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6節 脫身

bookmark

鹿肉烤得恰到好處,吃起來實在是很可口,莽古爾泰臉上堆滿了笑容,一個勁地勸黃石多吃兩口,說這可是他親手打來的鹿,而莽古爾泰的好兄弟皇太極也在一邊拼命鼓吹他五哥的打獵技巧,在酒宴上成功地營造起一片其樂融融的氣氛來。

遼陽城內的蒙古朋友們都被請來和黃石見上一面,每次有人來的時候,皇太極和莽古爾泰都會站起來給大夥兒介紹一番,唯恐別人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石,當然他們也絕不會忘記說黃石這次來的目的,他們後金就要被大明招安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黃石才發現這遼陽城的蒙古人還真不少,有些部落私下裡和後金做着買賣。他們雖然不敢當着黃石的面報出自己的名號,可是從這些人的服飾上看,黃石覺得其中應該也有不少人還是有些地位的,多半是蒙古部落裡的高級商人或者王公的親信。

除了這些人以外,皇太極還找來了不少喇嘛,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遊走在蒙古各部落王公之間的紅人,他們對蒙古各部的影響也不可小視。皇太極很主動地當着這些人的面重申了黃石提出的苛刻條款,並拍着胸脯保證,他們後金一切都可以談。

表面上皇太極是給足了黃石面子,不過他這話裡透出了兩個意思:第一。就是這麼苛刻地條件我們也肯考慮,足以證明誠意;第二,就是告訴蒙古人他們只是在談,並不是已經按照這個條件定下來了,而只要能談就說明有退路。

熱鬧了一通之後,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對兄弟並肩坐在一張桌子旁,兩人都喝得滿臉通紅,隨着宴席上的奏樂聲,他們倆還一起有節奏地擺動着腦袋,齊聲哼着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調子。看起來真是興高采烈啊,顯出了對招安的極大熱情和信心。

等人們都來了一遍之後,皇太極望了望外面的天色,午後的太陽已經開始偏西了,他客氣地招呼道:“黃帥,天色不早了。您是不是該回去了。”

被皇太極挑來參觀的人此時也都散去了,莽古爾泰也過來附和道:“對。黃帥您該走了,再晚恐怕就得在遼陽過夜了。”

剛纔莽古爾泰告訴皇太極,努爾哈赤已經把陳繼盛又趕回寬甸去了,現在正領着八旗兵馬趕回遼陽來,所以最好讓黃石趕緊離開,免得夜長夢多出紕漏。

他們兩個人說完話以後。皇太極把手一揮,就有人給黃石端來洗手水和擦手布,現在黃石的利用價值已經基本被榨乾了,只要他能活着回到明軍那邊去就算大功告成。剛纔皇太極連關防都替黃石寫好了,等黃石剛把手擦乾,他就緊着把憑證遞了過來:“黃帥。您的聘妻和那對妾室我也派人去接了,她們會和您一起回長生島去,以證明我們願意接受招安的誠意。”

“這個太麻煩了,女人家走不快,我還是自己回去吧。兩位貝勒轉天送還給我就是了。”

“不麻煩,我已經準備好了馬車。還派了一隊白甲兵護送,黃帥儘管放心。”

“既然如此,那我也只有恭敬不如從命了,但護送真地就不必了。”

遼陽和黃石有仇的普通後金士兵實在是太多了,如果黃石路上遇到麻煩,那皇太極就是全身長嘴也說不清了。出乎皇太極意料的是,黃石死活不接受護送,他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得非常堅決。雖然皇太極不明白黃石爲什麼在這個問題上如此執着,不過他當前的主要問題還是要避免黃石借題發揮,只要黃石肯把他的大小老婆領走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地。

……

最後黃石只同意帶上一輛雙駕馬車,馬車上除了三個女子外,也就只有一個車伕,車後還拴着匹莽古爾泰送給黃石的駿馬。

望着黃石一行駛出遼陽地門洞後,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又並肩站在城樓上向他遠去的背景眺望。皇太極笑得甚是高興:“這次招安的消息一旦傳開,必然會讓我大金周邊的蒙古各部震驚,並大大改變對我們的看法。”

皇太極身邊的莽古爾泰似乎沒有他弟弟這麼樂觀,他忍不住眉頭又皺成了一個大疙瘩,捏着下巴憂心忡忡地說道:“八弟你可有絕對地把握,這次不會再被他騙了吧?”

