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

彷佛雙方有着極大的默契一樣,僧格林沁所部的清軍和施清瑄的第一軍在十月二十六號的早上,都是不約而同的早早埋鍋造飯(清末梟雄218章)。

而士兵們吃飽了肚子後,也是開始列隊,中華軍那邊,炮兵已經是用馬匹把火炮拉上了兩個小山頭上,衆多的炮兵正在揮動鋤頭鏟子緊張的構築炮兵陣地,這些炮兵陣地除了前頭的掩體外,實際更重要的還是火炮後方的斜坡。

這道斜坡是用來抵消火炮發射後的向後衝力以及使火炮迅速復原到原炮位上!

炮兵構築炮兵陣地的時候,趁着大戰爆發之前,後方的民夫也是趕緊把衆多的火藥、炮彈搬上炮兵陣地,然後在火炮附近堆壘起來。

炮兵們在山頭上忙綠,而山腳下的大量步兵已經是在軍隊的指揮下列出隊形,這些扛着槍的士兵們列出一個個方陣。

步兵的旁邊,王呂雲帶着第二騎兵團的騎兵們正牽着戰馬緩緩前出,爲了讓戰馬保持最佳的體力迎戰,大戰之前騎兵們是嚴禁騎馬的。

第一軍的各兵種的士兵們做着戰前的準備時,第一軍的高級將領們也是被施清瑄叫到了一起,然後商討着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帳篷會議室內,黎明時分緊急繪製的方圓五公里的詳細地圖放在一個牆架上,由繪圖參謀們繪製的這副地圖,不僅僅標有鄉間小路,溪流,而且還對各個山頭標示了等高線。

“你們看,這裡,還有這裡兩處小高地,雖然距離我軍和敵軍都有些偏,但是這兩個小山頭卻是練成了一片,其後方又是一片平緩的原野。”

宋向堂用指揮棒指着地圖邊上的兩個小山頭繼續說着:“如果我軍能夠在這裡部署一支部隊,等到戰況激烈時從該處進攻敵軍側面,極有可能建立奇功,摧毀敵軍的側翼!”

施清瑄道:“調兵到這裡的話。和主力部隊相距過遠,難以相互支援!”

此時,在軍事會議中很少說話的王呂雲開口了:“如果是步兵的話,距離是遠了些。不過如果讓我們騎兵去的話,區區三四公里不足爲慮!”

施清瑄聽王呂雲如此說,也是點了點頭,對王呂雲的說法表示同意。

他知道王呂雲在軍事會議上一般很少說話,同時也算得上是中華軍裡比較異類的人。這個王呂雲是個大老粗,早年是綠林悍匪,後來是林府的護院頭子,被林哲帶到餘勝軍後,一直都是帶着騎兵作戰,雖然他也盡力了想要跟上其他軍官的步伐,但是首先文化水平實在有限,連字都認不全所以在中華軍的諸多高級將領中,越來越顯得不合羣。

不過王呂雲這樣就不要以爲他是邊緣角色了,王呂雲不僅僅是中華軍僅有的三個騎兵團的團長之一。同時他還是中華軍的騎兵總監,陸軍少將軍銜,在中華軍內是首屈一指的騎兵將領。

這說話雖然少,但是沒有把握的話王呂雲是不會胡亂開口的!

當即施清瑄道:“第二騎兵團如果部署在這裡的話,倒是可以,不過這樣的話,我們的步兵方陣預定交戰地點,就要向前推移五百米了,不然的話還是難以打好配合!”

就當施清瑄、宋向堂、王呂雲、許鵬安等中華軍高級將領們商討着如此進行後續戰事的時候,清軍那邊也是進行着緊張的準備。

大量清軍士兵已經列出了陣型。然後緩緩向前壓上,在外圍,四千騎兵分成了兩隊,一左一右。

不多時。清軍正前方的中華軍也是開始動了起來,數萬人分成了數十個小型方陣,而小型方陣又組成一個個大方陣,形成中軍,左翼,右翼的基本陣型。

得益於蘇北地區的平原地形。以至於雙方交戰的區域都是非常平原,只有一些平緩的小山頭,不過這些小山頭很難作爲戰略或者戰術據點而存在,頂多就是稍微阻擋遠距離敵軍的視線而已,但是走近了的話,這些小山頭是不會成爲雙方交戰的阻礙的。

整體而言,雙方預定交戰的區域是一片廣闊的平原,頂多中間就是有一些小溪流以及平緩的山頭而已。

而此時從天空俯視的話,那麼就會發現清軍和中華軍一南一北,排成了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方陣緩緩靠近,而這些步兵方陣的兩側,不時有着騎兵來回掠過。

中華軍的步兵方陣之後的兩個平緩的山頭上,則是部署着四十餘門十二磅的野戰炮以及大口徑的臼炮,雙方的距離原本就只有兩千米左右,如今清軍又是靠近了數百米後,中華軍的火炮就是開始持續開火,十二磅的野戰炮發射實心彈爲主,大口徑臼炮則是發射榴散彈和榴彈。

當然了,對面的清軍也是有着火炮的,儘管他們的火炮沒有什麼新式的洋炮,但就算是舊式的火炮也是炮,嚴格上來說和中華軍的火炮對比並沒有性能上的代差。

僧格林沁南下,所屬的那些練軍也是帶着諸多火炮南下,小口徑的劈山炮就不說了,這些劈山炮的作用實際上就和中華軍裡的四磅步兵炮一樣,都是隻能推到最前線,直接和步兵一起作戰的。

