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

至於高昂的續費,只要你能夠考上那麼自然不會成爲什麼問題,大量的商人士紳願意資助一個前途無量的帝國大學學生,恩,順便還會嫁個女兒給你。

即便是你有着高傲的自尊心,不願意接受資助,那麼也可以有其他諸多辦法解決學費問題,比如直接向皇家銀行或者其他幾家商業銀行申請學費貸款,這些銀行是非常樂意向這些註定會成爲帝國官員或者大企業管理層的優秀學子們提供貸款。

在當代的帝國,讀書是改變自身以及家人命運的最佳途徑,而這一diǎn,對於貧寒之家和權貴之家的子弟是一樣的。

因爲就算是權貴子弟,他們要想追隨父輩的步伐從政或者從軍,一樣得考上帝國大學或者兩所軍官學校,考不上的話,這輩子也就只能當個混吃等死的貨了。

不過即便這樣,權貴子弟因爲自幼的良好教育環境,能夠考上的還是不少,比如帝國大學在讀的學生裡,儘管貧寒子弟已經佔據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比例,但是依舊有百分之三十的學生出身於權貴之家,別看權貴子弟的比例小,但是如果放大到整個中國的普通民衆和權貴的比例來看,那麼差距就是相當大了。

在國內的總人口中,上流階層的人數不足萬分之一,然而他們卻是佔據了高端教育資源的百分之三十。

而這種比例,也是帝國目前發展畸形的一個明顯特徵!

整個六十年代,帝國實際上是處於一種相當混亂的狀態。高速發展和愚昧落後並存,公平和不公並存。當人們叫嚷着要建設一支可比肩英國三分之一實力的龐大艦隊時,國內的絕大部分的百姓依舊掙扎在溫飽線上。

外灘大道上有着衣着光鮮的精英人士。他們做出的決定足以影響全國,甚至有可能被史書記載,然而同樣是上海,距離外灘大道不足的五公里的匯佳路,兩旁矮小的房子裡,擁擠着來自各地的務工貧民,他們住在最惡劣的環境裡,吃着最便宜的麪包,做着最辛苦的工作。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們一年到頭也存不下多少錢。

如此的帝國,即便是林哲也不好判定,這到底算不算完成了工業革命呢?

當然了,這年頭不僅僅帝國如此,實際上包括英國在內,大部分所謂的列強都一個鳥樣,倫敦這個城市的情況並不會比上海好到那裡去,有着光鮮的一面。但是更有着骯髒的一面。

十九世紀,有個經典的名詞,就維多利亞時期,儘管維多利亞時期一般都特指英國。不過同樣也適用於當代的其他列強國家,該有的問題大家都有,公平的很。

比如很多文學作品裡都描述明治維新裡的日`本。農民生活很辛苦,賣兒賣女很經常。經常出現這樣的情節,一個農民小子有着一個青梅竹馬的女友。然後這小子讀書很厲害,一直考上了陸士或者帝大,畢業後興奮的回到家鄉想要娶青梅竹馬,結果發現她已經被她父母給賣掉了,某一天,這小子就會在某家妓院裡發現這青梅竹馬的身影。

同時代的英國也好不到那裡去,諸多文學作品裡都可以看見類似的描述,骯髒泥濘無法下腳的街道,童工,長達十四個小時甚至十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煤炭工人死了後,礦主一毛錢都不會賠償,結果家人無依無靠,最後妻子成爲妓`女,兒子淪爲小偷。

維多利亞時期,代表的是現代文明的開端,好的壞的都一起來了。

同樣是這個時期,各國的衝突頻繁,戰爭就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先後克里米亞戰爭,後頭普魯士爲主導的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延後幾年還有普法戰爭。

美洲有美國內戰。

中國的崛起之路,伴隨着太平天國運動,統一戰爭,然後還有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和俄國的持續邊境戰爭,夏威夷戰爭。

同時緬甸、越南、日`本地區也是動盪不堪。

整個六十年代是混亂無比,由此也是造成了各國普遍重視軍隊的發展。

同時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進步,也是讓戰爭模式持續變化,各國的軍人,尤其是老一輩的軍人很難適應這種巨大的變化,由此也是帶來了同一時期裡,各種戰術都存在,並不像後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戰術相對統一。

不過在中俄兩國之間,由於兩國的持續交戰,雙方對彼此都是比較熟悉,所以打起仗來還有一定的套路。

和中華帝國打了這麼多年的邊境戰爭,儘管戰役的規模都不大,但是依舊讓俄國人模式並學習了不少中華帝國的戰術套路。

比如現在,俄國人就沒有和其他國家的軍隊一樣,端着步槍直接就排成線列進行對抗,而是躲在山頭後面進行攔截作戰。

別看這種戰術非常普通,但是對於線列時代的軍隊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變化。

許少尉看着前方的俄軍躲着不出來,也是沒有着急進攻,他的任務並不是說擊潰眼前的敵人,而是掩護後續的部隊進行登陸,只要敵人不衝過來那麼就算是完成任務。

如此,雙方就是各自依託着低矮的山頭,然後進行對射,廖大山趴在地上,然後把對面的一個露出頭的俄軍士兵套入準星之中,深呼吸了後屏住呼吸,然後扣下了扳機。

清脆的槍聲過後,子彈越過一百多米的距離,然後打在了那個俄軍士兵旁邊的土地上,激起的煙塵嚇了那俄軍士兵一跳,使得他趕緊縮回了頭。

沒有命中敵人,不過廖大山並沒有露出什麼失望的表情,雙方距離一百多米呢。想要準確的命中敵人的頭部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開完一槍後,他也是主動的縮回了頭。然後熟練的退膛,把黃銅蛋殼退出來。從腰間的子彈袋裡拿出一粒子彈放進槍膛,完成一系列的裝填後,他纔是小心翼翼的重新探出頭,很快就是瞄準了另外一名俄軍士兵。

