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驚天動地

辰天拿起桌上的文件,文件的標題寫着《華盛頓海軍條約》。

這幾乎是另一個世界1921年華盛頓海軍條約和1930年倫敦條約的翻版,當然,辰天手中這份在內容上有着許多區別之處,特別是德國、奧匈帝國、俄國和土耳其作爲戰勝國取代了另一個世界的英國、法國和意大利。

這份限制海軍軍備力量的條約主要內容包括:

一、簽署條約六國即德意志帝國、美利堅合衆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土耳其共和國的海軍軍備限定在本條約的規定範圍內。

二、簽約各國的主力艦噸位不能超過本條約所規定的水平:德國,47.5萬噸;奧匈帝國,40萬噸;美國,33.5萬噸;日本,33.5萬噸;俄國,25萬噸;土耳其,22萬噸。

3各國僅保留條約範圍內的主力艦,本條約生效之後,未規定予以保留的各國主力艦,無論建成與否,均需按條約規定予以廢棄。

三、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爲本條約其他簽約國建造超過3.5萬噸的主力艦,且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6英寸(406毫米)。

四、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爲本條約其他簽約國建造超過2萬噸的航空母艦,且各國准予建造的數量爲:德國,5艘;奧匈帝國,3艘;美國,3艘;日本,3艘;俄國,3艘;土耳其,3艘。此外簽約各國可以從本國經濟角度考慮,將根據本條約規定必須廢棄的軍艦,無論已經建成還是正在建造,改造成航空母艦,數量爲兩艘。

五、各簽約國的航空母艦不得裝備口徑超過8英寸(203毫米)的艦炮。

六、除主力艦和航空母艦之外。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爲本條約其他簽約國建造超過1萬噸的作戰艦艇,且(1)巡洋艦總噸位不得超過以下標準:德國,30萬噸;奧匈帝國,28萬噸;美國,25萬噸;日本,25萬噸;俄國,20萬噸;土耳其,18萬噸;(2)驅逐艦總噸位不得超過以下標準:德國,15萬噸;奧匈帝國,15萬噸;美國,12.5萬噸;日本,12.5萬噸;俄國,10萬噸;土耳其,9萬噸;(3)各簽約國不得建造、獲取、或爲本條約其他簽約國建造超過1700噸的潛艇,且各簽約國的潛艇總噸位不得超過以下標準:德國,7萬噸;奧匈帝國,7萬噸;美國,5萬噸;日本,5萬噸;俄國,3.5萬噸,土耳其,3萬噸。

七、簽約各國在此條約生效之後建造的戰鬥艦艇。除主力艦外,不得裝備口徑超過8英寸(203毫米)的艦炮;各簽約國建造地潛艇不得裝備超過4具魚雷發射器和超過4寸(105毫米)的艦炮。

