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心如死灰的多爾袞

北京城,皇宮金鑾殿。

自多爾袞醒後,滿清的文武百官便要求見多爾袞,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便直接趁機讓多爾袞在金鑾殿會見百官,事實上,在當前明軍即將兵臨城下的這樣一種情況下,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也坐不住了,或者說整個大清沒有誰還能坐得住。

多爾袞同意了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的請求,在皇宮金鑾殿召見文武百官,商議國事。

多爾袞第一件事便是和百官述說了自己寫信與大明皇帝求和的事情。

對此,不管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沉默住了,一時之間整個金鑾殿都靜了下來,大家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商議,等待大明皇帝的決定傳來。

一個時辰多後,一名正白旗將領在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的宣召下快步走進大殿。

“啓稟皇上,太后,攝政王,使者帶回了大明皇帝的回話,大明拒絕投降,大明皇帝更是直言,大清只有一條路,那便是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這名正白旗將領單膝跪在地上,將多爾袞親筆寫的那封求和信呈在手上,未有任何拆封過的痕跡表明,大明皇帝連求和信都懶得看,拒絕求和的決定是何等的堅定。

這下,整個金鑾殿都炸鍋了。

大明皇帝拒絕求和,這不是表明根本不打算給大清活路嗎?

滿人憤怒了,大聲叫囂還有一戰之力,要再次發兵與明軍決戰,大部分漢人官員也同樣叫囂再與大明決戰,倒是蒙古人全部沉默,目光閃爍,什麼也沒有表態,但他們的想法也不難猜得出來。

幕簾後面的孝莊皇太后忍不住看向蒙古科爾沁部的代表她的親哥哥吳克善。

可惜,吳克善發現之後,雖然有些不忍,但還是轉過了頭去,再一次表明蒙古的態度,隱意識就是覺得,滿人這一次必敗無疑,而且連遼東祖地都保不住,沒有任何翻身的餘地了,蒙古爲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不能再繼續做滿人的鐵桿盟友了。

多爾袞冷心的看着金鑾殿上的一衆文武百官們。

說到底,還是滿人子弟最可信,蒙古人看樣子已經對大清離心離德了,連大玉兒的面子也不顧了,足以說明一切,至於那些同樣叫囂得厲害的漢人,他們的心思多爾袞更是一清二楚。

這些漢人官員大多是士族豪強的子弟,代表着士族豪強的利益,大明明顯打壓士族豪強,況且他們已經幫助大清對抗大明這麼久了,事也做了,錢也出了,在大明眼裡,他們這些人就是漢奸的代表,大清若是真敗了,他們沒有半點好果子吃,巴不得大清爲了保護他們繼續和大明大戰。

多爾袞也不服輸,也想帶着八旗和大明繼續大戰,可是大清近兩百萬大軍都在明軍的北伐之下敗了,如今八旗子弟還能戰的不到三萬,漢旗軍不到十萬,也就是說不算上蒙古人的話,大清只還有十三萬大清能夠拿得出手,就這點實力,出去跟明軍碰撞,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死路一條。那些漢人士族豪強們或許沒有了退路,不得已孤注一擲,還想和大明進行一次決戰,可是他多爾袞不能那樣做,他必須要爲滿人留下一點最後的火種,否則失去了所有青壯的族人只有滅族一條路可走了!

多爾袞看着金鑾殿的虛空,眼中有着無限的迷茫。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自十二歲第一次跟父汗出征蒙古至十四歲,兩年間,做爲父汗最喜愛的兒子,父汗到什麼地方他便在什麼地方,父汗親自叫他讀書寫字,兵書謀略,多少兄弟愛慕不來。

十四歲那年,父汗兵敗寧遠城下,重傷而死了。有傳言,父汗臨死前親口將汗位傳給了他,詔書就在父汗的大妃他的額娘手中,可是還沒等他看到詔書,額娘便被皇太極聯合代善等四人逼死了,皇太極登上汗位。

皇太極是他敬重的八哥,若是沒有額娘被逼死的一幕,他就算相信父汗的詔書一事,但心裡也不會在意是自己坐上汗位還是八哥坐上汗位,若八哥坐上汗位,他相信八哥的才能,會盡力輔佐八哥,不會有二心,他心誠如此,可惜沒有看見,八哥等人千不該萬不該沒有等到他表態便直接逼死了他的額娘。

