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五百強

第352章 五百強

日後貴州推薦茅臺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此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由此也可以看出貴州在科研領域的薄弱,按照院士評選規則,院士的選舉既要看個人能力,也要考慮地域、學術領域分佈等原因,這一規則具備一定合理性,因爲要是院士分佈太過集中於某些地區或者某些領域,對科學發展和社會公平是很不利的。

所以既要有芯片這種熱門領域的院士,也要有搞熱帶植物研究這種冷門領域的院士;既要有來自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院士,也要有來自西部經濟落後地區的院士;那麼貴州自然也有推薦院士的資格,可仔細研究一番,貴州能拿得出手的科研人員實在是太少了,確定推薦名單的時候,貴州僅有兩位本土院士,在全國都名列倒數,有資格參與院士選舉的人實在不多,但推薦名額又不能不用,於是就有茅臺院士的事兒。

這也算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吧,推薦其它人或許還不如這位呢,這位在釀造微生物多樣性、功能微生物代謝機制等領域的研究確實處於全國比較靠前的地位,而從事其它研究的貴州本土科研工作者,或許他們的研究領域更符合普通民衆對院士的期待,但在同領域,全國其他地方領先他們的科研工作者還有不少,推薦他們的話也不太可能入選。

但研究能力的薄弱並不代表就沒有合作的價值,很多科研工作人員如果得到合適的機會,未必不能做出亮眼的成果來,惠農提供資金設備,再加上白文博、湯立強等權威專家作指導,這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說不定就能獨當一面了,這些科研人員的水平再差,那也是從貴州三千五百萬人優中選優選出來的,能用上這樣的人才,李耒當然是求之不得。

領導幾個電話打過去,貴州所有相關高校院系和研究機構都轟動了,連國家劃撥給國家重點高校的研究經費都只有那麼一點兒,更何況經濟在全國吊車尾的貴州,他們每年的研究經費就更少了,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但凡有資格爭取的那肯定得爭取啊!

有些人甚至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該不會是聽錯了吧?一家民營企業能拿出一百萬的研究經費來?比國家給我們所全年的撥款都多了!”

有人消息比較靈通,“惠農和其它民營企業不一樣,他們在研究領域一直捨得下本錢,而且之前就曾經和西農等高校合作過,趙洪璋趙委員還在世的時候,就專門成立了一個合作小組,惠農每年都會投入不少錢給這個小組用!”雖然改稱院士已經好幾年了,但這位還是習慣稱呼學部委員。

“他們這次在銅仁投了個鉀肥項目吧?我們所是搞採礦研究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趕緊把咱們所之前收集的關於銅仁鉀礦還有鉀礦加工處理的的資料都拿出來,等去的時候咱們也有東西好說啊!”還有人已經開始積極琢磨自家單位有那些東西可以跟惠農合作了。

李耒也確定了幾個方向,比如鉀礦、鉀肥領域,飼料、養殖領域,經濟作物、動物育種領域等等,都是惠農所需要的,這樣可以將研究和市場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但是在和這些研究人員接觸過程中,李耒遺憾地發現,這些研究人員能力還是有的,可惜市場意識太差,習慣爲了研究而研究,很少考慮這些研究成果到底符不符合市場的需求,搞理論研究或許可以如此,但他們從事的都是比較具體的應用研究,繼續這樣可不行啊。

好在惠農這些年也培養出了一批有市場意識、懂科學的研究管理人員,李耒也可以根據腦海中的資料定下研究方向,然後讓白文博、湯立強等人主持研究,惠農的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管理,這樣或許就能讓他們按照惠農所期待的方向進行研究;當然這麼做並不意味着他們就沒辦法開自己的項目,他們可以提交申請,要是惠農判斷這個項目是自己所需要的,那麼也可以資助這項研究。

“或許將來民營企業也會成爲科研創新的重要力量。”湯立強在結束了一天的面試後對李耒說道,“民營企業有資金,也有對技術的需求,現在他們可以和高校、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來搞科研創新,等將來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或許他們就可以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了!”

“湯教授,我們惠農可是從八十年代就開始有自己的研究中心了!”李耒提醒道,當然他也知道湯立強說的是對的,搞研究離不開人才,現如今大學生還比較金貴,同時由於思維慣性的影響,很少有大學生願意去民營企業做研究,等再過些年取消畢業生統一分配之後,這種情況纔有所好轉。

“哦對,差點忘了,你們十年磨一劍搞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蛋雞種雞的事兒,在咱們中原省科學界可是火了好長一段時間啊!要是我沒記錯的話,這也是咱們省第一次把科技進步一等獎頒發給民營企業的研究人員!”湯立強想起來了。

“馬上就要有第二個了,您和白教授做的氟硅酸循環法低溫分解鉀岩石工藝技術意義重大,也有資格入選,等鉀肥廠的產品開始投放市場之後,肯定少不了您的獎項!這個獎應該是咱們惠農和中原大學一塊拿!”按照當初提供資助時籤的合同,研究成果的專利歸惠農,榮譽則由兩家單位共享,這樣的話學校也會繼續支持這種合作方式,不用自己出錢就能拿榮譽,這事兒多好啊。

