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12匹挽馬=12馬力?

日耕地30畝啊!馬林想想就激動萬分。爲啥?因爲坐擁美洲大陸殖民地的他,最不缺的就是土地。而最缺的,就是人口和效率。

而今,現在有一部犁就能日耕地30畝。而且,只需一兩個人操縱(據彙報說是一個駕馬,另一個負責調整犁頭深度,屬於輔助,女人也可以勝任)。那麼,按照春耕一個月來算,豈不是一家人可以耕地900畝?

馬林心裡開心得不要不要的,一家人要是能種地900畝,那10萬戶豈不是能種9000萬畝?天吶,這得多少糧食啊……

馬林一路都是美滋滋的,他現在開始擔心——以後糧食太多怎麼辦?餵雞麼……

但當他帶着幾個大臣和凱撒抵達現場,看到那個傳說中的“農耕奇蹟”後,差點氣歪了鼻子……

尼瑪!什麼“農耕奇蹟”?感情就是用很多匹馬拉着一部犁車啊!

馬林忍住憤怒,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這個所謂的“農耕奇蹟”其實就是用12匹挽馬,一齊拉着一部鐵架子製作的犁車前進。

這部用鋼筋和木頭製成的犁車,下面共有3部曲轅犁。設計者倒是花了心思,將三張曲轅犁的犁評用一根鋼條橫着連接在一起。

當不耕地或轉向的時候,輔助操縱犁車的人提着橫鋼條,將三張曲轅犁的犁評一起往後拉,將犁刀提起犁地。而犁評一共有三個檔位,最後一檔就是犁刀犁地的檔位,這是犁車趕路或者轉向時用的。

而向前推一檔,就是淺耕檔,犁刀向下,但深入不多。這個檔位,主要是給牧場草地鬆土的。種植牧草要求不高,只要松下土即可。而淺耕的話,速度也快。

至於最前面一檔,自然是深耕了,這是正常耕地用的檔位。而之前說的日耕地30畝,用的自然也是這個檔位。

另外,在發明者普朗德使用犁車進行示範耕地的時候,馬林發現——這三張曲轅犁並不是並排的,而是有前有後。

至於爲什麼如此,馬林一看就明白了——因爲三張曲轅犁的各自的犁壁在碎完土後,會把土往犁壁兩側扒拉分開。隨後,丟棄在土地裡。若是三張犁並排,那麼,在犁壁碎土後將泥土拋往兩邊的時候,泥土容易和邊上的犁拋向兩邊的泥土產生互相干涉,影響犁車前進……

所以,設計者聰明地把三張曲轅犁設計成斜的,三張犁不在一個水平面上。這樣,向兩邊拋土的時候,就不相互產生干涉了。

馬林不得不承認,這個設計者還是很聰明的,工匠水平比較高。但是,看到前面拉車的12匹馬後,馬林頓時火大了……

……

尼瑪!那可是12匹挽馬啊!正常人家,養得起這麼多馬匹?就算你這個犁車設計得再巧妙,那又有何意義?光是12匹馬的飼料,就能讓普通農民破產啊!

一家子養12匹挽馬有何意義?農耕的時候,固然能讓12匹挽馬齊上陣,加快耕地速度。可是,農耕結束後呢?12匹挽馬,每天耗費的糧食,相當於60個人!

就算用馬車拉貨,一家農戶最多帶一兩匹挽馬出門拉貨,搞搞副業吧?畢竟,你馬再多,也得有足夠的趕馬的馬伕啊!

那樣一來,農閒的時候,12匹挽馬,就會有10匹或11匹挽馬空閒下來,白白耗費糧食,簡直不划算啊!

……

不過,馬林也得承認,眼瞅着這12匹馬一齊耕地,速度真的好快,不亞於後世的手扶拖拉機。

前世,馬林老爹也買過一臺二手的手扶拖拉機,用於家裡耕地。不過,那臺二手的常柴手扶拖拉機,每天耕地數量最多也不過15畝。但在後世,華夏人多地少,每家也就幾畝地,日耕地15畝,絕對夠用了,還能幫村裡人耕地呢。

單論耕地速度,這臺犁車能日耕地30畝,都達到手扶拖拉機的兩倍了。

不過,馬林記得,後世家裡那臺手扶拖拉機,耕地的時候,只有一張犁,叫單鏵犁。只有大中型拖拉機,纔會用多鏵犁。因爲,人家大中型拖拉機馬力夠大啊……

說到馬力,看着犁車的馬林神情古怪起來。因爲,看到拉車的12匹挽馬,他想到了一個詞——12馬力……

是的,12馬力!這可是實打實的12馬力!可不是麼?12匹挽馬一齊拉犁車,不就是12馬力麼?

