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876章俘獲范文程第572章關中危機第769章站在風口的姜襄第210章湖廣形勝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429章鏖戰正酣第396章拿下武關第1024章收復臺灣第1041章嶺南局勢都845章殺韃,報仇第842章莫非有變第132章輪戰練兵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181章搶劫軍隊是違法的第91章中州決戰七第239章李巖出城第55章誘敵出城第824章兩軍相遇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618章決戰豫南(六)第456章偷襲清營上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966章第413章佈局隴右第980章長安大閱第623章決戰豫南(十一)第233章到達西安第121章面見李自成中第76章滿洲入寇第593章汝南保衛戰下第977章剽竊大王第531章商丘攻防第1032章制定戰略第732章拒絕聽命第658章兵臨劍門關第155章突襲韃營中第323章放棄洛陽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1059章鄭成功的策略第130章編制問題第409章遲來的一片石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957章排槍屠殺第67章朱仙鎮大敗第948章北京歸降第1073章兵臨朝鮮第456章偷襲清營上第199章對戰李定國第65章擴充編制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7章城下收屍第262章高二來了第1054章援兵殺至第442章何騰蛟入京第399章堵住李自成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796章金撫臺謝謝你啊!第26章半渡而擊第12章皇太極的遠略第768章河東局勢
第978章迅猛擴張的羅剎第508章公主也不小了。第447章第1022章南明攻臺第176章關中變化第480章怎麼收場第1037章朱慈烺逃跑第646章爲西王報仇第687章突襲河套第444章馬閣部主戰第956章怪悲壯的第670章下馬步戰第235章西安開朝第940章先斬後奏第970章確定國號第11章二哥帶我們變強吧第121章面見李自成中第8章熬出頭了第750章瞭解民情第429章鏖戰正酣第751章幫豪格一把第419章襄城阻敵第364章給何總督留點面子第1000章江面激戰第1092章周國的野望第443章主戰派第924章滅清計劃第714章龜孫在哪兒第406章偷襲大營第984章天下大戰第124章豫南兵備道第315章再遇多鐸第163章韃子急追第183章黃雀在後第1010章鄭芝龍降魏第513章返回南陽第797章軍事貴族第412章羣狼環伺第1063章陝北移民第876章俘獲范文程第572章關中危機第769章站在風口的姜襄第210章湖廣形勝第440章不要把希望放在高精忠身上第429章鏖戰正酣第396章拿下武關第1024章收復臺灣第1041章嶺南局勢都845章殺韃,報仇第842章莫非有變第132章輪戰練兵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316章給多鐸點個炮仗第181章搶劫軍隊是違法的第91章中州決戰七第239章李巖出城第55章誘敵出城第824章兩軍相遇第171章吹起來的大捷第618章決戰豫南(六)第456章偷襲清營上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966章第413章佈局隴右第980章長安大閱第623章決戰豫南(十一)第233章到達西安第121章面見李自成中第76章滿洲入寇第593章汝南保衛戰下第977章剽竊大王第531章商丘攻防第1032章制定戰略第732章拒絕聽命第658章兵臨劍門關第155章突襲韃營中第323章放棄洛陽第739章國舅爺來了第1059章鄭成功的策略第130章編制問題第409章遲來的一片石第345章楊文嶽建言戰策第957章排槍屠殺第67章朱仙鎮大敗第948章北京歸降第1073章兵臨朝鮮第456章偷襲清營上第199章對戰李定國第65章擴充編制第496章攻取嶽州中第7章城下收屍第262章高二來了第1054章援兵殺至第442章何騰蛟入京第399章堵住李自成第487章何騰蛟兩頭不是人第796章金撫臺謝謝你啊!第26章半渡而擊第12章皇太極的遠略第768章河東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