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教育強國

【播報】關注「起點讀書」,獲得515紅包第一手消息,過年之後沒搶過紅包的同學們,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1871年秋,貴州省會貴陽,在一片還泛着新油漆味道的校園門口,彙集了貴州地面的諸多首腦官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身穿一身中華裝的一個光頭男子,此人不是別人,正是貴州省巡撫宋勳其。

而在他的左右身後,則是一大片穿着中華裝,佩戴着牡丹徽章的官員們,一大羣官員旁邊,則是諸多或穿着西服、或穿着老式長袍、或是穿着中華裝的男子們。

此時,宋勳其正在對着下面的一羣學生進行着簡單的演說:“衆所周知我們貴州除了大山就是大山,沒有江河之運利,沒有煤鐵之地利,就連田地都沒有多少。但是我們難道就這麼甘願祖祖輩輩就被困在大山之中受苦受窮嗎,不,我們要努力的闖出一條屬於我們的道路來。

聖訓有云教育強國,而今天我們貴州,就要踏出教育強省的第一步!

而教育強省的希望,未來家鄉父老們的希望在那裡?就在這裡,在你們身上!”

“作爲首屆貴州大學的學生,我真誠的希望你們能夠用心學習,並在未來學以致用,如此才能夠更好的報答家鄉父老爲你們所作出的犧牲!”

宋勳其並沒有說太久,很寬就是從臺上退了下來,然後貴州學校的校長,教育處主任則是相繼上臺講話,言語間無不表達出對臺下這三百多名學子的重視。

貴陽高等師範學校,乃是帝國西南部地區的第一所高等院校!

儘管在過去的十多年來,帝國已經陸續籌辦了多所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校,如今帝國境內,各類大學有九所、高等師範學校則是有十二所,兩者相加,高等院校的總數是二十一所。

然而這些高等院校卻是大部分都是在東部沿海各省。其中江蘇、廣東、直隸、浙江這四省包攬了十五所高等院校。

剩下的六所則是被中原各省所瓜分。

至於西南地區以及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等,則是一所都沒有。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比較複雜,一部分是高等院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地方都在競爭大學或者高等師範學校能夠落戶本地區。而教育部每年的扶持經費是有限的,不可能說給每個省都安排轉向資金的扶持。

教育部的扶持資金,一般都是需要考慮非常多的方面,一個是生源,另外就是學校所在地的輻射能力。周邊有無成規模的企業等等。

因此教育部選擇新建大學的時候,一般會考慮在經濟、工業等各方面綜合素質比較優越的地區。

因此也就造成了教育部在新建高等院校的時候,比較喜歡在東部省份建立。

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不同,對於基礎教育的扶持,教育部基本是一視同仁,甚至某些時候會偏袒那些窮省,但是在高等教育的扶持上,教育部卻是需要考慮的太多。

在這種大背`景下,貴州能夠把貴州大學給辦起來,乃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

前年的時候。教育部決定在西南地區嘗試性的辦一所綜合性大學,以解決西南地區學子必須遠赴中原甚至跑到東部各省就讀的局面。

當時雲南、貴州、甚至廣西、甘肅、四川等省都是極力爭取,本來條件最好的乃是四川,其次是廣西。

但是教育部在進行論證的時候,有人提出了意見,說四川和廣西已經分別有了一所高等師範學校,然而云南和貴州卻是沒有隻有初等師範學校,至於甘肅,擺脫那是屬於西北了好吧!

至於雲南,有人說雲南這地方實在太遠了。而且和緬甸等東南亞相鄰,此外雲南那邊也不算太平雲南以及隔壁的西康都不算太安寧,土司叛亂時有發生。

這從帝國始終在這一地區駐紮有衆多的軍隊就可以看得出來了,防備英國人和寧王朝是一方面。但是彈壓當地土司也是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把一所耗資頗大,肩負着皇國未來數十年育才希望的綜合性大學放在雲南?要是出了什麼事怎麼辦?

但是也有人說了,貴州也有土司不穩的因素啊!