而最巧合的是,在後世,馬林家裡的手扶拖拉機,貌似也是12馬力的小型單缸柴油機……

不過,那個手扶拖拉機一天只能耕地15畝。主要是,那用的是單鏵犁。而這12匹馬拉的犁車,同樣是12馬力,但卻用了三張犁。

按道理,這應該每天耕地45畝的。畢竟,三張犁呢。但實際情況不是這麼算的,主要是因爲——拖拉機只要有油就能不停耕地。但這同樣12馬力的犁車系統,12匹挽馬累了卻是要休息好一陣的。

因此,雖然多了兩張犁,可卻因爲挽馬需要休息,每天耕地數量只有30畝。但這個數據,在這個年代已經很嚇人了。唯一的缺點,就是馬匹吃得多,農耕結束後,太多馬吃白飯……

……

中午吃飯的時候,在飯桌上,馬林把養馬成本這個尖銳的問題給提了出來,責問犁車的發明者普朗德。畢竟,就算挽馬不像戰馬那樣天天吃5個人份的糧食,平均下來每天吃兩三個人的糧食還是有的。一戶農民家裡,養那麼多挽馬,非常不划算。

聽到馬林的責問,普朗德愣了半天。但最後,普朗德腦子裡靈光一閃,想到了應對的措辭:

“大公,用普通的歐洲挽馬,肯定不划算。但是,如果用平時吃草的克里米亞馬就沒問題了!平時,克里米亞馬(東歐蒙古馬)只吃草,只有在幹活時才需要吃飼料!”

馬林聽了先是一喜,但很快皺眉道:

“克里米亞的東歐蒙古馬沒這麼強壯吧?”克里米亞的東歐蒙古馬屬於中型馬,可比不上西歐常用的重型挽馬有力氣。

普拉德則滿不在乎道:

“那就再加3匹馬拉犁車唄!”

馬林搖搖頭道:

“還是不妥啊,東歐草原上的馬,的確吃草就行。可是那體型,真的不大適合幹活啊。別一個春耕,就把馬弄廢掉了。”

普朗德想了想,道:

“大公,要不,我們用本地挽馬和克里米亞的吃草馬配種,培育更更強壯但又吃草即可的新馬種?就算培育出來的新挽馬不如本地挽馬有力氣,但只要能幹活就行。到時候,12匹克里米亞馬抵不上12匹本地挽馬的話,那就用15匹,總可以了吧?”

馬林想了想,還真是。如果用本地的挽馬公馬和克里米亞的東歐蒙古馬的母馬進行配種,也許能得到既能吃草過活,也有一定的力氣和耐力耕地的馬種。到時候,飼養成本就不是問題了。因爲,平時東歐蒙古馬的品種是可以不吃糧食的。平時多養幾匹,也沒啥經濟壓力。

而且,馬林記得,後世的頓河馬(也就是東歐蒙古馬的一種),就有東方型和西方型兩種。

其中,東方型就是現在的克里米亞東歐蒙古馬,體型較小,屬於適合輕騎兵騎乘的中型馬。而西方型,大概就是混合了歐洲重型挽馬血統的類型,體型更大,屬於乘挽兼用型。這種西方型的乘挽兼用的頓河馬,就是哥薩克們用來耕地的。行軍打仗時,也能用來作爲換乘的馬匹。

此外,乘挽兼用的西方型頓河馬,同樣地吃苦耐勞,可以以吃草爲主。只有幹活時,才需要吃糧食。

所以,馬林完全可以照着頓河馬的西方型進行培育,培育乘挽兼用又能吃草爲主的東歐蒙古馬。到時候,既可以避免養馬的高昂成本,又可以利用這種高效的犁車,開墾出很多耕地,節約很多勞動力……

