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1節 兩帝

三尊大佛還保持眼觀鼻、鼻觀心的入定姿態,天啓也懶得理他們,坐正了之後肅容對黃石說道:“黃卿家起來說話,有什麼要求但講無妨,朕一定會妥善思量。”

黃石也不和天啓客氣,在大殿上朗聲說道:“謝皇上,微臣第一需要足夠的海船,微臣的兵士還盡數在長生島,以臣水營現有的海船,不足以把他們盡數從長生運往寧遠。”

天啓輕輕地點了點頭,眼光一轉就挪到了顧大佛身上:“首輔,天津衛有多少可用的海船?”

“聖上恕罪啊,老臣實在不知。”顧大佛一提官袍就要往地上跪,嘴裡還不急不忙地說道:“老臣一會兒就去查,聖上恕罪啊。”

“好了,閣老請起,朕事先也不知。”天啓示意顧大佛坐回到他自己的板凳上去,然後掉頭對着一個小太監說道:“立刻去查天津衛的海船,速速回報。”

對小太監吩咐完以後,天啓衝着黃石微笑了一下:“黃卿家請說第二件吧。”

第二件是關於覺華島的。歷史上努爾哈赤搬走了關寧軍拋棄的大批物資,意猶未盡還攻下了覺華,殲滅了駐島的四個營七千戰兵,並屠殺了上萬軍戶和駐島的商人,燒了兩千條船,搶走了八萬餘石糧食、十萬餘匹布、五十萬兩白銀……

“微臣斗膽,請皇上下旨給寧前道,讓他們立刻鑿開覺華島的港口堅冰,讓臣的兵馬能夠在那裡登陸。”黃石打算直接在覺華登陸,然後把人馬統統轉移到寧遠堡裡面去,再放一把火將覺華的物資燒個乾乾淨淨。爲了以防萬一,他還補充了一句:“皇上,最好加一句命令給覺華將佐。如果建奴抵達時微臣尚未到達,他們應焚燒積蓄,然後撤入寧遠堡。”

天啓笑道:“此事容易,朕這就下旨,黃卿家還有什麼要說的。”

“最後一件皇上已經給了臣了,”黃石微微停頓了一下,偷偷回顧了身旁的三位專心吐納的大佛:“臣只是想確認一下,皇上賜給微臣地銀令箭。是不是可以指揮所有五品以下的官員?若是有不高於二品的官員在軍令方面和微臣起了衝突,是不是該以微臣的軍令爲準?”

天啓聽得有些迷惑,他皺着眉毛掃了下內閣大臣和太監,猶豫着問道:“黃卿家這是何意?”

黃石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鼓起勇氣大聲說道:“回皇上,微臣就是想知道,如果寧前兵備道、寧前道僉事或者寧前道通判和微臣在軍事問題上意見相左,那到底是微臣聽他們的。還是他們聽微臣的?”

天啓聽了之後一下子變得默默不語,而三位大佛則同時擡起頭來,一個個眼中都是精光四射,顧大佛首先出來攪稀泥:“聖上,我朝祖制。以文御武,尤其黃將軍還是客將,若是強行讓寧前道官員聽黃將軍恐怕不妥。但反過來說,老臣以爲黃將軍作爲客將、二品的持節武將。若是由五品的寧前道節制確實也有些不妥,所以還是互不統屬爲好。”

——互不同屬就是各自爲戰,這還不如我聽袁崇煥地呢。

聽到這個愚蠢的建議後……好吧,這個建議已經很給黃石面子了,但他仍然忍不住抗聲道:“皇上,顧大人所言極是,但萬一寧前道和微臣相持不下,比如堅守或是出戰。到底該以誰說的爲準?”

見黃石這麼不識擡舉,顧秉謙哼了一聲,語氣也變得不善起來:“聖上,如果不是黃將軍戰功卓著,老臣以爲以文御武的祖制不可違。”

一邊的丁紹軾對於黃石名聲大振早就心裡有氣,現在看黃石一個區區武夫還敢爭辯更是怒不可遏:“啓奏聖上,老臣也附議顧大人所言,黃將軍雖然不屬遼鎮管轄。但既然到了寧遠。就理應歸於寧前道統屬。”

另一個閣臣馮銓看到場內氣氛劍拔弩張,卻也不願意大家就這麼打起來。他趕快跳出來圓場:“聖上明鑑,以臣之見,但凡遭遇軍務,可以讓寧前道和黃將軍自行商量,黃將軍和寧前道都是同僚,老臣相信他們自然會各退一步、以和爲貴。”

馮銓的“各退一步、以和爲貴”的主意本來就和顧秉謙的意思相符,丁紹軾也覺得黃石聖眷正隆,不給他一點兒面子也不好。所以這兩個閣臣也一致叫好,對這種處理方法交口讚譽。

不過他們給黃石面子不意味黃石給他們面子,黃石冷冷地說道:“末將身爲同知都督,就是被寧前道節制也沒有什麼,但敢問三位大人,如果主事、僉事、通判也和末將意見相左,末將又該如何自處?”