“絕對不會,他來遼陽議和乃是衆人親眼所見,這麼多喇嘛、商人和蒙古信使都看見了,這是他怎麼賴也賴不掉的了。黃石明明是我們後金的大仇人,但我們仍把他平安放了回去,足以說明我們議和之誠,明國那些有心議和的人見到了,豈不也是信心倍增?”

皇太極說到得意處,仰天長笑了兩聲:“哈哈,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

周圍本來就有不少蒙古人眼紅後金這些年搶了不少東西,等明國與後金議和的消息傳開,這些總擔心上了賊船就下不來的人自然也會想來分一杯羹。後金方面不但可以藉此大大補充人力,而且打破明國地戰略包圍網的曙光也就在眼前了,這樣他們就可以從內線作戰轉成外線出擊,把幾個方向上的敵軍各個擊破。

黃石這次能全身而退,

對大明其他存了議和心思的人也是一種鼓勵,本來皇太極只希望能瓦解大明羣臣,但是他沒有想到眼下竟然能有這麼好的形勢,對面議和地人似乎隱隱有爭功的兆頭了。只要這些使者往來於遼陽不絕,那肯定更能加速明朝藩屬地瓦解速度。

“這次我們還把那幾個女人親手交到黃石手裡了。他連翻臉不認人地機會都沒有了。”皇太極看着漸漸消失在官道上的馬車,臉上的得意之色變得更燦爛了:“無論是禮數還是誠意,這次我們都做得太完美了,完美得簡直讓人挑不出一個字的毛病來。”

“我怎麼感覺這麼玄呢,那黃石冒這麼大險來遼陽,難道就是爲了送我們一份大禮麼?”莽古爾泰雖然聽得也很高興,可是漸漸的他的臉色又沉了下來,就差在前額寫上“擔心”兩個大字了:“黃石賭上命來遼陽轉一圈,難道就是爲了幫我們打破明國的包圍網麼?”

“他認爲他多半不會死,而且我承認他算得很準。”皇太極冷笑了一聲。臉上也換上了一幅不屑的表情:“黃石是個卑鄙無恥之徒,但有一點他可能是說了實話,那就是他不願意替別人做嫁衣,明國的利益與其讓袁崇煥去賣,還不如由他來賣。”

“但我們沒法接受他的議和條件。”

“我們當然不會接受,我不是很清楚他到底在想什麼。但我知道現在地應對是絕對不會有錯的,一定能讓他偷雞不成蝕把米。哼。我們可以用談判穩住那些想議和的,然後先把毛文龍和林丹汗那兩個討厭的癩蛤蟆解決了,等局勢有變,我們說起話來也就能硬氣得多。”

皇太極眼睛裡閃出兩道寒光,直指南方黃石離開時騰起的那團塵土,說道:“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

出了遼陽徑直向南走了一段路。黃石突然躍馬向前拉住了馬車,衝着那車伕喝道:“下車。”

“把衣服脫了,快!”

在黃石長劍的威脅下,那個車伕很快就把全身地衣服都脫了個乾淨,躲在車軲轆下瑟瑟發抖,黃石挑起這一堆衣服。把馬車簾子撩了起來,掃視了裡面的三個人一圈,找到了他要找地人,把車伕的衣服扔到了她的腳下:“換上這套衣服,我在外面等你。”

趙二姑娘出來的時候。黃石已經把馬車的挽馬都解開了,他還用解下來的繩子把車伕捆好。另外兩位女士黃石可真不敢往長生島帶。首先她們是徹底地無家可歸人士,除了自己那屋還真沒地方能安置她們,可這兩位女士是不是後金的情報人員黃石心裡就沒譜了,再說這影響實在也太不好了。

