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騎兵出擊

林成庭率軍抵達湖州城下後的第四天,一直龜縮在湖州城內的餘勝軍第一混成團也是發出了首次反擊。

當天黎明時分,餘勝軍的第二騎兵連從西城門悄然出城!

面對餘勝軍的第二騎兵連出城,駐防西城門的太平軍自然是試圖攔截,不過太平軍的主力都在北城門那邊,西城門這裡雖然也有着將近三千兵力,不過並沒有多少火炮的支援,兵力也都是一些依舊裝備冷兵器的老弱。

林成庭根本就沒有想過圍攻湖州,他要的是奪下湖州城,甚至餘勝軍棄城而逃對於他來說都是勝利,所以把主力都放在了北門這邊,西城門那邊只放了一支偏師,如其說是圍困,倒不如說是防備。

率領第二騎兵連的乃是餘勝軍中的騎兵老將王呂雲,此人去年在泗安一戰中身受重傷,養大半年才恢復過來。

林哲也沒忘記他當初率領親衛隊三衝敵陣的功勞,傷勢還沒徹底好呢,就已經任命他爲第二騎兵連的連長,同時軍銜也是晉升爲少校,並厚賞白銀一千兩。

除了餘勝軍內部的晉升於厚賞,林哲還向朝廷保舉他爲五品守備。

餘勝軍雖然說是林哲的私軍,但是裡頭的軍官們普遍被林哲保舉,擁有品級不一的官身,比如說畢餘同現在是從五品的候補知州。石琅翼乃是正五品守備,施清瑄是從五品守備。

不過這些官身在餘勝軍內部意義不大,比如說石琅翼和畢餘同一樣都是五品守備,但是一個是領軍一方的高層將領,一個只是騎兵連的連長,兩者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剛養好傷沒多久的王呂雲帶着第二騎兵連的騎兵連魚貫而出,不過和以往他率領騎兵出擊都帶着騎士長槍不同,這一次他麾下的騎兵們並沒有攜帶長槍,而是個個都背上了一支米尼步槍。

見他們從城門出來後,城外數裡外防備監視的太平軍看見對面衝出來一支騎兵,立馬就是慌亂了起來,諸多太平軍士兵被頭目們驅趕起來列隊,準備迎戰。

但是他們卻是看到那些騎兵根本就沒有靠近他們,而是出城後就直奔東北方向而去,只留給他們一地煙塵。

這個時候,已經得知餘勝軍騎兵出城的林成庭也是忙着調兵遣將:“調兩個旅的火槍隊過去,還有告訴董陽紅,讓他立即率領騎兵把那些清妖騎隊攔下來!”

連續數道命令發下去後,林成庭再一次騎着馬登上了城外的一個小山頭,眺望西南方向,視線中已經可以看見大股騎兵奔馳而掀起的煙塵,耳中除了己方的隆隆炮聲外,也是可以聽見陣陣的馬蹄聲。

“不過兩百騎而已,有兩個旅的火槍隊足以把他們攔下來,更不要說還有近千騎兵助戰了!”林成庭似乎是說給別人聽,又似乎是說給自己聽,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不過他有着自信也是情理當中,他派出的兩個旅火槍隊,再加上一千騎兵,對陣敵軍區區兩百騎,還不是手到擒來?

據馮雲山撰寫並在咸豐二年刊行的《太平軍目》中所記,太平軍軍制以五人爲伍,設伍長一員;五伍爲兩,有兵二十五人,設兩司馬一員;四兩爲卒,有兵一百零四人,設卒長一員;五卒爲旅,有兵五百二十五人,設旅帥一員;五旅爲師,有兵兩千六百二十五人,設師帥一員;五師爲軍,有兵一萬三千一百二十五人,設軍帥一員。

當然了,這是一個理想編制而已,在戰爭過程中不可能保持完整編制,有些太平軍的‘軍’兵力高達萬餘,少則三五千,一個旅帥所轄兵丁有些四五百,而有些則只有百餘,同樣的太平軍不可統一而論。