八、本條約指名規定廢棄的主力艦不得改裝爲其他形式的作戰艦船。

九、各簽約國的商船不得預留可將其改裝爲作戰艦船的空間和設計,除了加固甲板或預留裝備6英寸(152毫米)以下艦炮的空間。

十、簽約各國爲本條約簽約國以外的國家建造地艦船,其規格不得超過本條約對其同級別艦隻所做之火力、噸位的限制規定。

十一、本條約某一簽約國處於戰爭狀態的情況時,該國爲其他國家建造、或已建成但未交接的軍艦,不得被徵用爲己方的作戰艦船使用。

十二、簽約各國保證,不贈送、出賣或以其他形式將本國戰艦移交給外國海軍,如果該艦被移交之後將有可能被作爲作戰力量使用的話。

十三、不以作戰爲專門用途、在和平時期也不爲政府以作戰爲目的而控制、掌管的艦船,戰時臨時僱傭或進行軍隊運送和其他類似非戰鬥用途的艦船,不受此條約限制。

十四、美國和日本同意在以下領地上的海軍軍事基地和設防區域裡。維持本條約簽約時地現狀,不建設新地設防工事和海軍基地;不擴建、增強上述地區的軍事設施和海軍維護修理設施:(1)美國現在和以後可能擁有的太平洋海島,除了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和巴拿馬運河區地近海島嶼和夏威夷羣島;(2)日本擁有的太平洋島嶼,即:千島羣島,小笠原羣島羣島,南鳥島,琉球羣島,臺灣島和澎湖列島,太平洋日本委任統治領地。以及日本以後可能擁有的太平洋島嶼。本限制不包括以上地區軍備武器的正常更換以及和平時期海軍和其他軍用設施的日常維護修理。

十五、本條約簽約國可以各自保留的主力艦名單如下:

德國海軍艦名/噸位

德弗林格31200

呂佐夫31200

大選帝侯28600

邊境總督28600

威廉王子28600

塞德利茨28550

菲特烈大帝27000

凱瑟林27000

阿爾伯特國王27000

路易波特攝政王27000

赫爾戈蘭24700

奧斯特弗里斯蘭24700

圖林根24700

奧爾登堡24700

總噸位489950

在建的四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將有兩艘停建,而巴伐利亞號和巴登號服役之後,毛奇號、赫爾戈蘭號和奧斯特弗里斯蘭號將被解體,德國海軍主力艦的總噸位將爲479150噸。

奧匈帝國海軍艦名/噸位

加富爾伯爵29100

聯合力量21255

特格托夫21255

聖·伊斯特萬21255

歐根親王21255

拉德茨15850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15850

佐里尼15850

聖波爾騰14500(原意大利“瑪格麗塔王后”號,戰利艦)

克雷姆斯14500(原意大利“貝納託迪·布林”號,戰利艦)

沃爾那12600(原意大利“羅馬”號,戰利艦)

萊納德12600(原意大利“拿波里”號,戰利艦)

古斯維克12600(原意大利“維托裡奧·伊曼紐爾”號,戰利艦)

穆勞12600(原意大利“埃琳娜女王”號,戰利艦)

哈布斯堡8950

阿帕達8950

巴本堡8950

總噸位241900

在建的安德烈多里亞號和杜里奧號(原屬意大利海軍,戰敗後賠償給奧匈帝國)、已經鋪設龍骨的四艘泰格霍夫級戰列艦完工後,奧匈帝國海軍主力艦的總噸位將達到385300噸

美國海軍艦名/噸位

得克薩斯27000

阿肯色26000

懷俄明26000

北達科它20000

特拉華20000

南卡羅萊納16000

密歇根16000

康涅狄格16000

堪薩斯16000

佛蒙特16000

劉易斯安那16000

弗吉尼亞14950

內布拉斯加14950

佐治亞14950

新澤西14950

羅得島14950

總噸位316750

在建的亞利桑那號、賓夕法尼亞號、俄克拉荷馬號、內華達號竣工後,劉易斯安那、弗吉尼亞、內布拉斯加、佐治亞、新澤西、羅得島將被解體,美國海軍主力艦的總噸位將達到343800噸。

日本海軍艦名\噸位

攝津出殉

總噸位268290

在建的日向、伊勢、山城、扶桑四艦竣工後,敷島、三笠、朝日三艦將被解體,日本海軍的總噸位將達到346820噸。

俄國海軍艦名/噸位

瑪麗亞皇后22800

亞歷山大三世22800

葉卡捷琳娜大帝22800

斯拉瓦13500

伯羅尼科13210(原德國戰列艦黑森號,1915年10月購進)

施維特13190(原德國戰列艦漢諾威號,1915年10月購進)

列昂尼德13190(原德國戰列艦波美拉尼亞號,1915年11月購進)

切薩列維奇13100

佩列斯維特12670(日本歸還)

列特維尊12780(日本歸還)

勝利12670(日本歸還)

波特金12580

三聖徒12480

波爾塔瓦11500(日本歸還)

