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節 分功

bookmark

殿中騰起一片熱烈的喧譁聲,但天啓暫時顧不上去分辨他們都在說什麼。閉上自己的眼睛,稍過片刻覺得心中的激動之情平復了一些,這時皇帝才聽清臣子們的恭賀之聲,緩緩睜開眼睛,竭力忍耐着,繃着臉掃視了殿中羣臣一圈。

看到皇帝威嚴地舉手示意,整個大殿一下子也都安靜了下來,衆人都恭順地等着皇帝的下文。自從當上皇帝以來,天啓總被要求要保持儀表,把聲音語調控制得毫無起伏更是家常便飯,但皇帝此時做起來,竟然變得非常的辛苦。天啓說話的時候感到自己臉頰上的肌肉不斷跳動,喉結處也變得有些乾澀,他問道:“兩千兩百三十五級,沒看錯吧。”

魏忠賢顯然沒有這麼多顧忌,他喊出來的聲音迴盪在安靜的大殿裡:“回萬歲爺,就是兩千兩百三十五級,千真萬確啊!”

喊完之後,魏忠賢就忍不住笑出了聲,連肩膀也跟着晃動起來。隨後他好像意識到自己發出這麼大的笑聲未免太失態了,趕緊剋制,繃住臉部的肌肉。可天啓卻對魏忠賢的出格毫不介意。下面的臣子們也都一個個緊緊咬着嘴脣,顯然都在竭力按捺喜悅之情,免得出現君前失禮的行爲。

“黃將軍,很好,很好……”天啓說話的同時又想起了前些日子的鬥爭,自己力排衆議,頂着內閣和文臣的壓力給了黃石權利;在蘭臺親手把尚方寶劍擱在黃石手裡;特意登上大明門爲黃石送行;當着北京百姓的面給黃石打氣。

皇帝感到自己的眼眶要溼潤了,他這麼拼命給黃石撐腰,總算得到回報了,對北虜單次戰役能有兩千多具的首級,這可是大明弘治朝以後的最大戰果啊。天啓雖然揚眉吐氣,但還是記住了自己地天子身份。用足夠老成和不帶感情的聲音作出了總結:“黃將軍忠勇可嘉,不負朕望。”

這句話出口以後,天啓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悅了,開始露出了微笑,很快就變成年輕人痛快淋漓的大笑聲。看到皇帝開心地放聲大笑。殿中衆人也就不再強自壓制了。遼西此番大勝,一下子去掉了衆人心頭的隱憂,大夥兒興奮地議論起來,原本肅穆地金鑾殿上頓時人聲洶涌。就如同菜市場一般熱鬧。

“這捷報是什麼時候送到的?”天啓從狂喜中恢復過來後,第一個念頭就是要重賞送信的使者。

“回萬歲爺話……”魏忠賢就像是天啓肚子裡的蟲一般,不等皇帝把話說出口,他就告訴天啓他已經賞了送信地人銀子了,而且從遼東都司府開始、到司禮監的跑腿小太監。只要是捷報的過手者,就人手一份。

不料天啓竟然還不滿意,他想也不想地一揮手:“跑了幾天,換乘了八匹馬,才賞五兩銀子。太少了,加倍!”

這時天啓才注意到魏忠賢還在地上跪着呢,自己開心得過了頭,一時竟然都忘了讓他起來:“魏卿平身。”

“謝萬歲爺。”魏忠賢笑嘻嘻地站了起來,他臉上的歡容讓皇帝看得心裡也是暖洋洋的。天啓在御座周圍高興地來回踱步,興奮得一時都坐不下來了。

作爲一個普普通通地年輕孩子。天啓從繼位開始就完全對付不了自己身邊的臣子,更無力對抗帝國龐大的官僚機構,這麼多年他的一舉一動也都沒有超出大明的規章範圍。這次重用黃石,內閣、兵部和司禮監都不同意。想到這裡天啓又看了一眼拱手站在一邊地魏忠賢,就是這個心腹當時都不贊同武將不受文官的節制——提拔黃石完全是我乾綱獨斷。而黃將軍也真得很給我掙面子,這回老傢伙們都無話可說了吧?