車伕本來屬於一劍就能解決的問題,別說在這荒郊野外,就是在遼陽黃石動手殺幾個人,只要不是很重要的角色,估計皇太極還是會以大局爲重,肯定是裝沒看見算了。但黃石還是花了一會兒功夫把這事情辦妥,趙二姑娘出來之後,黃石在兩匹拉車的馬屁股上分別輕輕戳了一下。

“我記得你會騎馬,所以我帶你走。”

黃石說着就把一根馬鞭拋給了趙二姑娘,他自己的坐騎加上莽古爾泰送地那匹馬,正好兩個人一人一匹。上馬以後黃石更不多言,喝了聲“駕”就向南急速而行,趙二姑娘默默無語,努力地駕馭着坐騎,緊緊隨着黃石馳去。

……

天啓六年八月九日,

這一路來沿路都是後金的驛站,換乘的也都是後金的驛馬,黃石不會有什麼心疼一說,他縱馬狂奔一天一夜,直到進入海州衛附近後他才放緩了速度。海州和耀州都已經被遠遠拋在了身後,黃石小心地給馬飲好水,又向北方最後眺望了一次,滿目荒野上連飛鳥都沒有幾隻,更不要說人影了。

“再向前三十里,就是蓋州了。”黃石收回望向北方的目光,凝視着直通向南邊天際地官道,像是對自己,也像是對同伴輕聲訴說:“真不容易啊,我竟然能活着離開。”

說完這話以後,黃石的膝蓋竟然猛地軟了一下,腳下也不禁一個踉蹌,黃石晃了一下站穩了腳步,咧着嘴低頭看了看腳下,臉上地笑容裡盡是滿足和愉悅。黃石長吁了口氣,回頭看着同行者,趙二姑娘的馬也已經飲好水了,黃石讓她把馬停下來吧,準備繼續向南趕路。

現在趙二姑娘走路走得很慢。她緩緩邁步把馬從水邊牽開,嘴脣閉得緊緊地,似乎正在竭力忍受什麼痛苦。

黃石奇怪地又掃了趙二姑娘一眼,他目光順着她的腰肢往下一滑,看了看她古里古怪地走路姿勢,猛地恍然大悟:“趙小娘子,堅持一下,我們抓緊時間的話,今夜就能到蓋州了,就能好好休息一番了。”

趙二聽後先是感激的一點頭。接着就滿臉通紅,把頭也低下去了。從遼陽到海州的這一路狂奔,就是黃石這樣老騎馬的人也有些累了,趙二姑娘雖然學過騎馬,但從來沒有這麼瘋跑過,昨夜黃石還不肯在驛站休息。點着火把往南趕,現在趙二姑娘兩條大腿內側都是火辣辣的疼。沒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痛。

當年在廣寧學騎馬的時候,黃石因爲時間緊迫也曾沒黑沒白的練,因此也有大腿磨得皮開肉綻地經驗。趙二姑娘咬着牙想爬上馬的時候,黃石走到她身後抱住她,把趙二姑娘送上了馬鞍,接着他就行若無事地走向自己的坐騎:“趙小娘子莫怪。現在趕路要緊。此外,在尊兄悔婚之前,趙小娘子暫時還是我黃家的人,與小娘子的名節並無損害。”

說完之後黃石就跳上馬,毫不憐香惜玉地繼續縱馬疾行,黃石和趙二姑娘一先一後。直奔向蓋州而去。

“黃帥,你看上去很累。”

再次停下休息時,從耳後傳來了清脆的聲音,黃石聞言莞爾一笑:“還好,多謝趙小娘子掛念。”

這個趙二姑娘虛歲二十。算週歲地話她也就十八、九而已,但這一路奔波下來。趙二姑娘硬是咬牙沒有發出過一聲呻吟,也沒有主動要求過一次休息。黃石心中暗暗稱奇,但心裡卻也安心了不少,畢竟一天沒有到明軍境內一天就不能說安全了,像趙二姑娘這種人還是比較容易帶出險境的,果然,趙二姑娘咬緊牙關跟上了黃石地腳步,終於成功地被他帶着逃了出來。

“黃帥,小女子有個疑問。”

“嗯,趙小娘子請講?”