此時在後方部署並也開始射擊的乃是清軍中的三千斤以上的大炮,這些火炮由於重量非常的重,清軍一路南下也沒帶多少,也就只有十幾門而已。

不過這十幾門的火炮持續開火後,以清軍炮手的水平發射的炮彈雖然大多數都落空了,但是對面的中華軍有着好幾萬人呢,對着密集的方陣打過去,怎麼得也會取得命中啊,於是乎,中華軍那邊也是開始出現了死傷。

隨便一枚實心炮彈命中哦中華軍的步兵方陣,都能夠帶走十餘名士兵的死傷,但是區區十餘人的死傷對於中華軍來說連一點浪花都沒能掀起來。

相反,中華軍的炮擊卻是給對面的清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四十多門火炮一起射擊,不管十二磅野戰炮發射的實心彈,還是說臼炮發射的榴彈、榴散彈,都給對面的清軍帶去了極大的傷亡。

如果說實心彈還好,對面那些清軍也是見識過的,但是面對大量在頭頂上爆炸的榴散彈或者在地面上爆炸的榴彈。就是讓清軍發生了一些騷亂。

騎在馬上的僧格林沁看着前方的部隊持續傷亡,心中也是有些着急了,這麼捱打下去可不行,那些練軍還好說。估計能撐得住,但是那些綠營和八旗以及其他團練部隊就很難說了,搞不好就是不戰而潰。

“這些逆軍的火器果然犀利,看他們的炮都是三千斤以上的,而且數量足足比我們多了兩三倍!”納德看着前方不斷落下的炮彈。面上帶有一絲憂色。

不過都興阿卻是道:“無妨,不過些許炮擊而已,不足動搖我等大軍的根本!”

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都興阿看着自家的練軍士兵一個接着一個倒下,可是心痛不已!

他都興阿編練的這些練軍士兵可不是什麼麼便宜炮灰,可都是花費了無數錢糧才編練起來的精兵。

包括都興阿的練軍在內,國內的新軍幾乎都是效仿餘勝軍,而山寨嘛自然是從裡到外,所以清軍的這些新軍士兵,也都是和餘勝軍一樣。從良家子中招募而來,招募士兵的時候要發放安家費,然後軍餉也要每月足額按時發放,這些多錢花出去養出來的兵,這一槍都沒放呢,就是被敵人的炮彈給打死了,這讓都興阿如何不心痛。

但是今日一戰乃是關乎到蘇北歸屬的決戰,都興阿就算再心痛手底下練軍士兵的損失,但是也得咬着牙撐下去。

而不得不說都興阿以及納德等人編練的新軍還真學了早期餘勝軍的一些本事,拋開軍事制度、着裝之類的不談。光光是現在面臨着中華軍的猛烈炮擊,遭到持續性傷亡的時候還能繼續排着隊形前進,這就已經足以說明清廷編練的這些練軍並非八旗綠營可以相提並論的。

要不你看那些同樣遭到炮擊的綠營八旗士兵,一個個已經是陣型散亂。有些人更是偷偷的想要向後跑,結果被後頭的督戰隊直接砍下頭顱,然後再由將領們驅趕着上前。

雙方的炮擊在繼續,而雙方的大軍緩慢靠近後,從之前的兩千米,一千五百米。一千米再到五百米。

由於雙方都想要得到己方炮兵火力的支援,所以雙方很有默契的沒有走太快,而是不約而同的臨近中心線的時候就是停了下來,此時,距離他們的火炮都大約一千米左右,這個距離對於火炮而言雖然還略遠了些,但是已經能夠充分發揮火力了。

雙方前鋒距離差不多五百米後,只見一排排步兵方陣這種出現了諸多小型的火炮,中華軍那邊推出來的是四磅步兵炮,而對面清軍推出來的是三五百斤之類的劈山炮。

不過在各自輕型火炮準備着的時候,步兵們卻是沒有停止行動,首先清軍那邊,一個個端着滑膛洋槍的練軍們繼續排着整齊而密集的三排橫隊繼續靠近,不過兩側的一些八旗綠營等冷兵器士兵卻已經發出了各種怪叫,然後朝着中華軍的左翼、右翼衝了上去。

此時,只見中華軍兩側的皇家陸軍士兵在軍官的口令下,快速裝填,然後舉起了槍支!

“瞄準,開火!”啪啪聲響起後,那些已經衝到了三百米左右的清軍瞬間就是倒下了一片。

開火過後的皇家陸軍士兵繼續裝填,緊接着三個協防師所屬的三個火槍團也是在一百米左右開了火!

隨着槍聲的響起,這一場清軍和中華軍之間的平原決戰已經是不死不休,再也沒有變更戰略的退路。

對於僧格林沁和施清瑄而言,此戰要麼勝利要麼失敗,沒有第三個可能性!(。)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51章 團練大臣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0章 出征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76章 亂世重典第78章 各方利弊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章 擴張護院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8章 十萬兩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20章 傷亡懸殊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4章 危機!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41章 辦學難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18章 閱艦式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
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51章 團練大臣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0章 出征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76章 亂世重典第78章 各方利弊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章 擴張護院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49章 蚩尤級萬噸鐵甲艦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230章 阿來,放狗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68章 十萬兩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20章 傷亡懸殊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4章 危機!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341章 辦學難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18章 閱艦式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