亞歷山大二世9670

總噸位218940

俄國可以在1916年、1918年分別建造一艘主力艦。

土耳其海軍艦名/噸位

阿拉尼亞20210(原德國拿騷級,1915年購進)

厄爾根13200(原德國布倫瑞克級,1915年購進)

凱馬赫11700(原德國維切爾斯巴赫級,1912年購進)

喬魯姆11000(原德國凱撒菲特烈三世級,1912年購進)

吉雷鬆11000(原德國凱撒菲特烈三世級,1912年購進)

巴勃羅薩10500(原德國勃蘭登堡級,1910年購進)

雷斯10500(原德國勃蘭登堡級,1910年購進)

麥蘇德9710

卡迪爾8000

艾登8000

總噸位113820

土耳其海軍可以在1916年、1918年、1920年、1922年、1924年各建造一艘主力艦。

十五、軍艦廢棄可以按以下規則進行:

(1)永久性地沉沒;

(2)徹底解體,包括拆除所有的機器、鍋爐、裝甲、以及甲板、艦側、艦底所有的外側舷板;

(3)改裝爲可移動的靶艦。簽約國只能一次保持擁有一艘這樣的靶艦。

十六、當一艘主力艦已被決定進行解體工作時。解體的第一步驟應立刻付諸實行。其目的主要在於使該艦不能再被用於戰鬥用途。一艘軍艦在解體或廢棄時。應該將下述設施移去並安置於岸上、或將其摧毀,以使其不再可以用於未來的戰鬥任務:

(1)所有地艦炮、固定槍械、火控和指揮塔樓,以及炮塔和炮臺的可轉動部分;

(2)所有的船用水電設備和機械;

(3)所有的火控儀器和測距儀、速測儀;

(4)所有的彈藥、炸藥和水雷;

(5)所有的魚雷。魚雷戰鬥部和發射管;

(6)所有的無線電報裝置;)

(7)駕駛指揮塔和所有的舷側裝甲,所有地推進機器,所有用於彈射、回收飛行裝置的設備。

十七、艦船解體工作開始實施地時間:

(1)根據本條約必須廢棄地艦船。需在本條約生效後六個月之內完成廢除其作戰能力的相關工作,而艦體的廢棄工作需在條約生效後十八個月內完成。

(2)根據本條約進行替換地艦隻,需在其替換艦船完工後十八個月的期限內完成。如果其替換艦船的建造工程發生耽擱,需在其替換艦船鋪放龍骨後四年之內開始動工,並在此工程開始後六個月之內完成。

十七、主力艦替換規則:

(1)主力艦和航空母艦在其服役20年後,將由新的同型艦船替換。替換艦船地規模不得超過本條約規定數字。替換艦船鋪放龍骨地時間,不得早於被替換的艦船建成後的第十七年。除特別註明地(俄國、土耳其)主力艦和航空母艦。在1916年1月1日之後五年內不得開工建造。

(2)各簽約國有義務迅速、及時地向本條約其他簽約國通報以下內容:

(3)將要被新建艦船替換的主力艦或航空母艦地艦名;

(4)政府批准建造替換艦船的日期;

(5)替換艦船龍骨鋪放的時間;

(6)即將開工的艦船的標準排水量,以及其主要技術規格,尺寸。即標準排水量時的水線長度、水線及其以下部分的最大寬度;

(7)新建艦船的下水日期以及其下水時地標準排水量及其主要技術規格。標準排水量時地水線長度、水線及其以下部分的最大寬度。

(8)各簽約國在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發生意外事故而損失時,可以立即建造其替換艦船,該國的艦船替換計劃可依此時間而提前順移。

十八、任何依條約規定得以保留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不得進行重建或其他大規模改裝。爲防禦潛艇和飛機攻擊而進行的改裝例外。並且需遵從下述瓴則:簽約國的艦船可以加裝防雷隔堵,以及防空型甲板。因此而增加的單艘艦船排水量不得超過3000噸。舷側裝甲、主炮的口徑、數量和型號不得進行改動。