“就是那個車伕,黃帥當時給他一劍不就完事了嗎?黃帥爲什麼要費力氣去捆他呢?”

黃石略帶詫異地回頭看了趙二姑娘一眼,他首先感到有些好奇,這個小姑娘怎麼對那麼一件小事還念念不忘;其次黃石還有些奇怪,怎麼一個小姑娘會想着殺人這麼殘忍的事情,還在琢磨這方面的問題。

“反正又不耽誤時間,趙小娘子從馬車裡出來的時候,我不是已經把他捆好了嗎?”

趙二姑娘默不作聲了一會兒,突然又問道:“黃帥覺得小女子是累贅嗎?”

“你不是會騎馬麼?所以我才帶上你啊。”黃石覺得這個問題後面似乎隱藏着什麼,不過他一時也分辨不出來:“趙小娘子當然不是累贅嘍,要是你像那兩個女子一樣,我就拋下你不管了。”

趙二姑娘似乎對這個回答有些疑問,她飛快地反問道:“黃帥不帶上她們,恐怕是怕她們兩個中有建奴的細作吧?”

“唔,這也是一方面,怎麼了?”

趙二姑娘又沉默了下來,兩個人奔馳在通向蓋州方向的官道上,每次馬力將盡地時候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這樣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太陽西沉的時候,他們離蓋州已經很近了。

“黃帥,小女子有一句話一直不敢問。”

趙二姑娘突然策馬搶上了半個馬位,和黃石並駕齊驅。黃石側頭看過去的時候,小姑娘放肆地盯着黃石仔細地看:“黃帥你明明是一個很有惻隱之心的人,爲什麼總要在嘴上把自己說得、或者在心裡把自己想得那麼壞呢?”

這天真的話讓黃石苦笑了一下,不過他並沒有回答,而是又轉頭看着前方。

兩人正緩緩策馬而行了一段,趙二姑娘又輕聲叫了一聲:“黃帥。”

黃石再次側頭看去,趙二姑娘緊緊咬着下脣,用一種很緊張的腔調問道:“黃帥這次是要與建奴議和嗎?”

“議和?趙小娘子這個詞用得很好。”黃石笑了一聲,用嘲諷地口氣說道:“有的大人物並不這麼看,他以爲用‘招安’這兩個字更妥貼一些。”

“那是掩耳盜鈴!”

“不錯,趙小娘子高見。”黃石感慨地點了點頭,無論用什麼好聽的詞語,都不能掩蓋這綏靖政策的本質,但有的人被個人地前途、利益矇住了雙眼,大大降低了自己的見識,甚至連一個足不出戶地年輕女孩子都比上,這大概就叫利慾薰心吧。

“趙小娘子認爲我黃某是那麼愚蠢的人麼?”

趙二姑娘猶豫了一下。又鼓起勇氣問道:“黃帥海涵,小女子此次身陷敵手,本以爲再無重見天日的機會,這次黃帥隻身入遼陽,現在又能全身而退。小女子愚鈍,深爲黃帥憂之。恐謠言四起、積毀銷骨,不知黃帥何以應對天下人之口?”

這張底牌遲早是要翻開地。而且黃石既然把這個趙小丫頭活着帶出來了,那也就必須要與她統一口供。

“嗯,趙小娘子可知黃某爲何要拼命趕路麼?”

黃石斟酌着語言,終於把自己的最後的王牌緩緩地翻開了……

據黃石所說:

早在抵達遼陽之前黃石就向後金方面通報了自己到來的消息,聽說此事後努爾哈赤也快馬加鞭,千里迢迢地從撫順地趕了回來。打算和黃石單獨商議招安的問題。在離開遼陽前的最後時刻,黃石找到了一個機會把努爾哈赤擊殺當場,然後裝出努爾哈赤地聲音告訴門外的衛兵他要休息。

出來以後,黃石行若無事地和莽古爾泰還有皇太極依依惜別,然後搶在被他們發現真相前離開了遼陽。再接下來就是大逃亡了,所以黃石要一路不停地換馬。總算在追兵追上來前趕回了蓋州……

