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

吳淞炮臺的修建工程在中華帝國和英法聯軍爆發直接衝突之前就已經開始,早在去年林哲察覺到英法兩國想要獲得更多的通商港口以及試圖把鴉`片貿易合法化還有把控關稅等舉動後,林哲就已經是開始着手應對來自英法聯軍的威脅(清末梟雄299章)。

不過去年中華帝國的戰略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奪取江北上面,所以對蘇南尤其是上海等沿海的防禦支持力度並不算大,具體措施就是編練了第六師並駐防上海。

同時海軍方面開始修築吳淞炮臺,爲此海軍方面還特地編練了一支岸防要塞部隊,也就是吳淞要塞部隊,其兵力構成以岸防重炮部隊爲主,另外還有少量的海軍陸戰部隊。

吳淞炮臺修築的時間較早,主體工程早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完工,不過一直受到中華軍重型火炮數量過少的原因導致一直沒能獲得足夠的火炮配屬。

不過這種情況在今年年初的幾個月裡得到了解決,爲了讓吳淞炮臺早日配屬到足夠的艦炮,林德機器廠裡產量稀少的後裝線膛火炮開始優先配給給該炮臺。

到了現在,吳淞炮臺那邊一共擁有九門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也就是林德1857年型180毫米艦炮的岸防炮版本,此外還有十四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即林德1857年型120毫米艦炮的岸防炮版本。

除了上述二十三門代表着當代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外,尚有將近三十門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分別有六門六十四磅岸防炮,十二門三十二磅岸防炮,十門二十四磅岸防炮。

上述火炮都是林德機器廠在過去幾年來累積製造出來的岸防炮,其中的六十四磅岸防炮更是專門爲吳淞炮臺而提前建造的,並沒有裝備到戰艦上。

這倒不是海軍的戰艦不想要,而是海軍的戰艦普遍都比較小,真正的主力更是隻有八十多噸的內河炮艦興吳級,上面的主炮僅僅是十二磅艦炮而已。而幾艘數百噸的炮艦裝備的也是以二十四磅艦炮爲主。另外有少量的三十二磅艦炮。

而等到海軍方面有了千噸級巡洋艦之後,後裝線膛炮都已經研發出來了,所以也就沒有用六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的前裝滑膛炮,而是一步到位直接用了一百八十毫米(一百一十磅)以及一百二十毫米(四十磅)的後裝線膛炮。

如此也就造成了。林德機器廠先後製造的十多門六十四磅火炮是從來沒有裝備到戰艦上,而是分別用在了吳淞炮臺以及江陰要塞還有福州那邊的金牌炮臺上。

到了六月上旬英法聯軍抵達上海爲止,吳淞炮臺上的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包括炮臺的炮位,彈藥庫。面向陸地的防禦體系,部署中小口徑火炮的三個小炮臺,還有藏兵洞,向外延伸的兩道壕溝,溝壕外的木樁,引來江水的水渠等。

擁有二十四磅、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前裝滑膛加農炮二十八門,一百二十毫米、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二十三門,此外還有六十四磅臼炮九門,一百二十磅臼炮六門。

除了上述六十六門重炮外,另外還有面向陸地的將近二十門十二磅前裝滑膛炮以及若干三十二磅臼炮。

當然了。實戰當中,如果有大量步兵部隊進駐還會帶來陸軍的野戰炮,比如說第七軍進駐吳淞炮臺後,第七軍自身的兩個炮兵團就有總數將近七十門的十二磅野戰炮、二十四磅或三十二磅的臼炮。

假設第七軍全軍入住吳淞要塞的話,整個要塞的火炮數量可是超過一百三十門之多,英法聯軍就算實力強悍,但是要向直接用艦隊炮擊要塞,並直接發起登陸作戰的話,其成功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而這也是西馬拒絕冒着敵軍的火炮直接登陸的重要理由,英法聯軍雖然實力強悍。但是也沒有必要把士兵的生命浪費在眼前的這個炮臺上。

而就當西馬匯同額爾金、葛羅等人商討着應該在那裡登陸,後續應該怎麼配合的時候,吳淞炮臺上的徐言青以及邴曲松等人卻已經是先後下了炮臺的觀察點,這些高級將領們也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一個個都是快速趕回了各自的部隊,比如徐言青就是直接帶着屬下離開了吳淞炮臺,現在他的部隊還在吳淞炮臺西北方向將近十公里以外呢。

而其他高級將領也都是有着一堆事,所以都各自返回了。

反正他們的諸多作戰計劃都已經是提前制定好了的,臨時調整的話也變不到那裡去,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靜等英法聯軍的進攻。

在英法聯軍抵達長江入海口的當天。一切都還非常平靜,英法聯軍除了派出一些小快艇之類的船隻測量水深等情況下,其主力艦隊一直停在吳淞炮臺下游十公里以外。

不過這種情況在第二天黎明時分卻是出現了變化。

已經把司令部設置在吳淞炮臺內的邴曲松一大早就是被衛兵爲叫醒了!