林成庭雖然仿效餘勝軍編練火槍隊,但是也不可能說直接照抄餘勝軍的的編制,他依舊是按照太平軍的編制,火槍隊以旅爲單位,每旅約五百人。

從兵力上來說,其實太平軍的旅級編制和餘勝軍的營級編制是差不多的,都是五百多人,不過餘勝軍的一個步兵營下設六個連,而太平軍的旅則是下設五個卒,至於連\卒以下的排或者司馬這些編制,影響並不多,因爲對於線列步兵而言,一個連裡頭只有連長和副連長才是軍官,其他的甭管是排長還是司馬或者伍長之類的,都得列隊拿着槍支作戰,和普通士兵沒有多大區別。

林成庭派出的兩個火槍旅,那就是一千多人的火槍隊,哪怕他們只是裝備老式的火繩槍,但是隻要列出緊密的隊形也足以防範敵軍輕騎兵的衝擊。

當初自家騎兵在餘勝軍的步兵方陣前死傷慘重,今天他也是要讓這些餘勝軍的騎兵倒在自己火槍隊的槍口下。

然而就當林成庭信心滿滿的看着自家的火槍隊方陣緩慢前進,準備迎餘勝軍騎兵衝擊的時候。

他卻是看見了預料之外的一副畫面。

只見那些疾馳過來的餘勝軍騎兵沒有和記憶中那樣,手提騎槍發起衝鋒,而是在四百米外就是齊齊停下來馬,並且和線列步兵們一樣,排出了一個三排的橫隊隊形。

接下來就是一個個坐在馬背上開始給手中的米尼步槍裝填!

看見這一幕,林成庭傻眼了!

你們這些騎兵不搞衝鋒,反而停在好幾百米開外拿出步槍來裝填,當自己是火槍兵嗎?

但是隻是略微愣了一會,他立馬就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餘勝軍交手多次的他知道,這些餘勝軍手中的火器極爲犀利,不知道爲何竟然能打到三百步開外。

面對餘勝軍火器射程的優勢,他預定的應對方式就是火炮,你打得遠又如何,我的火炮比你打的更遠。

有大量火炮助陣之下,他的火槍隊雖然射程不夠,但是應該可以衝到百步以內交戰。

但是現在的情況卻是不太一樣,他的火炮都還在北門外呢,想要調過來支援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唯今之計就只能靠董陽紅的騎兵了!

果然不負林成庭的期待,前頭的董陽紅一看餘勝軍的騎兵沒有主動發起衝鋒,反而是在步兵方陣前三百多米外挺了下來。

當即他就是大聲一喝:“衝!”

既然你們不主動衝陣,那麼就我來衝!

看着賊軍大鼓騎兵從右前方衝了出來,王呂雲冷笑一聲:“這些賊軍的騎隊還是沒長進!”

這些太平軍騎兵之所以被王呂雲鄙視了,是因爲他們和往常一樣,雖然大隊人馬衝出來聲勢很大,但是看仔細了就會發現,他們的衝鋒和泗安之戰的時候一樣,根本就沒有密集隊形的概念,騎兵和騎兵之間間隔非常大,鬆散無比。

而且一大羣騎兵是呈現一種豎隊的陣型,每一排大約只有百人,前後排相隔數十米,如果是騎射的話他們會衝到敵軍數十米左右的距離開始彎弓射箭並開始轉向,轉向後把陣位留給下一排的騎兵,然後重複上述行動。

這個就是東方騎射騎兵的典型作戰模式,自從蒙古人橫掃世界後已經是流傳數百年。

當然了,董陽紅手底下的這些騎兵自然不會是什麼騎射騎兵,他們還沒到那層次,玩不了騎射。

他們只是一羣騎馬步兵而已,也就只學了個半吊子的騎兵陣型而已,沒有一窩蜂的衝上來,而是分成前後數排衝鋒這已經算是董陽紅治軍有方了。

看着從右前方衝上來的敵軍騎兵,他們不僅僅陣型鬆散,手中揮着各式兵器,更關鍵的是現在距離還遠着呢,所以王呂雲並沒有任何的動容,而是下令:“開槍!”