已經有小太監跑了上來。他大聲朗誦着趙引弓的奏章,雖然建奴一時還沒有退兵,不過奏章裡面充盈着樂觀的情緒。斬首兩千兩百具,覺華明軍的代價不過是十五死三十一傷而已。皇帝和臣子們本來就受到趙引弓情緒的感染,聽到損失不大更是心頭大定,覺得建奴再也沒有可能反敗爲勝了。

“山東布政司督糧通判趙引弓……”天啓把趙通判地名字和官銜反覆唸了幾遍,他身邊的魏忠賢則仔細聽在了耳中,雖然表面上還在傻呵呵地笑着,但心裡已經把這個名字牢牢地記住。天啓微笑着點了點頭:“這個趙通判也很能幹,而且應該也挺大度,以國家爲重,不和黃將軍爭權,很不錯啊。”

“現在就等他們正式的請功奏章了,嗯,朕還真是望眼欲穿啊。”過了這麼半天,天啓感到總在臣子面前走來走去不妥,於是就輕鬆地坐到了自己的寶座上。往靠背上一靠,搭在扶手上的手臂指向了那個捧着奏章地小太監:“再給朕念一遍,慢慢地念。”

……

遼西,寧遠

雖然換上了繡着老虎的官袍,可是黃石還是小心地把佩劍系在了腰上。晚上去赴宴地時候,洪安通是一定要帶去的。有一個全副武裝的近衛跟在身旁,再加上腰間的佩劍,黃石在面對袁崇煥的時候會比較有安全感。

“這遼西是不能呆了。”黃石一邊整理好衣服一遍又一次打定主意,眼下先和袁崇煥虛與委蛇一番,然後能多快有多快地回東江去。

ωωω¸ t t k a n¸ CO

前些年,因爲他想培育自己的力量,因爲他不想被文臣節制,所以不願意來遼西。但等黃石準備仿效戚少保和嶽武穆後,他就重新考慮過了孫承宗的建議。

現在黃石手下有三營精銳,就是有人不聽話黃石也能以力屈之。加上他令人眩目的戰功,黃石覺得收拾關寧這幫懶漢還是有些機會的。可是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袁崇煥不能上位,黃石出發前和內閣那樣強硬,就是爲了自己的安全考慮。

作爲一個現代人,黃石雖然很看重國家利益。但他同樣堅信“大有爲之身,不能自蹈死地”這句話。如果連安全的前提都不存在了,那別說一年三百萬兩地軍餉了,就是一年三千萬兩的軍餉也不能把他黃石吸引到遼西來。

洪安通作爲內衛隊長,黃石的大部分設想都不會對他隱瞞。現在洪安通見黃石一下子又改主意了。也顯得有些無所適從:“此次從長生島出發時,大人不是說要爭取提督遼西麼?”

黃石高深莫測地笑了一下,沒有立刻回答洪安通的問題。內衛隊長略一思索,就聯想到了自己長官今天的異常行爲。他壓低了聲音問道:“覺華、寧遠兩戰全勝,按察使升任遼東巡撫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大人可是想躲開袁大人,不受他節制麼?”

如果洪安通連這種事都反應不過來,那黃石就該考慮換個內務部長了。他長嘆了口氣:“不錯。洪安通你可知道杜應魁之事麼?”

“屬下不知,請大人明示。”

“嗯,那是天啓二年……”黃石搖了搖頭。洪安通不太關心遼鎮地事情,但黃石對寧遠發生的一舉一動卻非常在意。

杜應魁是原來的遼東鎮軍官,後來因爲貪污被罷官。在長安賣酒爲生。薩爾戰役之後遼東大震,杜應魁因爲素有勇猛之名,所以被兵部給事韓繼恩薦爲山海關副總兵。但杜應魁仍然堅持他吃空餉、養家丁的老路,在平均工資每月一兩四錢地遼鎮,杜應魁的家丁供給竟高達一百兩之多。

“……遼東都司府將杜副將擒拿問罪,御史職責所在。定要知道杜副將到底吃了多少空餉。皇上就命令孫閣老、閻撫軍窮治此案,而閻撫軍就派了寧前道袁大人去核對人數。”

說到這裡黃石停頓了一下,臉上滿是慘然:“寧前道到了杜副將的營中,清點各伍人數,伍有虛者。袁大人斬其人……”

洪安通聽得也是臉色大變,插嘴問道:“閻撫軍讓袁大人去清點人數。不過是爲了窮治杜副將的貪贓罪,與營中校官何干?就算校官有罪,他也是朝廷命官,理應由刑部審理、明正典刑,怎能說殺就殺?”

“我想袁大人或許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回事,閻撫軍讓他去清點此營人數,袁大人看到人數不對了,或許是心情不好、或許是感覺不爽,就要殺人了。當時營中大譁幾成兵變,但袁大人口稱:‘奉閻撫軍令。’遂把校官推出營門斬首了。”黃石說完後又慘笑了一聲,被袁崇煥隨手殺的武官真是死得冤枉,但殺了也就是殺了。孫承宗聽說後雖然勃然大怒,還責備袁崇煥胡亂殺人,但袁崇煥道了聲歉,也就不再追究了。

洪安通滿臉通紅,憋了半天才支吾道:“這不合朝廷法度。”

黃石臉上露出無奈地神情:“袁大人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出身,天子門生,就算濫殺、冤殺幾個武將,又有誰會去認真計較呢?當時袁大人只是個小小的寧前道,但是冤殺國家五品武官這樣的事情,孫閣老也不過是訓斥兩聲罷了,連罰俸這種走走樣子的懲罰都沒有。現在袁大人即將巡撫遼東,我不過一介武夫,又怎麼敢在遼西多做停留呢?”