趙二姑娘的眼睛越睜越大,黃

石的話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但如果黃石說的是真的的話,那他此舉也就差不多意味着斷絕了大明和後金一切和談之路。

今天皇太極找來很多人做見證,並極力把趙二和那兩個姬妾塞給黃石。以便讓他無法否認曾到過遼陽,但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只要努爾哈赤按照歷史上地時間死去(也就是兩天後),那這些證人就會極大地強化黃石的宣傳,後金方面根本無法否認黃石曾到過遼陽,更無法解釋爲什麼努爾哈赤會在黃石發出宣告後的短短几天內死去。

皇太極還在那些證人面前竭力宣傳明軍條件的苛刻,希望藉此來說明後金求和的誠意,但這同樣是一口雙刃劍,只要努爾哈赤及時斃命,那蒙古各部就會想道:即使是這麼苛刻的條件,大明也不過是拿來哄後金玩地,大明從頭到尾就不會進行任何形式的招安。

今天,爲了給黃石製造麻煩、爲了給後金尋求出路,皇太極一切的安排、一切的手段,都會加倍兇猛的回報在他自己地身上。如果對手是莽古爾泰這種直心直肺的人,黃石不敢如此;如果對手是努爾哈赤這種老瘋子,黃石更斷然不敢如此。

只是他地對手是聰明的皇太極,他太有把握讓黃石吃癟了,所以……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

啪、啪、啪。

同行的女孩子突然有節奏地拍起了手,同時還響起了清脆婉轉的輕吟聲。

黃石馬上就聽了出來,這女孩子唱的正是李白的《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黃石覺得撒謊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情,不過恰如皇太極所說,大丈夫鬥智不鬥力,既然皇太極能作初一,那就不要怪黃石作十五了,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黃石終於望見了一朵紅旗,那是蓋州東江軍的一個崗哨,看着那小小的在風中抖動着的紅色,黃石如釋重負地拉了拉繮繩,從離開長生島開始,他這些天日夜兼程,一刻都不曾休息過,現在疲憊感頓時油然升起,險些就把他一下子淹沒了。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真是太累了,自打離開長生島黃石就幾天幾夜沒有睡過一覺,除了在遼陽的那一頓以外,吃的隨身攜帶的乾糧,喝的是葫蘆裡的涼水。疲憊感之後就是潮水般涌來的歡悅之情,雖然黃石出發前就抱定了不惜一死的決心,但再一次望見明軍的旗幟時,那種死裡逃生的感慨真是無法言表啊。

——勇氣啊,勇氣,多少事情實際差的就是一點兒勇氣而已,如果我認定幾十萬百姓的命是無法挽救的;如果我還是像在遼陽那樣,自欺欺人地說我的性命比所有人都珍貴,無論犧牲多少人命,只要我活着就可以補償……那我真是愧對這許多年來爲國捐軀的勇士,那我和原本歷史上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些最後滑入漢奸泥潭的民族罪人,又還有什麼區別呢?

“……銀鞍配白馬,飄渺如流星……”

多日來的辛苦跋涉,或是劫後餘生的快樂,又或是兩者綜合起來的效果,黃石感到全身都要虛脫了,向着那面紅旗駛去的時候,黃石的雙臂開始不由自主地抖動,身體也開始微微發顫,人差點一下子就軟倒在馬鞍上了。

但身邊女孩子的歌聲卻越來越高亢激昂,充滿了對勇氣的讚美,還有對俠義之心的頌揚,趙二姑娘一下下打着的拍子,漸漸的也就像戰鼓聲似的敲打在黃石的心房上。讓他忍不住漸漸夾緊馬腹,而坐騎似乎也感覺到了從主人身上散發出來的鬥志,它昂起頭緩緩加快腳步。

夕陽西沉,殷紅如血。

黃石和趙二姑娘兩個人一前一後,催動着坐騎飛快地向着那明軍旗幟的方向奔去,看着那火紅戰旗在視野裡跳動着向自己逼近過來,黃石只感到心臟都歡樂的快要跳出胸膛來了。遠遠的,一隊明軍的偵騎正向他們跑過來,沒錯,那是蓋州的東江軍了。