瞄準,射擊,整個過程不足五秒,又是一聲清脆的槍聲過後,廖大山可以清楚的看見自己所瞄準的那個俄軍士兵的頭部迸出了血液,然後整個人一動不動的趴在那裡。很顯然是已經死了。

開槍,裝填,廖大山就這麼重複着自己的動作。

不僅僅是他,戰線上的其他幾十名戰友同樣如此!

這種對射其實命中率是相當低的,遠遠不如雙方站着進行線列對射,不用幾分鐘就能夠撂倒一大片,這種依靠掩體的對射,往往開了十幾甚至幾十槍也很難命中一個敵軍。

不過好在大家都使用後裝步槍,射速普遍不滿。雙方你來我往打的也是挺熱鬧的。

只是這種平靜的對射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一個傳令兵就是彎着腰快步跑到了許少尉的身邊,然而說了幾句。

等那傳令兵離開之後,許少尉則是把麾下的幾個班長等士官喊道了身邊。

不多時。廖大山的班長就是重新回來,然後大聲道:“大家都跟我來!”

廖大山此時快速的收槍,然後從掩體上滑了下來。一邊整理着子彈袋,一邊道:“老安。我們去哪裡?”

“連長大人已經帶着另外兩個排增援上來了,我們等會就要發起進攻!”廖大山的班長是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士。姓安。

安中士和廖大山並不一樣,安中士是一名職業軍人,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參軍,後來通過考覈成爲一名士官,繼而繼續服役併成爲一名職業軍人,如果安中士願意,並且也沒有其他意外的,安中士可以一直服役到四十歲。

廖大山卻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今年是他的第三年服役生涯,大部分和他一樣的士兵會在第三年服役結束後選擇退役,然後被安排回老家的地方政府擔任巡警或者低級政府辦事員,願意去大城市闖蕩的也可以安排到那些工廠當工人。

不過廖大山卻是不這麼打算,他希望在在半年的時候通過士官考覈,然後成爲一名士官,繼而成爲一名職業軍人。

畢竟對於當代的帝國環境而已,軍人的收入水平還是比較高的,成爲一名士官的話,每個月的薪水足以讓家人保持一個比較穩定的生活。

帝**方的服役制度裡,分爲軍官,士官,士兵三個羣體,士兵的話是採取招募制度,服役期一般爲三年。士官則是從優秀士兵中選撥而來,服役期沒有固定年限,但是有最大年齡限制,戰鬥部隊是四十歲,輔助部隊是四十五歲,而由於是支援服役,所以按照個人意願,也可以提前申請退役,和軍官一樣,是職業軍人,士兵要成爲士官,一個是戰場上立功,被直接晉升,第二種就是在三年服役期結束後通過考覈,然後轉爲志願服役,併成爲士官,這兩者的難度都比較大,普通士兵很難通過。

軍官則是更簡單了,清一色軍校生出身,就算是普通士兵,士官立功被晉升的,一般也會被安排前往軍校就讀速成班,以保證軍官的綜合素質。

軍官,士官,士兵三者的關係,就像是一棵樹裡,軍官是主幹,士官是枝幹,士兵是葉子。

士官輔助軍官完成訓練,作戰等任務,乃是士兵和軍官之間的紐帶和橋樑,一般而言,哪怕是最基礎的軍官也是不會直接指揮士兵作戰,而是通過指揮士官來達到指揮士兵的目的。

這從軍隊裡的各班班長,副排長通常都是各級士官就可以看得出來。

廖大山是想要繼續服役,併成爲士官的,只不過最後能不能通過士官考覈,他也是信心不大,畢竟和他有着同樣想法的士兵不在少數,而且軍隊每年吸收的士官名額也是有限,所以就需要進行競爭。

安中士帶着廖大山以及另外十二名士兵暫時退了下來,然後從後頭的補給diǎn裡補充了部分彈藥後,安中士就是帶着他們繞過了之前的山頭,然後朝着左側開始機動。

彎着腰小跑的時候,廖大山朝着右側看了看,發現右側對面的俄軍也正在運動,而且看若隱若現的人影中可以判斷的出來,對面的俄軍似乎比之前更多了,這一去,恐怕不太好打啊!(。)

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4章 傷亡名單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289章 慘勝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149章 董離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14章 方德嬪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592章 作秀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24章 婆羅洲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5章 提親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73章 設卡收稅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37章 繼承人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54章 兵指青浦
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44章 傷亡名單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289章 慘勝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149章 董離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14章 方德嬪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76章 亂世重典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592章 作秀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624章 婆羅洲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425章 提親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73章 設卡收稅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37章 繼承人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54章 兵指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