最後各方扯皮之後,還是決定把這所綜合性的大學放在貴陽,做出這種決定不僅僅是因爲貴陽有多麼好,也不是說放在雲南昆明就真的那麼危險。也不是說四川不需要了,更重要的是一些政治上的博弈。

一所綜合性大學的落戶,將會給當地的官員帶來極大的政績,而爲了政績,那些官員可是不會手軟的。

一所大學的落戶,背後卻是各方官員的博弈,最後宋勳其贏了!

他藉着去年述職的機會,不僅僅向林哲大倒苦水,希望直接獲得林哲的直接支持,另外也是其他的幾個政治派系做出了一些政治上的交換,如此才把這所大學給拿到手。

本來這所大學是預定到明年纔開始招生的,但是強國聖訓的影響下,再加上宋勳其的任期已經只剩下一年了。

通常來說,帝國的高級官員,其任期一般爲五年,這些一般指內閣成員、各省巡撫等,而且從帝國成立到現在,就沒有過出現過巡撫任職超過五年的情況,任期滿一般都會調任,而更多的是任期沒滿也會調任。

至於中低級官員則是更短一些,縣令、知府通常都是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三年任期後通常會調任,不過特殊情況下也會再連任三年。

按照這些官場慣例,宋勳其到明年的時候,就應該被調走了,直接告老還鄉到不至於,作爲一個巡撫級別的高級官員,放在前清那會就是二品的高官,他今年不過五十四歲而已。

而且身體也沒有大礙,以他的年齡,完全還能再幹一屆,如果能夠在六十歲之前進入內閣。到時候說不準還能夠在內閣幹一屆再致仕呢。

不管是大官還是小官,都是喜歡政績的,而且宋勳其可不會把自己辛辛苦苦,甚至做出了不少政治利益付出才獲得的貴州大學交給後人。等自己走了後,這貴州大學才正式開學的話,那麼還有自己什麼事啊?

所以,在宋勳其的大力推動下,貴州大學在短短半年裡就是完成了講師的招募和聘請。校舍是直接佔用了以往官府的一座院子。

而後,在教育部的配合下,貴州大學就是進行了第一次招生,首批學生爲三百多人。

其中貴州本地生源約五十多人,其他學生大多是西南各省的,此外也有不少西北、中原甚至東部省份的學生。

這年頭帝國的大學那麼少,每一所大學都有着大量學子擠破頭想要進入,大多都是各省份統考里名列前茅的學子。

以往的帝國國內的各所大學通常都是自主出題對學生進行考覈,但是這種招生模式一開始還可以,但是很快就是發現了各種問題。首先是不是每個學子都能夠千里迢迢跑去報考的,而且報考大學和參加科舉會試不一樣,因爲大學可不止一所,在南京有,在上海也有,廣州和天津還有。

學生總不能把每個省份都走一遍啊,先不說這路途上的花費,就是時間也來不及啊,因爲國內學生的招生一般是在七月份進行秋季招生,極少數是春季招生。學生們就是坐飛機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內走遍全國趕場啊。

此外,學校自主招生之後,前兩年還好,但是很快就是爆發了作弊醜聞。由於試題都是學校的老師出的,所以一些老師鋌而走險,在考前販賣試題答案等。

最後在1866年的時候,教育部不得不取消了各所大學甚至是高等中學、初等中學的自主出題資格。

每年的時候,由各地教育部門統一出題,進行官方考試。並給出成績,而這個文科成績則是學生的統一成績。

學生以這個成績作爲標準文科成績,然後報考各學校!

具體是,縣教育部門負責初等中學的考試、府教育部門負責高等中學、初等師範學校的考試,這些都比較簡單,因爲學生一般都會報考當地的中學,很少說報考外地的中學的,報考了人家一般也不收,因爲中學和小學都是屬於基礎教育體系,而這些基礎教育學校的辦學經費,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地方政府解決的,中央教育財政可沒給多少錢,因此各地的學校基本都只招生本地學生。

如果你是外地人,只要你的父母要是能夠拿出在本地工作若干年、連續繳納多年少賦稅就可以,這是針對普通人的。至於你家裡有錢,那就更簡單了,隨便投資作協什麼,只要爲本地民衆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同樣可以。