“司令,那些洋人開始動了!”雖然剛被人叫醒的邴曲松還有些迷糊,但是一聽到洋人動了,立即就是披上了衛兵給他準備好的外套,一邊走着一邊接過衛兵遞過來的熱毛巾,匆匆擦了臉後就是往外走去。

不僅僅是邴曲松,要塞內的其他幾個高級將領也是被齊齊叫醒,不用多久邴曲松和海軍要塞部隊司令蘇軒賓少將、第六師師長林茂等人再一次登上了觀察高臺,拿起海軍專用的高倍數單筒望遠鏡向長江下游看去。

通過望遠鏡可以看見諸多戰艦正在破浪前進,戰艦的身影在清晨的薄霧中若隱若現,爲首的是一艘巨大的風帆戰列艦,該艦旁邊還有好幾艘冒着黑煙的小型蒸汽拖船,它們正在合力拖拉着那艘三千多噸的風帆戰艦溯江而上。

這艘龐大的風帆戰列艦後面,則是一艘艘身形同樣龐大的快速風帆戰艦,排水量一千多噸到兩千多噸不等,由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一字縱隊。

在這些風帆戰艦的左右以及前方,還有諸多千噸左右的蒸汽巡洋艦甚至是數百噸的炮艦,他們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普遍能夠達到八節以上。

僅僅是看一眼大概,就能夠數的出來眼前的這些戰艦足足有五十艘以上!

這一支艦隊的實力幾乎可以碾壓遠東的任何水上力量,中華帝國籌建數年的海軍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如,而這樣的一支艦隊足以碾壓遠東任何水面力量的龐大艦隊對於英國海上力量而言。卻是屬於微不足道的一支分艦隊而已。

甚至裡頭的大部分船隻都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船隻,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艦隊,嗯,包括作戰的大部分士兵。

在這裡,值得說明的是。雖然說這是英法聯軍,但這並不是單純的兩國交戰,因爲這裡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於國人而言,最爲著名的就是它們的鴉`片貿易了。該公司的鴉`片業務一度佔據了東印度公司七分之一的營收,這七分之一的份額對於一個經營殖民地的龐大商業組織而言,所代表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金錢那麼簡單。

這英國東印度公司自然不是一天兩天時間可以說完的,所以其他先不去說,只說這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一次戰爭裡的作用。

儘管該公司已經江河日下,在去年已經正式把印度的行政管理事務交付給英國管理。但是東印度公司的力量依舊是英國在亞洲的支柱力量。

這一次戰爭裡,英軍出動的龐大艦隊中,百分之三十的戰艦以及百分之五十的運輸船都是東印度公司的,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蒸汽炮艦基本清一色是掛着‘HEICS’的前綴,即英國東印度公司艦隊。

而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是海軍船隻,就連陸軍部隊大多數也都是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包括駐防在廣州、香港以及前來上海的一萬五千名陸軍中,真正的英國陸軍只有幾千人而已,相當多部隊都是以步兵營爲單位抽調而來的。比如說東蘭開夏兵團第1營,皇家女王兵團第1營等。

真正的主力乃是東印度公司的私屬軍隊,即英印軍,包括第8旁遮普兵團、第15旁遮普兵團等。

目前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以及其他地方。一共擁有大約二十四萬人的武裝力量,如果不是印度那邊在去年爆發了起義,牽扯了該公司的大量武裝力量,恐怕這派來的就不是一萬人,而是兩萬甚至三萬人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爭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挑起。並主要參與,英國政府以及法國人不過是配合的次要角色而已。

只是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是江河日下,英國政府在去年就是把印度的行政管理權收了回來,東印度公司的國有化已經是不遠了,因此從這方面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英國政府以及法國政府和中華帝國之間的戰爭也不爲過。

這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之間的破事一時半會說不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甭管是英國陸軍還是東印度公司的印度軍隊,都可以籠統當成英**隊,他們都是中華帝國的敵人。

而現在,這些敵人的艦隊已經溯江而上,隨着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他們的逆江而上就算再慢,但是也在一個多小時後進入了吳淞炮臺的射程之內。

就當英法聯軍的艦隊進入吳淞炮臺的火炮後,炮臺上的中華帝國的海軍岸防炮兵們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對着那些闖入射程的敵艦進行了炮擊。

“開炮!”隨着軍官們的命令,炮兵們打出了此戰的第一輪炮擊。

瞬間隆隆炮聲就在寬廣的長江江面上響起!(。)

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3章 慘勝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43章 慘勝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0章 救援長興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35章 李平桐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54章 火藥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54章 火藥第52章 上海亂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5章 輕鬆勝利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91章 攻城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3章 慘勝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18章 閱艦式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16章 國宴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60章 久則生變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32章 帝大系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8章 厘金初顯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274章 應對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8章 身陷危機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8章 營制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
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3章 慘勝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43章 慘勝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30章 救援長興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35章 李平桐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54章 火藥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54章 火藥第52章 上海亂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55章 輕鬆勝利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91章 攻城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3章 慘勝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54章 兵指青浦第618章 閱艦式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16章 國宴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60章 久則生變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73章 設卡收稅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632章 帝大系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8章 厘金初顯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274章 應對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8章 身陷危機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8章 營制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