“哈哈,借你吉言!那我就等着吧,要是真有這麼一天,我在領獎的時候一定好好感謝惠農一番!”湯立強忍不住笑了,他在國內化肥領域主要研究人員裡面算是年輕的了,現在有了這樣的榮譽和成果,對他的地位有很大幫助,如果再來一兩個突破,那怕院士也不是不能想啊,如果只是依靠中原大學自身的實力,他肯定沒辦法做到這些,這都多虧了惠農的資金和設備啊,以後還得繼續加強和惠農的合作,除了那幾個天賦異稟的,大多數院士都是錢堆出來的,如果惠農一直能夠提供充裕的資金,那麼他的院士之路毫無疑問會多幾分勝算。

“您到時候多介紹幾個學生給我就行!”李耒也很願意造就幾位院士,這對惠農和中國農業的發展也是大有好處,畢竟中國的院士和美國的院士不同,中國的院士不僅是榮譽,同時還擁有能夠決定本領域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力,推幾位院士上去,再加上自己腦海中的資料,肯定能讓中國少走許多彎路,湯立強在原歷史中距離院士只差半步,現在是李耒預計最有可能的備選,李登海也可以想辦法推一推,在原歷史中他一直沒有當選院士,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現在李耒有了一定能力,或許可以彌補這個遺憾。

李耒接觸到的,有參選院士潛力的還不止這兩個,另一位也有這個可能,“您的得意門生焦高亮雖然是在歐洲做研究,但這些研究都是惠農資助的,按照相關規定,同樣有資格參與咱們省科技進步獎的評選!今年他大概就要回國了,估計會在中州成立一家研究機構,到時候人手問題估計就靠您解決了!”

“哈哈,我們化工系這幾年畢業的學生至少讓你拐走了四分之一,這還是應屆生時候的,要是算上那些在原單位工作兩年,又辭職去了惠農的,那就更多了!伱到底要多少纔夠?”湯立強笑了,和那些國有單位相比,惠農的待遇和研究環境要好的太多了,因此那些畢業生也就不在意國有單位和民營企業的區別了,你端的是鐵飯碗又能如何?我一年的工資就頂你四五年的,而且還有充裕的資金、更好的設備可以搞研究,這不比在國有單位熬資歷痛快?

“那自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了!惠農眼下人才缺口很大,這點人手完全不夠!我不光想讓您多介紹幾個學生,還想請您和白教授他們來惠農上上課,幫忙培養一些人才,您要是有空一定得答應啊!”李耒並沒有把希望全部寄託在高校上,企業也應該有培養人才的能力。

“你李董都開口了,我能不答應嗎?”湯立強還指望惠農繼續給他提供資助來着,而且他也很喜歡教導那些有前途的學生,做這項工作他非常願意,“對了,高亮什麼時候回來?到時候我給學校提一提,看看能不能給他個客座教授,加州大學的博士,來我們學校當博導都綽綽有餘!”

湯立強也想給自己的學校爭取一些機會,現如今留洋博士的文憑可比後世牛逼多了,那怕不全職上課,只是掛個名偶偶給學生開開講座,就能讓中原大學在和其它高校打交道的時候多一個顯擺的理由;湯立強現在只擔心焦高亮不肯答應,要知道當年他的留學名額可是被別人搶走了,要不是李耒資助他自費留學,他那有現在這麼風光?

“我估計高亮還是願意的,雖然說之前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但中原大學畢竟是他的母校!感情擺在這兒呢!”李耒安慰道。

“哎,這事兒確實太傷人心了,雖然高亮因禍得福去了更好的學校,有了更好的前途,但咱們不能因爲結果是好的就避而不談當年的事情!這事兒學校得給高亮一個道歉!當年搶他名額的人出去就沒回來,操辦這事兒的學校領導也被處理了,道歉的時候把這些告訴高亮,估計他的心情能稍微好一點兒吧?”湯立強嘆了口氣,這事兒確實是學校做的不地道。

“要是這樣,那高亮答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李耒點點頭,他很清楚焦高亮心裡確實有怨氣,要不然之前幾次回國的時候,怎麼都沒回母校去看一看?就算是見湯立強,也是去他家裡,或者打電話把湯立強請出來。

“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了,說點其它的吧,我看報紙上說國家要把一些重點企業儘早推進世界五百強?五百強到底是個什麼概念?惠農有沒有在這個名單裡面?”湯立強問道,對他而言,惠農發展越快越好,因爲這樣他也能沾光拿到更多經費。

“世界五百強是美國《財富》雜誌推出的一個榜單,根據銷售額和資本總量對全球企業進行排名,去年首次把所有產業領域的企業都列入排名範圍之內,這個榜單也可以從側面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哪個國家進入榜單的企業越多,就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越強!”李耒給他科普。

