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眼下的北海國軍隊,還沒有脫離古代軍隊的範疇。雖然採用了很多近代的訓練方法,還推廣了火槍,採用了近代化的戰術。
可是,因爲軍官多半還是這個年代的土著軍官,所以就算採用了各種新玩意兒,還是改變不了這是一支古代軍隊的事實。
就像滿清末年的軍隊,明明裝備了很多先進的槍炮,機槍大炮一樣不缺,依舊被八國聯軍揍得屁滾尿流。沒辦法,軍官思想不改變,軍隊的性質就難以改變。
就像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明明幕府從法國採購了大量現代化的槍炮,可因爲依舊重用觀念守舊的武士充當軍官,完全沒發揮出新式武器的威力。倒是倒幕派的軍官,大多來自九州等比較開放的地區,思想觀念和保守的老派武士大不相同。
最經典的大概就要數1926年的北伐戰爭了,當時的廣州政權,和北方大軍閥相比,實力並不佔優。但當時的廣東地區是當時華夏思想最進步的地區,加上黃埔軍校等專業的現代化軍校的培養。當時北伐軍的主要骨幹,就是黃埔生組成的學生軍。
這幫黃埔學生軍,理論先進紮實,在討伐陳炯明時又積累了實戰經驗。因此,雖然北伐雙方武器都差不多的樣子,可卻是有代差的兩支軍隊。
而對於眼下的北海國而言,北海國軍隊其實就和當時的軍閥部隊有點像。雖然照搬了現代化(應該是近代化,但在當時屬於現代化)的軍制,使用了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只能算是一支半現代化的軍隊。因爲,軍隊裡那些軍官,還是那批人,只是脫下舊軍裝,換上了新軍服而已。
這種軍隊,固然比純粹的滿清軍隊要強力些,可因爲軍官因素,戰鬥力只能算介於舊軍隊和新軍隊之間。
眼下的北海國軍隊也是這麼個狀態,他們因爲採用了新式武器和新戰法,的確比同時代的歐洲軍隊要強一些。但是,強得不是很多,還無法做到平推全歐洲。
所以,馬林也沒自信單挑別人一羣,只能平時裝老實了。
他倒是想去懟天懟地懟空氣來着,可是,穿越後,他腦海裡沒傳來“嘀嘀”的響聲,沒給他送來無敵的外掛。要真敢那麼囂張,就算能取得一時的勝利,但後果也不會好。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沒有人比華夏人更能理解深刻的了。不開掛,最好先苟,最後爆發。這其中,最好的可學習的先輩,就是朱元璋了。
人家就是一開始先裝孫子,甚至接受元朝廷的招安冊封。這還不算,朱元璋甚至接受過同爲反王之一的韓林兒的“韓宋”政權的冊封。
當時,韓林兒身爲“小明王”,是元末各路義軍名義上的精神領袖。朱元璋雖然並不受韓林兒政權的節制,但卻接受了對方讓其統管江南行省的冊封。後來,朱元璋又接受了元廷的冊封。
如果從道義上講,朱元璋這種行爲是典型的兩面三刀。但架不住好使啊!通過這種伏低做小的讓人有些不齒的做法,朱元璋成功地撐過來最爲脆弱的前期階段,保證了不被人針對。
原本,朱元璋只是各路義軍中很不起眼的一支,就連張士誠的名氣都比他大很多。但人家通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針,愣是撐到後期,成長爲新的霸主,最終橫掃天下。
……
可以說,馬林現在學的就是朱元璋。開頭可以不要臉,裝孫子也無所謂。現在,他就是在積蓄實力,以待以後爆發呢。
而他推廣的士官生教育制度,就是他爆發的基礎!
這些士官生,早在小學時期,就開始接受最簡單的隊列訓練。而小學畢業後進入士官學校,則開始訓練戰鬥技能。到了18歲的時候,這兩批共2000名士官生,已經個個都成爲軍事基本功極爲紮實的軍事人才了。
當然,他們缺乏歷練,也缺乏威望。此時一下子就安排到軍中擔任主官,絕對難以服衆。要知道,就算是黃埔學生軍,也是通過打敗陳炯明,才確立了信心和威望的。
所以,馬林不打算拔苗助長,而是把他們先給那些老軍官當副手。先學會如何掌控部隊,然後再圖其他。幾年後,隨着那些老軍官們漸漸老去,他們也擔任了好幾年的副官,也有足夠的資歷擔任主官了。而當他們正值壯年的時候,差不多宗教戰爭也該爆發了,正好讓他們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擔任軍官的。擔任軍官,不但要有紮實的軍事技能和知識,還要有服衆的能力。要是讓一個無法服衆的人擔任軍官,那麼這支軍隊可能難以管得好。
所以,馬林並沒有讓全部2000名士官生都去擔任軍隊基層副官,並在將來接任主官。他對這2000人進行了考覈,除了考覈軍事基本技能和知識外,還考覈了管理能力和威信。
一個能在士官生中樹立威信的人,在軍隊中同樣能夠樹立威信。威信這種東西,也可以稱爲氣場。
氣場強大的人,可以讓別人不自覺地信服他,並願意接受他的領導。而有些鋒芒太過內斂的人,也許適合當文官,但絕對不適合管理那幫大頭兵。
軍隊裡的大頭兵,特別是老兵,非常油滑。他們習慣看人下菜,遇到氣場強大的人,他們會老老實實聽指揮。若是遇到文弱的軍官,這幫老油子是會有各種小動作的……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軍官的,同理,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的。兩者在某些方面其實很類似,特別是在管理上。有的老師明明很有才華,但因爲管不住學生,導致教室裡鬧哄哄的,大家都沒法安心學習。這不是個人水平問題,而是管理能力問題,和個人性格和氣場有關。
軍官也是如此,若是管理純粹的新兵部隊,那還好一點。遇到老兵多的部隊,氣場不夠強的話,是要被反噬的。
所以,馬林從這2000人中挑選軍隊副官的時候,除了學識本領外,還要看威望。凡是威望較高,有氣場的,能服得住人的,優先被挑選出來。
氣場這玩意兒,大多是天生的。有人天生氣場強,能力差卻能服得住人。比如劉邦這個小混混,明明草包一個,愣是把蕭何、曹參等有才華的大佬都團結在了周圍,奠定了創立大漢朝的基礎。
而那些沒有氣場的人,就算滿腹經綸,也只能給別人打工。大概,這個就是所謂的“王八之氣”吧……
所以,馬林在從2000士官生中挑選軍官人才的時候,優先挑選那些有“王八之氣”的氣場強人。
而那些被淘汰下來的人,馬林也沒放棄。因爲,他把這1000人,單獨組建了一個新的隊伍——青年近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