和洪安通通完氣後,黃石就去赴宴了,他打算等朝廷正式的獎賞下來,立刻就腳底抹油回長生島。

走到寧遠官署地中庭外,黃石就聽見裡面花廳中傳來了怒吼喝罵聲。他和洪安通前後走入花廳時,映入眼簾的就是正廝打成一團的三員武將。黃石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們,片刻後才認出其中兩人正是姚參將和金參將。原來覺華六將今日也被邀來赴宴。袁崇煥沒有單獨接見他們,所以上一次沒和黃石、趙引弓一道前來。

另外一人黃石並不認識,但那員戰將甚是勇悍,一人獨鬥姚參將和金參將二人仍然不落下風。一大圈圍觀的將領們雖然七嘴八舌地喊着勸他們別打了,但卻沒有一個下場去拉……哦,黃石看錯了,有一個人眼看就要下場去拉了。

那人正是胡一寧胡參將,在那武官飛起一腳把姚參將踢了個跟頭時。只聽胡參將大喊道:“別打了”,就飛身撲過去拉住了那陌生戰將的一條胳膊。跟着胡參將又在高叫着“各退一步吧!”的同時,緊緊地攀住了那人地腰。那武官似乎也有些累了,呼呼喘着氣向後連甩了兩下,但也沒能擺脫胡參將。

勢若瘋虎的金參將把胳膊掄得猶如風車一般。那隻剩下一條胳膊好使地陌生武將奮力抵抗,才勉強接住了他的攻勢。此時被踢了一腳的姚參將也從地上爬起來了,他一把抹去嘴角地血,低聲嘶吼了一聲就又要撲上去……

感到被人從背後抱住後。姚參將罵了一聲,虎躍着企圖掙開,但背後的人緊抓着他不放。姚參將又痛罵了幾句,但隨即看到前面地金參將和胡參將都停住了打鬥,姚參將一楞。這才聽清身後的人一直在喊:“姚大哥,姚大哥,我是黃石,先停手,有話好好說。”

姚與賢聽見來人是黃石。不禁嚇了一個哆嗦,連忙點頭稱是。等黃石放開他後,姚參將忙着轉身過來和黃石見禮,胡一寧他們哥幾個也都涌了過來。在花廳裡的其他遼西將領聽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石,也都圍上來套近乎,只有那個和姚與賢動武地人一臉憤然。遠遠地躲在一邊。

黃石瞧見那人官袍上也是繡着虎,心下不禁有些狐疑,當然更不敢失了禮數,主動打招呼:“敢問這位將軍是?”

那武將滿臉都是氣憤,這邊黃石持禮甚恭。但他只是匆匆一拱手,沒好氣地嚷嚷了幾聲。他說話聲音又快又含混。黃石竟然沒能聽懂。他打量着對面的將領:身材不高但卻十分敦實,銀盆大臉上有一雙小眼,還有一道深深的疤痕,這疤痕從鼻樑上一直開到他左眼窩,差點就把他眼珠子挖了出來。

姚與賢似乎看出黃石沒有聽清那武官說的話,就在黃石耳邊小聲道:“這位是寧遠總兵滿桂。”

滿桂的大名黃石在前世早有耳聞。此人早年在宣大鎮多有戰功,後來就到遼鎮來討生活。滿桂手下有近千經過戰陣地家丁,和其它關寧軍的水平大不相同,歷史上寧遠一戰滿桂的家丁就被部署在最關鍵的地點上,也被敘爲首功。

現在滿桂也是同知都督,級別上和黃石平起平坐,黃石客客氣氣地又和他見了一次禮,似乎消了點氣的滿桂又是草草一拱手,跟着就又大聲嚷嚷了起來,總算讓黃石搞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前幾天地追擊戰,金冠他們回去晚是有原因的。寧遠城下有些後金兵被火炮打死,歷史上這些首級都是等後金大軍撤退後,寧遠軍才墜下人去割取的。但這次覺華衆將回家的路上正好經過,就順手把首級都割走了。

滿桂氣憤憤地說道:“我清點過地上的死屍了,你們一共割走了二百六十具。那天黃將軍差不多砍殺了四十人,剩下的二百二十具應當還來,這是我們寧遠堡地戰果。”

“什麼叫你們的戰果,腦袋上寫你的名字了?”金參將的嗓門特別大。那天寧遠堡的城門都堵死了,導致他被後金軍追得繞圈跑,金參將一想這事就惡向膽邊生,怒道:“你們不敢從城上下來割,那當然就是我們地首級,戰場上誰割的就是誰地,我大明三百年來,從沒有還首級一說!”

