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歷史之謎

董仲舒。

根據歷史的記載。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漢族,漢廣川郡(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人,漢代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董仲舒認爲,“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爲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一時的貢獻。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年),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此後,在家著書,朝廷每逢大事,就會讓使者及廷尉到他家,問他的意見,仍然受到漢武帝的重視。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董仲舒病逝。

一個是漢廣川郡(今河北景縣廣川鎮大董古莊)人,一個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天南地北,怎麼產生的關係?

莫非,董仲舒和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乃是一個祖宗?

這個說法倒是有着八九分可信。

只是,如果僅僅是因爲董仲舒和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乃是一個祖宗,董仲舒和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出名應該問題不大才是?

畢竟。同一個祖宗的人居住的地方多了去,怎麼樣可能輪到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出名呢?

到底是怎麼樣一回事情?

根據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的說法,董仲舒就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

奇怪了!

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莫非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說的這個董仲舒確確實實的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只是這個董仲舒與那個歷史上面赫赫有名的董仲舒不是同一個人。

這個說法倒是完完全全的可以理解。

畢竟,天下間同名同姓的人也是多了去。

如此說來,董仲舒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也就不奇怪,平平常常的事情罷了。

可是根據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的說法,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董仲舒和歷史上面赫赫有名的董仲舒就是同一個人。

這是怎麼樣一回事情?

這是一個謎,在後面的章節作者自然會爲親愛的讀者你解密。

董仲舒。

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人。

一個因爲首先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因此而名聞天下的大名人。所謂的儒說的就是讀書人。

一個備受歷代讀書人尤其是文人崇拜的名人。

這種情形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爲我們中國人一直推崇“飲水思源”。

不管這麼說。董仲舒,一個因爲首先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因此而名聞天下的大名人。一個曾經爲我們讀書人尤其是文人爭取過福利的同道中人,的的確確值得我們去崇拜。沒有他們的爭取,我們讀書人尤其是文人的:境況想必不會怎麼好。自然而然也不會有現在幾乎讀書人隨處可見的情形。

讓我們在這裡向董仲舒這位因爲首先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因此而名聞天下的大名人。一個曾經爲我們讀書人尤其是文人爭取過福利的同道中人。致敬!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董仲舒這位因爲首先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因此而名聞天下的大名人,因爲朋友的推薦成爲了朝廷的博士。有朋友真好!朋友們,你們的免費推薦票票砸過來吧?就像董仲舒能夠因爲朋友的推薦成爲了朝廷的博士一樣。讓我感受一下大神的感覺。哪怕短暫的一天兩天我也是非常滿足。

博士是個學官,相對於國家層次的教育口子的一個司局長甚至是大學的校長。但是不管怎麼說,董仲舒成爲了一個國家公務員,尤其是這個國家公務員還是一個國家級公務員,在我們這些沒有是什麼出息的眼裡還是有着相當大的成就。

董仲舒因爲成爲了國家級公務員,就要求董計書到朝廷所在地的金城做官。大川城離金城的距離實實在在的不近。可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也不容許丟下不管,這也許也是儒家的一個傳統。

這個的的確確是個不小的難題。但是人家董仲舒老先生畢竟是博士,其智商不容置疑。

董仲舒老先生僅僅是思考了一晚上,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董仲舒老先生只娶了一個老婆,但是這個老婆屬﹗於超級生產模範,一共爲董計書老先生生產了六個兒子。董計書老先生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諧音,結合仁、義、禮、智、信、孝給兒子取名。因此董仲舒老先生的六個兒子從大到小依次是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董留孝。

董仲舒老先生語重心長地跟六兒子董留孝說:“孝兒啊,爲父知道你孝順。”

董留孝也不是愚笨之人,只是靜靜的看着董仲舒老先生,期待着董仲舒老先生的下文。

董仲舒老先生又對六兒子董留孝說:“孝兒啊,爲父對你的痛愛你也知道,你的兄長對你的關愛你也明明白白的。”

稍微停頓了一下,董仲舒老先生故作爲難的對六兒子董留孝說:“孝兒啊。眼下爲父成爲了朝廷的博士,屬於國家級公務員,需要到朝廷所在地的京城做官,蘇仙郡離京城的距離實實在在的很遠,可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也是不容許丟下不管,……。”