十九、關於本條約中涉及地名詞之意義解釋:

主力艦——未來建造的主力艦。其定義爲:用來進行戰鬥的、非航,空母艦的艦船,其排水量超過10000功噸,或主炮口徑超過8英寸(203毫米)。

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用來從事戰鬥目的、排水量超過10000噸,明確只用來搭載飛機地艦船,飛機由此起飛並降落。

標準排水量——艦船的標準排水量,爲該艦船建造完畢,搭載人員、動力系統可操作、搭載航行所用之一切物品。包括武備、彈藥、乘員所用之全部物資與淡水。混裝儲備和用於作戰的一切裝備。但是不包括額外的燃料、食物與淡水。

現有的已建成艦船,其排水量噸位衡量標準將與其本國目前的度量衡系統一致。今後建成的艦船,其排水量將以此標準爲準。

二十、在本條約有效期限內,任何簽約國如果受其國家所面臨環境之影響,出於國家安全角度的考慮而要求增加海軍軍力,則其餘簽約國應舉行會晤以討論修改條約相關條文地問題,並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制訂本條約修正案。考慮到未來工業技術和科學的發展。合衆國在徵求本條約其他簽約國意見後,將在本條約簽訂生效八年後。召開簽約國全體會議,考慮各方面變化,作出修改,使本條約適應此時之形勢。

二十一、本條約的有效期到1935年12月31日爲止。如果在條約有效期滿前兩年之內,沒有任何一個簽約國通知其他各方,要求最終終止本條約,則本條約有效期滿之後仍然有效,直到任何一簽約國提出聲明廢止該條約的意願滿兩年爲止。此時該條約將被視作經過所有簽約國同意而宣告廢止。該聲明應該以書面形式提交給美利堅合衆國政府。之後將該聲明的可靠穩妥之抄件送交其他簽約國。並註明收到該聲明的確切時間。該聲明在被正式提交併評估之後,即從該日期起宣告生效。如果該聲明是由美利堅合衆國政府提出,則該聲明應被提交給各簽約國駐華盛頓的外交代表。此聲明在在被正式提交併評估之後。即從被提交給簽約國外交代表的日期起宣告生效。在該聲明被提交之後一年之內,各簽約國應進行會晤。

二十二、本條約將被各簽約國按照與其本國正式立法相同的地位對待,在被所有簽約國正式批准後生效。本條約正本由美國政府妥善保存於美國政府檔案館中,本條約地副本應及時提交給各簽約國政府。

“這份條約讓我國海軍一下子報廢了包括三艘拿騷級戰列艦、大型巡洋艦布呂歇爾號和戰列巡洋艦馮·德坦恩號在內地11艘萬噸級戰艦,德國海軍的總噸位將減少15萬噸!”

辰天說這句話的時候沒有一點兒遺憾和不甘,雖然德國海軍還將就此減員1萬多水兵,各艦船修理廠提供地就業機會也將隨之減少,但總體來說是有利於德國海軍更換舊戰艦和從規模化走上素質化、精銳化之路。

此外,在建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廢止兩艘理論上講會使上千工人事業,實際上德國政府和土耳其政府早已達成協議。土耳其海軍未來十年建造腴戰列艦的訂單全都補償給了這些造船廠。

1915年12月31日上午9時,參加華盛頓國際海軍會議的六國代表全體齊聚國會大廈正廳。主辦方已經擺好了一長列木桌和六張精緻的椅子,六國簽約代表分別爲:美國總統威爾遜、德國皇帝威廉三世、奧匈帝國皇儲卡爾、俄國沙皇阿格列尼、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土耳其總理艾莫。

包括辰天在內,這裡的每一個人看樣子都是喜氣洋洋的。除了簽字用的桌椅之外,辰天看到大約20多米外的地方有好幾排層層加高的長凳子,不用說也是用來拍集體照地。旁邊不遠處是一張張放着鮮花和食物的圓桌,在靠中間的大桌子上,堆成金字塔形狀的酒杯已經擺好了。一切都已就緒,現在只等代表們簽約了。

此情此景。德意志的皇后卻有些想家了,她問辰天:“今天之後我們就可以歸國了吧!”