“……三杯吐然諾……”

在遼陽那個商人家裡,黃石在推開窗戶發出暗號前的一瞬間,曾經對自己許下過諾言,他一定會對今天的行爲作出補償的,他一定會讓那個商人的犧牲物有所值的,這是他對着自己良心許下的鄭重諾言。

多日來,面對着皇太極和袁崇煥這對內外交逼的敵人,一度黃石的心中中曾經充斥着那樣強烈的無力感和失落感。就好像是孫猴子面對如來佛的五指神山一樣,黃石感到自己怎麼跳也跳不出對方的計算,怎麼掙扎也不能扭轉頹勢分毫。

此刻,充盈在黃石胸中的卻是滿滿的自豪和驕傲:“我努力了,我做到了。”

這濃烈的感情在黃石胸腹中來回來去的激盪,幾乎要透頂破體而出一般,聽到趙二姑娘唱到這句的時候,黃石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興奮,全身的疲憊防佛在這一瞬間全都離他而去,黃石踩在鐙上站起身來,跟着女孩子的拍子大聲地和起了下一句:

“五嶽倒爲輕!”

第十節第6節 重臣第1節 形勢第二節第20節 傷逝第40節 垂詢第57節 收穫第53節 赤水(中)第八節第35節 忍耐第十八節第43節 義利第六節第19節 畫皮第31節 應對第22節 職責第十二節第53節 赤水(中)第十三節第十四節第20節 出擊第一節第九節第五節第21節 自尊第30節 再見第39節 帝心第六節第22節 毛帥第23節 登城第九節第30節 患難第7節 協助第十二節第49節 收權第十節第十五節第21節 自尊第32節 牽制第40節 餘波第六節第26節 解圍第22節 毛帥第47節 相識第46節 分憂第九節第28節 出兵第十一節第39節 說書第23節 分歧第57節 收穫第20節 傷逝第12節 潛伏第30節 軍備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28節 出兵第27節 對陣第十節第45節 兩難第七節第19節 潰圍第60節 開關(上)第七節引子第1節 形勢第40節 餘波第56節 側擊第十八節第24節 反撲第八節第22節 毛帥第43節 馳援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十三節第13節 忍耐第28節 炮兵第18節 車輪第四節第14節 決裂第11節 交流第54節 死線第四節第26節 妙計第51節 激勵第58節 瓜分第52節 接觸第七節第17節 族權第41節 兩帝第十二節第18節 勸降第53節 赤水(上)第五節第27節 入京第43節 義利第55節 水師第28節 出兵第25節 綢繆第20節 出擊第33節 覺華(上)
第十節第6節 重臣第1節 形勢第二節第20節 傷逝第40節 垂詢第57節 收穫第53節 赤水(中)第八節第35節 忍耐第十八節第43節 義利第六節第19節 畫皮第31節 應對第22節 職責第十二節第53節 赤水(中)第十三節第十四節第20節 出擊第一節第九節第五節第21節 自尊第30節 再見第39節 帝心第六節第22節 毛帥第23節 登城第九節第30節 患難第7節 協助第十二節第49節 收權第十節第十五節第21節 自尊第32節 牽制第40節 餘波第六節第26節 解圍第22節 毛帥第47節 相識第46節 分憂第九節第28節 出兵第十一節第39節 說書第23節 分歧第57節 收穫第20節 傷逝第12節 潛伏第30節 軍備第六十一節 重任下第28節 出兵第27節 對陣第十節第45節 兩難第七節第19節 潰圍第60節 開關(上)第七節引子第1節 形勢第40節 餘波第56節 側擊第十八節第24節 反撲第八節第22節 毛帥第43節 馳援第六十一節 重任中第十三節第13節 忍耐第28節 炮兵第18節 車輪第四節第14節 決裂第11節 交流第54節 死線第四節第26節 妙計第51節 激勵第58節 瓜分第52節 接觸第七節第17節 族權第41節 兩帝第十二節第18節 勸降第53節 赤水(上)第五節第27節 入京第43節 義利第55節 水師第28節 出兵第25節 綢繆第20節 出擊第33節 覺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