話說到這裡,董留孝還是不明白董仲舒老先生說的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愚笨之人了。

撲通一聲,董留孝跪在了董仲舒老先生面前。董留孝淚流滿面的對董仲舒老先生述說到:“父親大人成爲了朝廷的博士,屬於國家級公務員。需要到朝廷所在地的京城做官。這是我們董家的榮幸;蘇仙郡離京城的距離實實在在的很遠,可是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也是不容許丟下不管,孩兒不孝,願意代替父親大人看守我們董家的祖業。請父親大人允許;只是孩兒日後無法日日陪伴父親大人身邊。無法盡孝。請父親大人原諒﹗”

董仲舒老先生看見董留孝跪在了他的面前,已是老懷大慰,聽了董留孝的一席話。更是感動地老淚縱橫。

董仲舒老先生哽咽着說道:“這個爲父明白。”

董思智和董務信在董仲舒老先生的示意下,上去準備把跪在了董仲舒老先生面前董留孝扶起。

誰知道董留孝居然掙脫董思智和董務信兩人的攙扶。

這一下,不說董仲舒老先生詫異莫名,就連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也是不知道怎麼一回事了。大家一起靜靜地看着董留孝。

“噗通”、“噗通”、“噗通”。董留孝跪在了董仲舒老先生面前,重重地給董仲舒老先生叩了三個響頭。等到董留孝擡起頭來,董仲舒老先生看到董留孝的額頭上面一遍淤青,心中甚是不忍。

董留孝跪在了董仲舒老先生面前,重重地給董仲舒老先生叩了三個響頭之後,纔開始對董仲舒老先生述說到:“不是孩兒不孝,孩兒即是願意代替父親大人看守祖業,自然不會推脫,自然而然會盡力而爲,這個父親大人儘可放心”。

董仲舒老先生大感安慰,不知不覺用手輕輕地擄了下頜上面的鬍鬚。

董留孝跪在了董仲舒老先生面前,沉思半刻,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方纔對董仲舒老先生說道“不是孩兒不孝,有心詛咒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只是孩兒唯恐孩兒子孫萬一無能,無力看守祖業,造成祖業凋零,孩兒百年之後無顏見我董家列祖列宗,這個請父親大人明鑑”。

董仲舒老先生本來想痛罵董留孝一頓,因爲董留孝的這一番話實實在在的不吉利。可是仔細一想,又覺得董留孝的這一番話實實在在的有理,因爲子孫凋零,造成祖業無存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時間,董仲舒老先生居然呆呆地佇立當場。

過了好一會功夫,董仲舒老先生纔開口說道:“想我董家,從來都是緊遵祖訓,從來都是做好事,從來不去做有損道德的事,想必上天也是明鑑,想必會保佑我董家人丁興旺”。停頓了一下,董仲舒老先生才又說道:“萬一我董家,出現了那種情形,以今日的處理方式相同就可以了,讓已經成年的年紀最小的男丁過來接替就可以了”。

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董留孝具是稱是。

董仲舒老先生又接着說道:“爲了使我董家子孫日後不忘祖宗,在成年之後必須趕來這裡祭祖,不得忘記”。董仲舒老先生的這一番話卻是說給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聽的。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連連答應不已。

第四卷董仲舒父子(上)第二百八十九章父子情深(求點推收賞評)

經過董仲舒老先生的決定,董仲舒老先生的六兒子董留孝承擔了看守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的重擔。經過董留孝的述說,董仲舒老先生決定了萬一董留孝後人無力看管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之後的情形發生以後可以讓其他兒子的後人過來接替的制度。大家散去不提。

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自然而然是去整理行李,準備第二天便是從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出發。往朝廷所在地的京城趕去。

董仲舒老先生與六兒子董留孝父子兩人反而出人意料地發生了爭執。董仲舒老先生的意思是除了必要的盤纏以外,其餘的資產自然而然是留給董留孝,因爲董留孝承擔了看守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祖業的重擔,需要的花費也是不少。但是董留孝執意不肯,認爲董仲舒老先生他們是第一次去朝廷所在地的京城,人生地不熟,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萬一因爲沒有了必要的銀錢費用,日子想必會過得無比難熬。畢竟這種事情也是不好麻煩那位推薦董仲舒的董仲舒的朋友,別人推薦了你。你應該感恩報答纔是。怎麼能夠再去拖累別人?