“嗯!”辰天肯定的回答她,“只要天氣允許,我們明天一早就乘飛艇返回德國,3、4天就能到柏林了!”

“很快就可以看到孩子們了,希望他們沒有把我們忘了!”麗莎開了個小小的玩笑,辰天則報以淡淡的笑容。一切的一切這個時候看起來都如此地平靜,人們並不知道,一個巨大的危機卻在潛伏在暗處。

9點55分,各國代表在熱烈的掌聲和熱切的期待中一一入座。

辰天照例翻看了一眼即將簽署的條約文件,那是他在戰爭結束之後所策劃和等待的,投入相當的精力與心思,付出許多努力之後,這一切終將成爲現實了。在這之後,德國將得到非常有利的和平發展環境來消化戰爭勝利果實、發展經濟、開發殖民地直到在國力上趕超美國,而在這期間各國海軍將處於一種緩慢的發展期,也就是所謂的“海軍假日”。

按照辰天的想法,德國這臺巨大的戰爭機器需要一段減速期來添加潤滑油了。

10點整,簽署條約的儀式正式開始。

在簽字的時候,辰天感覺自己的手特別順,那字也簽得格外蒼勁有力。

在無數的閃光燈中,短短5分鐘很快過去,簽字儀式順利完成,主辦方官員將桌上的協約文件收起進行鑑證拍照存檔等一系列處理,之後纔將副本發回給各國代表團保存,正本按照條約規定保存於美國政府檔案館。

這個時候,華盛頓日報、紐約日報、柏林時報、東京新聞、聖彼得堡報、維也納日報和土耳其時報均已將華盛頓海軍會議順利閉幕、各國簽署條約的消息排在次日的頭版,並以至少兩個版面來介紹這個條約的內容和影響力,不久之後全世界就將爲之振奮。