雖然不合規矩,但給黃石一點權力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地,馮銓一笑道:“自然是以黃將軍爲主。”

黃石馬上緊跟着追問了一句:“馮大人明鑑,如果下面的官員藉口奉了寧前道的命令,拒絕服從末將,怎麼辦?”

這仗要面對的是努爾哈赤親自統帥的後金大軍,黃石首先怕地方地文官給他扯後腿,搞得戰不能戰,守不能守;其次因爲他自從拜訪過熊廷弼後變得信心百倍,覺得平定後金也就三、四年的功夫了,所以黃石不太希望袁崇煥上臺來給這個進程增加變數,希望能在最後時刻剝奪袁崇煥上臺的機會。

黃石偷偷回憶了一下:閻鳴泰的計劃是用三個協佈防整個寧遠築壘地區,朝廷根據閻鳴泰地方略,禁止從覺華等寧遠外圍據點作任何撤退。寧前道袁崇煥能指揮靈便的只有寧遠堡的守衛部隊,最終整個寧遠堡壘羣還是被努爾哈赤扒成了寧遠一座裸城。寧遠大捷確實斬首二百餘具,但除了袁崇煥的直轄部隊外,寧遠地區的關寧軍不僅在覺華被全殲四個營七千人,其他各協合計還報了一千戰兵陣亡。

黃石默默的想:“當然,按照關寧鐵騎的標準這確實能算是大捷了……可憐地袁崇煥後來被這幫垃圾坑了兩次,第一次罷官、第二次千刀萬剮。我不讓他上臺也是爲了他好。”

這次黃石打算把所有地兵力都收縮回寧遠堡內,多餘的物資統統燒掉,即使是這樣損失也會比歷史上小,而且集中了三個協的兵力加上長生軍,說不定真有機會重創後金軍。關寧軍喜歡憑藉火器打“不接觸戰爭”,那讓長生軍上去拼命,他們在後面放放炮總該行吧。

不過內閣也堅決的不打算再退縮了,顧首輔更是氣得吹鬍子瞪眼:“要按黃將軍這個說法。就是巡撫和經略的命令也沒有你的命令有力了?真是豈有此理!”

黃石覺得自己並沒有破壞“大小相制”的規矩,也沒有要求人事任免這樣地大權,所以就頑強地繼續爭辯下去:“皇上,微臣只是希望寧前道能暫時配合臣地軍令,畢竟臣已經打了五年仗了,一旦建奴稍退,臣就絕不再對寧前道說一個字地命令。”

想不到顧秉謙、丁紹軾聞言紛紛冷笑,他們嗤笑着諷刺道:“匹夫之勇。便打一百年又有什麼用?”

“皇上……”

“夠了,”天啓打斷了黃石的話,這時太監送上來天津衛地海船報告,天啓翻看一會兒,就叫遞給後面的魏忠賢。讓他安排海運問題。處理完了海船的問題,天啓直截了當地問道:“黃將軍說說打算到了寧遠怎麼做吧,還有,能給朕什麼保證吧。”

在黃石的概念裡。關外除了寧遠堡和覺華島再無有價值地堡壘,其他諸堡壘不過是浪費錢財而已,實際上他甚至認爲只修覺華一堡就夠了。黃石向天啓講述了他的計劃:把外圍的城堡全部放棄掉,然後把寧遠三協和長生島兩營集中在一起,如果後金兵力分散就主動出擊,如果無機可趁也可以確保寧遠堡。

在這番敘述裡黃石還參雜着解釋了爲什麼要集中兵力,並提到了他個人對野戰的重視,聽完了這篇議論後天啓點了點頭:“祖制。銀令箭可以調動地方軍馬,節制五品以下官員,並沒有說文武有別。”

說完以後天啓一拍御座的扶手站了起來:“朕意已決,你們都退下吧。”

閣臣們退下時黃石也猶豫着是不是要跟着退出正殿,就在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地時候,一個太監走過來說道:“萬歲爺要召黃將軍單獨奏對,請將軍跟我來。”

這個太監把黃石一直領到了後面的蘭臺,天啓旁邊還坐着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這孩子一臉的激動。顯得躍躍欲試,黃石留意到他地身上穿着五龍袍。天啓的目光裡充滿了溺愛。他指着那孩子對黃石說道:“黃將軍,這是信王,他一直想見見你。”