他真的不在乎什麼汗位,可是額娘卻因此死了,從那以後他便恨上了皇太極,不過他很清楚自己太弱小了,無法與已經登上汗位的皇太極對抗,他能做的只有立下大量的戰功,取得皇太極的信任,進而司機報仇,奪回本該屬於他的汗位。

自此,十六歲他第一次帶兵出征蒙古,獲大捷,以戰功獲封固山貝勒。

今後十數年,他年年征戰,不斷出征,立下海量戰功,終於在他二十四歲的那年,因再破蒙古,招降蒙古察哈爾的林丹汗子孫額哲,替大清徹底收服蒙古各部,受封睿親王,手掌兩旗兵力,間接控制四期兵力,自此,他開始有了與皇太極抗衡的資本。

今後數年,他征戰之餘,設計阿敏和莽古爾泰獲罪,阿敏被圈禁而死,莽古爾泰死後被削了王爵,大仇報了一半,而後他繼續跟皇太極爭鬥。

可惜,他終究還是太嫩了,最終鬥不過皇太極,於二十九歲那年被皇太極抓住了把柄,趁機問罪,削了親王爵和部分兵權,爲此,他一度消沉下去了一段時間,不過後來他又重新振作了起來。次年他便以再次大敗明軍,連立數次戰功功勳,迫使皇太極恢復了他的王爵和兵權,自此,他看到了皇太極並非不可戰勝,更加極力於跟皇太極對抗。

終於,在他三十一歲的那一年,皇太極死了,他終於死了,再也沒有人可以壓制得了他。

而後,他雖然沒有在皇太極死後第一時間登上皇位,只當了個攝政王,而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但之後,隨着他漸漸大權在握,只要他想,他隨時可以廢了福臨登上皇位,不過他沒有那樣做,自己曾經受過的罪,他要讓皇太極的兒子也受一遍,讓皇太極的兒子替皇太極嚐嚐被死死壓住動彈不得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玉兒,這是一個他一定要得到的女人,也因爲她,他才一直沒有對福臨下狠手。

燕碭山之戰前,他也終於得到了這個女人,將這個女人狠狠的壓在身下,圓了他多年的一個夙願之一。

想到此,多爾袞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幕簾後面的大玉兒,又看了一眼她身邊的小福臨。

算了,事情便到此爲止吧。

原以爲自己帶領着八旗入關,短短時間內便席捲漢人的半壁江山,大清可以如同當年的蒙古人一樣,佔領漢人的全部錦繡江山。

可惜,前期的形勢是極好的,不說他自己,就連全天下人都以爲他真的能夠最終滅了大明佔有漢人全部錦繡江山,只不過,大明雖然只剩下半壁江山,還退到了江南,看似苟延殘喘,但卻也換了一個皇帝,自此,應龍軍橫空出世,大明就跟完全變了一個樣似的,從此一改原先屢戰屢敗的頹勢,變成了連戰連捷,就連大清也在徐州城第一次全方面敗給了大明。

時至今日,大明變化更大,一場北伐,不僅逼得他八戰八敗,只能退到北京城苟延殘喘,就連遼東祖地,此刻被大明一支渡海大軍佔了去,大清真的沒有任何抵抗大明的力量了,大清真的敗了,敗了個徹徹底底,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想到當前的形勢,多爾袞心如死灰,絕望透頂。

