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

對此,中華軍方一方面是通過電報快速報告南京方面,另外則是採取了果斷而迅速的軍事行動(清末梟雄502章)。

派兵西進搶佔了塔什干西部的部分重要地區!

六月十六號,林哲親自指示新疆方面的駐軍,要採取果斷而迅速的措施,保障帝國的西部利益不受損害,必要時候可發動一場旨在威懾俄軍的軍事行動。

接到南京的電諭後,六月下旬,當地駐軍連接派出了兩個混成旅級別的部隊,分兵西進浩罕汗國的西部領土。

中間自然也伴隨了不少外交上的扯皮,比如外交部門正在努力爭取浩罕汗國接受帝國的條件,成爲帝國的屬國,這樣帝國的出兵就是名正言順。

但是對於浩罕汗國來說這卻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成爲俄國的屬國和成爲中華帝國的屬國根本就沒有本質區別,若干年後都是被吞併的結局(清末梟雄502章)。

現在浩罕汗國自身的意見已經是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俄軍和中華軍的交鋒。

七月初,中華軍殺進了浩罕!

而此時,俄軍已經是進軍到距離浩罕不足五十公里之外!

搶在俄軍攻佔了浩罕的中華軍立即就是展開了防禦工作,隨後俄國人也沒有絲毫放棄他們的既定戰術目標,果斷髮起了針對浩罕的進攻。

於是乎,將近四千名中華軍士兵和大約六千人的俄軍在浩罕進行了一場長達半個月的攻防戰。

而在這個過程中,浩罕汗國也是被徹底終結,中華帝國和俄國先後單方面宣佈浩罕汗國成爲自己的保護國。

而過了沒幾天,俄國宣佈浩罕汗國已經永久的併入俄羅斯,但是中華帝國也是迅速宣佈,正式成立浩罕省,轄前浩罕汗國的所有領土,並稱浩罕省自古以來就是中華領土,屬於偉大的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中亞地區的浩罕汗國的爭奪,再一次直接引發了俄國和中華帝國的大規模戰爭!

七月十四號,從西北地區增援的一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騎兵師抵達伊犁。

同時俄國方面也是開始抽調兵力增援中亞方向!

截止到七月低,帝國已經是在新疆省以及新成立的浩罕省集結了超過三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師,若干獨立騎兵團,炮兵以及守備部隊等,總兵力達到了三萬五餘人,其中超過萬人都是騎兵。

俄軍也是不甘示弱,他們已經相繼增援集結了超過三萬人的兵力,其中相當多一部分也是騎兵。

雙方的戰備實際上不僅限於在西北方向,同時在遠東的外興安嶺地區,在大草原上的烏臺地區同樣是集結了大量的兵力。

其中中華軍已經在黑龍江省集結了超過兩萬人的兵力,在烏臺省集結了超過一萬八千萬人的兵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個方向的兵力裡頭,騎兵佔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防備俄軍的這七八萬兵力中,有三分之一都是騎兵。

對面的俄軍也不差,和中華帝國這麼多年的軍事對持和武裝衝突,俄軍也是在上述三個方向囤積了大量的兵力,大名鼎鼎的哥薩克騎兵就至少有兩萬騎以上。

從五月份俄軍攻佔塔什干開始,再到中華軍搶佔浩罕,經過這兩三個月的準備後,雙方已經是擺開了架勢,隨時都能夠爆發全面的大規模戰爭。

爲此,帝國已經是在過去兩個月裡連續召開了多次御前戰略會議,商討對俄作戰的可能性以及準備事宜。

儘管現在還無法確定這場戰爭到底能否徹底打起來,但是早早做準備卻是沒錯的,這樣到時候不管是打還是和,都能夠有充分的應對手段。

面對着中華帝國和俄國之間一觸即發的戰爭,各國的外交官們也是奔走了起來。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就是英國人了!

儘管英國人爲了緬甸以及西藏等和帝國有着極大的矛盾,但是在其他很多方向上,帝國和英國卻是有着諸多共同利益的。

比如說遏制俄國的擴張!

縱觀英國在十九世紀後期的全球戰略,其中有兩點是核心中的核心,第一個就是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避免任何一個歐洲大陸國家強大起來並統一歐洲,這一點暫時和帝國沒啥大關係,先不去說。

第二點嘛,就是在全球範圍內遏制俄國的擴張,具體表現爲不久前的克里米亞戰爭,人家英國人爲什麼大老遠跑到高加索和英國人打仗,這打下來的領土他們英國佬又拿不到。

理由非常簡單,那就是遏制俄國在高加索以及中東方向的擴張,阻止俄國在中東以及地中海等地區獲得出海口。

然後歷史上英國入侵伊拉克,也是這種戰略下的具體產物,不過後來失敗了而已。

再過來,後世上的日俄戰爭,同樣是英國在背後推動,爲的就是讓日`本充當打手,把俄國在遠東的擴張勢頭給打回去。

當你理解了英國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對俄戰略,那麼就會明白,英國佬爲什麼會在聽說俄國和中華帝國即將爆發一場大規模戰爭的時候,就是屁顛屁顛的跑上來說:大英帝國堅定的支持中華帝國捍衛領土的行爲。

並很直接的表示,你們的軍費夠不夠?要不要向你們提供貸款?

