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球炮彈和石彈的密度相差接近三倍,所以,使用等重的鐵球炮彈的話,口徑也要縮小到原先的1.4多分之一。
而炮彈材質的改變,也會影響到火藥裝填量的改變。貿然增加裝藥量的話,容易導致炸膛。因此,馬林纔沒敢輕易更改炮彈材料。何況,還是容易出問題的銅炮。而且,以這個年代其他國家船隻的結構強度,50磅重的石彈也夠用了。
而且,如果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話,混凝土炮彈的強度可能會超過一般的石彈,用來砸船,也是非常耐造的。此外,它的加工難度還很低……
要知道,將石頭加工成爲幾磅重的石球,和加工成50磅重的大石球,難度可是成幾何倍地增加。想要儲備一批50磅重的石球,光是加工難度,就十分驚人。
但如果改成用水泥的澆築法,其製造難度和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就算在混凝土炮彈內部填充一批鐵絲,其成本,也比將天然的大石頭打磨加工成50磅重的石球炮彈簡單多了。而且,成本也更低。畢竟,這個年代拉制鐵絲雖然因爲是人工製造的原因,成本相對較高,但也總比將一塊重達上百磅的巨石塊運到石匠鋪,並打磨成石球的成本要低廉很多。而且,鋼筋混凝土的強度還比天然石頭的強度要更強大……
事實上,馬林不但改進了蜥怪炮的炮彈製造方法,還打算改進蜥怪炮的製造工藝。它打算用低碳鋼取代銅,來鑄造蜥怪炮這種短身管的臼炮。無法,因爲成本爾……
要知道,鑄造一門蜥怪炮,竟然需要7000磅的青銅,成本何其高昂?20門蜥怪炮,就相當於要14萬磅青銅!
而按照這個年代歐洲的銅價來算,這相當於需要接近一萬磅的白銀!折算成金幣,總價也要9.9萬枚金幣!
但這只是材料費,而實際上,火炮的價格往往是材料費的翻番。也就是說,採購這20門蜥怪炮,馬林就至少要花費19.8萬金幣,接近20萬金幣!
所以,財大氣粗如馬林,也不能一下買太多的蜥怪炮,只能先買20門。
接下來,就是國內鑄炮廠的工匠們研究如何用低碳鋼來鑄造蜥怪炮了。如果使用鋼鐵鑄造這種炮的話,成本會降低幾十倍。到時候,一旦研製成功,馬林打算給每艘250級武裝商船的船首都配備一門蜥怪炮。當幾十艘武裝商船一起開炮,就算準頭不咋地,只要有一兩發砸中對手,也能讓對方船隻完蛋……
另外就是,馬林想通過蜥怪炮的鑄造,增加北海國鑄炮工匠的鑄造大口徑火炮的經驗,爲研發佩克桑炮增加經驗儲備。
爲此,馬林打算高薪從威尼斯挖來幾名擅長鑄造蜥怪炮的工匠,專門爲北海國鑄造蜥怪炮。到時候,馬林會安排北海國最好的鑄炮工匠跟他們學習,以便受到啓發。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沒準受到這鑄炮過程的影響,能啓發他們研發佩克桑炮的思維……
……
不過,受到這次事情的影響,馬林又有了新的海軍建設思維——它也打算給海軍增加一批加萊船……
也不對,嚴格來說,馬林是打算給海軍增加一批類似加萊船的帆槳船,作爲海軍的重要補充。
雖然馬林不知道加萊船在歷史上輝煌的戰績,但從加萊船的結構特點和武備情況,他也能想象得出這種戰船的優越性。
只不過,加萊船實際上是在原本的威尼斯槳帆船的基礎上做出的微小的改動。嚴格來說,這還是槳帆船,並不太適合大西洋和北海地區的海況。
實際上,馬林的判斷完全正確。別看加萊船在風小的海況下厲害無比,可問題在於,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上,風小的時候很少,大部分時候還是有利於英格蘭風帆戰艦的。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時候,法國人的加萊船隻能龜縮在軍港內,等待風小的天氣的到來,非常被動。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法國艦隊早就反過來壓制住英國艦隊,搶奪到海權了。
馬林雖不知道這段歷史,卻也有自己的判斷。他認爲,想要讓蜥怪炮發揮出更好的戰鬥力,必須有機動力更好的船隻。