然後還有更簡單的方法,直接向學校捐款,而這也是各所學校最歡迎的一種方式,深受校方的喜愛,捐個幾千上萬的,上海的高等中學隨便你進,捐款十萬以上,號稱帝國最難考進的中學校‘南直隸中學堂’也能進去,這學校的有三種,一種是天才,靠着自身的才華堂堂正正考進去的,一種是貴族高官子弟,靠着家族父輩的名聲進去的,第三種就是超級富豪的子弟,嗯,靠着砸錢進去的。

因此帝國教育體系裡的本地人,並不只是說本地戶籍,同樣包含爲本地創造稅收的人羣,帝國可沒有和後世那樣的戶口以及學籍制度,只要你願意並有能力,你可以跑到任何一個地方進學。

至於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校的招生考試,確實要更加規範一些,由各省教育部門負責出題並考試。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各省教育部門並沒有直接招生的權力,他們只負責出題,並給出學生的基礎科目的成績。

然後學生拿着畢業成績以及統考成績,然後還有各種舉薦信,比如說高等中學的校長的推薦信,名望士紳、官員、甚至是普通人的推薦信寄給各所大學。

有足夠信心的話,你也可以隨信附上一篇文章或者其他可以證明你自己才華的東西。

各學校收到這些學生的投考後,會對學生的成績以及各項資歷進行審查,然後選擇他們認爲最優秀,最符合自己學校的學生。

不過這個過程裡,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那就是由於很多省份是沒有大學,但是這些省份的學子總不能沒地方上大學吧,同時又爲了避免這些大學過於偏袒本省份的學子,因此教育部是有明文規定:各所大學招錄的本省戶籍學生,不得佔據招生總額的百分之五十。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給誰教育部不管,反正是需要給外省學子

這種就避免了教育資源比較落後的省分,其學子要和教育資源比較雄厚的省份的學子進行競爭,要不然的話,就雲貴或者中原這些地區的學子水平,他們是非常難和江南地區,讀書風氣非常濃厚的地方的學子們進行競爭的。

現在的情況是雖然競爭依舊非常激烈,但是總比一絲希望都沒有要好。

如果沒有這種政策,以上海理工大學爲例子,那麼他就會延續早期的招生情況,其新生幾乎清一色來之於江蘇,尤其是上海地區,這倒不是這個學校偏袒本地學生,而是因爲上海作爲國內最大的城市,基礎教育的優勢實在太大了,上海市區裡,高等中學就足足有六家這麼多。

江南地區的大學喜歡找本省學生,不是他們有着本地的情節,因爲高等院校和基礎學校不同,高等中學、初等師範以及初等中學,小學等,這些都是基礎教育,辦學經費的大頭基本都是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承擔,因此自然是不會面向全國招生。

但是高等師範學校以及大學的話,這些高等院校卻都是教育部直轄管理,和地方政府沒啥關係,雖然地方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辦學經費補貼,但是這樣是爲了畢業生,而不是爲了生源,因爲有了大學提供的畢業生,將會給當地的工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人才優勢。

因此高等學校的管理權基本都是在教育部手裡,因此教育部是不會坐視一所大學全都錄取某一個省份學子的事出現的。

當然了,上述情況都只限於官辦學校,至於民辦學校不在此列,而且帝國的民辦學校還不少,他們要怎麼招生教育部可沒權利管。

Ps.追更的童鞋們,免費的讚賞票和起點幣還有沒有啊~515紅包榜倒計時了,我來拉個票,求加碼和讚賞票,最後衝一把!(。

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6章 追擊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03章 傾銷地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36章 血流成河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章 縣令相邀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92章 作秀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91章 攻城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0章 救援長興第779章 立儲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41章 辦學難第7章 募兵買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43章 慘勝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308章 勝了嗎?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668章 布拉鎮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94章 狂傲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7章 入城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91章 攻城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59章 王瘋子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7章 刺刀肉搏
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6章 追擊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81章 林德1854步槍第603章 傾銷地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136章 血流成河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章 縣令相邀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592章 作秀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60章 久則生變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91章 攻城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30章 救援長興第779章 立儲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341章 辦學難第7章 募兵買槍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43章 慘勝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308章 勝了嗎?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668章 布拉鎮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56章 爲了戰利品第94章 狂傲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193章 混戰皖北第456章 立嫡立賢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7章 入城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91章 攻城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59章 王瘋子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27章 刺刀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