此戰姚參將一夥兒都分到了幾百顆首級,傻子也知道這批人升定了。他們都是遼西的人,不比滿桂這種外來戶,所以寧遠堡的武將們也都不太幫着滿桂說話,他們頂多指望着姚參將他們手指鬆鬆,給自己漏出來些好處。

孤家寡人的滿桂站在對面,而姚與賢、金冠一夥兒則聚在黃石的背後,一個個指手劃腳地噴着口水。黃石側頭看了看自己身邊唾沫橫飛的一夥兒,猛然感覺自己好像成了電影裡的黑幫老大,正領着一羣狗仗人勢的小弟欺負良善。

黃石越衆而出,向對面走了過去,對着警惕的滿桂第三次拱了拱手:“滿軍門,此事等請功宴以後再說吧,餘一定會給滿軍門一個交代的。”

“黃軍門客氣了,”滿桂聽黃石語氣誠懇,終於也鄭重地回了一禮:“久仰黃軍門威名,前次亦曾在城樓上一睹黃軍門英姿。”

滿桂停了一下,語氣又變高了一點:“黃軍門亦是帶久了兵的人,兒郎們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拼命,就是爲了這點軍功,所以這二百二十具首級我一定要爲他們討回去。”

身後又響起如雷的喊叫聲:

“誰說是你的首級,刻名字了麼?”

“誰割的?你還是我們?”

“別……”,黃石回頭擺了擺手,正唾沫橫飛的姚與賢、金冠等人只好把嘴閉上了。

滿桂臉上又帶上了疑色。自己的兒郎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有了首級能換些賞賜,一想到這些滿桂就又忍不住叫了起來:“二百二十具首級,黃軍門一定要還給我。”

第53節 赤水(下)第55節 鐵壁第33節 友軍第35節 忍耐引子第四節第13節 定計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七節第25節 變化第19節 愛戴第二十節第五節第18節 勸降第七節第41節 兩帝第十五節第38節 難支第十一節第二節第22節 搭車第九節第11節 交流第23節 登城第27節 入京第35節 對峙第42節 回家第60節 開關(下)第36節 脫身第四節第22節 技巧第五節第18節 車輪第50節 防線第六節第33節 覺華(上)第58節 瓜分第23節 分歧第49節 豪傑第34節 天平第19節 潰圍第13節 忍耐第23節 伙食第12節 潛伏第25節 變化第10節 戰備第27節 廉恥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十二節第21節 歸去第一節第36節 智勇第53節 橫掃第一節第16節 白兵第十節第十二節第7節 膽色第十九節第27節 對陣第28節 炮兵第六節第十四節第33節 覺華(中)第8節 插曲第26節 解圍第51節 激勵第9節 魔戒第九節第57節 屠殺第37節 心軟第一節第7節 膽色第36節 脫身第58節 瓜分第47節 西行第十七節第57節 收穫第39節 帝心第十二節第49節 豪傑第52節 攻守第55節 鐵壁第17節 族權第60節 開關(上)第十四節第54節 狂瀾(中)第59節 回頭第29節 轉折第26節 妙計第十二節第3節 惡鄰第16節 互動第4節 銀幣第五節第25節 後續第17節 族權第十九節第12節 分功第54節 狂瀾(下)
第53節 赤水(下)第55節 鐵壁第33節 友軍第35節 忍耐引子第四節第13節 定計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七節第25節 變化第19節 愛戴第二十節第五節第18節 勸降第七節第41節 兩帝第十五節第38節 難支第十一節第二節第22節 搭車第九節第11節 交流第23節 登城第27節 入京第35節 對峙第42節 回家第60節 開關(下)第36節 脫身第四節第22節 技巧第五節第18節 車輪第50節 防線第六節第33節 覺華(上)第58節 瓜分第23節 分歧第49節 豪傑第34節 天平第19節 潰圍第13節 忍耐第23節 伙食第12節 潛伏第25節 變化第10節 戰備第27節 廉恥第六十一節 重任上第十二節第21節 歸去第一節第36節 智勇第53節 橫掃第一節第16節 白兵第十節第十二節第7節 膽色第十九節第27節 對陣第28節 炮兵第六節第十四節第33節 覺華(中)第8節 插曲第26節 解圍第51節 激勵第9節 魔戒第九節第57節 屠殺第37節 心軟第一節第7節 膽色第36節 脫身第58節 瓜分第47節 西行第十七節第57節 收穫第39節 帝心第十二節第49節 豪傑第52節 攻守第55節 鐵壁第17節 族權第60節 開關(上)第十四節第54節 狂瀾(中)第59節 回頭第29節 轉折第26節 妙計第十二節第3節 惡鄰第16節 互動第4節 銀幣第五節第25節 後續第17節 族權第十九節第12節 分功第54節 狂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