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

造不如買的例子最爲明顯的就是戰艦的主要子系統:蒸汽機(清末梟雄564章)!

林德機械公司生產的艦用蒸汽機系統,由於單個型號產量低,同時由於要追趕列強的最先技術步伐,不斷的投入資金進行仿製,研發,而且帝國海軍的規模也不像英國那樣,可以造很多戰艦。

由此就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林德機械公司花費巨資研發的某一型號艦用蒸汽機,最後只能裝機幾臺,比如炎帝級鐵甲艦上的蒸汽機,一共就三套而已。

這研發頻繁,而且耗資衆多,這軍方又採購不了幾套,所以平均下來的單套採購價格就相當之高昂。

這最後就會反應到中國戰艦的造價上來,人家英國人建造一艘萬噸鐵甲艦,也就五十萬英鎊上下,但是帝國海軍已經開工的蚩尤號鐵甲艦,其預計造價也是將近五十萬英鎊。

要知道,人家英國工人的工資可是比帝國工人的工資多了好大一截呢!

明明自家的人工費用比較低廉,但是爲和總造價還是會和英國人的戰艦造價總體持平呢?就是因爲那些高技術產品極大的擡高了價格。

國內的一些民用產品成本倒是控制了相當不錯,同樣是蒸汽機,這給海軍建造的大功率艦載蒸汽機和給民間使用的中小功率的工業蒸汽機是兩碼事,一個價格昂貴無比,而民用的則是因爲產量大,同時技術也是成熟可靠,所以能夠極大的控制成本。

當年林德機械公司的民用蒸汽機,尤其是企業用用來帶動各類機器的蒸汽機,雖然性能上可能會略遜進口貨,但是勝在便宜啊,林德機械公司當年就是依靠價格戰才硬生生的搶奪下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透過手中這款性價比相當低的望遠鏡,李炳龍看見了港口上已經是出現了騷亂,到處都是跑動的人羣,而這副景象讓李炳龍露出了笑容。

隨即他略微轉過身子,然後對身旁一個穿着陸軍秋冬禮服,肩膀上掛着陸軍少將的肩章,神情還略有些疲憊的中年男子道:“陳兄,我們已經到了這碧德城,想來以帝國將士的勇武,不用幾天時間就應該能夠把陛下的旗幟插在該城的城頭上了吧!”

碧德城,其實就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因爲其俄羅斯的原名音譯過來實在又拗口又難記,再加上帝國的官員們大多有着一副****上國的優越心理,自然是不會認同俄國人的這些亂七八糟的名字,所以很經常對外國人起的地名進行改名。這碧德城源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音譯前面兩個字‘彼得’,但是彼得這個詞彙帶有濃厚的洋人氣息,一點也不符合國人對地名的喜好,所以在換了兩個同音字,彼得換成了碧德。

同樣例子的還有鄂霍次克海,這也是俄國人以及國際上的稱呼,但是中國就直接稱呼爲北海。

等以後,估計阿拉斯加也會改名!

那陳姓陸軍少將看見遠方的陸地,可是大大鬆了一口氣,身爲一個標準的旱鴨子,之前可是沒有做過船,更加不知道自己竟然還會暈船,以至於剛出海那幾天可是天天暈船嘔吐,後來吐着吐着就吐習慣了!

現在看見了陸地,哪怕是知道前頭有着好幾千俄國人在那裡,但是也依舊擋不住他對陸地的嚮往,這再在船上待下去,他恐怕要成爲第一個因爲暈船而死的陸軍將領了。

“嗯,我們下午就登陸!”言語中,他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船隻然後踏上陸地了。

“陳兄你們先準備準備,我先去把他們的炮臺掃一遍,免的讓他們破壞你們登陸!”