隨着一陣槍聲大作,第二騎兵連的騎兵齊齊扣下了手中的扳機,把兩百發子彈齊齊打了出去,子彈飛過半空,然後落入太平軍的火槍隊身體上,雖然距離過遠,但是面對密集的敵軍方陣,還是有不少命中,剛纔的一陣排槍至少命中了二十餘名太平軍士兵。

不過王呂雲並沒有心情去看自己這一陣排槍的戰果,而是高舉手中的馬刀大喝:“左轉,我們走!”

面對上千騎兵的衝擊,王呂雲並沒有選擇正面對衝,儘管他有信心帶領他的第二騎兵連擊垮他們,但是騎兵之間的對衝就算勝利了,那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更何況對方還有上千火槍兵在一邊呢,到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死傷慘重,所以王呂雲選擇了避讓。

但是他的方向卻不是往西城門而去,而是直接左轉。

董陽紅看着對面清妖騎兵的撤退方向,這跑錯方向了?還是他們另有圖謀?

略微一思索,他還是選擇了繼續率兵追上去,甭管這些清妖騎兵想要做什麼,他都得追上去幹掉他們。

王呂雲帶着手下左撤的時候,看着身後的太平軍騎兵緊追不捨,不由得露出狠色:“竟然還敢追過來,看樣子不給你點顏色看看,還以爲你家呂大爺真怕了你!”

王呂雲這一次出戰的任何並不打算和敵軍的步兵和騎兵交手,他們的目的是想要繞過去,然後從側後位置摧毀他們的炮兵陣地,剛纔和敵軍的步兵方陣稍微交手一陣就撤退,乃是既定策略。

但是王呂雲原本以爲這些太平軍不敢追過來,到時候自己就可以從容繞道他們的背後去偷襲了。

沒想到董陽紅比他想象的更加大膽或者說魯莽!

一路騎着馬奔跑,很快他們及時相繼脫離了湖州城,湖州城西門七裡外,王呂雲稍微看了看周邊的地形,然後指揮刀向東北方面的一個小山頭一指:“我們上那去!”

這個小山頭其實並不高,而且坡度非常平緩,對於步兵來說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如果騎兵從山頭騎着馬衝下來,卻是獲得更高的速度加成。

不一會,這兩百騎就是疾馳上了山頭!

“裝填!”

王呂雲拔轉碼頭,手中的指揮刀指向了千米外,正在陸續追來的太平軍騎兵。

這些太平軍騎兵在長距離的追擊跑動中,隊形已經完全散亂,而且最前排到最後排的敵軍足有六七八百米之遠。

追在最前頭的那一百多個太平軍騎兵雖然不知道這些清妖騎兵爲什麼會停下來,但是他們習慣性的繼續忘前衝!

當他們衝進到兩百米左右的距離後,王呂雲揮下了他的指揮刀:“開槍!”

隨着一陣槍響後又是聽見王呂雲大喊:“拔刀!”

騎兵們相繼把步槍重新背上,然後一個個抽出了自己的馬刀!

王呂雲控馬前出了兩步,然後高舉着馬刀大喝:“衝啊!”

下一瞬間,這兩百騎如同山澗激流一樣從山頂飛馳而下,直接衝向了太平軍騎兵所在!

PS:大清早的吼兩嗓子拉個票,手裡有票的投下,哪怕只是一張推薦票也是對雨天的莫大肯定!!另外還沒收藏的同學記得把本書加入書架,方便後續閱讀!

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318章 面聖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343章 侯客室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17章 出巡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35章 李平桐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48章 厘金初顯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0章 戰爭,起!第90章 騎兵出擊第603章 傾銷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36章 風波起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6章 賊軍來襲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159章 王瘋子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59章 句容馬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96章 沉默衝鋒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199章 教育改革
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318章 面聖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343章 侯客室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617章 出巡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288章 崩潰和反衝鋒第635章 李平桐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48章 厘金初顯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44章 線膛火炮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700章 戰爭,起!第90章 騎兵出擊第603章 傾銷地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16章 賊軍來襲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90章 騎兵出擊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636章 風波起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6章 賊軍來襲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159章 王瘋子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479章 華盛頓號首秀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59章 句容馬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96章 沉默衝鋒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199章 教育改革