爲此,馬林決定派人單獨研製出一種更加適合大西洋和北海海況的帆槳船。其中,其風帆布置會成爲最重要的部分。至於船槳,則更像是在風帆船上添加上去的。
也就是說,它的設計思維和加萊船是顛倒過來的——加萊船是以槳帆船爲基礎,增強一下風帆的作用。
而馬林要設計的帆槳船,則是倒過來——它是以風帆戰船爲母本,進行添加船槳位的改進。
從本質上來講,加萊船其實還是槳帆船,只不過是進行了風帆的改進;而馬林要求設計的帆槳船,本質卻是風帆船,只是添加了船槳位……
別看字面上兩者區別不大,可實際區別還是很大的。加萊船終究是槳帆船的改進,在風力較大的海況下,機動力終究還是不足的。
而馬林下令研製的帆槳船,本質上還是風帆船。在風力較大的情況下,是不受到太大影響的,更適合大西洋和北海上使用。同樣,也有利於在英吉利海峽上的使用。
在未來,馬林是要吞併英格蘭的。到時候,北海國艦隊將會直接面對法國人的加萊船。所以,研發一種能夠剋制對方的戰船,是非常有必要的。哪怕是在風力小的天氣,也要能夠比法國的加萊船要強大……
……
此外,馬林對畢杜思提出的遊鬥戰術非常感興趣。這簡直就是後世海戰的思想——用火炮解決問題,拒絕接舷戰。
事實上,北海國的海軍也是這個思路。比如,北海國的主力戰艦上就安裝了很多的火炮,準備用活力徹底解決對手。
但問題在於,側舷炮齊射的話,成本太高了。一場海戰打下來,每艘戰艦光是火藥的消耗,都是起碼好幾噸的。
比如英格蘭著名的風帆戰艦“勝利號”,每次出戰,光是火藥就需要儲備35噸,炮彈更是需要儲備120噸。一場大海戰打下來,不說這些火藥和炮彈全部耗光,但消耗過半還是會有的。
這種消耗規模,就算是馬林,也感覺到很吃力了。要知道,後世英國佬能這麼可勁地開火,和其強大的國力是分不開的。當“勝利號”等風帆戰列艦服役的時候,英國已經進入了工業革命階段,國家實力強勁,遠不是現在單靠種田的馬林可以相比的。
一個工業國,自然有底氣可勁地消耗火藥和鐵球炮彈。可馬林現在還是個種田大王,偶爾大量消耗一下火藥和鐵球炮彈可以,老這麼搞,也是吃不消的。
所以,學習法國人的做法,弄點類似加萊船的帆槳船,裝備蜥怪炮,就成了一個很好的選擇……
……
別看蜥怪炮口徑很大,火藥耗費也大。可問題是,一艘戰艦上只裝備一門蜥怪炮,就算蜥怪炮不住開火,單靠一門火炮,火藥的消耗也是有限的。但是,戰果卻是足夠好的。這個年代各國的戰船還沒加厚,一旦被50磅的石彈砸中,沉沒的概率很高……
所以,從經濟實用的角度來講,使用裝備蜥怪炮的帆槳船,是最划算的!
當然,這不代表馬林會放棄大炮鉅艦的海軍建設思路。因爲,那纔是未來的主流。而使用蜥怪炮的帆槳船,嚴格來說,只是鑽這個時代的空子。趁着別的國家的戰船還沒加厚,佔一波便宜而已。
等到其他國家反應過來,造船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歷史上,英式蓋倫船就是這麼出現的——純粹是被法國加萊船給虐的逼出來的辦法……
也就是說,這種戰船和戰術,也只能趁着別的國家還沒來得及將船體加厚加固時,才能橫行一時。等到人家都反應過來,這種船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爲此,馬林不打算太過折騰。他直接下令造船大工匠們,以250級武裝商船爲母本,進行改造,增加船槳位,加厚側舷,並在船首部位加裝一門蜥怪炮……
用已經成熟的船型進行改裝,會縮短很多時間。一旦改裝成功,就能很快投入使用。
馬林打算——先增加20艘改裝的帆槳船,使得北海國主戰艦隊的規模擴大到60艘的規模。這樣一來,未來北海國的主戰力量就變成了20艘500噸級戰艦,20艘250級武裝商船,以及20艘使用蜥怪炮的改裝過的250級帆槳船……
這樣的海軍規模,也許在18世紀以後算不上什麼。可是,在這個年代,卻是不折不扣的強大海上力量了。尤其是那20艘裝備了蜥怪炮的250改的帆槳船,20門蜥怪炮一起發威的話,加上那20艘戰艦上也有蜥怪炮……40門發射50磅鋼筋混凝土炮彈的大口徑火炮,絕對能把沒有準備的敵人打得稀里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