軍械武器夠不夠,要不要賣點給你?

總之英國人是非常樂意,甚至是希望看到中國和俄國爆發戰爭的。

一個是英國人在東南亞地區的敵人,一個是英國在中東、裡海地區的敵人,這兩個國家要是打起來,英國人做夢都能笑醒。

隨手打發了看似好心,但實際上不懷好意的英國人,林哲再一次召開了御前會議,不同的是前幾年都是商討軍事問題,參加會議的都是軍方將領,而這一次參與會議的文武要員都有。

和往常一樣,林哲依舊是高高坐在上面的龍椅上,而下方的長方桌兩側,則是分列坐着文武官員,將領們坐在左邊,文官們坐在右邊,可謂是涇渭分明。

不過有着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將領那邊基本胸前都掛着代表着貴族的家族徽章,而文官那邊則是隻有少數幾個佩戴着貴族徽章,其他的依舊帶着國家僱員佩戴的牡丹徽章。

這場御前會議從上午十點開始,如今已經是進行了足足將近兩個小時,這些文武要員們你來我往,一個個發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要打,不僅要打,而且還要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徹底把俄國人打痛,一勞永逸解決北方邊境之患。

也有的人說不管是中亞浩罕省還是草原烏臺省還是說黑龍江省的外興安嶺地區,都是距離帝國腹地千里之遙的邊地,一旦打起來仗來,運往前線的十份補給有九份都得消耗在路上,這毫無疑問將會給帝國帶來沉重的負擔,將會給目前這幾年帝國的大好局面帶來不可抹滅的負面影響。

對此,江道泉就是堅定的反對進行一場大規模戰爭!

“戰地距離京師萬里之遙,以帝國的底蘊支持一兩萬人的戰爭尚可,但是如果要支持五萬人以上甚至超過十萬人的戰爭,這對於帝國來說乃是極爲沉重的負擔,將會對帝國的財政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戰爭之下,今年和明年我們的工商業還要不要發展了?教育事業還要不要投入了?鐵路還修不修了?土地改革還要不要進行了?”

江道泉見衆人的目光已經投在自己身上,就連陛下的目光也是看向自己的時候,他繼續道:“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如果我們和俄國人進行大規模的戰爭,先不輪勝敗的機率有多大,就算是我帝國將士勇武無比,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帝國能夠獲得什麼?只是區區那些不毛之地嗎?”

“爲了獲得這些不毛之地,就犧牲帝國未來數年的工業發展,這樣一來,我們付出的代價和收穫根本就不成正比!”

江道泉的話音落下後,引起了一羣文官的思索,沒錯,在文官們看來,戰爭不外乎是政治的延續,而政治就是利益的直接代表,這戰爭的根本目的還是爲了獲得利益。

如果沒有明顯的利益,那麼帝國和俄國人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到底是爲了什麼?

但是一旁的軍方將領卻是一個個都是羣情憤涌,當即施清瑄就是道:“利益?一旦戰爭獲勝,我們能夠收復外興安嶺以及中亞地區的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利益!”

“不錯,開疆擴土,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

好幾個將領是連接開口,連接說着開疆擴土的重要性,說什麼一旦戰爭獲得勝利,帝國的領土至少也能夠擴張上百萬甚至兩三百萬平方公里以上。

但是一旁的文官們卻是不由得露出了譏笑,開疆擴土,說起來好聽,還不是你們這些將領想要軍功這才挑起和俄國的大規模軍事對抗。

然後中亞那邊還好一些,但是西伯利亞那些不毛之地就算扔給帝國也沒有多大用處啊。

受限於現在的技術水平以及人們的目光,人們對那些不毛之地根本就沒有多大的興趣,要不然歷史上俄國人也不會這麼幹脆的就把加拉斯加給賣掉了。

花費無數的軍費,死傷衆多的將士,更重要的是耽誤了帝國未來數年的工業經濟發展,就爲了獲得那一片不毛之地?

有這閒心,乾脆直接掏錢向俄國人買算了,估計出個幾千萬圓的話,人家俄國人未必不會鬆口。

“就算是要,但是也必須控制規模,給俄國人一個教訓讓他們安分一些就足夠了,沒有必要爲了些許邊地衝突就引發全面戰爭!”這是郭龍雲的態度。

聽到這裡,林哲把目光投向了內閣總理薛煥!

雖然沒有直接詢問,但是薛煥非常明白,這是陛下要自己表態了,當即略微沉思了後就是開口說了起來。(。)

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24章 婆羅洲第233章 中華門第632章 帝大系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1章 鐵甲艦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391章 進城第4章 擴張護院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6章 他敢打嗎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20章 夏威夷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7章 入城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59章 王瘋子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0章 出征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779章 立儲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51章 團練大臣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700章 戰爭,起!第303章 激戰吳淞
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624章 婆羅洲第233章 中華門第632章 帝大系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41章 鐵甲艦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391章 進城第4章 擴張護院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46章 他敢打嗎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520章 夏威夷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7章 入城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59章 王瘋子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10章 出征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779章 立儲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51章 團練大臣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700章 戰爭,起!第303章 激戰吳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