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林成庭來襲

廣德城北方三十里外,林成庭正在仔細聽着麾下師帥李琮安的報告。

“林哲目前屯兵廣德城內,該部清妖兵力約兩千人,以步隊爲主,騎隊甚少只有約五十騎,此外尚有炮隊百人,千斤大炮六尊,該隊清妖尤擅火器,步隊皆手持洋槍,能以三百步外遠射!”李琮安說起餘姚縣勇營的火器之利時,然後心有餘悸。

“廣德一戰裡,我師之失利,皆因該部清妖洋槍遠射,我師騎隊、步隊在敵軍火器之下進軍到百步之外,就已經在敵軍火器之下死傷過半,最後才惜敗!

“士卒空有一身勇武而無處可用啊!”

李琮安雖然知道己方在廣德之戰的最後崩潰是發生在肉搏階段,但是他並不認爲自己是被對方的刺刀衝鋒給擊敗的,而是被對方的火槍給擊敗的。

如果對方的火器一般,射程只有百步不到,那麼自己部隊在衝鋒過程中就不會死傷那麼慘重,完全可以一鼓作氣衝上去和敵軍展開肉搏,而憑藉己方的強悍的肉搏戰力,完全可以擊潰餘姚縣勇營這股清妖的。

林成庭皺眉道:“這麼說來,如果該部清妖擺開陣型堅守廣德的話,那麼我們正面進攻是不可行的了?”

正面野戰,就意味着雙方都擺好了完全的陣型,到時候林哲的餘姚縣勇營就可以完美的發揮火力優勢,拼接餘姚縣勇營目前的火力,說實話正面來個幾千太平軍照樣能夠擊潰他們。

“不錯,卑職之見,我們雖然有兵力優勢,兵將超過敵軍數倍,但是爲了避免無所謂的傷亡,我們必須儘量避免打攻堅戰戰!”

林成庭聽罷後,久久沒有說話,半晌後才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就換個方式,把他們引出來,然後尋機再戰”

李琮安聽罷面露疑惑:“哦?可是敵軍龜縮在廣德城內怎麼辦?”

林成庭道:“這次就把他們引出來!”

李琮安聽罷,才恍然大悟:“軍帥高見,只要我們把林哲引出來,那麼就完全可以預設戰場,打他一個措手不及,只是,這要引他們出來的話怕是不容易啊!”

林成庭冷哼一聲:“攻其必救之地!”

說着的同時,他的手指指向了桌面地圖上的長興!

如果說廣德爲長興的西部屏障,那麼換句話來說長興也就是廣德的大後方、退路所在。

除非林哲打算帶着部隊翻山嶽林直接南逃,不然的話他必然是要攔住太平軍進攻長興的,而要攔截不就引出來了嗎?

先不提林成庭和李琮安的一番謀劃,且說廣德城內!

林成庭帶着大軍出現在廣德城北三十里外,這麼大的動靜自然不可能瞞過餘姚縣勇營的外圍騎兵的偵查。

得知太平軍又一股主力部隊抵達廣德城北三十里外後,林哲立即就是召開了軍事會議!

“現在確定了敵軍的準確位置了?他們有多少人?領兵的是誰?”會議剛開始,性子比較急的督練處幫辦施清瑄就是連忙出口問道。

而負責偵查事務的是親衛隊,這些問題自然也是由親衛隊的隊官王呂雲來回答。

www◆ тт kΛn◆ ¢ ○

只聽王呂雲道:“據我手底下的兄弟們回報,敵軍目前屯兵在三十里外的邱村一帶,總兵力至少六千人,其中馬隊至少上千,另外洋槍兵也有一部分!雖然還沒有準確探知領兵的是誰,但是根據我們之前收集到的情報現實,應該是僞軍帥林成庭!”

“哦,林成庭,這個人你們可知道多少?”林哲此時也是開口了。

王呂雲面露尷尬:“我們對此人所知不多,只知道該人乃是粵逆在皖南一帶的軍帥之一,麾下部衆近萬人,之前一直率部轉戰在皖南各地,主要活動在蕪湖一帶,此前我們擊敗的僞師帥李琮安就是該人手下!”

聽着王呂雲的話,林哲也是冒出一陣疑惑,這太平軍什麼時候對浙北那麼感興趣了,先前剛連接擊潰了敵軍一個師將近兩千人,現在又來一個軍,難不成太平軍改變了他們之前的戰略,放棄北伐和西征,轉而開始東征?

這段時間來林哲一直對太平軍目前的戰略進行研究,但是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現在幾乎可以用如日中天來形容的太平軍在拿下江寧後,停止了繼續沿江東進的步伐,而是屯兵天京,然後分兵北伐和西征。

這種戰略在林哲看來完全是無法理解的,如果太平軍繼續執行東進戰略的話,那麼憑藉太平軍目前的實力,繼續沿江而下拿下鎮江、蘇州、上海乃至浙北地區問題不大。

如果說外國干涉,其實現在列強對太平天國的瞭解不深,還有諸多人相信太平天國的上帝教就是基督教呢,所以在太平天國的早期時候,列強其實對太平天國是抱有一定的好感,再不濟也是保持了名義上的中立。

至於支持滿清剿滅太平天國的事情,那是1860年以後的事了,距離現在還有好幾年呢。

所以目前太平軍如果要東進的話,清軍自身抵抗不住,而只要太平軍不傻乎乎的直接殺進上海,西方列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會搭理的。

如果說太平軍東進拿下了整個蘇南地區,那麼浙北乃至整個浙江都可以輕易拿下來,再加上太平軍目前掌控的皖南以及江西部分地區,完全可以建立一個穩固的江南大後方,獲得源源不斷的稅賦用以支撐後續的軍事行動。

手握江南足以拿下閩浙和江西甚至廣東,再彙集全力進軍湖南、湖北兩地擊敗湘軍的話,那麼九州唾手可得。

可惜的是,太平軍在如日中天的1853年初竟然放棄了東進戰略,轉而搞北伐以及西征,西征還可以理解,畢竟是要去擋住湖南、湖北那邊的清軍,但是北伐就完全無法理解了。

歷史已經證明了太平天國的北伐戰略是一敗塗地,北伐軍以及北伐援軍都是全軍覆沒啊!

