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嬤嬤對邱秋簡直無語了
坐個花船玩一下居然去幫人家找親姐妹
“這位老爺當真見過如奴家一般容顏的女子?”飛燕驚訝不已:“媽媽常說奴家有一個姐姐早些年走散了,不知道是不是她。”
“想要見她也容易,如今人在蜀地。”邱秋道:“你要是捨得下你在這兒的名利儘可以找她去。”
都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讓邱秋沒料到的是,這個叫飛燕的人居然說明天就啓程去蜀郡。
邱秋當下讓小禾寫了紫若她們在蜀郡接下來的行程交給了飛燕。
“多謝老爺!”飛燕深深的向邱秋鞠了一躬:“他日奴家找到姐姐定當重謝恩爺。”
重謝,金銀財寶?
“奴家無以爲報,自請爲老爺彈奏一曲。”飛燕坐定爲邱秋一行人彈起了曲子。
“倒是都有天賦。”邱秋對小禾道:“果然是姐妹啊。”
“你就斷定是親姐妹了?”關嬤嬤涼涼說了一句:“世上相像的人無數。”
“她們容貌相似度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了。”邱秋道:“呵呵,我們又做了一件好事。”
骨肉分離,姐妹分散,親情疏淡,無意中讓自己給找到了失散的姐妹。
關嬤嬤搖了搖頭,這個邱秋要不尋事就不是她了。
關嬤嬤覺得出門在外,沒必要事事認真。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卻自己去尋事,但願這是好事。
小禾下了花船走了很久了都還回頭張望。
“看什麼呢你”邱秋問她。
“娘,不是說青樓女人最常用出現的就是無以爲報以身相許嗎,她怎麼不說這話?”小禾低聲問着邱秋。
這孩子,以身相許那可就是麻煩事了。
“估計着你娘我這身裝扮不夠富貴吸引不了她。”邱秋好氣又好笑:“人家可是二八年華還要找姐姐,跟着我像怎麼一回事?”
小禾掩嘴。
真正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樑不正倒下來。
關嬤嬤聽得了她們母女倆說的話卻當做沒有聽見,秦淮河上坐花船就是她們遊玩中的一個插曲。
一行人繼續前行,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停下個三五日,有什麼好玩好看的都要湊個熱鬧。
這天接到歐陽旭風的信,問何時是歸期。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邱秋就是一個放飛的風箏,線放長了就很難收回去。
她倒是奇怪了,東海的事情這麼多卻還有心思整天惦記自己,還真是幫女婿做事可以偷懶不成。
離開江南三個月後,邱秋收到了厲掌櫃的信。
“小米行的米價已經漲到了十八文錢一斤而且缺貨。”邱秋將信遞給小禾看:“你說眼下我們該怎麼辦?”
“娘,算下來我們是不是還會虧本?”因爲穀子舂成米會少很多的:“等米價漲到我們不虧本的時候再賣。”
邱秋搖頭。
那個坑正等着自己去跳呢,怎麼也不能如了他們的意。
小米行缺貨,他們可以去遠一些的地方低價買回來賣,能組織貨源自己就不用擔心。
真正擔心的是明年青黃不濟的時候,到那時米價很比這個時候還要翻倍。
事實證明,邱秋的擔心從來不是多餘的。
江南居然出現了地動!
地震,幾級?
邱秋跳起來問。
花兒朵兒面面相覷,她們表示聽不懂夫人說的是什麼話。
“夫人,據得到的消息,房屋十有八九都倒塌了,還壓死了不少的人。”花兒驚歎不已:“幸好我們是五個月經過那兒的若不然,這會兒受災的還有我們。”
要不要那麼好運,走到哪兒都會遇上事。
蜀郡幾十年一遇的戰亂都能遇上,要是趕上了江南地震的話邱秋就一定要去燒香拜佛了。
“夫人,厲掌櫃來信,米價已經飛漲到了五十文一斤,米行有一點兒米瞬間就要搶空。”這纔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啊。
五十文一斤的大米,六大米行估計這會兒腸子都悔青了。
“以最快的速度傳信給厲掌櫃,興盛典當行按戶籍賣米,限量供應,十歲以上的孩子按一個人頭算,十歲以下按半個,每戶只能一次性買三天的米。”邱秋就知道別人在等着她跳坑,沒料到人算不如天算,江南居然會受災,她怎麼也不揹負惡名聲的:“每斤米按二十五文錢來賣。”
“娘,爲什麼我們不賣五十文啊?”就算是賣五十文錢一斤也很行銷啊。
“我們缺錢嗎?”邱秋轉頭問着小禾:“也是現在離江南遠了,要是近我一定會讓你去看看那裡的人有多慘。”
她這個價格賣出去的米應該算是救濟了。
也是因爲自己是商人的身份,而且受災面積太大,施粥施不過來還可能造成混亂。所以,救濟這事兒暫時不談。
不過,也很可能有些孤兒之類的孩子出現。
“讓厲掌櫃覈實一下,有孤兒全部收容,派專人看護,等朝廷來安置。”邱秋嘆口氣道:“我能做的就只有這麼一點兒了。”
“夫人您是大善人啊!”這個時候就算賣五十文一斤的大米又如何,只要有得來賣就行。
結果夫人便宜一半來賣,簡直就是百姓們的福音。
“這個邱氏,難不成她早知道江南會有地動不成!”皇帝是焦頭爛額的,百姓上的摺子都是要錢要糧,朝中還有謠傳說是帝王有罪過才導致的地動,讓他下罪己狀。結果,拿他俸祿的人半點實事都沒有做,還不如邱氏這個婦人。
現在的皇帝很想知道,邱氏爲什麼會突然間收幾百萬斤糧食。
而且,她的這個方法很好,可以抑制不法商販趁機漁翁得利,又能保證百姓能買到米吃。
這時候的邱秋給皇帝的感覺就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一樣。
若不是有她撐住,江南肯定會大亂的。
有些話不能和外人講,可以找皇后談談。
“皇上,連欽天鑑都沒有算出來的事阿秋妹妹又怎麼會知道呢?”皇后不相信邱秋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她是一個會做生意會賺錢的人,臣妾想大約是在江南發現糧價便宜纔會大量收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