陳少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這一場作戰儘管預計是陸軍的步戰爲主,但實際上就和去年的夏威夷戰役一樣,依舊是海軍當主角,他們這些陸軍不過是配合而已。

這一次攻略堪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總指揮官是帝國海軍北太平洋特遣艦隊司令李炳龍,而他陳月川雖然也是陸軍少將,並負責指揮混成旅進行陸戰,但是在整場戰役裡,他依舊是屬於副指揮官。

由於這兩人軍銜都是少將級別,爲了避免指揮不通暢的問題,最高統帥部任命李炳龍爲堪察加半島戰役的最高指揮官,他陳月川乃是副指揮官。

也就是說,這一次行動是以李炳龍爲主,他陳月川爲輔。

兩人又是商議了一陣稍候登陸行動後,陳月川則是坐上了交通艇,然後轉到了一艘運輸艦上,他陳月川是準備帶着部隊登陸作戰的,自然要和他的部隊待在一起,至於李炳龍,他等會則是會帶着特遣艦隊裡的多艘戰艦,即盤古號,太原號等戰艦前出,對炮臺、港口內的船隻甚至陸地上的敵軍兵力進行炮擊,以掩護第一混成旅的登陸作戰。

第一混成旅,也就是專門爲了攻克碧德港以及阿拉斯加等地組建的部隊!

該混成旅所屬的部隊以陸軍第五十一步兵團爲核心,另外配屬了陸軍一個炮兵營,海軍陸戰隊一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

再加上一個輜重連、一個工程連以及一個小小的軍樂隊等輔助部隊,由此組建了第一混成旅。

不過這個第一混成旅並不是嫡屬於陸軍的固定編制,實際上陸軍早在進行編制改革的時候,就已經正式撤銷了混成旅的編制,全部陸軍部隊清一色的步兵師,並沒有混成旅的正式編制。

不過在實戰中,部隊的師級規模用來參加大規模會戰是很適合,但是對於一些小規模的戰役,尤其是到海外進行登陸作戰之類的,往往是用不了一個師,甚至有時候一個旅都用不上,這些年,帝國的主要軍事行動都是以步兵團爲核心展開的比較多。

再加上很多時候陸軍會和海軍的陸戰隊一起作戰,這也就導致了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夏威夷又或者是現在的碧德港,陸軍都是無法派出太多部隊,往往一個步兵團就是極限了。

爲了指揮上的便利,最高統帥部也是撿起了以往的混成旅、混成團這種稱呼,然後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稱呼,比如某某守備團,某某支隊之類的。

這一次登陸碧德港的部隊比較多,用混成團,守備團之類的不適合,所以乾脆就用了混成旅的名頭,稱之爲第一混成旅。

這裡頭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第一混成旅並沒有‘皇家陸軍’的前綴,其他陸軍部隊的話,比如第一師,雖然大家日常口頭上都是叫第一師,但是正式文件上的稱呼乃是‘皇家陸軍第一步兵師’。

而第一混成旅是沒有皇家陸軍的前綴,因爲這支部隊不僅僅有陸軍,還有海軍陸戰隊,甚至以後都還有可能轄有水兵,成分是相當複雜。

因此這個‘第一混成旅’並不是說某種固定編制,僅僅是一個戰時的臨時編制,大體上和‘某某方面軍’‘某某特遣支隊’類似,也可以稱之爲‘碧德混成旅’‘或者阿拉斯加混成旅’之類的。

陳月川回到了運輸艦準備登陸工作的時候。

李炳龍則是回到了他的指揮室內,然後開始對下屬們傳達命令!

“傳令第一隊列隨本旗艦前出打擊敵軍炮臺!”

想到等會俄國人在自己的炮火中倉皇逃跑的情景,李炳龍臉上的笑容就更濃郁了!(。)

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38章 身陷危機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35章 李平桐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59章 王瘋子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68章 十萬兩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391章 進城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48章 厘金初顯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36章 風波起第341章 辦學難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00章 戰爭,起!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20章 夏威夷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98章 都是瘋子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03章 傾銷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
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38章 身陷危機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635章 李平桐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59章 王瘋子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68章 十萬兩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105章 浴血衝鋒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391章 進城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48章 厘金初顯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36章 風波起第341章 辦學難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700章 戰爭,起!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520章 夏威夷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98章 都是瘋子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03章 傾銷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