“國家經貿委確實打算扶持一些重點企業,名單最終還沒確定,但是從各方面的信息來看,寶鋼、江南造船廠、海爾、華北製藥、北大方正、長虹這幾家企業進入名單的希望比較大,我們惠農是民營企業,暫時不會被列入扶持範圍之內,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惠農對進入世界五百強的渴望,說不定惠農還能比這些公司更早進入!”穿越一回,要是連五百強都進不了,那就太拉胯了。

後世,中國有一百多家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榜單,數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農業相關領域有兩家——中糧和新希望,既然超哥都能進去,那現在發展勢頭遠比新希望好幾倍的惠農肯定也能進去。

李耒不止打算進入世界五百強,還打算挑戰下五百強榜單中農業類企業排名第一的寶座,日後這個位置先後被百事、ADM和雀巢佔據,等再過十來年,或許就該輪到惠農了。

(本章完)

第181章 林毅夫第249章 一夜成名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340章 孟山都第366章 圖窮匕見第478章 下一代們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446章 聯合研究第447章 西湖論劍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74章 7061部隊第95章 提親第465章 開始了第328章 傳說的開始第324章 合作第90章 我去給你剪綵第30章 交糧第155章 你們這還招人不?第405章 十二字原則第40章 見報第123章 交換渠道(二合一)第345章 靚女先嫁第253章 一支穿雲箭第58章第95章 提親第436章 私人飛機第413章 李經緯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第76章 實習第440章 巴西第300章 八七計劃第418章 許大茂的下崗再就業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70章 苦命鴛鴦第30章 交糧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381章 複合肥第417章 規劃第321章 我又回來了第10章 我來應聘第283章 植入廣告第434章 小準備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第279章 中原盼盼隊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485章 世界首富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訂)第297章 麪粉分類第357章 華豐上市第413章 李經緯第410章 地溝油和假酒第31章 第31 海蘭蛋雞第157章 863計劃第195章 宗字輩第49章 搶購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286章 讓他們收第368章 椰子研究所第291章 稻花香第83章 民豬第348章 職業化打假第112章 女婿登門第355章 邢書望要走第415章 想買飛機了第101章 接手第198章 鋼材第373章 熱銷第69章 盜嫂受金第199章 聯營第24章 回家收麥子第195章 宗字輩第325章 兩花相爭第160章 萬元戶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58章第34章 孫成平第61章 再回特區第272章 火腿腸大戰第367章 屈服第202章 國庫券第403章 洪水來了第284章 糧食加工第417章 規劃第348章 職業化打假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359章 利樂包裝第92章 進京第317章 核心技術第206章 工藝路線第97章 你想不想承包?第51章 再等半小時第416章 有限多元化第369章 褚時健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411章 不錯的開始第11章 黃麴黴毒素
第181章 林毅夫第249章 一夜成名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340章 孟山都第366章 圖窮匕見第478章 下一代們第316章 民族企業大反攻第446章 聯合研究第447章 西湖論劍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74章 7061部隊第95章 提親第465章 開始了第328章 傳說的開始第324章 合作第90章 我去給你剪綵第30章 交糧第155章 你們這還招人不?第405章 十二字原則第40章 見報第123章 交換渠道(二合一)第345章 靚女先嫁第253章 一支穿雲箭第58章第95章 提親第436章 私人飛機第413章 李經緯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第76章 實習第440章 巴西第300章 八七計劃第418章 許大茂的下崗再就業第438章 香蕉戰爭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70章 苦命鴛鴦第30章 交糧第329章 接踵而至第381章 複合肥第417章 規劃第321章 我又回來了第10章 我來應聘第283章 植入廣告第434章 小準備第168章 老邢的新去處第279章 中原盼盼隊第237章 十佳青年第485章 世界首富第118章 要政策(求首訂)第297章 麪粉分類第357章 華豐上市第413章 李經緯第410章 地溝油和假酒第31章 第31 海蘭蛋雞第157章 863計劃第195章 宗字輩第49章 搶購第186章 亞運捐款第286章 讓他們收第368章 椰子研究所第291章 稻花香第83章 民豬第348章 職業化打假第112章 女婿登門第355章 邢書望要走第415章 想買飛機了第101章 接手第198章 鋼材第373章 熱銷第69章 盜嫂受金第199章 聯營第24章 回家收麥子第195章 宗字輩第325章 兩花相爭第160章 萬元戶第102章 新官上任第58章第34章 孫成平第61章 再回特區第272章 火腿腸大戰第367章 屈服第202章 國庫券第403章 洪水來了第284章 糧食加工第417章 規劃第348章 職業化打假第422章 隆平高科第126章 育種基地第359章 利樂包裝第92章 進京第317章 核心技術第206章 工藝路線第97章 你想不想承包?第51章 再等半小時第416章 有限多元化第369章 褚時健第364章 扶貧項目第411章 不錯的開始第11章 黃麴黴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