第1719章 皇帝的嫉妒心第297章 喬治戰敗第874章 熱死牛第253章 明斯特南北分治方案(下)第1467章 圍魏救趙?法國無動於衷第576章 給丹麥國王的建議第334章 忽悠瘸了(上)第740章 利益交換第868章 “小李飛刀”第657章 海上游鬥第16章 求援第936章 拍賣資金的統計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1900章 甜蜜的狠毒第1424章 西班牙人的注意力第1556章 造反也需要專業人士第227章 皆大歡喜第453章 陣地戰(一)第1639章 打算搞毛紡工業?第1924章 女真入侵日本?第261章 表演第1664章 發展石油工業第1137章 黑心包工頭孔泰第193章 地中海上第110章 東歐蒙古馬第693章 急行軍南下第1799章 明朝版拿破崙炮第1177章 又要抄詩?第1105章 流浪騎士來了第923章 卡恩出發第570章 紐芬蘭島上的危險第1631章 埃及波斯結盟第1193章 大明航海終結者——劉大夏第736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59章 平衡外交第1778章 制桶廠第836章 爭論獲勝第750章 測試槍炮第1202章 獲得樟腦第427章 四方震動第624章 “搶注”威士忌名稱第1641章 山寨版工會第1605章 總參制度第706章 血洗議會,立木爲信第438章 炮擊哥本哈根第84章 謠言和闢謠第256章 聯手挖教會牆角(中)第1328章 靠近主戰場第1707章 借炮第237章 亞美利哥要去印度第1142章 引進災民第21章 科霍恩迫擊炮第519章 完全不同的態度第902章 鎳鋼鐵皮包裹船底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1703章 瘤牛和黃銅幣第150章 艾草驅蚊第2014章 鄉鎮公路和菜籃子工程第195章 泰勒主教第1890章 內部爭論第1989章 中途換鷹第414章 創辦宗教大學的想法第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1155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304章 意大利人嗑藥了?第1773章 佔用教會資源第1029章 軍官生的安排第829章 強買雷克林豪森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955章 傳播第1170章 倒劉風暴第22章 糧食換女人計劃第979章 石油?我全要了!第1484章 可怕的謠言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1733章 苜蓿黑麥草混播技術第811章 戰而勝之(下)第439章 南下路線選擇第511章 智取威騰堡(下)第959章 橫渡太平洋第1208章 東京真的好熱第1343章 再勝一場第1977章 租借塞內加爾河流域?第1561章 故伎重施第673章 求和第709章 皇家政法大學第766章 救了一羣大明難民第1299章 波蘭翼騎兵的初戰(下)第219章 非洲兩大黃金國度第255章 聯手挖教會牆角(上)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756章 瘋狂大采購(上)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1976章 毛里塔尼亞計劃第1062章 控制全城第811章 戰而勝之(下)第1746章 建議修長城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1140章 攻佔淡水港第728章 幫助波蘭組建翼騎兵(中)
第1719章 皇帝的嫉妒心第297章 喬治戰敗第874章 熱死牛第253章 明斯特南北分治方案(下)第1467章 圍魏救趙?法國無動於衷第576章 給丹麥國王的建議第334章 忽悠瘸了(上)第740章 利益交換第868章 “小李飛刀”第657章 海上游鬥第16章 求援第936章 拍賣資金的統計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1900章 甜蜜的狠毒第1424章 西班牙人的注意力第1556章 造反也需要專業人士第227章 皆大歡喜第453章 陣地戰(一)第1639章 打算搞毛紡工業?第1924章 女真入侵日本?第261章 表演第1664章 發展石油工業第1137章 黑心包工頭孔泰第193章 地中海上第110章 東歐蒙古馬第693章 急行軍南下第1799章 明朝版拿破崙炮第1177章 又要抄詩?第1105章 流浪騎士來了第923章 卡恩出發第570章 紐芬蘭島上的危險第1631章 埃及波斯結盟第1193章 大明航海終結者——劉大夏第736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59章 平衡外交第1778章 制桶廠第836章 爭論獲勝第750章 測試槍炮第1202章 獲得樟腦第427章 四方震動第624章 “搶注”威士忌名稱第1641章 山寨版工會第1605章 總參制度第706章 血洗議會,立木爲信第438章 炮擊哥本哈根第84章 謠言和闢謠第256章 聯手挖教會牆角(中)第1328章 靠近主戰場第1707章 借炮第237章 亞美利哥要去印度第1142章 引進災民第21章 科霍恩迫擊炮第519章 完全不同的態度第902章 鎳鋼鐵皮包裹船底第1635章 埃及軍團第1703章 瘤牛和黃銅幣第150章 艾草驅蚊第2014章 鄉鎮公路和菜籃子工程第195章 泰勒主教第1890章 內部爭論第1989章 中途換鷹第414章 創辦宗教大學的想法第四章 坐山觀虎鬥第1155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304章 意大利人嗑藥了?第1773章 佔用教會資源第1029章 軍官生的安排第829章 強買雷克林豪森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955章 傳播第1170章 倒劉風暴第22章 糧食換女人計劃第979章 石油?我全要了!第1484章 可怕的謠言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1733章 苜蓿黑麥草混播技術第811章 戰而勝之(下)第439章 南下路線選擇第511章 智取威騰堡(下)第959章 橫渡太平洋第1208章 東京真的好熱第1343章 再勝一場第1977章 租借塞內加爾河流域?第1561章 故伎重施第673章 求和第709章 皇家政法大學第766章 救了一羣大明難民第1299章 波蘭翼騎兵的初戰(下)第219章 非洲兩大黃金國度第255章 聯手挖教會牆角(上)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756章 瘋狂大采購(上)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1976章 毛里塔尼亞計劃第1062章 控制全城第811章 戰而勝之(下)第1746章 建議修長城第1136章 抵達基隆第1140章 攻佔淡水港第728章 幫助波蘭組建翼騎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