在香檳酒開瓶的嘣嘣聲中,辰天挽着麗莎慢慢走向人羣中央,他看到威爾遜已經拿起酒杯,卡爾夫婦滿臉微笑,阿格列尼的手正伸向那些酒杯。

“等真的和平了,我們再要五、六個孩子吧!”麗莎輕聲說到,同時與辰天一道停下來轉向德國記者那邊,面對閃光燈燦爛的微笑着。

辰天剛張開嘴,但還沒發出第一個音節,轟的一聲巨響讓他感覺全身要被震碎了一般,可還沒來得及想什麼,他眼前一黑什麼就也不知道了。

第64章 解放第33章 進退第156章 森林之王(上)第21章 狂飈急進第8章 影子皇帝第41章 擴軍時代第153章 春雪第11章 年級對抗第125章 一路向北(上)第40章 磨刀赫赫第12章 捕魚第39章 兵匪遊戲第30章 嘿,我要走了第77章 選婿第27章 馬特拉齊式防守第29章 初見裕仁第9章 艦隊大甩賣第25章 速度之賽第25章 梟雄還是鳥人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18章 軍團整編第97章 傾斜的勝利天平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155章 帝國力量第86章 步步緊逼第45章 大雨之夜第35章 決戰波蘭第2章 最長的一天(2)第41章 海戰之王第29章 鬥毆事件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111章 “國寶”駕臨(上)第54章 緊箍咒第11章 計劃,變化第38章 華沙陷落第59章 冷血動物第36章 外交糾紛第23章 弱肉強食第71章 轉折第26章 走向抗戰第33章 和平年代的新軍團第73章 孤獨的傘兵第23章 海軍會議第10章 收穫第3章 馬蜂窩第6章 多國部隊第44章 沉沒的航母第3章 門線救險第47章 在天空中賽跑(下)第38章 暗夜精靈第18章 獵犬之鼻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90章 時不我待第13章 大殖民計劃第44章 沉沒的航母第38章 勝利之門第129章 利矛與堅盾(上)第93章 騎虎難下的艦隊第9章 來自哥尼斯堡的鄉下人第24章 存在艦隊第71章 轉折第4章 來自維也納的野心第10章 築路行動第17章 揚名之戰第101章 發現第27章 混沌第13章 誰是主角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88章 花瓶第15章 反對無效第40章 血染長空第22章 咖啡與果品之爭第17章 維也納之夜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7章 狙擊喬治.巴頓第32章 回光第36章 各自領命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97章 東西.抉擇第5章 誰來揭開謎底第32章 女王的復活第13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13章 挖掘第37章 重現輝煌第82章 生死局第80章 飛艇悲劇第20章 橋(3)第102章 抵抗第75章 千機大轟炸第22章 法國莽夫第39章 海神之吻第30章 皇位第36章 跟我走吧第19章 喧鬧的夜第2章 格魯吉亞屠夫的入夥第3章 最長的一天(3)第10章 看不見的陰影第23章 海軍會議第36章 殘燭熄滅
第64章 解放第33章 進退第156章 森林之王(上)第21章 狂飈急進第8章 影子皇帝第41章 擴軍時代第153章 春雪第11章 年級對抗第125章 一路向北(上)第40章 磨刀赫赫第12章 捕魚第39章 兵匪遊戲第30章 嘿,我要走了第77章 選婿第27章 馬特拉齊式防守第29章 初見裕仁第9章 艦隊大甩賣第25章 速度之賽第25章 梟雄還是鳥人第43章 太陽與星星第18章 軍團整編第97章 傾斜的勝利天平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155章 帝國力量第86章 步步緊逼第45章 大雨之夜第35章 決戰波蘭第2章 最長的一天(2)第41章 海戰之王第29章 鬥毆事件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111章 “國寶”駕臨(上)第54章 緊箍咒第11章 計劃,變化第38章 華沙陷落第59章 冷血動物第36章 外交糾紛第23章 弱肉強食第71章 轉折第26章 走向抗戰第33章 和平年代的新軍團第73章 孤獨的傘兵第23章 海軍會議第10章 收穫第3章 馬蜂窩第6章 多國部隊第44章 沉沒的航母第3章 門線救險第47章 在天空中賽跑(下)第38章 暗夜精靈第18章 獵犬之鼻第35章 聖誕老人的禮物第90章 時不我待第13章 大殖民計劃第44章 沉沒的航母第38章 勝利之門第129章 利矛與堅盾(上)第93章 騎虎難下的艦隊第9章 來自哥尼斯堡的鄉下人第24章 存在艦隊第71章 轉折第4章 來自維也納的野心第10章 築路行動第17章 揚名之戰第101章 發現第27章 混沌第13章 誰是主角第23章 最後的馬賽曲第88章 花瓶第15章 反對無效第40章 血染長空第22章 咖啡與果品之爭第17章 維也納之夜第18章 浴血直布羅陀山(5)第7章 狙擊喬治.巴頓第32章 回光第36章 各自領命第6章 當我們混在一起第97章 東西.抉擇第5章 誰來揭開謎底第32章 女王的復活第13章 一道奇怪的命令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13章 挖掘第37章 重現輝煌第82章 生死局第80章 飛艇悲劇第20章 橋(3)第102章 抵抗第75章 千機大轟炸第22章 法國莽夫第39章 海神之吻第30章 皇位第36章 跟我走吧第19章 喧鬧的夜第2章 格魯吉亞屠夫的入夥第3章 最長的一天(3)第10章 看不見的陰影第23章 海軍會議第36章 殘燭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