黃石知道這便是朱由校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由檢,天啓二年被封爲信王,連忙又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說道:“末將叩見大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

“謝大王。”

天啓賜座以後對着黃石說道:“朕已經叫人去安排了,天津衛的海船接到命令就會立刻出發去長生島。有一隊禁軍護送黃將軍出京直奔天津衛,有一艘快船在港口等着黃將軍。”

“皇上英明。”

天啓微微一笑:“朕手下的百官,大多是幹拿俸祿不幹活的,幸好還有黃卿家你這樣的,讓朕很欣慰。”

“皇上……”

伸手製止了黃石的表白,天啓朝着身邊地弟弟,若有所思地問道:“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聽李娘娘講過的故事麼?還記得誰是住在燕京的第一個太后麼?”

據東林黨認爲,李選侍最大的野心就是做太后,無時無刻不朝着這個宏偉的目標努力,在這個罪惡企圖被充滿愛與正義的東林黨挫敗後,她在明史中也留下了一個惡毒的女人的名聲,其罪行包括謀殺泰昌帝、毒打天啓和崇禎地親孃到死、陰謀篡位和後宮等。天啓在位地時候懶得和東林黨爭論,只是把她奉養起來。而崇禎即位後曾極力爲她鳴不平,並公開聲明說:“皇考憐先帝與朕無母。故命李選侍撫吾等,其待先帝與朕如親,吾等亦事之如母,至於毆打垂簾,純屬無稽之談。”當然,崇禎說了也是白說,當他看到文官集團一如既往地拿移宮案當大功時,才明白他哥哥天啓爲啥從來都懶得替養母爭辯。

黃石正在琢磨第一個在燕京地太后是不是成祖老婆地時候。那少年就大聲說道:“臣弟記得,是被金人擄到燕京來的韋太后,李娘娘當時講的是嶽王的故事吧。”

天啓寵愛地看着自己的弟弟,撫掌笑道:“對,你給黃將軍講講這個故事吧。”

少年說話的聲音很衝:“好。”

朱由檢口中的韋后就是宋高宗地老孃。她被金兵搶到北方後受盡了凌辱,還被迫給金兵生了兩個兒子。韋太后在這段最黑暗的生活中,一直聽金人提到一個宋朝的大將叫“大小眼將軍”,這個大小眼將軍很是厲害。金人對他都是又恨又怕。

隨着宋軍的不斷壯大,金人對宋國俘虜的態度也在不斷地轉變,金人願意議和了,他們希望和平了,還把高宗的老孃和老婆從奴婢中揀了出來。給她們修了專門的屋子,後來又派來僕役並提供較好的食物,韋太后雖然不知道這個大小眼將軍是誰,但也對他充滿了敬仰和感激。

後來應宋高宗地要求。金人把韋太后放了回去。回到了臨安以後,韋太后第一句話就是要見‘大小眼’將軍,但是旁人告訴她,大小眼將軍不在了,大小眼將軍被朝廷殺了。

說到這裡朱由檢就停了下來,語氣裡充滿了哀傷。

聽着弟弟複述兒時聽過的故事,天啓臉上也滿是遺憾和惋惜,他感覺自己的眼眶又像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那樣變得溼潤了。於是就趕快掉頭大聲問黃石:“黃將軍可知道大小眼將軍是誰麼?”

黃石聲音也變得苦澀:“以臣之愚見,大概是嶽武穆嶽爺爺吧。”

“正是。”天啓長嘆了口氣。岳飛因爲有眼疾,所以眼睛一個大一個小,金軍一看見這個顯著的特徵就會大呼小叫地互相警告——這個厲害的傢伙又來催命了。

“韋太后聽說大小眼將軍沒有了,立刻就難過得生了重病,後來身體也就不行了。”天啓感嘆了一會兒,對黃石正色說道:“黃將軍可聽說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麼?”

品味着皇帝話裡面地意思。黃石鼻尖上開始透出冷汗來。他起身跪下:“微臣斗膽,敢請皇上明示。”

天啓慢悠悠地說道:“黃將軍手下兵不滿萬。但已經有人上奏摺說卿家不愛財貨、不蓄妾婢,恐志不在小。”

雖然已經是農曆十二月,黃石仍感覺汗水沿着鼻樑緩緩聚集,眼看就要滴落下來了,他垂首向着地面,說道:“微臣一片愚忠,可鑑日月,伏乞皇上明察。”

天啓長身而起,怒道:“朕不是趙構!”