而分散兵力進行北伐和西征,導致天京周圍的皖南、蘇南地區長期缺乏足夠的兵力,別說進行東進了,就算是解天京之圍都是困難無比。

導致1853年到1856年期間羸弱無力的江南大營竟然也能圍困天京長達三年之久,更有意思的是1856年太平軍好不容易大破江南大營,但是不用幾個月清軍就再一次重兵彙集天京重建江南大營,把太平軍好不容易取得的短暫戰略優勢重新抹去。

從這些就看得出來,1853年後的太平天國雖然依舊在局部軍事上頻繁獲勝,但是已經是猶如困獸之鬥,失敗早已經是定局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1853年太平軍分兵北伐和西征乃是整個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戰略轉折diǎn,一個讓太平天國走下下坡路的轉折diǎn,至於說1856年的諸王內訌,不過是加速了他們滅亡的進程而已。

對於太平天國日後的事件,林哲自然是瞭解都不清楚的,他只能根據目前已知的情況來判斷太平軍的戰略態勢,據他所知,太平軍已經是完全放棄了東進戰略,只是在浙北和蘇南地區玩玩小規模的滲透作戰而已。

但是今天太平軍竟然抽調了高達六千多人來廣德,這代表了什麼?難道代表着太平天國已經改變了年初的北伐和西征戰略了嗎?轉而東進要拿下蘇南、浙北嗎?

林哲並不知道太平天國上層的打算,他更不知道太平軍之所以大軍雲集廣德,全都是因爲他!

歷史上的1853年可沒有過太平軍彙集主力部隊攻打廣德的情況,然而林哲的出現,尤其是連續擊潰了兩千多人的太平軍後,引起了太平軍高層的重視,這纔派遣了主力部隊前來廣德。

這並不是太平天國的東進戰略,他們只是單純的爲了林哲而來。

如果林哲知道這些,恐怕也是會覺得欣慰了,作爲一個穿越者,再也沒有比改變歷史進程來的更有成就感了。

只是他不知道,他還以爲是太平軍改變了戰略方向,把浙北方向當成了主攻方向,全然不知道林成庭來廣德爲了就是擊敗林哲這支餘姚縣勇營,而不是執行什麼東進戰略。

然而不管如何,太平軍來了是事實,而現在林哲需要考慮的就是,該怎麼迎戰!

“賊軍衆多,我建議我們還是要穩妥爲上,前期依靠廣德堅守,殺傷他們的士兵,消磨他們的士氣,最後再出城一擊而下!”說話的是第一團石琅翼。

都說戰爭可以讓一個男人快速成長,石琅翼就是這樣一個在戰爭裡快速成長起來的人,數月前他不過是一個捧着書本埋頭苦讀的書生而已,考秀才考了七八年,眼看着就要奔三了還沒考上,他也是死心了。

就當他想着是不是耕田種地一輩子算了的時候,林哲的隨營學堂招生,懷着夢想和無奈,他報考了隨營學堂,最後從數十人裡頭入選成爲隨營學堂第一期的學生,畢業後擔任連長,開始了他的從軍生涯。

長興之戰,他指揮所屬的第六連以一連之力硬抗太平軍數百人的猛攻,最後以少量的傷亡擊敗敵軍,並殺傷至少敵軍近百人,此戰讓他在與要你縣勇營裡一戰成名。

餘姚縣勇營擴編爲兩個團後,被林哲看重的他直接晉升爲第一團團長。

現在的他看上去已經完全不像是當初那個除了四書五經什麼都不懂的書生了,而是一個對目前戰局有着清晰思路的中層軍官。

石琅翼發言後,迅速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同,雖然在場的諸人因爲連續兩場的大捷而變得信心滿滿,但是也知道己方兵力不過千把人,而對方可是有六千多人啊,這貿然出戰一個搞不好可就悲劇了。

其餘諸人也是認爲謹慎爲上!

林哲自己思量了一番後也是覺得,敵我兵力懸殊,還是需要謹慎一些來的好!

然而餘姚縣勇營衆將謹慎爲上,緊閉城門,同時也大力構築防禦工事準備來一場防禦作戰的時候,林哲卻是突然接到前線偵查騎兵的彙報。

“什麼?敵軍越過廣德,直接朝東而去了?”林哲有些不太理解,爲什麼太平軍要這麼做。

然而當他看到地圖上東邊的長興時才恍然大悟:“他們的目標是長興!”

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173章 馮寶才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0章 久則生變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635章 李平桐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618章 閱艦式第632章 帝大系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8章 營制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700章 戰爭,起!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1章 山陰陳家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337章 繼承人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16章 國宴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36章 風波起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章 縣令相邀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316章 國宴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80章 退守廣州
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173章 馮寶才第18章 黎明危機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0章 久則生變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635章 李平桐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33章 內閣紛爭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618章 閱艦式第632章 帝大系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8章 營制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700章 戰爭,起!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71章 擴軍五千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1章 山陰陳家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337章 繼承人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316章 國宴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228章 教育和留學第636章 風波起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5章 縣令相邀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73章 設卡收稅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316章 國宴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80章 退守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