結果,董仲舒老先生與六兒子董留孝的爭執居然是董留孝獲勝。董仲舒老先生雖然把手高高的舉起,作出一副要打董留孝的樣子,可是高高舉起的落在董留孝的肩膀上面卻是輕輕地拍打了一下董留孝的肩膀。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亦是爲董留孝的舉動感動不已。

一夜無話。

第二天早上。董仲舒老先生一家依依惜別。從此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董仲舒老先生一脈分成兩脈。

董仲舒老先生帶着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董仲舒老先生一脈的除了六兒子董留孝的一家人。從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出發。一路上爬山涉水。歷盡辛苦。幾十口人,浩浩蕩蕩,經過一段不短的時間。終於在朝廷規定的時間期限之內趕到了朝廷所在地的京城。

到了京城的第二天,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息,精神抖擻的董仲舒老先生出發了。董仲舒老先生今天要去了朝廷的相關部門報到。在大街上,董仲舒老先生一行人在一位一兩銀子的代價僱傭的嚮導的帶領下朝朝廷的吏部趕了過去。

到了朝廷的吏部門口,董仲舒老先生激動不已。揉揉眼睛,再揉揉眼睛,董仲舒老先生是莫名的興奮,高興的表情一覽無遺。使得董仲舒老先生一行人一兩銀子的代價僱傭來的嚮導是心裡對董計書老先生的舉動是鄙夷不已,“沒有見過世面的人啊!”董仲舒老先生一行人一兩銀子的代價僱傭來的嚮導心裡這樣想着。

稍後就是例行公事了。在董仲舒老先生提供了朝廷發給的有關憑證報到以後,朝廷的吏部的工作人員很快按照朝廷規定的標準給董仲舒老先生髮了官服,一套住宅,以及一筆安家費。

董仲舒老先生意氣風發帶着一家人在一名朝廷的吏部官員帶領下浩浩蕩蕩在向朝廷配給他的住宅進軍。到了朝廷配給董計書老先生的住宅前面,董仲舒老先生一家人,男女老少全部傻了眼。只因爲朝廷也是實實在在的沒有想到董仲舒老先生會一人上任、幾乎傾家來京城,沒有爲董仲舒老先生配給一個大一點的住宅,眼前這個住宅能夠住下十來口人已經是極限。

好在由於董留孝的堅持,董仲舒老先生一行人從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帶了不少的銀錢,因爲董留孝留在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的銀錢僅僅是堪堪能夠應付花費的銀錢而已。手中有糧心不慌,手中有錢更好辦。經過不長時間的尋找,董仲舒老先生一家人便是在朝廷配給董計書老先生的住宅附近買下一個足夠住下幾十口人的大宅院。

經過這樣一件事,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對於董留孝關懷家人的感情感動得一沓糊塗,同時也對董留孝的料事如神佩服不已。董仲舒老先生反而因爲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對於董留孝的料事如神的評價很不高興,因爲董留孝的料事如神如果真的像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對於董留孝的評價那樣,留在大川城好文鎮董家莊的董留孝一脈的前途豈不是十分地危險!

董仲舒老先生一家人從此就在朝廷所在地的京城安頓下來,而且在朝廷所在地的京城開枝分脈。

白駒過隙,幾年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

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都是學有所成,都經過自己的努力,紛紛成爲了與其父親大人董仲舒老先生不相上下的國家級公務員。一時間,董家成爲了京城的一大熱門。

快到祭祖之日,董益仁、董愛義、董散禮、董思智、董務信幾人經過朝廷批准,又徵得父親大人董仲舒老先生的首肯,便是要一起趕到老家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祭祖。一行人幾十號人浩浩蕩蕩,從朝廷所在地的京城出發,快馬加鞭,比當初董仲舒老先生來金城上任的情形自然而然不可同日而語。短短的幾日光景,蘇仙郡城便是遙遙可見。