周圍的太監頓時都嚇得跪倒了一片,朱由檢也有些驚慌地站起了身,小聲道:“皇兄,息怒。”

“朕不是趙構……不是趙構。”天啓緩緩走到黃石身前,親手把他扶了起來,讓他坐回到板凳上:“黃卿家,你好好地去做,不用管別人怎麼說,等平了東虜之後朕還要靠你去平奢安之亂。”

嘴裡說着話,天啓就把自己腰上的佩劍解了下來,雙手捧着遞到了黃石眼前:“朕的天子劍,黃將軍這就拿去吧,朕要將軍把它時刻佩戴在身,讓朕地劍能夠飽飲亂臣賊子之血。”

黃石忙不迭地跪到,雙手把尚方劍接過來舉過頭頂,朗聲說道:“微臣遵命,謝皇上隆恩。”

一邊服侍的太監也忙着往起居注上記錄——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帝賜尚方寶劍與黃石。

“五品以下官員,卿在緊急時刻可憑此先斬後奏,三品以下官員,卿亦可憑此停職彈劾。卿的專奏,通政司和司禮監不得阻攔。”天啓給黃石唸叨了一遍尚方寶劍的用途,然後又微笑着勉勵道:“日後朕必不吝公侯之賞。”

聽了天啓的命令,黃石小心地把劍系在了腰帶上,此時他心中最後的顧慮也算是煙消雲散了。黃石面向天啓大聲保證道:“皇上放心,臣在遼東,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一邊旁觀的朱由檢聞言變色,急匆匆地插嘴道:“黃將軍,出征在即,不宜說‘死’字。”

說完後他臉上一紅,連忙又對天啓謝罪道:“臣弟失禮了,請皇兄恕罪。”

“御弟何罪之有?”天啓哈哈一笑,精神振奮地大聲說道:“黃卿家,你今日爲國立功,必能福及子孫百代,朕不食言,絕——不食言!”

天啓五年十二月初九,黃石奉命急返長生島,渡海援助寧遠。

第十五節第3節 騎戰第22節 毛帥第十九節第十四節第十一節第22節 正月第十七節第十二節第50節 偵查第四節第24節 乞討第19節 潰圍第二十節第45節 兄妹第三節第43節 馳援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一節第48節 工兵第27節 入京第7節 協助第13節 忍耐第51節 虎威第28節 炮兵第43節 馳援第60節 開關(下)第七節第7節 協助第54節 狂瀾(上)第41節 兩帝第八節第37節 內鬥第十四節第25節 後續第12節 分功第35節 忍耐第25節 綢繆第37節 準點第18節 冤家第29節 轉折第九節第19節 畫皮第5節 政策第57節 收穫第53節 赤水(上)第27節 登餉第八節第六節第54節 狂瀾(上)第四節第十五節第十節第四節第23節 登城第二節第七節第44節 賽跑第50節 偵查第39節 帝心第三節第十二節第九節第二十節第五節第59節 回頭第17節 陷陣第55節 鐵壁第19節 愛戴第28節 炮兵第一節第19節 畫皮第33節 覺華(下)第52節 接觸第九節第24節 刨牆第26節 英雄第十四節第1節 忠言第22節 職責第二十節第19節 對策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十九節本書的架空劇本第53節 赤水(上)第52節 攻守第22節 職責第52節 攻守第54節 狂瀾(上)第十七節第44節 賽跑第七節第38節 臨危第52節 接觸本書的架空劇本第2節 寧遠第六節第36節 獨木第38節 難支
第十五節第3節 騎戰第22節 毛帥第十九節第十四節第十一節第22節 正月第十七節第十二節第50節 偵查第四節第24節 乞討第19節 潰圍第二十節第45節 兄妹第三節第43節 馳援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一節第48節 工兵第27節 入京第7節 協助第13節 忍耐第51節 虎威第28節 炮兵第43節 馳援第60節 開關(下)第七節第7節 協助第54節 狂瀾(上)第41節 兩帝第八節第37節 內鬥第十四節第25節 後續第12節 分功第35節 忍耐第25節 綢繆第37節 準點第18節 冤家第29節 轉折第九節第19節 畫皮第5節 政策第57節 收穫第53節 赤水(上)第27節 登餉第八節第六節第54節 狂瀾(上)第四節第十五節第十節第四節第23節 登城第二節第七節第44節 賽跑第50節 偵查第39節 帝心第三節第十二節第九節第二十節第五節第59節 回頭第17節 陷陣第55節 鐵壁第19節 愛戴第28節 炮兵第一節第19節 畫皮第33節 覺華(下)第52節 接觸第九節第24節 刨牆第26節 英雄第十四節第1節 忠言第22節 職責第二十節第19節 對策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十九節本書的架空劇本第53節 赤水(上)第52節 攻守第22節 職責第52節 攻守第54節 狂瀾(上)第十七節第44節 賽跑第七節第38節 臨危第52節 接觸本書的架空劇本第2節 寧遠第六節第36節 獨木第38節 難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