好一會,多爾袞突然不發一言的走下臺階,朝金鑾殿外走去,留下被驚得目瞪口呆的一衆文武百官,太后和順治小皇帝等人,一個個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422章 滿人版的‘應龍軍’(二)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509章 清剿漢奸殘餘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713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五)第528章 巡察科技院第595章 追擊倭寇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966章 強大的展現第391章 巾幗英烈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694章 趁火打劫的奧斯曼帝國第580章 朝鮮人的恐懼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069章 愛琴海海戰三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468章 東光縣城下(三)第883章 激戰賈巴爾德城(一)第940章 橫掃南美洲(二)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43章 登基繼位第346章 登陸前的炮擊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51章 火器製造局建立第360章 中興四年第536章 大明中央銀行(二)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537章 大明中央銀行(三)第109章 出征前的溫情(上)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704章 莫臥兒噩夢的開端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15章 決戰(上)第735章 極盡羞辱(三)第885章 激戰賈巴爾德(三)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772章 圍殲暹羅大軍(五)第565章 議和(一)第282章 血腥清洗(二)第586章 決戰九雲嶺(一)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907章 英法西三國聯盟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31章 傳國玉璽第411章 戰局扭轉第402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三)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135章 強勢逼人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266章 鄭森和錢初瑤(三)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14章 逃出包圍圈第531章 西遷中的滿人第1034章 莫斯科條約第779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二)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413章 張獻忠之死(一)第956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四)第666章 哥薩克的悲劇(二)第192章 出征前夜(一)第793章 呂宋島之戰(三)第822章 決戰巴拉平原(六)第407章 慘烈(二)第231章 炮擊清軍大營(四)第642章 長平公主第557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259章 鋤奸(四)第687章 決戰伊斯法罕(二)第887章 說服莫臥兒皇帝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419章 處置李定國第615章 東京灣海戰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766章 暹羅王的悲劇第1028章 非洲的爭奪第545章 中興七年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11章 意外之喜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644章 悽慘的農奴第721章 定計第204章 濟寧城破(二)第483章 決戰燕碭山
第422章 滿人版的‘應龍軍’(二)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177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二)第471章 攻打滄州第509章 清剿漢奸殘餘第736章 多爾袞的屈辱(二)第713章 滿人的憤怒與妥協(五)第528章 巡察科技院第595章 追擊倭寇第490章 清軍大敗第966章 強大的展現第391章 巾幗英烈第568章 鐵嶺衛和咸興府第451章 北伐前夕(五)第694章 趁火打劫的奧斯曼帝國第580章 朝鮮人的恐懼第202章 大戰濟寧第1069章 愛琴海海戰三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1021章 滿清與奧地利之戰(三)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468章 東光縣城下(三)第883章 激戰賈巴爾德城(一)第940章 橫掃南美洲(二)第140章 最難消受美人情第43章 登基繼位第346章 登陸前的炮擊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210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三)第478章 七戰七敗第532章 滿人與準格爾之戰第51章 火器製造局建立第360章 中興四年第536章 大明中央銀行(二)第334章 荷蘭之敗第447章 北伐前夕(一)第537章 大明中央銀行(三)第109章 出征前的溫情(上)第1011章 出兵奧斯曼帝國第704章 莫臥兒噩夢的開端第1017章 奧斯曼帝國的滅亡(二)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15章 決戰(上)第735章 極盡羞辱(三)第885章 激戰賈巴爾德(三)第681章 激戰庫爾要塞第455章 兵入山東第772章 圍殲暹羅大軍(五)第565章 議和(一)第282章 血腥清洗(二)第586章 決戰九雲嶺(一)第631章 德川家光之死(二)第964章 歐洲大陸的顫抖(二)第935章 決戰巴拿馬(十)第907章 英法西三國聯盟第646章 鐵路大動脈(一)第31章 傳國玉璽第411章 戰局扭轉第402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三)第695章 波斯帝國滅亡(二)第135章 強勢逼人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266章 鄭森和錢初瑤(三)第1050章 伊斯法罕之戰(二)第645章 陽謀與探討佛法第14章 逃出包圍圈第531章 西遷中的滿人第1034章 莫斯科條約第779章 吊打西班牙僱傭軍(二)第867章 馬六甲大海戰(五)第413章 張獻忠之死(一)第956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四)第666章 哥薩克的悲劇(二)第192章 出征前夜(一)第793章 呂宋島之戰(三)第822章 決戰巴拉平原(六)第407章 慘烈(二)第231章 炮擊清軍大營(四)第642章 長平公主第557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540章 大明律法第259章 鋤奸(四)第687章 決戰伊斯法罕(二)第887章 說服莫臥兒皇帝第803章 佔領澳洲(三)第419章 處置李定國第615章 東京灣海戰第313章 血腥的震懾第766章 暹羅王的悲劇第1028章 非洲的爭奪第545章 中興七年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11章 意外之喜第661章 準格爾投降(一)第1005章 進攻巴黎(二)第644章 悽慘的農奴第721章 定計第204章 濟寧城破(二)第483章 決戰燕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