蘇仙郡城的官員看見了朝廷的官員下來,總是要儘儘地主之誼。小小的宴會自然而然是必不可少的。

湖南蘇仙郡便江縣永樂江鄉董家,董留孝正坐在家裡的大廳裡面,考慮着幾天以後怎樣祭祖的事情。

突然,遠方傳來了馬蹄聲。馬蹄聲很多,聲音也是極爲宏大。

董留孝的由於這一陣不期而至的馬蹄聲打斷了思緒,不得不思考了一下這一陣不期而至的馬蹄聲的發生原因。“商人的馬隊嗎?”。董留孝自己馬上就否定了自己的這個猜測,“大川城好文鎮也不是什麼交通要地,商人的馬隊會經過這裡嗎?再說,商人的馬隊跑這麼快,就不怕把馬累死嗎?”。“追捕逃犯嗎?”。董留孝又猜測到,“可是聽馬蹄聲,嘈雜無比,顯然至少有幾十匹馬纔能有這麼大的動靜,甚至上百人也是可能,什麼樣的逃犯需要出動幾十個公差來追捕呢?飛天大盜嗎?”。(……)

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113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四)第327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81章 各有利弊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78章 動亂第261章 宋徽宗第215章 流民第186章 春光無限好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45章 大逆轉第373章 鬼啊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18章 苦命人第253章 農家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22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6章 法家第389章 如此相逢第197章 私奔這種事情第317章 救兵第252章 陰陽家第141章 惱羞成怒第30章 翠花上鹹菜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385章 作秀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195章 茶道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147章 情到深處悲更濃第73章 匪夷所思第208章 小算盤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31章 情急智生第53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270章 唐賽兒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316章 裸奔第258章 秦始皇第102章 爆米花第96章 抓週第232章 仙二代第81章 看過究竟第100章 聘禮第5章 聲勢駭人第253章 農家第73章 匪夷所思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125章 悲催(十六)第273章 王囊仙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121章 悲催(十二)第24章 道可道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49章 鬧洞房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199章 傍大款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187章 “方便”不方便第106章 事情的真相第188章 恐高症第15章 不孝有三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119章 悲催(十)第51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7章 閉月第353章 天賜第21章 可憐的董永兩父子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83章 老子出世第287章 山不在高第82章 老子的來歷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179章 逃亡第162章 害了女兒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284章 劉邦第146章 弟子與學生第217章 交情第341章 楚漢之爭第330章 戰國七雄第223章 下餃子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75章 千金
第376章 壽星來了第3章 七仙女母性大發第113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四)第327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81章 各有利弊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178章 動亂第261章 宋徽宗第215章 流民第186章 春光無限好第65章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第145章 大逆轉第373章 鬼啊第16章 一切爲了孩子第18章 苦命人第253章 農家第140章 考覈董事第22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6章 法家第389章 如此相逢第197章 私奔這種事情第317章 救兵第252章 陰陽家第141章 惱羞成怒第30章 翠花上鹹菜第361章 地府相見第385章 作秀第114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五)第195章 茶道第6章 七仙女再發雌威第147章 情到深處悲更濃第73章 匪夷所思第208章 小算盤第381章 吐血的衝動第31章 情急智生第53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270章 唐賽兒第84章 老子身世之謎第228章 驚天大案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316章 裸奔第258章 秦始皇第102章 爆米花第96章 抓週第232章 仙二代第81章 看過究竟第100章 聘禮第5章 聲勢駭人第253章 農家第73章 匪夷所思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348章 五子登科第278章 天理教暴動第125章 悲催(十六)第273章 王囊仙第129章 悲催(二十)第121章 悲催(十二)第24章 道可道第265章 黃巾起義第149章 鬧洞房第150章 笑話一個第308章 下有對策第199章 傍大款第233章 人體三分身第27章 重重的賞賜第374章 福星來了第40章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第187章 “方便”不方便第106章 事情的真相第188章 恐高症第15章 不孝有三第120章 悲催(十一)第119章 悲催(十)第51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67章 閉月第353章 天賜第21章 可憐的董永兩父子第384章 七仙女下凡第83章 老子出世第287章 山不在高第82章 老子的來歷第310章 飛天大盜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179章 逃亡第162章 害了女兒第38章 有喜備案制度第132章 悲催(二十三)第284章 劉邦第146章 弟子與學生第217章 交情第341章 楚漢之爭第330章 戰國七雄第223章 下餃子第127章 悲催(十八)第358章 願望落空第118章 董事的悲催故事(九)第165章 歸來淚滿襟第134章 悲催(二十五)第175章 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